|
不换方略
| 未知
准确地说,自从有PC开始,高档PC的游戏性能就一直是碾压游戏机的。
为什么我们都说早期游戏机性能碾压PC呢?因为当时那些高性能电脑根本没人能买得起。一直到20世纪末,将多媒体PC价格降低到1000美元仍然是各大厂商的目标。当时一台能运行WIN 95的多媒体电脑,大致需要100MHZ CPU,8M内存,1G硬盘,4速光驱,15寸显示器,以及正版WINDOWS 95,价格超过3000美元。这个价格里还不包括最新的VOODOO显卡,这意味着它不能运行比较新的3D游戏。
PC硬件发展的速度一直就很快,只是过去发展的重点并不在游戏上。当时PC的成本中,可能只有10%是与游戏有关,而游戏机是100%。所以玩同样的游戏,PC的成本是游戏机的10倍。这还仅仅只考虑了民用的情况,在PS进行原型测试的那个年代,电脑要实现类似的画面,需要10万美元级别的图形工作站。
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PC都没有图形加速卡的概念,大多数民用PC都是通过CPU直接写屏,2D显卡只作为帧缓存而存在,只有专业显卡才带有加速功能,而1983年的FC游戏机已经带有专用的图形加速显卡。要达到同级的画面,PC付出的运算量要十倍于游戏机,SFC主机的CPU主频不到4mhz,而486 DX 66的主频超过其10倍,画面看上去并不比SFC好多少。只有在全屏动画或者3D运算等少数情况下PC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SFC和PC上的DOOM,能够明显体现出运算量的差异)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过去PC需要花大成本的那些基础功能,现在的PC只要用性能的边角料就能应付了。于是PC的新增性能只为游戏服务,与游戏机的发展模式完全一样了。
现代计算机硬件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不要说游戏机厂商没能力开发自己的体系,连苹果都跑来用X86了。从XBOX这代游戏机开始,游戏机与PC的硬件逐渐开始统一。PC与游戏机的零件都来自同样几家公司的同一代产品。既然用途同样是玩游戏,那性价比就不可能有很大区别。
由于游戏机本身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市场,过分追求性能并不利于硬件普及。微软在XBOX上使用INTEL NVIDIA最新的产品,制造出天文数字般的亏损。到了本世代,微软和索尼一起选择了低价为王的AMD,完全落后于PC。
现在,不带显示器的话,1000美元的电脑性能已经接近500美元的XBOX ONE X,差距缩小到2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