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gbtyhb
| 来自广东
主机硬件、公司经营,以及那么多天才制作人的创意思路,高赞回答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这里就不多赘述。
但就游戏作品的开发而言,任天堂的成功之道也不仅仅是创意,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用尽可能简单的操作逻辑,填充足够丰富的玩法要素。
这很困难,前苏联著名武器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说过:“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复杂,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简单,却是极复杂的事。”
然后他就设计出了AK-47这样一款简单皮实应用广泛的不朽名枪。
套用在游戏的玩法设计上也是一样的,现代游戏因为体量扩大的需求,操作逻辑必须要非常多样化,才能够满足玩家对于新鲜感的追求,否则就是公式化设计,换汤不换药。
而任天堂对于操作逻辑的简化简直不可思议,任天堂第一方作品除了塞尔达,一般作品的操作逻辑在摇杆之外不会超过三个键。这极大的降低了操作门槛,就算是上至八九十老人,下至二三岁小孩也都能轻易上手。
而在填充足够多的玩法要素上,任天堂不仅利用按键组合出更多的操作方式。也在地图设计等方面下了功夫,让玩家在探索时时不时就能发现被隐藏起来的新东西,刺激玩家的新鲜感。正因为如此,任天堂第一方游戏通常都有着“易上手,难精通”的特点。
比如马里奥:奥德赛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是箱庭关卡,但月亮的收集很多时候都是隐藏在关卡设计之中,玩家收集月亮的同时,也就顺带体验了更多的玩法。虽然通关不是很难,但如果要搜集全月亮,那就是非常费时费力且很考验技术的体验。符合各路玩家的需求。
第二,任天堂第一第二方的游戏系列都有明确的核心玩法理念
马里奥系列正作的平台跳跃、塞尔达系列的解密探索、宝可梦系列的精灵育成和收集。这些核心理念就是这些系列游戏最鲜明的特点。一眼就能够够被人抓住核心,弄清楚自己的需求。
有特点才能被人记住,没有特点的游戏是没有人愿意去玩的。
第三,结合主机特性制作作品。
由于任天堂在NGC失败后,放弃了性能路线,因此,卡通渲染成为主流方式。而卡通画风要求的多边形能够相对节省性能开销,也更适合普罗大众的需求。
且主机带来的体感、HD震动,分体手柄,触摸屏等一系列特性为第一方作品充分利用,使得作品和主机有深度关联。这不仅带来了新的乐趣,同时玩家购买了游戏,也顺带购买了主机,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概就这么多,有意见可以评论区补充,求轻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