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机剧?

小瓜虫 回答数10 浏览数22581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机剧?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siqihan | 未知
上海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x6390777 | 未知
八三年,我们村一台退伍老兵回家。因他在部队是开车的,所以回来后买了一辆解放牌二手汽车,很快成了村里的万元户(空壳),但他文化大革命去天安门见过毛主席那里真的。买车以后。他很快买了一台十四时的黑白电视机机。每天晚饭后,大多数乡亲早早拿起自家的小板橙到他家坐着等。那望眼欲穿的情形,时至今日还记忆犹新。女主人是我婊姐,每天都要等她把家里的猪喂饱,一切事情弄清了才打开电视机机。那时,每天放的是电视机连续剧(霍元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xt888666 | 未知
我二哥是我们村里第一台购买电视机机的人。黑白电视机,有时信号还不好。即便如此,每天晚上我们那个四合小院挤满了人,为了大家都能看到画面,前几排的人都是席地而坐。记得当时放的电视机连续剧《偏向虎山行》,全村人看得津津有味,整个小院欢天喜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6790 | 来自浙江
全村的第一台电视机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机。村里驻扎了一支部队,普通人家或是14英寸的电视机,他们那里已经是21英寸;别的地方或是黑白电视机时,他们就已经是彩电。

w1.jpg



部队领导可能想落实“军民一家亲”的指示,也或者是想让战士们在村里活动的时候也能得到村民的照顾,部队经常会把他们的大彩电放到部队大院一台小广场里,并提前公布连续剧播出的时间,吸引村民去看。当时候村里的老老小小都跑去看,我也被爸妈领着看了几回。



w2.jpg



记不得是不是第一部了,记得当时有《霍元甲》《陈真》《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等。那时候,粤语还没有太普及,大家听唱主题曲时,都觉得很新鲜,一听到“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大家就很激动,跟着唱又听不懂粤语歌词,只能哼个调调。很多年过去才真正明白“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w3.jpg



记得当时候黄金频道的电视机剧都是晚上8点才开始,孩子们那个时间都要睡了。被家长领着去看两集电视机剧,回来差不多要晚上10点了,实在困得不行,就睡着了,不知道演了些什么,还有时候会被爸妈背着回来,但,或是要去,每次都需要保证肯定不会睡着。记得大家挤着看《神雕侠侣》,那时候哪里知道爱情神马玩意,就被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给打动了……

w4.jpg



最喜欢陈真的师傅对徒弟说的“你再练10年也不是霍元甲的对手”,觉得特过瘾。
后来就有了影片拷贝,村里有个喜欢捣鼓的,就经常租影片拷贝放给大家看,在村委会门口的打麦场挂上荧幕,全村人都能看。这之后,慢慢地,那么多人挤着看电视机的热潮才算过去了。看影片最记忆犹新的是看老版《画皮》,爸妈听说是鬼片,很可怕,不让孩子们去看。可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或是硬缠着老爸带着去看,在场子里基本没敢抬头,听着周围“吱哇”乱叫的声音,终于看完了,回家却什么也不记得,因为确实没看几眼。
后来就是影片电视机的交错存在,交错热潮的阶段。

w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ylz8473 | 未知
85年我们家的黑白电视机机,演的(新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八仙过海)停电时,发电机发电,男女老少都坐在我们家看,小屋子里挤的满满的!真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yu031225 | 未知
答:我们村通上国家电网,是在1980年,同年村党支部就买了六台十英寸黑白电视机台,分配给六个片区,每天晚上开机演电视机节目。
当时我在电视机上,好象看到的是《小花》影片,后来紧接着看到的是《霍元甲》,《陈真》电视机连续剧,再就是日本《望乡星》,《血疑》等电视机剧。[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原创于2021年6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vlsjsf | 来自北京
那时我已参加工作,单位里凭票购买了一台黑白14寸电视机机,这可是三井口乡的第一台电视机,也是我们单位的第一台电视机。
那时,电视机正放霍元甲,单位领导把电视机机,放在单位的操场里。好多的村民和其他单位的职工,都挤在操场上看霍元甲,大家站着看,兴高彩列,情绪跟着剧情一样高涨。看到霍元甲打胜了一台个连声叫好。
每天晚上,我们单位职工还在吃晚饭,操场上己挤满了人,一直叫我们快点吃,等着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很像我 | 来自北京
记不起哪一年了,大致是1990年,我家买了全村第一台彩电,我记得是牡丹牌彩电。
那时候在村里面或是个新鲜事,基本上很多人家连电视机都没有,听广播的人很多,那时候广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
有个别家里有电视机的也是黑白电视机,天线宝宝型的,虽说我家的是彩电,同样也是天线宝宝,树一根竹子,有时候信号不好,我还需要去转动方向。
那时候播放的电视机是鲍国安,唐国强演《三国演义》,不到十岁的我总是霸占着遥控器,虽然只有几个频道,但是我切换的不亦乐乎,掌握着遥控大权。
这部电视机在我年幼的时候看不懂,很多的话都不知道是指什么意思,就喜欢看他们行礼叫主公,打打杀杀。
那时候的电视机真好,没有广告,都是连播的,全村人早早吃了晚饭都来我家看电视机,觉得很新奇,到了半夜还依依不舍的回家睡觉!
那时候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EROPK | 来自北京
记得是1985年的冬季,我读小学时放寒假了,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对爸爸说:“看人家韦二家买回电视机机了。"爸爸没言语,只顾低着头吃饭。
我听了,非常好奇,印象中感觉电视机机是一台高挡物类,坐在屋里,就能看到影片一样的动态画面,简直太神奇了。
征得父母的许可,我晚饭都没有吃好,急匆匆直奔韦二家,一进院子,看见他家的屋里挤满了大人孩子,连外面的窗户下都排满了脑袋,我当时很瘦小,在人缝中挤进了屋,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帮着安装室内天线,忙得满头大汗。
不一会儿,电视机机由"嘶嘶“的雪花屏幕显示出了画面,但或是不大清晰,这足以让大伙欢呼雀跃了,于是,大家在一台叫刘中的光棍汉的喝令下,该坐的坐下,该站的站着,目不转晴地盯着只有12英寸的荧屏。




演过一阵新闻后,紧接着连续剧就来了,演的是当时特红火的香港电视机连续剧《霍元甲》,精彩的打斗场面,很快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因为当时受条件限制,电视机节目都是由地方差转台转播的,所以晚上10点以后就停播了。随着电视机荧屏变成哗哗的雪花时,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拥挤着走出韦二的家门。
韦二家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屋门又矮又窄,由于人多,都忙着往外挤,狭小的门框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有两个小孩的脑袋被卡在了门框和大人的身体之间,被憋得哇哇大哭,不知谁的脚被放在灶台边用来烧火做饭的鼓风机线拌到了,鼓风机被带到了人们的脚下,摔倒了好几个人,这下屋里彻底乱套了,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吵骂声混合着恶臭的屁味,在屋内有限的空间里弥漫……
出现了这种情况,韦二和家里人都不乐意了,于是找到光棍刘中每晚开始维持秩序,刘中本身就痞,脾气暴燥,很多人都惧他,所以他的"治安"很有成效。刘中对大姑娘小媳妇特别关照,对我们这些小崽子横眉立目连拉带扯地驱逐出院,所以我虽惦记着霍元甲,但霍元甲却离我远去,无缘再见了。
为此,我偷偷地哭了一鼻子。
转眼到了第二年暑假,韦二家把电视机搬到了自家院子里,这样可以容纳很多人看当时热播的《西游记》了,不过前提条件是谁去看得掏钱,一毛钱看一晚上,或是由刘中管理,若有俏皮的小媳妇对他笑上一下,他会给予免费,韦二给了他这个权力,因此他更加卖力,对此项工作乐此不疲。我累了大半个暑假在山上挖些甜草(一种药材,也称甘草),卖给收购商得了几块钱,舍不得买零嘴,攒下来每晚必去韦二家花钱看电视机,当我把带着体温的钱放到刘中的手上时,心中不免掠过丝丝疼痛。一台暑假,总算花钱看完了整部《西游记》。
不过有一次是例外,那天出嫁的姐姐从五十里外的婆家回家看望父母,晚饭后,我像个小大人似的领姐姐去韦二家看露天电视机,并承诺给姐姐掏钱,这个举动把姐姐惹得哈哈大笑,拍着我的小脑袋夸奖我懂事了。到了韦二家院门口,刘中正堵住大门收费,姐姐掏出两毛钱递过去,刘中刚要伸手去接钱,碰巧韦二媳妇出来,看见了姐姐,热情地打招呼,并拉着姐姐的手问几时回娘家的,多住些日子吧等客套话,边唠边往院里拉,我也随着她们进了院子,那次算是免费看了一晚电视机。




所以说我对《西游记》这部电视机剧印象非常深刻,它承载了我儿时对文化生活的心酸追求和经历,乃至后来多次重播这部连续剧的时候,只要有空闲,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观看。
每每重看这部《西游记》的时候,总会勾起我儿时的那段回忆,并且印象是那么的深刻,一直伴随我到目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