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看了CCTV的《国家宝藏》节目,你有什么感受?

luwensam 回答数10 浏览数344924
bgby789 | 未知

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档节目,我认为这档节目以博物馆为切入口,去唤醒普通人以及现在年轻人的文化之心,去复苏中华文明,去再现那些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韶华岁月,去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传统文化再次回到年轻人的心目中。

节目以博物馆为线展示中华文明,串联的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在尊重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前提之下加了一点综艺的味道,但这种力度不偏不倚刚刚好,不去过度卖弄“小鲜肉”“小花”们的颜值,而是通过有文化厚度与温度的实力派演员们去展现博物馆里的悠悠岁月,去向观众们讲述那一段段峥嵘岁月。

时下,很多电视机节目以娱乐向为主,鲜少有一档节目是在传播民族文化以及有价值的观念和正能量,包括很多热门的电视机节目都在逗观众们哈哈一笑,但是哈哈一笑过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幸运的是,自己一直在追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节目带给我的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与魅力,浏览到那些熠熠发光的珍宝,还能学会以美的目光去捕捉生活里的精彩。节目虽然穿得有“综艺”的外衣,但那种唤醒大众去重视、保护、传承文物的生命力没有减弱。

在我看来,这档节目很鲜活,它不死板也不中规中矩,而是从容易被大众忽略的博物馆入手,去展现博物馆里那些貌似沉寂实际上“生机勃勃”的文物,让我们跟着节目一起去探寻千百年的芳华,去感受文物与文化的生命力,去了解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档节目真的很不错,我自己很喜欢,节目不仅拉近了普通人与文化、历史、文物的距离,也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在观看节目时不再只是无厘头的哈哈一笑,而是笑过之后有思考、有收获!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6197169 | 未知
《国家宝藏》是一档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除了汇集中国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邀请了很多鲜肉、人气演员加盟节目,今天上午,影视观察家的小编专访了该节目的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我们看看她如何说!

1、《国家宝藏》让中国九大博物馆齐聚一堂实属不易,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背后艰辛,可以和我们分享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
于蕾:问题好多我一个一个回答好不好?这个我看好多好像都比较关心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难处啊?确实这个我觉得最大的难处是内容创新本身。因为这个其实我们做的电视机综艺节目这么多年。形式创新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做内容上的创新是非常有挑战的。到底我们要,如何样诠释自己的初心。如何样能够做到大家看完这个节目之后都喜欢,都能够走进博物馆都能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啊,这是最难的,其实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都是在摸索节目的模式,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给观众。

2、是如何想到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两个部分去展示国宝的,而没有说用智力问答啊,或者其他形式来表现呢?
于蕾:关于这个前世今生的话题,我觉得。因为任何一个好节目,其实都是讲故事的。要讲一个好的故事,给所有的观众。其实有很多人问过我说这个,为什么选国宝这么沉闷的一个话题?那么其实,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是我们没有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去讲好它。前世今生是我们想告诉大家每一件国宝就像一个,走过了历史沧桑的活着的人。那么他们有诞生和流传过程中的前世的传奇啊,然后也有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在为它研究为它守护为它所宣讲的,这样的一些今生的故事,这样的话就会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从古到今,一直到今天都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活在我们身边的,到今天为止都还在发生着影响的。

3、国宝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于蕾:然后关于国宝的选择呢,其实我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我们首先是先去九大博物馆都做了一次长距离的调研。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把九大博物馆都走了一圈儿,然后调研之后呢,我们跟博物馆一起沟通,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备选的名单。那么备选的这个这个名单上,十件,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做得非常深入的研究,非常深入的史料的整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再去跟博物馆进行沟通,因为实际上我们要选择的文物,可能和博物馆最初的理解并不相同。然后我们并不是说一级的文物,就一定比二级的文物好。禁止出境文物就一定比不禁止出境的文物要强。
我们想要选择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这个人文精神,和我们的中国人这种情怀的东西,每一个文物能够被选择出来都是因为他有着荡气回肠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然后能够让所有的观众觉得它一直到今天还对我们的民族发生着影响。它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以今天的方式存在,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民族性格。那么这些,是选择文物的更重要的一些标准,而不仅仅是它有多精美,它有多么用材珍贵工艺考究。背后的这种精神价值会更重要一些,所以我们其实文物的选择和博物馆进行了几轮的磋商。有很多文物并不在最初的名单里。

4、《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从最初的想法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两年来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历程,让您坚持两年并没有放弃的理由是什么?
于蕾:然后我看到很多记者朋友问。就是国宝的特别意义在哪?为什么没有放弃,这两年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以统一回答一下。我们今天晚上说实话就是全体人一起组织看的这个首播,大家都特别开心。我觉得可能在做“春晚”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感觉到这么大的一种价值实现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本身震撼了我们自己。我们在这么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的文物了解到历史走过的博物馆,真的有无数的东西,让我们觉得震撼。让我们觉得感动,让我们觉得骄傲,所以我们希望把这种东西传达出去。我们觉得自己传达得很成功,所以就很有满足感。真的就是做一个创作者大家聚在一起能够那么纯粹地为我们的创作开心,这种感觉是很难寻觅的,我觉得这是最可宝贵的。比其他的都要重要啊。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好多,这个网友的评价啊。就是大家都热血沸腾。我觉得其实能够让网友们沸腾的地方就是曾经让我们自己沸腾的地方。然后我们能够把这种感觉表达出去,让大家也感受到。这个就是我们做节目的初心。这个是最让人激动,最让人有满足感的,这可能是做这个节目最大的收获吧。我觉得这个节目,社会价值比其他的都更重要。其实我们最开始想要去做,这样一档节目最开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能够激活博物馆的资源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能够让大家看见我们这个民族最可宝贵最灿烂的那些最伟大的那些东西,当看到他们的时候你真的不可能不骄傲的。

5、请问于导,从《非常6+1》、《咏乐汇》、《回声嘹亮》、《开门大吉》到四届春晚的总撰稿、总体设计,您亲历了多档大型电视机栏目的创作和诞生,《国家宝藏》对于您来说有没有特别的意义?
于蕾:我刚才看到广电时评的记者问好像对我的过去的经历知道的比较清楚。然后问这个《国家宝藏》的特别的意义。我觉得它最特别的意义在于它真的是一个从无到有,完全由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节目。它完全是我们央视的自主版权。而且也是,从动议然后到整个的模式形成到最后变成这样的一个形态来亮相,完全是我们来创造的。就像刚才我看到了尹老师发的微博,他觉得我们这个节目是真正的带有中国气象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创新。我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肯定,其实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吧。创新真的很难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节目是大概改了四五版。最初,除了名字没有改,整个的模式,选择,内容,都变了好多。变了好多,一直在走,一直在往前走,然后一直在不停地推翻自己才走到了今天。

6、有些非常著名的文物,比如《清明上河图》没有入选,节目评选的标准和目的是什么?
于蕾:我回复一下,那个三联的问题。一个是说为什么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知名的文物没有入选。其实文物这个标准的问题啊,我大概刚才最开始的时候说了一下。我们筛选文物的过程,首先是由各大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备选,然后我们把这个备选研究透了,吃透了之后,我们再不停地磨合,再不停地换,有很多都不在备选名单里。那么从这个节目自己的初心来看呢,我们其实并不是仅仅做给一直喜欢文博,喜欢博物馆的这些人的。因为这一大部分观众可能会看纪录片,可能会看书,可能会真的走进博物馆,我们其实希望把这个节目做给更普通的观众。希望那些平时对这个领域不感兴趣的人能够走进来。那么,所以我们在文物选择的时候,这里面当然是有明星文物的,比方说像《千里江山图》。但是也有大家应该知道,但并不了解的文物,比方说今天的石鼓。说实话在去故宫做调研之前,我们组里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鼓,但是石鼓就是故宫的专家第一反应就跟我们说觉得石鼓应该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当时都很惊诧,这个石鼓是什么,石鼓背后有什么故事,石鼓为什么能叫“中华第一古物”。为什么历史上从宋徽宗到苏轼,到乾隆爷这么多的名人都跟他发生着各种各样传奇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文化普及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选择文物的时候当然会找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是其中有一些跟观众能够有熟悉元素的点的物件,但是我们也会找一些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东西,这个故事它背后所代表的这些气象、情怀和价值观,应该传达给观众的这些东西,我们也会入选。所以说这个选择的标准是什么,选择的标准就是,它更符合我们想要的表达。

7、关于前世故事的编排:把文物排成小品,有些是有史实依据的,有些有想象成分。那编剧的出发点是什么?娱乐性?教育性?什么文物的故事最难编?
于蕾:关于前世故事的这一part呢,因为很多文物其实历史记载并不多,比如说今天的《千里江山图》,实际上关于《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研究都来自于图上蔡京的那一段儿题跋。那么我们的这个故事也是基于那段儿题跋进行的一个合理的猜想。其实从我们想传达的历史观的角度,历史本身就是一些,片面的深刻来构成的。那大家根据自身掌握的史料,来写就了现在的历史,那么我们所有人都认同的历史,其实就是,大部分人都以为然的这个历史,但是我们在调查调研了这么久的时候会发现,当有一个新的文物被发现、挖掘被研究的时候,可能之前的某段历史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所有的被公认的历史,其实也都是现有的史料的集合,然后进行的合理的被更多人认知的猜想。所以基于这样的这个历史观和表达,我们就希望给我们的文物,做一个基于大量史料调研之后的合理,猜想的一个故事。然后我们也怕这个中间,当然他要寓教于乐啊,他要深入浅出,他要大俗大雅,雅俗共赏。但是这个中间我们也希望在普及的过程中,不要让观众误会,历史的客观性和戏剧演绎的这个边界。所以我们也标注了说本故事基于史实来合理的虚构。那么实际上这个不同的故事,我们找了不同的点。比方说这个石鼓,在宋史上其实并没有这个司马光跟石鼓发生关系的记载。但是我们查了史料之后呢,我们知道他的父亲司马池,一代名士,确实受皇帝之托在四处地寻觅石鼓,而且他寻找石鼓的那个时间,正好是他在做那个凤翔府尹的时间,司马光大概就是七八岁的样子。所以和这个我们小的时候都知道这个司马光砸缸的传说,基本上的时间相符,而且据说这个司马池很爱这个儿子。去到哪里都会带着他,所以我们就基于此做了一个合理的演绎。

8、关于今生人物:节目还介绍了一些当代典范的文博人,是如何找到这些人的?他们中有哪些很有特色的?
于蕾:关于今生人物呢,其实今生人物也是我们花了很多心血的地方,因为我们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说文物就是摆在博物馆里的这样的一个死的古董,我们每件文物,其实我们挑出来的都是走到今天,还在对人们产生着影响的这些东西。那么这些所有的今生人物呢,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来自不同的职业,当然文博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但是未来的节目里,大家也会看到有非常宽广的今生人物的空间。

9、今生人物的选择标准
于蕾:他们这个共同的标准就是都跟这个文物发生着一衣带水的关系,而且都是活生生的当下的人。他们可能是这个考古学者,可能是这个文博人员可能是讲解员也有可能是一些这个,就是拿着我们的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进行新的艺术创作的这些年轻人,就是也当然也有像石鼓这样,像梁金生先生一家五代这样世世代代守护着国宝的这种家族故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今生人物都是想告诉大家。到今天为止,还有各种人,在用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生命,甚至一家几代在守护着这些东西。那么所有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换一个把这些东西摆进博物馆,让你开眼的机会。

10、石鼓这个部分特别棒!既传递了文物的知识,也讲述了文化传承,还展示和进一步证明了大陆和台湾两岸文化同根同祖,不可分割。梁家辉的选择,有什么幕后故事吗?
于蕾:刚好看到了这个离得最近的这个问题我就回答一下。这个梁先生,其实特别紧张。他是一个极其认真,极其认真的人。他来之前把所有的案头工作做得极其的细,但是我们其实在临场的头一天,案头很多的调整。他就很紧张,他很怕自己表达的不好,他很怕自己就是在现场会露怯。他总是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宝面前好像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他现场完成得特别好,他的声音讲述感很强,现场也很活泼。我们其实有一段独家私密的现场花絮。未来,估计过两天大家会看到的,我先提前诱惑一下大家哈。

11、关于节目准确性,如何保证这个节目的学术准确性?
于蕾:然后关于这个节目的学术准确性的问题,其实,首先所有的文物,我们都会跟各个博物馆的在馆专家做非常详细的沟通。每件文物的考据每件文物背后的表达,都会有很详细的沟通。同时我们也跟这个北大的历史文博学院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然后,那儿的教授还有博士生也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资料和考据上的帮助。另外就是我们也找了一些网络上的这种历史的大v来加盟我们的创作。就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保证这个资源本身就是无误的,这样的一个路径,然后到最后的时候呢,我们的成片也会拿到各大馆去给这个在馆专家们审看。比如故宫的这一期,大概一周前吧,我们在故宫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个专家一起的看片会。是经过所有的专家一起严审之后我们又做了一些修订。最终才呈现在电视机屏幕上给大家的。当然我们确实尽了全部的努力,但是也有可能少不了会有疏漏,我觉得如果有疏漏的话,欢迎所有的人来给我们校订。然后也基于我们的一片真心给予包容。我觉得这个事情如果能够引起大家讨论,如果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如果能够引起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关心这个领域,喜欢我们的历史,如果我们能给大家一些吐槽的料,也是功德无量吧。

12、您在搭建节目时,对“001号讲解员”有怎样的构想,如何会想到邀请张国立老师来担任这个角色?
于蕾:我先说一下这个关于国立老师001号讲解员的这个问题。我呢,其实和国立老师交情颇深,因为14年春晚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台外的主持人,那一年也刚好是他的本命年。而我是那一年的总撰稿,所以,整个的台本文案,然后和主持人的所有的沟通,他们的话语形态的界定,都是我来完成的,所以在大半年的工作和磨合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后我在做这个节目,最后到001的时候,确实心里觉得他是最合适的,就是无论从他的资历,他作为演员。这个国立老师常说他是这个演员圈儿里最好的一个主持人。我也深以为然,所以他在这儿呢,我觉得无论是从资历啊,从分量啊,从他个人的能力,还有这个话语的讲述感上,他都当之无愧。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们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前世故事前面都有一段引述。都是由国立老师来完成的,我每次录完那个之后,我们都觉得:听了他的那段儿引子之后,你特别有想要看一下后面的那个故事的愿望。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演员的魅力吧。

13、于导,除了故宫博物院,其他地方博物馆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为什么选择目前入选的这8家地方博物馆?
于蕾:我看前面好像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八家博物馆的选择标准,这个事儿,其实讲过好多次了,但是如果还不明确的话,我可以再跟大家再解释一下。我最开始的时候我说了,我们这个节目经过了好漫长的一个创作路径。九家博物馆是我很早就定了的,当时其实想过很多的概念,比方说,我们当时说这个禹铸九鼎,这个定鼎天下,整个当时的中华就是由这个九鼎来形成的。所以当时觉得可以在我们大中华的东南西北中,找上九家博物馆来一起来完成这件事情。用博物馆来绘就我们的中华版图,后来去年年末的时候,其实我最早就跟故宫建立联系,然后就跟单院长聊天儿。然后跟他第一次见的时候,他就觉得我们这个想法特别好,然后他也问了跟大家同样的问题,就是:你除了我们以外,其他八家博物馆是如何选的呀?然后,我当时很初生牛犊啊,我完全是从一个做节目的人的角度说:我们东南西北中都有啊,然后每个博物馆都会选择各种不同特色的,有意思的镇馆之宝。我们当时都已经选定了好几件文物了,其实,挑了好多的故事。然后单院长就特别慈祥萌态地问我说,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呀?我想说我是很惭愧的,我说我没听说过。然后他就说,因为他做了十年的国家文物局的局长。在零九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文化部一起,做了一个工程。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工程。首批有一个八加三的结构,就是八家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和三家培育中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我当时才豁然开朗。他说你干脆就找这八家吧,这样的话就名正而言顺了。那次聊完之后,也算是豁然开朗,然后我们才锁定这八家博物馆。这八家博物馆确实也代表了,我们目前国内的博物馆,这个行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的水平。然后未来,我们当然还会拓展更宽的领域。其实节目还没开播的时候就在文博圈儿搅动了很多的朋友的心,然后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然后很多的各地的博物馆都找过来说为什么没有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加入。我们今天还收到了国图的这个盛情地想要加盟这件事情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个领域还会拓宽吧。

14、于导能谈下跟观众的互动部分吗?我看到节目也发起了新媒体活动,听说还会让观众参与“选宝”?
于蕾:关于互动,这个事情,其实我们的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希望这些国宝能让观众喜欢。那么我们会有一个网上的,官方微博、微信的投票,就是希望观众们去投上自己的一票。你听完这些故事,你喜欢哪件国宝。我们最后会有一个特展,这个特展呢,因为我们所有的这些文物、这些顶级的国宝都是很难被移动的,所以我们是一个全国九地同步开展的概念,各大馆都会在馆展出自己最后选出来的那件国宝。那么同时我们在故宫会有一个艺术展陈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行为,这会是一个文化盛事吧,我觉得那个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视觉表现,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我们最终选出来,参加国家宝藏特展的九件国宝,会结合观众投票和在馆专家的综合意见,最后选出这九件国宝。

15、《国家宝藏》和《鉴宝》、《探索发现》有什么区别?
于蕾:我看还有一个问题是,问我们和《鉴宝》,还有《探索发现》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今天晚上大家看完之后,不知道大家会如何认为,我其实也想听听记者朋友们觉得我们跟他们有什么区别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觉得,第一这个之前的《鉴宝》节目,当然也都是很受观众喜欢的。但是之前的这些节目大部分都是一些在“收藏”层面的节目,是更民间领域的。那么我们这个节目其实是提升到了整个文博领域,我们并不讨论文物的真假和文物的物质价值。因为我们这儿的东西不存在真假之别,然后也都是无法估价的国宝,那么我们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东西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人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我们希望让大家认识到,这些东西你永远都不可能买回家,你永远都不可能拥有,他们也并不会被明码标价,让你知道他有多么吓人的一个价格,但是你可以为他背后的故事叹为观止,你可以感慨我们老祖先现在有多么的无与伦比,然后来惊叹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值得人骄傲。你可以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觉得原来我们家隔壁还有这么好的博物馆,我是不是也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去到博物馆里转一转。那里面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沉闷,它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其实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这些活着的中国人。

16、明星守护人的选择呢?
于蕾:然后还有人问说这个“国宝守护人”的选择。实际上我们说二十七件国宝是二十七组“国宝守护人”。我们由一个明星国宝守护人来带来一个今生故事的讲述者。其实这个明星国宝守护人的选择,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他们和他们所守护的国宝,气质是非常相合的。比方说梁先生吧,他带来的今生人物也姓梁,然后是一个一家五代的故事,他今天其实自己在节目里面,每个明星在自己节目里,他们都会讲,他们守护这件国宝的感受,他们觉得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自己跟这件国宝发生这种魂魄相依的关系。我觉得,关于每个明星为什么和这件国宝搭在一起,大家会在一个一个节目里找到答案的。其实是一种人剑合一的,这种合体的感觉。就是我们力求让这件文物和它的守护嘉宾有一种血脉相依,剑人合一的这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吧。
(w-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ngjingwe | 未知
这个节目还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豆瓣评分9.3,梁家辉段奕宏王凯出演,这是继朗读者、诗词大会后,央视再出的扛鼎之作。

央视爸爸要么不出招,一出招就是秒杀!

“纪录片式综艺”《国家宝藏》播出第一期,豆瓣分数飚到了9.3!
观众纷纷评论这是个又严肃又活波的节目,搞笑程度直追《了不起的挑战》,催泪程度赶得上《朗读者》,圈粉程度不下于《我在故宫修文物》!

网友一水儿的好评,看看这密密麻麻的弹幕~~

咱先看看片头,感受一下啥叫大制作!



这支开场引发“外貌协会”一通尖叫▼

不会主持的演员不是好导演,张国立主持《演员的诞生》风生水起,主持起《国家宝藏》来也是金句频出啊!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那么这个节目是讲啥的呢?
为迎接故宫博物院600周年诞辰,将举办一场惊艳世界的主题特展。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将在节目中来一次恢弘展示。那些我们只听其名未见其祥的国宝都能看见。
说实话,听到张国立说出“堪与日月争辉”六个字的时候,小编泪目了。

认识他不?故宫国务院掌门人,出了纪录片爆款《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精美逗趣故宫文物周边的单霁翔大大~~疯狂打call!!▼


小伙伴要说了,听九个馆长讲文物?你猜到了结局却没猜中开头哦~

讲述这些“大国重器”们前世种种、解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的,可是你平时谈起来就两眼放光、心花怒放的梁家辉、王刚、王凯、刘涛、秦海璐、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马苏……
他们将在一段几分钟的小品中介绍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你还不拿出你平时追星的热情追《国家宝藏》?!

第一期节目主角就是咱们博物馆届的“武林盟主”——故宫!珍藏着186万余件文物,一天展示一件,500年不带重样的!

故宫的第一个亮相,是北宋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堪称宋朝版的《航拍中国》,比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
网友惊呼这幅画超立体,简直是3D的效果!曾排了大长队看到过真迹的小伙伴,让我听见你的声音!

《千里江山图》的守护人是李晨,讲述了宋徽宗、王希孟、蔡京三人之间的故事。
这三个人,宋徽宗是亡国之君更是艺术大家,王希孟18岁画出《千里江山图》,蔡京的书法连大家米芾都赞叹不已,更是为《千里江山图》作题跋。

背景长卷霸气!

第二件“国宝”被誉为“瓷母”,就是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
别怀疑,这个文物就叫这个名儿,集结了历朝历代17种最名贵的釉彩。

守护人是王凯。

讲的故事也是脑洞大开了,居然让王羲之、黄公望及雍正帝在乾隆的梦里怼他,也是没谁了!来自官方的吐槽也是犀利呀哈哈~~~
王羲之:
——我的《快雪时晴帖》被你盖了多少大章!
黄公望:
——看来老夫的画实在是太深奥了,得题55处,后世才看得懂啊。

“鼎盛王朝就应该海纳百川”,这个落点也是霸气!

在节目中说乾隆爷“迷之自信”,是“农家乐”的审美真的好吗?

第三件“国宝”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

国宝守护者是1982年曾在故宫拍过《垂帘听政》的梁家辉。

说实话,第三部分是最感动、最能拨动心绪的一部分。
梁家辉说:“人在它们《文字》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为了它,人又可以很伟大。”
梁家辉不愧是演技封神的人物,他沧桑的声音,戴着眼镜缓缓道出石鼓的故事,真的让人穿越千年时光。

小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的一段感人故事。
司马池:“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点信仰都糊涂,那我们何以为人!司马池宁愿一死,也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司马迁:“父亲,你心心念念的乍原石鼓早已重现人间,不过已经被屠夫当做磨刀石了。”
石鼓没有《千里江山图》恢弘,没有《各种釉彩大瓶》精美,可是却古朴厚重。

三件文物的前世由明星演绎,今生则由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人来述说。
他们有研究四年临摹《千里江山图》的“好色之徒”冯海涛,有在深山老林独自寻找矿物颜料的仇庆年老先生,也有日军侵华期间,祖父冒险将石鼓南迁,父亲毫发无损地将石鼓运回北京,孙子继续守护石鼓的“故宫守护人”!

我们感谢先贤的工匠精神,让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明依托和精神信仰;
我们感谢这些国宝的守护人,让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流传;
每一个渺小的我们,不要成为那个拿石鼓磨刀的屠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根可寻,也不要当他们质询时,我们无言以对。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从了解我们“国宝”的前世今生开始,从看《国家宝藏》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u001 | 未知
央视新开播的综艺《国家宝藏》也是非常厉害了。

就阵容而言就是逆天的强大。嘉宾有撒贝宁、王凯、易烊千玺、段奕宏、陈晓、李晨、刘涛、范冰冰、张国立等。主题是介绍国宝,每段介绍一个国宝,讲一个故事,还要配一个明星讲解员!节目形式是搞成了小剧场形式,本来卦主还担心这个节目会弄得不伦不类。没想到
非常有梗。第一期节目简直就是一个针对乾隆的吐槽大会。
因为乾隆这款“各种釉彩大瓶”画风实在太清奇了。所以大臣们劝说:“陛下,十七种花色,会不会太过了?”
乾隆则任性表示:“你们不懂!!就是要过!!!要是我偶像王羲之和黄公望这种书画大家,他们一定懂我!”

然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就现身打脸了。他表示,“你把我字帖糟蹋成啥样了!你盖章就算了还题字!”

连元代画家黄公望也赶来吐槽,他说:“看来我的画太高深了,得题55处后世才看得懂。”

三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完全是官方吐槽,看得太逗乐了。
连乾隆亲爸雍正都出来骂他“荒唐”。

要说乾隆爱发“弹幕”乱盖章这事儿还真没冤枉他,这次官方DISS也是非常到位了。
不过最后乾隆也解释了他的初衷,“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卦主觉得《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不错,它让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感受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带领青年人一起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这个立意就非常有高度。另外节目采用小剧场形式,找来大家熟悉的演员出演,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注意力,将文化教育贯彻下去,非常有意义。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zhitiger | 未知
继2016年在B站上爆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后,央视再次发力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成为新晋网红,连一向苛刻的豆瓣都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被戏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奇妙夜》,其前世用明星讲解员演绎加今生普通人描述推荐的展示模式深受广大网友好评,其中助演的优秀表演被网友称作真正的“演员的诞生”!之后央视纪录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也颇受好评。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极具创意的形式,年轻化的表达,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浸润大众的心灵。
至今,10期的《国家宝藏》已经播出了8期,27件宝物已揭晓24件,九大博物馆还差最后一个南京博物院。强大的明星阵容,华丽的舞台效果,使国宝的光彩更加的夺目,弹幕上网友也纷纷留言“太好看了,美哭了,BGM高能"等字样,这不得不说该节目的创新与开拓。前世以明星表演的方式展现,用通俗娱乐的戏剧形式使观众加深了对文物的理解,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水平;而今生的讲述人则是普通人,既带出了文物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又升华了主题,使文物上升到国之重器的层面。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因一件国宝汇集在一起,让文物,文化真正的走进人心里,实在是既平易近人又倍感自豪。对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文物是故宫博物院的“石鼓”和上海博物馆的“大盂鼎”,一个象征着国家的盛世对所有人民群众的影响,一个象征着个人对国家盛世的影响,两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感人至深,以小见大,都体现着大国重器的意义与精神内涵。


该节目的出现更离不开二次元群体的推动,如今B站从一个二次元网站成为主流视频播放平台,主要是其自身的自我完善修复功能。B站的活跃更离不开受众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文化基础,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调侃,所以“乾隆的弹幕”,“古风歌曲”便流行开来,他们使传统文化再度大热,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既体现了文化自信,也证明弘扬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国人的一种自觉意识。而从经济方面来讲,节目的播出又带动了文创商品的发展,故宫的淘宝专卖店里,各种文创商品都成为爆款,尤其是千里江山图的故宫胶带更是爆中之爆,供不应求。
如今,文化类节目的繁荣极大地坚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国家宝藏》的高口碑给其他文化类综艺节目带来不少启发。虽说文化类节目内容是相对严肃的,但表现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有趣生动的,是搞笑娱乐的,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也不必低估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B站的广大网友就是最好的证明,年轻人也会因为传统文化之美产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也有观众认为该节目对文物的介绍不够深入,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每个节目有每个节目的定位,观众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各取所需。
都说中国的综艺只是买版权引进,没有创新,但《国家宝藏》的大火不正证明了我国文艺工作者的创新么?这值得国内所有综艺创作者借鉴。
欢迎大家关注我,与我一起探讨文化、影视、娱乐、音乐、动漫、旅游、财务的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wh89 | 未知
“让国宝活起来”,《国家宝藏》的这个slogan真是恰到好处。

刚刚播出第一期就得到一致好评,央视最近推出的这一档文化综艺栏目可以说在规模气势上都再创新高。栏目邀请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栏目组为没见国宝寻找一个明星“守护人”,并演绎关于这件国宝的前世故事,之后再请专业人士来讲述这件国宝的“今生”。

第一期,介绍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乾隆皇帝各种釉彩大瓶,“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分别邀请李晨、王凯、梁家辉来演绎三个前世故事,然后再对文物做正经的讲解。

栏目的艺术顾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过,“做这个节目,就是要告诉民众,博物馆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常去常新的地方,每次去看不同的策展布展,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这一点正是切中了,很多人进博物馆不知道看什么的困惑。

这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花了心思,比如让梁家辉来“守护”石鼓,感觉人物气质和石鼓是吻合的,而后再讲述五代人守护国宝的故事,就显得很顺序。

另一点上,栏目并没有因为是要介绍国家宝藏而定格高冷严肃,而是最大限度的削弱“看懂国宝对观众是有要求”的这样一个固有的观念,最明显的当然是吐槽乾隆审美,显出一种很open的心态。
关于这个节目目前豆瓣口碑已经9.5,本人认为有一点节目之外的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它顺应了“需要”。

近两年,大型传统文化展览罕见的受欢迎,记得《清明上河图》展出的时候,故宫不得不做出每日限流的措施。一方面是因为展出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通大众对于本土文化的渴望。

还有,故宫出品的一系列的“萌物”成为网红,而后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单霁翔也岁随之成为网红。这些都为中国本土的大型展览积攒了不少的人气,而此时推出《国家宝藏》无疑是顺应潮流和观众需求。

这样看来,《国家宝藏》更像是一个“走出博物馆的讲解员”,为更多的普通人来讲解中国文物、中国文化,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些故事、听到这些文化之后,一定会从心底增加作为华夏民族的自豪感,这也是大型文化栏目存在的最大意义。
最后还想说一点,有些人开始借此节目讨论考古问题,但是《国家宝藏》毕竟是一个文化综艺栏目,而非学术交流活动,因此它的意义更在于普及、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mol99 | 未知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的成功之处,是使那些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的文物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许多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瓷母”:各种釉彩大瓶
扎根于中国故事让节目带着温度
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应约而至,开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价。节目由央视综艺频道耗时两年制作,合作单位是包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9家顶级博物馆(院),每家博物馆(院)3件、共27件顶级国宝重器、27位演员担任“国宝守护人”,诸多文化艺术界顶级专家组成顾问团……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这档节目的成功之处,是使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文物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与鲜活的历史和国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许多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在首期节目中,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1931年,日军侵华,为了保护百万件国宝不被日寇洗劫,故宫人决定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了北京。如今,梁金生老先生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继续守护着石鼓和故宫的其他文物。梁家五个孩子的名字,即以石鼓所到地的名字命名。从一件石鼓,观众们认识了梁金生先生祖孙五代故宫守护人,而故宫186万件宝物,背后又有多少故事?

乾隆(王凯饰)
《千里江山图》背后是在历史中失踪的少年天才,是一个无法守住江山的朝代最初对于江山的想象;命令烧制各种釉彩大瓶的乾隆,其“农家乐”审美早已是网上被人嘲笑的段子,但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乾隆皇帝的情怀——各种釉彩大瓶17种烧制工艺代表的,是一个包容的盛世。
“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当新老几代国宝守护人一同宣读1931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几乎没有人能不为这样的画面所动容。石鼓上的文字虽已残缺不全,但在中华儿女的千年传承之中,中国文化之脉从未断绝。
“纪录式综艺”是文化节目新转型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遍地开花,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的定义,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司马光(梁家辉饰)
目前节目只播出了第一期,介绍了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的三件文物——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分别起用李晨、王凯和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人”,为观众呈现了国宝文物的“前世”,即用简短的剧场模式深刻地讲述了围绕文物所展开的历史轶事,再为文物寻找到“今生”的接班人,让其亲口为观众讲述自己的痴狂往事。或许历史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之人,实现跨越时空的连接呼唤。
在“国宝守护人”的选择上,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吸引到更多慕名而来的人,让文化实力的传播更加大众化;其次又能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在舞台剧式的熏染下更好地磨炼其演技,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近年来,故宫周边手办、礼品以活泼的风格引领新的潮流:用故宫国风胶带装饰国际大牌彩妆的风潮乍起,妹子们连赞“中国风美哭了”!故宫博物院的网店每出新产品,都会迅速断货。《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风靡一时,昔日深宅大院般的博物馆连同珍藏的文物们从厚重斑驳的时光深处款款而来,大有从“冷门”一跃为“潮牌”的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duXbsnu | 未知
你真的懂中国的传统艺术吗?你真的懂那些艺术品吗?你知道什么叫艺术吗?
这些问题其实每个中国人都该问一问自己。其实打开各种有关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头条文章,看到下面的评论。都是悲痛的。前几年过度的宣传艺术品的价格,使本高高在上,出淤泥而不染的艺术品。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洗钱,炒作的牺牲品。你们问过自己真的懂艺术品吗?你知道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吗?为什么中国人满脑袋只有钱?
头条中漫天飞舞的国宝帮。从不考证不知道哪里抄来的文章。一篇篇不负责任的言论。无不反映着在钱的诱惑下,人类的道德底线是有多低。举个例子,今天还看见一篇头条文章大谈汝窑。说的义正言辞,痛批国宝帮。还总结汝窑存世62件。62?这是哪年的数据了?您对古陶瓷艺术的认知仅是百度出来的不知道真假的数字?还是批判国宝帮能给你带来你是内行的自我欺骗?

这人叫单霁翔,就是整天被骂骗子专家中的一员!你们了解这些专家吗?你们哪来的底气天天骂这些人是骗子?单霁翔院长在一次学术研讨会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他们这些故宫专家并不擅长鉴定真伪,他们只是研究那些国宝的历史。对于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也没有概念。我也不明白这样的学术研究者,为什么会被网上的人莫名其妙的每天指责。
你们的心是脏的,看见的就是钱。认为所有人跟你一样心也是脏的,只想着钱!



这个节目,第一次把钱这个中国人最在乎的东西放下了。把中国人最不在乎的东西捡起来了,那就是文化,传承。
当然初期做这样的节目总是不严谨的,一个文化传承类节目不严谨其实是致命的。节目通过石鼓讲述了司马光父子的故事。其中又一次提到了司马光砸缸。但是北宋没有能淹死人的大缸啊!



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难道不应该多讲述唐英吗?痛批乾隆乱盖章,审美差,故意去迎合网络文化,这样好吗?
这个节目的对文化重视的改变是不可否认的。国家媒体对艺术品从最初只注重价格的宣传,走到今天终于可以说说文化这件事,实属不易。这个国家真的应该把自己丢掉的文化捡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zgl888 | 未知
你以为豆瓣评分高达9.2凭的是搞笑吗? 当然有这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精美珍贵国宝,辛勤的文物保护人员以及节目组工作人员。节目集齐了9大博物馆,甄选27件国宝重器,每一件都有各自的守护人,通过舞台剧来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与今生故事。每个博物馆推送3件国宝,但是通过投票只有一件能够进入故宫的《国家宝藏》特展!
比如《千里江山图》卷,它是整个青绿山水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之一,900多年过了整体依然保持着十分鲜亮的颜色:

(《千里江山图》局部)
再比如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还有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大约有八千七百多岁,可以说是真真的“上仙”了。

而张国立老师在每期开头都会说的这句话总会让人觉得十分自豪:

在节目中,几位大咖戏骨贡献出的精湛表演也让人大呼过瘾!直接秒杀某台正在热播的《戏精的诞生》。在第一期中,影帝梁家辉演绎石鼓的前世故事,第一次录制结束后,工作人员喊了“结束”:

他主动提出再来一遍:
“那么庞大的一个制作,不能为了我两个字而毁掉,来!”

是不是觉得看到了央视版真正的《演员的诞生》,再来给大家看看节目中王刚老师和“演艺圈巨头”雷佳音的炸裂演技!

王刚

雷佳音
节目中除了各位演员的演技,还有很多令人泪目的片段。
在石鼓的前世故事中,对文字信仰的阐述:

在云纹铜禁的今生故事中,让我们明白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节目也不负观众期待,用十分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饱满又磅礴的历史文物故事。它将过去和现在、严谨和轻松、宏大和细腻,以及人和物全部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期待《国家宝藏》之后几期节目哦!

从《国家宝藏》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渠道去了解、接触文物及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大家其实是很乐于学习的!希望央视爸爸能多制作这样的好节目~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都是真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