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市场份额上,为什么等离子电视败给了液晶电视?

gh65fdsgfdsg 回答数19 浏览数308740
引自知友 @Larry 答《等离子、LED、LCD 电视,各有什么特点?》—— ……败不是指显示效果或体验上等离子败了,而是指市场占有率。看看三星等液晶四巨头的红火,再看看松下、长虹、鑫昊的落魄,很多人都禁不住感叹劣币驱逐良币。 前一阵子郎咸平做节目大肆批评国内面板业的跃进以及针对三星的阴谋论,说等离子就是被三星阴谋打败的。听完也就当笑话了,郎咸平的水平是越来越靠近宋鸿兵了。 但令人深思的还是市场的选择。到底是消…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tlwy | 未知
我代表显示技术的专业工作者澄清一下吧,也算对得起当年的师傅 师兄弟们,

因为我是等离子驱动电路核心控制器芯片的设计师(Logic Designer)并因此于04年圣诞往韩国 龟尾 LG研发总部做技术交流。这问题我说两句吧。对等离子显示的产业状况和技术细节理解,在整个中国大陆我应该在50名之内。

退一万步来说,等离子在技术上,显示效果上绝对不存在劣势。产业化成本上优势很明显,因为和LCD相比,制造工艺上的精细程度 差一个数量级:等离子是 「印刷」级别的,液晶是 「蚀刻」级别的,跟IC一个级别。这也是 长虹当时决定上马的重要原因,投资要少得多。直观的说,车间电费和清洁级别 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答案很简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因素就是商业策略导致的。(这应该被写进商战教科书)液晶阵营的三星和夏普太能干了。他们很快让液晶在大尺寸上量产,65inch在夏普十代线上切的 "钢钢的",在策略上完全是跳跃式发展,惊呆了等离子阵营的规划人员和我们这些从业人员。
这还没完,三星一边把LCD整到极致,另一边又大力投入OLED。现在和未来都这么努力,于是,,,「产业生态」这个词就成为 我这个小工程师 职业生涯的第一课。
后来我虽然不断跨界,但「产业生态」的视角 就像进了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黑白畫映 | 未知
其实PDP(等离子)从技术上和观感上来说,应该比LCD有优势。比如PDP是自发光。比如PDP响应速度快等等。参考各类评测,PDP的视觉体验都是超过LCD的。

PDP之所以开始走下坡路,主要还是市场的运作因素居多,个人意见。
    PDP缺点之一:烧屏。所谓烧屏就是指PDP在长时间显示一个固定画面后,屏幕上会留下残影。在早期,这个缺点导致很多人对PDP心里存在阴影。虽然后来PDP面板经历了各种升级,但还是没能完全消除掉这个天生的缺点。当然,现在的PDP不光面板进步了,电视也会自动进行图像平移(即每过几分钟在屏幕上平移几十个像素显示,以保证不烧屏)。尽管如此,消费的心理阴影还在。PDP缺点之二:功耗。PDP的显示原理决定了PDP不可能像LCD那么省电。在如今绿色环保的概念遍及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意买账。LCD一直在进步:从最开始完全不能忍受的LCD,到后面的IPS、MVA……,各种改进升级的液晶面板诞生,无论是从本身的性能上还是观感上,都与PDP接近了。LED其实只是个噱头,但却有效的让机器的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较厚的CCFL灯管机型的液晶电视,到不到硬币那么厚的超薄LED电视。LED背光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部分以外观为主导的消费者就很容易买帐了。(注意,LED并不是新的显示技术。很多消费者被LED这个单词误解了。LED并不是LCD的升级版,LED是CCFL的升级版,它还是液晶显示。只是因为液晶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背光照明,把以前的荧光灯管CCFL升级成LED小灯泡,就成了LED电视。)

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光靠技术是赢不了市场的。PDP和LCD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当年CDMA和GSM的关系。CDMA从技术上说,无论是功耗、语音质量还是安全性,都比GSM好,可是,消费者买账么?
PDP虽然很好,但LCD也不差,也一直在进步。特别的,要知道消费者并不是专家,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追求256级灰度、100%S-RGB色域,90%Adobe-RGB的面板。消费者觉得花一定的钱,能够买到自己觉得过得去的产品就足够了。所以从成本上来说有优势的LCD就活下来了。

再补充一句:
LCD成活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就是经济危机。
说白了,不管是等离子还是液晶,就只是个电视机而已。面对就业压力,买个稍微能看的就行了,何必追求那么极致呢?这也是家电行业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虽然画质下降了,但也不是不能看。相对昂贵的PDP自然就不再受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f861030 | 未知
今天在别处又看到这个话题,跑来zhihu存底,多说一点等离子为什么会死。
等离子屏幕由于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导致的天生缺陷有:
1:频率调制亮度导致的暗部细节噪点,以及降低调制频率和功率后的黄绿色拖尾,尤其是在白色物体在黑色背景中移动时,影响画质(低端产品)。
暂时只找到一张噪点的图,开3D模式后更明显而已

黄绿色拖尾的图我拍过,一时找不到,这张应该是我以前拍的

其实白色块在黑色背景中移动出现的彩色勾边现象,国外媒体有更详细的分析





2:荧光粉直接受紫外线轰击寿命短,短期内体现为烧屏烙印,长期亮度衰减。
3:有的屏幕正面看可以看到黑线 。
4:尺寸越大、厚度越薄,其发光像素占屏幕比例越小,也就是开口率低,类似纱窗线越粗透光越差,表现为图像细节粗糙。
5 暗室对比度无敌,明室对比度堪忧,原因一个是屏幕反光+荧光粉反光,也就是灰屏,另一个就是受限于功率,亮度低,还有就是玻璃气室像素间会有横向光干扰、漏光,所以ANSI对比度(黑白方块交错)不高。
附:2009年P50S10C的测试成绩





6:受限于总功率和散热要求,局部明亮画面的峰值亮度与全屏明亮画面亮度差异很大,如果显示全白,亮度只有液晶的八分之一,画面在明亮与黑暗中过渡越快,画面忽明忽暗,若要解决,功耗增加至少4倍。
附实测数据,白色比例就是屏幕中白色像素所占面积:



液晶的亮度通常能达到400以上,不管全白与否
7:高频大功率驱动电路长时间在高温大电流下工作,易损坏,表现为黑屏、竖线、横线。
8:尺寸、色域、亮度、动态响应与功耗和重量成正比,无法在提高画质的同时保持低功耗和轻薄,尽管松下后期产品采用新型荧光粉和小型放电气室有所改善,但依然难以和液晶媲美。
9:等离子是主动发光技术,这是高画质的代表,但松下索尼等更看好OLED去代表主动发光技术,所以对等离子也是不再看好,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倒是要担心一下当年投资60亿收购韩企欧丽安做PDP的长虹。
至于题主说了是市场份额,这些缺陷中的几条就可以归纳,一个是尺寸不大不小,2010年前平板电视贵,等离子高高在上,品牌少,一个是烧屏这一条口碑就足以吓退8成的购买者,加上损坏率较高,谁也不愿意花钱买罪受。
回头找我以前评测时的图和数据来补充。本人仅代表媒体和10%苛刻发烧友观点,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690427 | 未知
谢@黄继新 @Larry 邀,我将题目稍微做了一下修改。原来的题目是「在电视屏技术上,为什么等离子败给了 LCD?」,我将之修改为了「在市场份额上,为什么等离子电视败给了液晶电视?」。

且不说我并不认同原来的题目表述,倘若我真要按原来的题目回答了,只怕要被一些混迹于论坛的等离子党们骂惨了。所以这里只讨论为什么在市场份额上,等离子电视败给了液晶电视。

回答之前先讲两点:一是市场份额上不敌 LCD, 并不代表等离子就是在画质上或者技术上技不如人。虽说顶级液晶在显示效果上可以说是媲美甚至超过等离子,但等离子的效果秒杀一众低端液晶还是没问题的。[1]

二是 Larry 同学回答中的「在看看松下、长虹、鑫昊的落魄」,我不太认同。一方面我觉得松下能将等离子坚持到如今的境地已实属不易; 另一方面,松下属于少数底子极其雄厚的日企之一,综合实力属于和索尼一个级别的(索尼有多牛逼可以参考这个回答:我国对日本在经济、技术上究竟依赖多少?有哪些是不可替代的?)

且不说松下如今扭亏为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单单在专业领域的雄厚实力,就足以将等离子电视上的那点亏损忽略不计。
(额,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松下是家很牛逼的公司,别看在消费电子领域不咋滴,人家其实牛逼大大的,等离子电视上亏的那点钱人松下根本不在乎...)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和等离子与 LCD 在显示效果上的优劣并无太大关系(可参考前面 [1] 处)

等离子之所以在份额上输给了 LCD,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等离子电视的技术要求更高,可参与的厂商更少。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因。

对于电视或者显示器这类显示产品,很多人在理解上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在于,以为是面板决定一切。决定显示效果的重要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背光(就 LCD 而言)、电路设计和图像处理(机芯)。

相比较而言,做 LCD 电视,面板所占成本的比例更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参与的企业多。

而等离子电视,面板所占成本的比例相对更低。这是因为技术要求高,在电路设计、图像处理芯片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能参与的企业少。

所以结果就是,那些玩的起等离子的厂家(比如松下),就可以两手都抓(松下也生产液晶电视)。而大多数电视厂商只有 LCD 一条路可走。所以在商场中,液晶电视的数量超过等离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2. 等离子只适合大型电视,不像 LCD 可以四面开花,这大大限制了等离子的发展。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等离子只适合大型电视产品。而 LCD 不仅仅可用于电视产品,显示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都可以使用 LCD。这是 LCD 在发展前途上的一个极大的优势。

LCD 面板厂越能赚到钱,就能投入越多的资金去研发、开生产线,这是让 LCD 在和等离子的竞争中能占据优势的一个重要的良性循环。

3. 液晶电视率先在成本上突围,抢占中低端市场。

想当年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价格都是高高在上,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不过后来 LCD 电视厂商率先发力,削减成本—— 背光从 RGB-LED 换成 WLED,直下式被侧置式取代,液晶电视的价格一下子变得亲民了,抢占了中低端市场的利润。

4. 顶级液晶电视发力,在画质上与等离子抗衡,并在高端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其实上面一句话已经讲清楚了,下面多啰嗦一句,如果有等离子党不认同的话,下面上松下社长大坪文雄的原话——「液晶技术的进步不断压低等离子的竞争优势」。

综上,四个原因一环扣一环。等离子技术要求高,玩的厂家少,并且只能在大型电视上发展,又被液晶电视抢了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优势和份额都不断缩小,在市场份额上输给 LCD 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等离子日渐式微已成定局,等离子的老大松下也基本上放弃等离子押宝 OLED 了。最后,其实无论液晶也好等离子也好,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OLED。未来是属于 OLED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ipplebz | 未知
等离子虽然色彩、色阶都有很大优势,但工艺颗粒太大了,只适合大屏,小屏还得用L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可儿o | 未知
经常听同事说起这个事情,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
    LCD时代,等离子和液晶,还是有可比性的,甚至圈内的部分人,还倾向于选择等离子。毕竟等离子可以做的更大,得高端者得天下,是家电的定律。如果你曾经见过松下103寸的等离子,你真的会被震撼的。
    真正让等离子彻底over的是LED,不是LCD。LCD升级到LED之后,整个产品线在外观上面,领先等离子太多了,等离子在本就弱势的情况下,迅速over了。其实LED初期驱逐LCD,也是劣币驱逐良币,LED初期相对LCD除了外观有优势,其他都没啥好的,特别是音效做了很大的让步。可是消费者买账,你有啥办法?
    等离子其实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高速情况下不拖尾、亮度等。可是液晶的快速迭代,部分弥补了上面的差距,同时还有一个用户是否买账的问题,能否说服用户和助推企业的实力有很大关系。其实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家电行业里面还有一个大故事,就是国内曾经的风冷冰箱完败于直冷冰箱。

另外一个个人观点是主流厂家的能力问题,三星和LG代表的韩系,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攻城略地的背景是日系家电企业的逐渐式微,曾经如雷贯耳的Sony、松下都有走下坡路的倾向。松下其实是一直主推等离子的,可惜企业肌体实在是老化了。消费电子的技术迭代实在是太快了,日系的企业行动明显滞后了。据我了解,年前LED的成本已经降到LCD以下了。在如此快速的迭代面前,守旧和保守基本意味着等死了。Sony丢失电视全球霸主地位,也是判断错了平板电视的发展方向,最后只能屈身与三星合作。

文中LED是指,国内普遍指的使用LED背光的LCD电视;因为普通消费者都将这种电视称为LED,我觉得就不更改了,而且更改之后,确实表达起来太费劲。

关于两个产品技术积累和发展方向的瓶颈,不是太了解。坐等大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you666 | 未知
06年初我的CRT电视坏了,准备换一个平板电视。当时和我媳妇两个拿张《怪兽电力公司》的碟子见平板电视就请售货员放来看,几乎看遍市场上所有平板。我们最终选择了松下42寸等离子电视,一万多,现在想想当时也是真下狠心了。现在已经11年半了,经常看别人家的液晶,比较下来还是等离子的好看,整个屏幕依然如新。如果有,我还是选择等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零度dê寂寞 | 来自广西
当初我看到等离子电视时,直观的感受就是色彩效果好颜色鲜艳。但是由于像素点太大,所以只能用在大屏幕上,才能做到足够的像素满足一定的清晰度,显然这玩意当时也只能用在电视上。无疑,电视产业这些年衰落了,平板手机才是主力军。等离子技术纵然有优秀的显示效果,但是没抓到市场主力,衰败也是必然的。所以关键不在于是液晶平板突破了大尺寸的瓶颈,而在与等离子平板没能做得更小。因为前者才是市场的主力,主流在此,那么由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各种成本都会越来越低,等离子只能是越来越孤家寡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dii2006 | 未知
技术上我不懂,不论等离子技术多么牛,但作为消费者,我只知道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就是烧屏,这个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其次是小屏不行,家里地方小,放不下太大的屏,并且大屏价格太贵。
光是这两点就决定了它注定是有钱人才能享受得了了的,没法像LCD这样大众化。
至于说功耗问题,其实有人做过实测,等离子因为功耗是与显示内容相关的,只有在全白屏时才会是最大功耗,正常使用的话,平均功耗倒并不比LCD大多少。相反LCD不论显示什么内容,背光总是亮的,反而功耗并没有想像中的小。当然现在用LED背光以后应该会小一些。以后OLED应该会更小一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