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5%和72%NTSC色域IPS的差距真的很明显么?

longyong 回答数20 浏览数3413886
45%和72%NTSC色域IPS的差距真的很明显么?
wait4 | 未知
最详细的消费电子产品色域,看我以前这个就行了【进阶】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显示器



首先要强调一遍
对于 PC, Mac 或是 iOS Android 来说,最为适合描述屏幕色域的就是 sRGB , P3 和 Adobe RGB:

    sRGB 是由 Microsoft 在 1997 年主导的标准,由于 Windows 强大的用户基础,所以从 PC, Mac 再到相机、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都支持 sRGB, 几乎互联网上的所有的内容也都是以 sRGB 为准的,大约能覆盖 35% 的 CIE(人眼可见颜色)。
    Adobe RGB 全称应为 Adobe RGB 1998, 由 Adobe 定制,在 sRGB 的基础上增加了 CMYK 色域,相对于 sRGB 主要改善了青绿色的覆盖,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印刷行业。大约能覆盖 50% 的 CIE(人眼可见颜色)。
    NTSC 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在 1953 年订制,目的是为了给当时刚出现不久的 CRT 彩色电视定制一套标准,由于实在是太过于古老(Apple DOS 3.1 诞生于 1978 年, MS-DOS 诞生于 1980 年)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显示器,更最重要的是对于 PC(广义的)和移动设备来说,几乎没有内容创作者是以 NTSC 为工作空间的,它保留下来最多的用途还是用于比较其他的色彩空间。
对于 TV 或者家庭影院,最为适合描述屏幕色域的应该是 DCI - P3 和 Rec.2020:

    REC-709 是 sRGB 的影视行业名称,属于早期彩色电视所用的色域标准,也是目前最为广泛的色域标准,我国影视行业至今仍在使用此标准。
    DCI - P3 是一个近几年开始用于数字电影的色域,在 2017 年,你看到的美国数字电影都必须覆盖 DCI-P3.
    REC-2020 是 Rec. 709(sRGB)的升级版,是由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于 2012 年 8 月提出的(UHD 4K)高清电视色域标准。
综上:NTSC 实际是一个根本没有人遵守的色域标准,然而还有很多不专业的评测机构和厂商喜欢采用 NTSC 来标明自己的色域覆盖,即便消费者通过这个数值并不能直观的了解这块屏幕到底表现怎么样。
专业的评测机构如 Rtings.com 和 HDTV test 早已放弃了 NTSC, 只使用 DCI-P3 和 Rec.2020 来评价显示器的色域覆盖表现。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看到有人用 NTSC 来描述电子产品的屏幕还振振有词,基本都是电子产品民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最近测的小米笔记本Pro.

官方宣传 72% NTSC, 实测也基本是 72% NTSC, 但是 sRGB 覆盖呢?


真正消费者能用到的 sRGB 并不是那帮天天喊着 72% NTSC = 100% sRGB 的结果,只有 82.7% 的 sRGB, 因为你看下图会发现有部分能显示的颜色是不属于 sRGB 的,也就是说浪费了。

至于 60% sRGB 和 100% sRGB 差距有多少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现在我们有两块屏幕,它们的色域覆盖分别为 66% sRGB 和 94% sRGB. 差距很大对不对,这都差了 30% 了。

但是显示国产电视剧的时候基本没有区别,两个杨洋还不都是一样?



光看上边这几张图你能看出来哪块是色域覆盖高的屏幕吗?我猜肯定没人行。
色域覆盖到底有什么用呢?想要看到明显的区别,还是需要显示更艳丽的颜色:



这张对比图中右边的红色已经到了极限,没法还原真正的鲜红色,为了保证准确性,所以采用 X-Rite 出品的 ColorPicker 验证,结果如下:



同取夕阳下的部分,可以看出两种颜色的差距已经很大了。
接下来对比夜晚的冷色调,原本天空的极紫蓝偏紫,在右边的屏幕里成了浓紫蓝偏紫。

原本深邃的天空成了泛白的颜色,自然是有问题的。
再来一个更强烈的对比:



在大部分偏浓郁的紫色和红色时,右边色域覆盖不足的缺点被明显暴露出来,



云的极紫蓝偏紫成了浓蓝,夕阳的浓红成了亮橙。
放出两块屏幕色域覆盖对比图,可以看到左边几乎和 sRGB 重合,而右边的屏幕在鲜绿,紫色,红色均有相当大的未覆盖面积。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之前对比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颜色时,两块屏幕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如果遇到了偏爱浓郁风格且正好有紫色,粉色,青绿色,橙色图像时差距那么大的原因。
从这里我们又得到一条结论:
评价屏幕色域时如果只有色域覆盖百分比,并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因为有的屏幕是缺少蓝色,有的是缺少红色,有的是缺少黄色,如果要详细了解具体缺什么,还是需要看 CIE a*b* 下的 sRGB 对比覆盖图。所以说,100% sRGB = 72% NTSC ,60% NTSC = 45% sRGB 这种转化的说法都只是理想情况下,实际上的差距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


最详细的屏幕优劣分辨都在这篇文章里:【进阶】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显示器
有无出场校色的区别:为什么出场校色的屏幕,色域覆盖比未校色屏幕还要少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plk9394 | 未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对比很容易了,稍微好一点的手机的屏幕,色域起码72%NTSC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ong902 | 未知
区别当然是有的,只是区别没有45%NTSC的TN和72%NTSC的IPS那么大。
没有参照、没有接触过高色域屏幕的人可能会觉得45%NTSC IPS还不错,个别人甚至以此提出阴谋论攻击那些讨伐低端屏幕的网友。


空口无凭,上一组个人实测对比。

45%NTSC IPS的是戴尔游匣7557笔记本屏幕(实测51%NTSC)
72%NTSC IPS的是戴尔S2240M显示器(实测74%NTSC)

这是7557屏幕的一些测试数据:
色域覆盖51% NTSC,亮度189尼特,对比度680:1。






这些是实拍图
(左为显示器,右为笔记本)
拍摄设备:iPhone 6 Plus









图2中,72%NTSC的海洋更蓝更逼真,而右侧45%NTSC的海洋就有些发绿。
图4中,右侧的灰底色可见明显发黄。

图1的区别,可以看下图的“1”和“2”数字标识,左侧大红和橙色、深绿和浅绿容易分辨,而右侧则不易分辨,红色发黄,浅绿发深。



再上一组45%NTSC TN vs. 72%NTSC IPS的对比,你就知道为什么贴吧论坛都在讨伐TN了,因为这些低端TN屏的表现实在太差。

(图片来源:笔记本吧精品区http://tieba.baidu.com/p/5276932261)








左边的低色域TN,被全方位暴打:
对比度差,导致黑色下潜不足,画面发白。
色温偏高,导致画面整体偏蓝严重。
可视角度窄,观看屏幕四角区域会有失真。

最后是45%NTSC TN和45%NTSC IPS的对比:






所以,如果对屏幕色彩有要求(比如修图),一定要选择一块高素质的屏幕,并做好校色,不然出图的色彩准确度会大打折扣。
如果只是为了保证观感,45%NTSC IPS也不是不能买,起码不会像上面的低端TN屏让你看着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霹雳星空 | 未知

这图我都摆了多少次了……
_(:з」∠)_ 可是没人鸟我……连举报的都没有…………

反正实际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没有比较确实没有杀害,某次去青岛出差带了个良心品牌商务本【就是图里50%srgb的icc来源】,打开日常玩的游戏发现紫球成了蓝球,绿球成了灰球……我还特么以为升级了……
戴着1.56且无ed的眼镜很容易就能区分72和45,就算是黑白文字都可以……高色域面板自带色散……歪个头就知道
45%色域的面板毫无疑问是目前还在生产的面板里最烂的系列之一,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说到底就是一些无下限无廉耻的面板厂和厂家合伙坑钱而已,当年还能说笔记本面板小好屏懒得造,而如今手机也上来了,桌面显示器在72都停好多年现在又开始爬了,只能感叹笔记本市场竞争太不激烈,以至于这种东西还有人觉得不要紧……
而且主要是重点不在于这个45%,这些烂屏往往还会带有“大蓝屏 / 大黄屏”,6bit色阶,超低对比度.etc……惊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厂家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an123 | 未知
笔记本屏幕好坏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尤其是看过较好屏的情况下。这不需要你去看什么专业屏幕,事实上主流IPS(包括所谓的PLS)屏幕的台式机显示器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屏幕观感(对于普通人来说),平时习惯了显示器颜色之后去看笔记本屏幕就很明显了, 72%ntsc色域屏的看上去不会有什么不习惯感,因为和你习惯的台式机显示器观感差不多(尤其是两者色调一致时);45%ntsc的屏幕则会觉得发灰、发黄等,原本漂亮的图片在这块屏幕看上去就会觉得土黄土灰。
这种情况在IPS屏上,将就将就也还能用,在TN屏上的话就……可视角度极差加上色彩不行,那个观感就三个字:辣眼睛。
顺带一提,某阿苏斯、某美帝良心等所谓的大牌厂商最喜欢的就是垃圾品质的TN屏,尤其主流价位的机子,几乎全系TN,简直不堪直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9wang_com | 未知
先说结论:看的出来


而且是放一起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放一起则需要看过好屏的人比较容易区分。上面其他人放的图,虽然已经能看出效果,但是实际差距会更明显的多,尤其是如果你的屏幕本身就是个45%NTSC的屏的时候,你看上面的图可能还以为差距没那么大。


这里另外想举个例子,有的人路边摊子10块一根的耳机拿来听歌也觉得没啥,有的人认为千元耳机都谈不上音质,只是听个响,这就是两种极端。可谁说的对呢?按谁的标准来作为参考呢?耳机界没有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标准,但是颜色方面有,那就是色域。


材质和其他很多因素也都能影响屏幕的显示质量,但是色域也是关键参数之一,45%NTSC的屏有的时候甚至会让你一眼看出来某张照片的颜色很奇怪。我的笔记本就是45%NTSC色域的本子,外接U2312用的时候,因为桌面背景是照片的缘故,就会明显感觉出同一张照片在两个屏的不同效果。而且,当你看习惯了好屏幕,也就回不去了,会更加无法容忍烂屏幕。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不得不说:
“你能忍受”“看不出来”,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经常讨论这类问题的时候都有人会混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免费成人电影 | 未知
如果你是学设计或者设计沾边的,真的只需要一眼。黑白图片除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ahze | 未知
72%色域和45%色域ips差距有多大? 对比
只要不是星际玩家应该都能一眼看出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5707405 | 未知
反对楼上所有回答,大部分人能一眼看出来的是白平衡,不是色域
在评价屏幕色彩上常说的发灰,泛白,冷色,屎黄和色域统统没有关系!
这些都是由于屏幕的白平衡上的问题导致的,全面普及IPS后屏幕的白平衡比TN屏年代好了不少,大蓝屏基本绝迹,不过没有做过校准不可能都是完美的D65&Gamma2.2,所以你们看到的所谓差距只能叫区别,毕竟未校准的屏幕的白平衡都半斤八两。
我使用一块60% NTSC的笔记本TN屏和一块72% NTSC的显示器ADS屏,由于我都做了校准白平衡是绝对正确的,浏览网页、看电影等应用无法一眼分辨颜色有什么差距,除非凑过去一片一片颜色的对照。唯一能一眼看出两块屏幕色域差距导致颜色不同的应用场景只有PowerShell背景的暗蓝色。
当然这并不能说45%NTSC的屏幕就能取代72%NTSC屏幕了,只是对于大众级的游戏玩家来说哪怕是低端IPS屏幕也足够用,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找72%NTSC的屏幕而挑选笔记本,也不必到处找什么换屏服务,500块砸在内存/硬盘上更有价值多了。
就算你决心向高档屏幕看齐,没有必要需求也千万别上AdobeRGB(95%NTSC)屏幕。因为Windows系统界面下的颜色管理只支持加载伽马表(校准白平衡),而不支持特性化色域映射的。所以AdobeRGB屏幕会必然看到过饱和的画面。只有在PhotoShop之类支持色域映射的软件里才能看到正确的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