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反诈老陈」称已辞职,新身份是公益主播,曾收到百万打赏 ...

silmoon 回答数5 浏览数1173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5768615111061504
4月8日,@反诈宣传员老陈 :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官宣:已经从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辞职。他将以反诈主播的身份亮相,继续公益事业。2021年,反诈警官老陈和其他主播连线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老陈辞职疑因与3月27日在个人账号进行公益直播时,收到100万的巨额打赏有关。老陈当晚曾在直播间宣布“直播的所有收入(包含个人部分和平台部分)均将用于公益用途,流程完成后将向大家公示。”但关于“公职人员直播开打赏”的质疑,并未随着老陈晒出的捐款证书而停息。老陈证实,确实有人向单位举报:“考虑到给单位添了不少麻烦,我决定辞职,以后不再运营‘反诈警官老陈’号。”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江苏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azx82284 | 来自北京
谢邀,人在瓜田,刚刚躺枪。众所周知,你们的谭sir我呢,是一个比较啰嗦的人,特别喜欢和粉丝朋友们交流,每天一起来,就是各种@我的消息。这两天我一如既往在【网上冲】浪时候,有不少韭...家...朋友们啊,就招呼着说,【老陈辞职了,快来吃瓜啊!】
   我点开各个平台的热门一看:【谭sir,你快来劝劝老陈吧!】我寻思这是什么情况啊?我不是潘子,老陈也不是嘎子,虽然【嘉年华】这个重要的道具出现了,但是我也没有卖酒啊。继续往下看,各种小作文各种评论,有支持老陈的,有反对的;有鼓励的,有戏谑的;有讽刺的,有赞扬的。这都没啥,不过看着看着,感觉画风就走偏了:十个评论里就有两三条跟你们的谭sir我有关。
    【醒醒吧!看看谭sir的结局!】我谢谢您啊,谭sir我才五十挂零,还在【to be continued】,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糊涂啊!谭sir的下场没看到吗!】.......我还在场上啊,我还在名利场上享有一定的盛誉啊,我没有下场啊;
    【唉,沦落到另一个谭sir。】 怎么着?以前人模狗样的谭sir,现在已经‘沦落’到只有【狗样】了吗?
    有很多朋友问我的看法,有人care你的意见,这说明你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地位,我劝自己不要不识抬举,于是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首先,每一个成年人的合理合法的选择都是可以的,但另一方面,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承受选择可能带来的毁誉,这很合理;
    其次,目前的状态自己很满意:你们的谭sir我贵为......跪为【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秘书长,日常依然从事跟交通安全相关的事务;拍拍小视频,娱乐大家的同时,也让自己开心并且有所回报;晚上闲暇时间打游戏,开着摄像头直播,主要是和网友们交流,避免尬聊。一位年已五旬的老者,过着多么健康且积极的晚年生活,嗨皮且欢森。
    然后,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开始当交警开始,这三十来年一直力所能及从事各种公益活动,捐款、救灾、安全课、急救等等,但这不是主要工作。蜘蛛侠说过balabala,你们都知道。咱没有超能力,也没有钞能力,每个人从帮助身边够得着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小群体’做起,就够了。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地震的时候第一批自发冲进灾区,在余震中背出伤员,我觉得自己对得起大家称呼我【谭sir】时的笑容;服务三十年,从未利用身份谋取一丝非法所得,我觉得对得起这份职业的最低要求;拍节目力求水准之上,我觉得毫不要脸的把【国内综艺天花板】加到自己的title上,似乎也心安理得......(凡尔赛结束,爽了,大家随意)。
二仙桥大爷说罗翔老师说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我们也许不能选择剧本和舞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好好演、还是摆烂演;是尊重观众的头脑,还是蔑视他们的智慧。
正如我们敬畏罗翔老师,仅仅是畏惧这个一米九几的男人吗?并不是,我们尊敬的是他头脑中的知识,畏惧的是他随时可以召唤出来的“刑罚之剑”。
最后想说的是,【道德绑架、强行组CP、刻意五五开】都是不可取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谭sir和任何朋友之间,可能都隔了333座二仙桥。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mb0512 | 未知
很久很久以前在故事会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优秀的警探接受了警长的命令,假扮成乞丐在火车站广场上执行任务。

他出色地完成了卧底任务,抓到了罪犯。

让警长非常不解的是,任务结束后他提交了辞呈,因为做乞丐几天挣的钱,是做警察的三倍。

小时候我觉得这个故事太扯了,当乞丐也能当出快感来吗?

现在我发现那时的自己才天真。现实是,三年讨饭,不肯做官。

当然,我不是说当主播求打赏跟乞丐一样,毕竟有很多花活儿一般乞丐做不来,请大家不要恶意联想。

不久前朋友告诉我,看到两个某手平台男主播,啥特长也没有,每天互相pk,问候对方家人,骂对方大哥。

就是这俩男主播,去年挣了一百来万,那还是在业绩不好的情况下。

动不动有人一上头就刷大几千块,来钱太快了。

诸如此类的新闻深深地刺激了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生意,不寒碜。

我一个新世纪的四有青,啊不,四有中年,要颜值有颜值,要创意有创意,一年挣个千万不是洒洒水吗?

于是我也下海成了一名专职主播。

我怀揣着更宏伟的目标,我要一炮而红,会当临绝顶,挖出背后吃人的利益链,揪出幕后老大。

“对不起,我是卧底!”台词我都想好了。

可事实上,我的直播室门可罗雀,别说打赏,连路过的活人都没几个。

会不会是我的人设出了问题?不能代表最广大金主们的根本需求?

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我决定偷师那些当红主播。

斥巨资给一位年轻貌美的网红小姐姐刷了游艇火箭之后,我和她在线下见面了。

我虚心地向她求教怎么才能成为网红,她上下打量后告诉我,“你还没成为网红,是因为没遇到为你开运的人。”

“求高人指点!”我虔诚地匍匐在她面前祈求。

开运的仪式很庄严,三叩九拜焚香沐浴之后……

你们就踹门进来了。
<hr/>“警察同志,你真的要相信我啊,我真的只是在向她请教怎么直播做网红啊。那啥,别通知我单位,我认罚。”

“罚款的事情等会再说,你先跟我说说看,在网上直播掰扯真的能挣一百多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niaoaaa | 未知
我觉着没有警察的身份,老陈以后的路不好走。
网红一抓一大把,正是因为老陈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趣味PK性才使得老陈能够爆火一把。
老陈是2006年开始做刑警、2018年从事反诈工作,之前有拍摄反诈小短剧,2020年开始直播宣传反诈知识。


印象中去年9月老陈与主播连麦pk,还有那句“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没“,才让老陈大火。

先不谈论这里面是否有剧本的成分,我认为火起来最大的因素是:官与民、警察与民众的冲突

当每一次被老陈连麦的主播们,都是一副惊恐的样子,不知所措的表情,看到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大家很愿意看到的一个场景,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窥视心理。

中国人爱看热闹,这种直播的行为,就像是从线下的热闹搬到线上:大家来围观这个主播“犯罪现场”。


老陈大火后,老陈自己回应直播风险,以及网友们质疑老陈私自挣钱、老陈宣布暂停直播。

老陈能在网络上收获众多粉丝,和他的警察身份一定脱不了关系,老陈的形象很朴实,又是个警察,警察干的也都是为老百姓好的事,自然也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可是,以后老陈只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主播,大家对主播的看法都是主播很赚钱,现在老陈辞职警察做全职主播,很难说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看老陈说是迫于单位和职位压力,老陈自己肯定也是考虑利弊两难后做出的选择,只能住祝老陈以后事业顺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swfpin | 未知
老陈能火,靠的是反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 @法律小V刘宇航 所说的,其他主播面对公权力时的不自然。
另外一个,则是官方的宣传体系,正在努力摆脱过去死板的宣传方式,开始贴近群众、贴近青年。
老陈能火,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必然离不开公安机关的大力扶持。推测内部肯定把其当做是正面典型,也倾斜了一定资源扶持。(特别是参加各种综艺,必然需要单位领导审批同意)
老陈此时离职,个人认为,其实对官方今后类似的决策会有一定影响。
要是扶持一个,跑掉一个,会不会干脆就不扶持了?
而且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公职人员不能在跟自己业务有关的企业领取报酬。这一条在实践中如何执行,存在一些争议。
但老陈的业务应该是反诈,获得直播打赏,从广义上来说,也可认定为是和自己本职业务有关的。
那这其实就是违反规定的,这时候,就需要在原来的职业和新的收益之间作出一个取舍。
所以,个人推测,老陈可能碰到的「麻烦」可能是:单位要求,如果继续直播没问题,但不能领取收益。面对茫茫多的综艺邀请,单位也可能要求其歇一歇。
流量这玩意,但凡体验过,就很难不上瘾。奔一个好前程,本身也无可厚非。
不过没有背靠的大树,还能有过去的人气吗?我有点持怀疑态度。
老陈的辞职,也让我想起一个人——当年明月。虽然早已靠那本神书收入几千万,但依然留在体制内,现在已平步青云。
当年明月说过,他爸爸告诉他,不管挣多少钱,有一份正经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而已,只有得失,没有对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hklx | 来自北京
我和一个朋友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和他聊这个事件中有意思的那一部分,但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
卧槽,一百万!
看着他震惊的表情,我决定话题就此打住——因为我也觉得一百万的确好多,而我没有说同时很多新闻中都没有说的是,新闻中的“一百万”,是一场直播中,同一个人一次性刷的打赏。
是的,几乎是分分钟就有了一百万(当然,扣除平台抽成和税务后大概能到手四成)。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母乳足够的话,不能让小孩过早吃成人食品,重油重盐刺激下,就会挑食而不吃口味淡的东西了。
成年人的世界是逐利的,尝过大口的利润后,放弃原本的工作而不是放弃直播也就情有可原了。
对于老陈辞职选择当主播,我个人没什么批评或者赞扬的看法——因为这在这类事件背后藏着的更大的问题面前,不值一提。
借这个机会,身为互联网领域的摸鱼答主,我就来聊一聊这个我个人觉得更有意思也更值得分析的现象。
这几天,除了老陈辞职做主播以外,还有这么几件事:
在一场某地共青团举办的烈士相关的直播中,传出了打游戏的声音;
网友开始反感起了将疫情中开始的将城市“萌化”为食物的热搜;
主流话语体系推出一些年轻好看的人物当作宣传标榜但都逐渐有翻车之势
这几件事看起来不搭边,但背后有着相似的逻辑:无论是反诈的直播、共青团的宣传、防疫中城市的萌化,还是力捧一些比较特殊的新“偶像”,都是一定程度上代表公权力的组织在用互联网接近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我并不反对这种尝试,因为在过去的很多年,这些组织或者部门一度与民间脱节,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重新弥合脱节的机会。
如果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些尝试在前中期的效果都不错:共青团被年轻人一度称之为“团团”,城市萌化也一度加强了疫情期间各个城市之间互帮互助所带来的鼓舞效应、老陈的直播也让防诈app在不怎么关注国家政策但会用短视频app的小城镇青中年们对防诈有了认识,年轻好看的“新偶像”们也让数量不小的年轻人们追捧。
但一到后期,事情就开始有了变化:反对的声势开始大过赞同,甚至不少反对的声音是由曾经赞同者所发出来的。
问题出在哪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接触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的互联网营销,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里,初级一点的营销人员会追逐流量,而唯流量论,而老道一点的营销从业人员都知道:流量大的确好,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被更改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转化率,以及自己品牌在产品上的后续发力——流量不是万能的。
然而以这个角度来看,在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的事件中,其中的主角往往兼具两重身份:
一是显性层面的营销或者被营销的参与者
二是隐性层面的公权力的执行者或者执行手段
问题来了,各位觉得存在一定矛盾的双重身份中,究竟是哪一个身份将这些营销的效果推至高潮呢?
是后者——官媒的站台、平台的配合、普通人站在民间立场上不自觉的仰视。
巨大的流量蜂拥而至,让参与营销的机构部门中的人产生了“掌控流量”的错觉,而在这种错觉中,“公权力的执行者或者执行手段”的身份定位发生了模糊。
然后,在“以娱乐扩大影响”→“回归严肃的正题”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甚至本应该是“重心”的后者,在宏观层面上被无视了。
甚至在得到流量这一可以直接满足相关人员成就感的东西后,很多“原本为拉近同年轻人距离”的部门已经开始出现了对“民众的俯视”。
尝过了流量的滋味,一同陷入了流量的狂欢,失去了拉近与民间关系的初心,松懈了对自己运营人员的管理。

说真的,我觉得代表了官方口径的新媒体部门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身定位与初心。要知道,宣传是一把利刃,能清扫污垢,也能插在自己身上。
若以后所有推出的宣传人员在最后都去做网红,那宣传的可靠性就只能在人们眼中下降了。
比如现在为人诟病的老陈后期面对可能有诈骗行为的主播的暧昧态度(这就是一种定位的模糊,已经将自己定位到了一个平台主播身上了),甚至让观众产生了对国家反诈力度的质疑。
(以上批评只针对宏观层面,放到个人层面,我倾向于个人选择,我无权干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