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879176
| 来自北京
谢邀.
个人浅见, 除了其他答贴中已经提到的影视和书籍在传播上的区别,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翻译---不是翻译本身的质量不够好, 而是冰与火原著并不是很适合被翻译成一种与英语差别比较大的语言.
原著和剧版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人物, 尤其是三四线人物的数量以及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 并且原著是以 POV 方式写作的---也就是我们读到的叙述, 并不一定是确切发生的实事, 而是某位主人公认知中的现实. 像 Varys 和小指头这样的幕后谋划者, 原著中又刻意不设 POV.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理解整个故事脉络, 尤其是厘清关键细节的难度. 可以说, 在同类史诗玄幻作品当中 (比如说, 对比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heel of Time, etc.), 冰与火的阅读成本是比较高的.
但另一方面, POV 的叙事方式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加上马丁又是一位非常善于制造悬念的作者, 各种描写生动细致. 从读者角度, 能够借助字行间的线索抽丝剥茧, 探寻事实真相, 分析一众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利益牵扯, 政治阴谋, 不啻为一场文字版的中世纪玄幻实景体验. 而原著中的种种谜团悬疑, 大到之前的 R+L=J, "三头龙"如何解释, 谁是预言中的王子, 小到谁是 Septa Lemore, Dorne 安插在 Cersei 身边的眼线是哪位, 以及各种食物的隐喻, 等等等等, 在答主看来, 至少是英语论坛中书粉不断加入, 并且反复讨论, 口水仗 N年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hr/>而冰与火中译本的阅读&#34;性价比&#34;就有所不同.
首先是阅读成本大幅提高. 比如冰与火中的姓名, 多为非常见西语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Eddard Stark 这个名字---Eddard 是 Edward (带有北方色彩)的异体, 而 Edward 的昵称是 Ned, stark 这个词也正好对应北境的凌冽空阔, 在构词上还容易让人联想到玫瑰战争中的 York 家族. 对于原版读者, 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记忆的信息点. 而对于中译本读者, 阅读时就需要先存储这些非常见姓名的信息---艾德 史塔克, 昵称奈德. 并且只根据中文字面, 也很难把这个名字和常见的爱德华或者约克联系起来.
再比如原著中(贵族)私生子的姓氏, 如果按照原文就很容易记住---每个地域什么最不稀缺就姓什么.
冰与火中私生子姓氏图谱
但中译版就成了雪诺, 石东, 河文, 希山, 维水, 佛花, 风暴, 沙德, 派克---有的是纯音译 (比如派克, 原著中以 y 代 i, pyke=pike), 有的是纯意译 (比如风暴), 大部分是音译+意译结合. 平心而论, 翻译水准相当不错. 但从阅读角度, 这意味着中译本读者需要多记住九个非常见姓氏词组 (而且严格说起来, 逻辑上也有点别扭).
还有地名. 比如最常见的 Westeros 和 Essos, 对于原版读者也是不需要特殊记忆的, 而且还提示了两块大陆的相对位置. 中译版分别翻译成维斯特洛和厄索斯---音译本身很符合规范, 但的确是两个比较拗口的地名词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参考前面提到的原著中人物, 地点的数量, 相对于原版读者, 中译本读者如果想厘清人物-家族-属地的关系, 需要存储的信息恐怕不止是加倍而已. 而阅读成本, 通常会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存储的信息量而指数上升.
<hr/>更重要的是, 中译本不适合用来分析原著中设置的各种悬疑. 前面提到过, 英语论坛上的书粉帖子, 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原著中谜题的分析, 以及通过原著对剧情走向的猜测 (其中由像答主这样非英语母语读者写的, 也有大把).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原著相对于剧版的一个显著优势, 就是可以用来分析的信息量要丰富得多. 但这一优势在中译本, 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举个例子. Dany 在不朽之殿 (House of the Undying) 中得到的预言, 有一组是关于&#34;treason&#34; 的:
...three treasons will you know...once for blood and once for gold and once for love... 中译版把 treason 翻译成背叛. 但实际上, treason 在这里特指封臣对于主君的背叛. 因此, 这里的第一个 &#34;treason for blood&#34; 的主体, 代指的不是 Mirri Maz Duur---Mirri 并不是需要对 Dany 效忠的臣属. 她对 Dany 所做的是通常意义上的&#34;betrayal.&#34;
那么到底是谁要对 Dany 谋逆呢? 是 Illyrio Mopatis. Illyrio 表面是忠于 Targaryen 家族的家臣形象, 实际却一直在和 Varys 密谋, 试图将 fAegon (fAegon 是论坛简称, fAegon= fake Aegon, 自称是 Rhaegar 和 Elia 的儿子 Aegon, 真实身份为 Blackfyre 家族的母系后裔) 送上铁王座.
而确认 Illyrio 和 fAegon 的关系 (也就是亲子, &#34;blood&#34;在这里指的是血亲), 对于确认 Dany 的终局, 也就是 Quaithe 预言中的 &#34;perfumed seneschal&#34; 到底指的是什么, 是至关重要的. 答主在其他长贴里详细讨论过, 就不赘述了.
另一个例子是 Dany 预言中的 &#34;three fires must you light...one for life and one for death and one to love...&#34; 这里猜出答案的关键词是 &#34;to.&#34; 中译版的翻译如下:
命中注定你将燃起三团火焰, 一团为生, 一团为死, 一团为爱. 从文字角度, 翻译得非常好, 兼顾了语义和骈文形式. 但参照原文, Dany 燃起的第三团火焰是她&#34;会去爱&#34;的客体, 且与前两者并不等同---那么什么样的&#34;火焰&#34;会需要 Dany 去点燃之后又爱上呢? 答案就是她和 Jon Snow 的孩子, 下一代的 Targaryen 后裔.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 Cersei 的 Valonqar 预言, 关键点在&#34;the valonqar&#34; 中的 &#34;the&#34; 不是 &#34;your.&#34; 唤醒真龙的预言里, 关键点在&#34;the son&#34;中的 &#34;the&#34; 不是 &#34;his,&#34; 等等. 这些关键细节, 都是不能够通过中文翻译出来的.
再贴一段答主个人非常欣赏的翻译---守夜人的誓词:
长夜将至, 我从今开始守望, 至死方休. 我将不娶妻, 不封地, 不生子. 我将不戴宝冠, 不争荣宠. 我将尽忠职守, 生死于斯. 我是黑暗中的利剑, 长城上的守卫, 抵御寒冷的烈焰, 破晓时分的光线, 唤醒眠者的号角, 守护王国的坚盾. 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 今夜如此, 夜夜皆然. 原版如下:
Night gathers, and now my watch begins. It shall not end until my death. I shall take no wife, hold no lands, father no children. I shall live and die at my post. I am the sword in the darkness. I am the watcher on the walls. I am the fire that burns against the cold, the light that brings the dawn, the horn that wakes the sleepers, the shield that guards the realms of men. I pledge my life and honor to the Night&#39;s Watch, for this night and all the nights to come. 即便是如此精彩的翻译, 也未能涵盖马丁的双关: &#34;the light that brings the dawn&#34; 在这里暗指在第一次与异鬼的战争中的 Lightbringer, 并非是一把神剑, 而是一群勇敢的先民. 也就是说, 亚夏古书 (Books of Asshai) 中关于 Azor Ahai 的传说, 既是对于未来与异鬼之战的预言, 也是对数千年前的黎明之战 (the Battle for the Dawn) 的一种神话式表达.
还有一些重要信息因为名字的音译而遗失. 比较关键的包括 ADWD 中出场的 Griff, 以及高人气人物 Hodor. Griff 在中译本中译成格里芬. 而 Jon Connington 的家族座地 Griffin&#39;s Roost 又被意译为鹫巣堡. 单从中文字面很难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在原版, 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明显多了. Hodor 在中译本中译成阿多. 现在已知这一名字来源于 Bran 的那句 &#34;hold the door.&#34; 如果有一天冰与火第六部终于面世, 中译本需要把阿多名字背后的意义圆回来.
Hodor (阿多)名字的由来
另一些名字中包含了对人物性格命运的伏笔 (类似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的名字), 同样因为音译而无法在中译本中保留:
比如 Cersei 名字的英语读音与希腊神话中的 Circe 一致---Circe 因谋杀亲夫被流放, 和 Odysseus 生了三个儿子后被遗弃, 暗示了Cersei 类似的命运. Jaime 名字的拼写是法语 J&#39;aime, 意思是&#34;我爱,&#34; 暗示了感情会对Jaime 的命运有重大影响.
Arya 名字的读音和 aria 一致, 意思是咏叹调; 而 Sansa 则是一种拨弦琴的名称---对应到中文, 相当于在一部男主命运为&#34;歌&#34;的史诗中, 男主一个妹妹的名字是&#34;琴,&#34; 而另一个是&#34;咏.&#34; 答主在之前几个帖子中都提到过一个猜测: 在最后对异鬼的存亡之战中, Jon-Sansa-Arya 之间, 会有一种类似 Aegon-Rhaenys-Visenya 的权力架构 (马丁似乎是认为历史是常返马氏链...).
第八季预告片中的 Jon (对应 Aegon), Sansa (对应 Rhaenys) 和 Arya (对应 Visenya)
第八季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一猜测应该很快能得到验证.
可以引为例证的还有许多, 限于篇幅, 就此打住. 原版和中译本都精读过的书粉应该对此体会更深.
<hr/>综上, 中译本的阅读难度要比原版高很多. 但同时, 由于马丁在冰与火中巨量使用了伏笔, 暗示, 双关, 隐喻, 以及各种刻意模糊的指代, 原著相对于权游剧, 在分析人物命运和情节走向上的优势, 并没有在中译本中完全保留下来.
相较而言, 尤其是在权游剧自第五季逻辑崩塌 (根本原因是删除了关键的 fAegon 线, 但又需要硬凑原著结局)之后, 英语原著读者可以用更低廉的阅读成本, 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在看剧之后选择阅读原著的比例也自然更高一些.
再者说, 权游剧再怎么逻辑崩塌, 毕竟是能确定看到结局的. 对于在权游剧之前&#34;入坑&#34;的书粉, 乐观的(比如答主) 在手动猜结局, 悲观的恐怕早就只看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