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旧事
写到一半,愣了一下:目前,还有“同学录”这种东西吗?
……
六月,毕业季、高考、中考、出分、报志愿……
不用回忆青春,社会新闻会一遍一遍提醒你,爆款活动也会一遍一遍刺激你。6月20日,朴树领衔,B站夏日毕业歌会当晚刷屏了热搜。
诸多热闹和热点,我还没去点开听。那些歌太萦绕脑海,在一些重要和幽暗的时刻留下过烙印。不过,要说专属于学生时代回忆的,特别是提到高考,我最先想起的,是许巍的《少年》。
那个画面是,应该是高二,在某个下午,按月度从外地寄宿制高中回家的宝贵下午,翻出同学录来,耳机里在放许巍,对照今日狼狈,仔细回忆过往。曾经对高中及未来的美好想象,一台一台走远;曾经的豪言壮语和少年说愁,一台一台破灭。
《少年》不长不短,但笔墨很少,歌词只有3段,12行,重复一遍,长段落简洁悠扬的电吉他solo,负责召唤你自个的回忆,填充完整首歌。
时间已过去多少年
如今的你们在哪里
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
什么样的幸福伤痛 《少年》的开篇,正符合这个翻同学录的场景。小学同学先走散,初中同学再走散,小镇做题家难免的道路,或者大多数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人的道路,就是一步一步背井离乡,到更远的地方读书,抛去的过往感慨尤多。
这段像是《那些花儿》的另一台版本再现,曾经的那些花儿,已经人海茫茫。
今天我依然能感到(今天我依然还能够感到)
那清风掠过的春天(那理想飞扬在春天里)
掠过了城市掠过村庄(飞过了城市飞过村庄)
掠过我们年少的胸膛(来自我们年少胸膛) 同学录是件幼稚记录器,最大的黑历史不是你曾经视作珍宝的非主流大头贴,而是那些奇奇怪怪的爱好、梦想、愿望、喜欢的、讨厌的、座右铭……以及可能真正掏过心窝子的毕业寄语。
翻同学录像是在照镜子,看到过往的年少轻狂和无限想象,在看看今天的困窘,酸楚滞留在自个心里。曾经的幼稚或者天真,在今天无处安放的千疮百孔的虚荣面前,格外扎眼。
第二遍再唱到“清风掠过的春天”,情绪推进成了“理想飞扬在春天里”。从小学的同学录,到初中的同学录,除了不变的幼稚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入了更幼稚的“理想”。——但庆幸的是,今天我依然还能够“感到”。
好奇搜了搜目前同学录的样子,如上图,许多优良传统或是继承下了
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
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
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
向着无限的未来 音乐一转,话锋一转,从自个身上,转到了“那些少年”和“九月新学期操场”。你的青春没有了,别人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无限的未来已经不属于你,但还暂时属于他们。说句不好听的,从来只闻新人笑,哪里识得旧人哭。
但这不是该用来嫉妒的场景,最重要的是,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个的影子,或许也能想起,自个身上曾经有过一股清澈纯粹的力量。想到这里大概也能对自个释怀,对未来释怀,用这股力量,伴着音乐和回忆中的清风,接受现实,继续上路。
当年的设备颇具特色
记忆里的那个下午,一遍一遍翻着同学录,翻翻曾经的日记,耳旁一直是那些歌,翻来覆去,都在唱一首《少年》。
相比六月,九月才是许巍更常提起的那个月份。以《我的秋天》为代表,从忧郁、彷徨、愤怒,一直到最后、到今天的自我和解。《少年》这首歌收录在2008年的《爱如少年》中,那张专辑时的许巍早已经走过了转型期,作品基调围绕着淡然、释怀展开,“爱如少年”在被情怀营销用烂之前,不过是历经时间后对自个的一份和解。
这时又想起《爱如少年》里的另一首歌,《故事》。在之前那个下午,也回响了很久。
也许是出发太久
我竟然迷失在旅途
我最亲爱的朋友
你让我再一次醒来 在被同学录的“童言无忌”和《少年》击中时,大概就是这种见到“我最亲爱的朋友”,然后“再一次醒来”的感觉。又想起,某年还回本科母校堂而皇之弹唱过这首《故事》。
目前,到今天,真的已经出发太久了,迷失,也早不知道迷失了多远。回去,是不可能再回去了,回忆,也断断续续回忆不清。惟将旧曲表深情,毕业开学再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