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歌手 2018》第六期?

sn222663 回答数20 浏览数299191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歌手 2018》第六期?
yiyezhou | 未知
歌手S2E06 | Tonight is colourful
《歌手》第六期,参赛歌手们都展现了各自的精彩表现,让新年第一天的夜空在无趣的暗黑,喧嚣的烟火之外多了几分色彩斑斓。


汪峰 ------- 所有人都在玩手机+夜猫
原唱马赛克乐队。汪氏Disco再度出击。
一开始的电话铃声再加上后面演奏来电铃声引入歌曲,都反映了编曲的趣味与匠心。整首歌的速度相较原曲略有加速,和《夜猫》的速度比较相似。Disco的节奏借助鼓与贝斯一同强调,加上吉他与时而插入的键盘合成器声音,听起来既丰富又有动感。《夜猫》部分还悄悄加了一点提琴,神来之笔。
汪峰老师的演唱依然稳定,没有好夸的地方。台风倒是相当自在。
如果将汪峰老师这次的表演以颜色形容,大概是一抹充满活力的绿色吧。
真的非常感谢汪峰老师向我们推荐一些相当冷门的好歌,真的非常感谢汪峰老师,每次都为我们献上如此真诚的编曲与表演。
值得一看的表演。
关于夜猫,在这里推荐一下我国Disco女王,张蔷女士的翻唱版本,也是浓浓的80年代风味。


Jessie J ------- Purple Rain
原唱Prince。结石姐的致敬作品。
演唱依然是碾压全场,快速咬字,高速转音,全程收敛的演唱还有舞台上的空气吉他表演,都彰显着她的专业。可还是太过于规矩了。对于这种大繁为简的作品,其实还是需要很大的改编才能够跳脱原作框架,成为真正独一无二的二度演唱。
至于最后的中文演唱,听上去挺让中国观众感动的,可是根本不需要这么做。
就把这段中文演唱当成结石姐在中国的中文歌曲演唱吧。
以颜色比喻,结石姐这次的表演就是一团氤氲的紫色,富有情感。
看一遍即可,虽然依然是优秀表演。


华晨宇 ------- 双截棍
原唱周杰伦。又一次成功的二度创作。
开场用了一段压抑的钢琴与大量运用滑音的演唱为后续铺陈,虽然从歌曲本身来看,是否合适,有待细究,然而对于歌曲整体的层次构造还有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还是可取的。
然后就是花花擅长的摇滚部分,riff简单粗暴却有用,搭配速度很快的rap使人听上去相当爽快。随后,花花精心录制的人声背景结合鼓,贝斯等低音乐器的使用又制造了一层小小的空灵,使人想到天空,仿佛置身云雾,而花花时不时插入的演唱以及打底的乐器低音部分又强调了这首歌所唱为人,而不是歌唱虚无的东西。在这层人声的铺陈下,过渡到花花创作的戏曲部分自然而然,那些空虚的云雾一下漂浮到了南极仙宫,笛声与花花的戏剧演唱为歌曲增添了确凿的东方中式风味。
到此为止,一个完整的歌曲层次就算圆满了,然而这却不是歌曲的最终形态。两遍这样的大层次的反复,以一段平静的钢琴声过渡,将真正的副歌爽利甩出,由于前面的铺陈太过充足,所以最后的爆发才显得格外炙烈。而与观众互动的“哼哼哈嘿”则是借助舞台的力量将这一层的力量不断放大,歌曲中的侠义精神也得到了一层时空上的投射。
和被退赛的Gai一样,花花展现中国风的切入角度也是侠义精神。侠义精神是全体中国人最有共鸣而又津津乐道的一方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既守序又叛逆的精气,与摇滚,嘻哈这些当代流行文化在本质上有很大的相似度与相适度,所以用在音乐作品中自然可以爆发出璀璨光辉。就文化上讲,我们个人可能会渴望古典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可是,谁都有成为大侠替天行道的侠客梦,而这个梦又有很多的变体。
值得反复观看的表演,一定要结合视频仔细欣赏。
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
感谢华晨宇为我们在歌手舞台上带来了最为鲜亮热烈的一抹红色。


KZ谭定安 ------- 你还要我怎样+你不知道的事+隐隐作痛
原唱薛之谦,王力宏,动力火车。教科书级的表演。示范了华语芭乐的高级表达方式,听起来微妙有种高配张碧晨的感觉。中文唱的相当标准。
然而在曲风多变的《歌手》,选择芭乐不太明智。
以颜色作比,拥有淡淡哀愁的美丽青色无疑与KZ女士本场的表现相当匹配。


李泉 ------- 眼色
原唱林宥嘉,原作者李泉。非常地道的爵士表演。
然而这首歌听上去,侵略性有余,渴求感有所欠缺。据李泉老师微博所言,这首歌是在荷尔蒙非常强烈的时候写的,结合音乐与歌词我们也不难想到歌曲描绘的是哪种欲望。
涉及到性的欲望,一方面具有侵略性,这是为了征服心爱之人;另一方面具有渴求感,这是借助示弱姿态打动所爱之人。这两种感受,侵略性过大会让人觉得粗暴草率,渴求感过大会让人觉得过于做作阴柔,只有搭配好两者的比例,这层欲望才会富有魅力充满挑逗。
至于李泉老师的演唱听上去侵略性过多,可能是因为他的音色本身听起来偏刚硬一点,而他在演唱时用了起伏较大的音量演唱,而强声,大音量部分共鸣又给的比较足,加大了男性的阳刚特质,而弱声部分,又唱的太过于圆滑,所以听上去渴求感不足,没有那么强烈的诱惑感。其实只要分一点第一次出场时《我要我们在一起》的风骚给这次的表演,整体的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不过李泉老师的表演音乐性还是很强,可以从里面学到好多东西。
以颜色作比,灿烂的黄色和爵士自然是最搭配的。


苏诗丁 ------- 贼
原唱戴佩妮。编曲相当的曲风融合,苏苏的表现也比前几期好了太多,破坏气氛的强声终于被收起来了(虽然部分“沦为你同类”还是有点破功了)整体听上去流畅了许多。然而主歌部分用了太多气声,轻巧有余,律动不足,还是略显迟钝。
不过,感觉苏诗丁老师终于找到状态了。这次的演绎也是很有活力,如同橙子的颜色一般。
突围赛见。值得一看的表演。


张韶涵 ------- 情人流浪记+流浪记
原唱MATZKA,原唱巴奈。感人肺腑,blue到令人潸然泪下。
世界音乐的元素加剧了整个歌曲的哀愁。
“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去流浪 一边走 我一边掉眼泪 流浪到哪里 流浪到台北”
这不是可以依靠理性评价的表演。张韶涵唱着这样的歌,到底是怀着多么决绝的心态。亲人给予她的伤害,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够弥补?有些东西,破裂了就是破裂了。“不要离开我 不要抛弃我”,多么悲伤,多么讽刺。
无论是谁都会被这首悲歌打动。


张天 ------- 走钢索的人+Tightrope
原唱李泉,原唱Janelle Monae。
《走钢索的人》比她一开始唱的好的太多。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去搜索张天之前翻唱的版本。《Tightrope》选对了歌,总体表现得还不错。对于张天来说,能和自己的偶像合作演出,一定是相当幸福的吧。


所有歌都评论晚了,但是本期《歌手》节目中展现的对年轻歌手的观念还有别的一些价值观念,值得所有听众去理解。看《歌手》,可不要只听歌哦。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o10t | 未知
更新:刚刚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关于偶像粉丝行为的评论,觉得蛮有意思的,但是因为答主设置了评论现在所以没法回答,所以还是按捺不住在这里更新一下。
偶像和粉丝的行为是应该分开还是不分开?这个问题的引出是因为华晨宇,回答里很多人讨厌华晨宇是因为他的粉丝吹捧他是艺术家,控评或者不能容忍别人说他一点不好。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种事,我个人是只听歌不太关注粉丝之间的事的。必须要承认,人作为一个感性占据很重要因素的生物,看到一个群体大量传达自己无感甚至厌恶的信息,肯定是会对这个群体不抱好感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之常情有时候不是对的。
我个人认为粉丝和偶像的行为一定要分开看的,有人反驳说:路人是不会将这种东西分开的,他们不会在意你的偶像做了什么,你做了不好的事你的偶像就理应被讨厌。这种观点有很大的问题,不是因为“很多人做这件事”所以这件事就是对的,“很多人”有时候只是人云亦云,是没有是非观念的表现。粉丝及其难听的辱骂了一个人,他的偶像就一点素质低下人品有问题吗?粉丝疯狂追捧,他的偶像就一定骄傲自满吗?其实很多时候,偶像发表了正能量的言论,或者做出了值得人学习的行为,人们却出于某种心理,无限放大粉丝消极的行为而忽略了偶像正确行为,在强烈的抨击中仿佛得到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这种心理是一种病态且不健康的心理。再者,我认为偶像是有义务约束粉丝的行为的,但是他不可能有能力控制所有人的行为,一个政府尚且不能让自己的子民全部积极向上,一个偶像更不可能要求他所有的粉丝理智。所以,关于“偶像没有管好自己的粉丝所以理应被骂”这一点也是错误的。
有人可能觉得要做的以上这些点太难,会觉得“看个节目开心就好我想骂就骂管你什么事,干嘛活着么累”,别忘了,一个人的素养和看待事物的能力是在一点一滴里培养的。我始终还是觉得年轻人,成年人,应该有义务去提升这种能力的,这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上升到更高层面都是有益处的。



我认为这一期最好的一点是传达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理念, 这些不仅适用在音乐方面 还试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最有感触的是华晨宇提到的一点:唱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是要做的自己满意 达到自己的点。我是学建筑的,我非常能理解他的观念。拿做设计打比方,很多人卡评分标准, 每一次都看老师的要求 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最后做出了的东西,它可能标准,但它没有灵魂;它或许会得到不错的评价,但它绝对不会是最出色的。因为只有你真正投身于你热爱的东西,你关注了每一个点, 你不需要刻意追求它是不是完美,它最后一定会把你全部的心血凝成最美的花,这朵花自然而然就是完美的了。
我欣赏歌手里的很多音乐人:汪峰的选歌和绝佳的音乐素养,李泉特色的台风以及同样绝佳的音乐素养,张韶涵的音色和走心, 苏诗丁音乐剧的表现 ,张天的低音,KZ和jessie j的唱功情感,华晨宇做音乐的态度和改编。他们都是出色的音乐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是我们关注值得学习一生的财富,所以我认为,观众们的眼光还是太局限了,看一个节目,不应该只关注歌手的表现,不应该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随意怼、骂。评价歌手的表演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只局限于这些眼眶就会狭窄。一个综艺节目同样承载着育人的功能,这些歌手展现的道理不亚于读一本书, 理性的看待一个节目,你能提升和收获的人生道理是非常多的。
我其实是非常不理解很多评论的,比如期期都骂张天唱歌难听,比如一直强调苏诗丁不如天籁之战,比如粉粉黑黑面对华晨宇演唱的疯狂撕逼......我认为观众是需要有一个包容度的, 就像这一期最后李泉老师说的,年轻音乐人需要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和呵护的空间,不是一次演习就要成功,就要开一朵花 。人都在不断磨练自己的情况下,不断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不是每个人都是周杰伦,22岁就做出来大卖的专辑 ;不是每个人都是迪玛希,年纪轻轻就有卓绝的唱功; 即便是周杰伦也不是没有收到过非议,迪玛希刚出场也被一群人骂只会炫技没感情,更何况更多的天资没有那么惊艳的歌手呢?
看到邓柯老师的微博里面质疑了大众的音乐素养是否有很大的提升,事实上,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最重要的,看问题的角度观点提升才是重要的, 不拘泥于个人优缺点的争论而从更高一层看待这个现象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大部分观众还是缺乏这种能力。
我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想抨击评论什么,我只想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希望永远不要忘记我从这些节目里看到的理念和自己的思考, 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慢慢在另一个领域变成和这些歌手一样的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hHXMlfZ | 未知
其实《歌手》这个节目最重要的还是不断扩宽大众对音乐的接受程度。有趣的是,这季《歌手》已经有很多人跳出了排名的束缚,而是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引领大众听小众独特的音乐。

苦情芭乐不再一枝独大,摇滚爵士戏曲…《歌手》的舞台上的音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家的关注点不再过多的放在唱功上,而是一首歌的编曲、意境、曲风。

最亮点的应该是各位歌手的音乐理念吧。

1.比如华晨宇的人声即乐器论,还有他所说的

“但是我们做音乐的人,就是让大家能听到很多不一样的音乐,接触到更多的曲风,时间长了,观众的接受度就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整个华语乐坛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一旦做音乐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值的话,这个音乐会不纯粹的。”


2.比如汪峰不考虑排名,而是尽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推荐那些音乐的遗珠,对他来说学无止境,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比如李泉的

“对于一个歌手来讲,哪里有可以表演的机会,他就应该去哪里。其实在舞台上的人,他是为了台下的人生存的,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嘴巴张开的那一刻,他就把所有的美,交给台下的那个人。”

4.比如张韶涵的

“来这个节目一直在挑战突破,其实挑战的不是音乐而是自己。”

歌手们精心准备的表演令人陶醉,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态度也同样令我惊叹不已。

所以还是很欣慰《歌手》这个节目带来的一切~
放上《歌手》一个工作人员的原话。




最后想说点题外话,看了许多的评论,感觉大家对新生代的歌手还是过于苛刻了。新生代们顶着舆论、顶着异议,带着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在华语乐坛横冲直撞,才辟出来的一片天地,对于我来说,这是乐坛不容小觑的能量,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不如尝试着宽容点?有些人或许能在压力中爆发,但或许有些人便就此陨落了。


最后放上耳帝的一段话。





祝好。

——————————————————

哎呀呀,又想多说两句。

这期的评论两极分化有点严重呀,特别是在乐评人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普罗大众有很多给出了不好的评价。

感觉中国音乐普及还任重道远,不然在乐评人分析结构全首歌时,大众只能单凭自己的音乐审美来判断。

很多未经过音乐培训的人都认为歌只要好听就足够了,一旦深思起来,你很难判断出自己究竟是因为不断重复的hook才喜欢上的,还是因为对歌词有共鸣,还是因为这首歌的音乐性。

对我来说音乐和吃饭睡觉不是一个同档次的东西,音乐是一个更高层面的艺术,只有了解更多乐理知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一首歌。如此,你的好听或不好听才具有了参考价值,当然那个时候,对于音乐的审美也不只会单单停留在好听或是难听这个层面了。

当然了,这只是本人一点点不成熟的小建议,但了解多一点未尝不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yan825 | 未知
路人,喜欢每次看完歌手就来知乎翻翻点评,从不评论回复点赞,就默默当一个旁观者。这次是我看不惯一些回答的用意,有话要说。

但既然回答了我就说说这期我最感兴趣的 Jessie J,KZ,华晨宇。

说实话,Jessie 还没用上她80%的功力,她后面还会有更惊艳的歌曲先给各位。这一期她选的歌对她意义非凡,唱得很走心,但是或许因为她一直走的diva路线,观众已经对她不抱有“最高期待值”那条线,在听不懂她咬字转音的妙处的情况下,观众只能评价这首歌“又是Jessie J唱得非常好”的一首歌。

KZ,翻看油管评论,很多不懂中文的菲律宾粉丝说觉得中文好听,三首歌无缝连接唱得很动人。但是正因为她的无缝连接,已对这三首芭乐都耳熟能详的中国观众反而不会为歌曲感到惊艳,而仅仅是感叹她的中文发音好标准,唱腔控制得点到为止。

华晨宇,看歌手他是个很有趣的人。这期,他抓到了《双截棍》的精髓,但他很聪明,他不唱周董的《双截棍》,而是以他自己的形式把“柔中带刚”演唱到极致。
缺点,听了他三期的歌,觉得他很会“演”歌,而他很自我,用他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感觉”,用他自己对歌曲的感悟把歌唱的很“满”,而且还次次都把歌编排得“太”完整: 有开头铺垫,推进,hook,继续推,高潮,平复/燃爆。教科书式的递进手法,就像写作文时用的同一个格式,不一样的内容,但是都像看了完整一部剧一样,给人一个视听盛宴,但是相对地代入感会弱化很多。

想说的:

我会从头到尾每一篇评论都翻看,那些评论说“怎么全是华晨宇尬夸的”,请你们看到评论“华晨宇唱得什么jb玩意”时不要假装看不见啊。说“好多水军啊”“被脑残粉控评了啊”的你们确定不是带节奏吗?说句实话,以我在微博看到的某些华晨宇粉丝看来,没有“我家花花棒棒哒!爱死了!第一名是我们哒!”这种回答已经蛮意外了。

华晨宇属于流量歌手,粉丝多,黑子也多。何况他似乎是争议性很大的歌手,这期唱了周董《双截棍》争议又到另一个高峰。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明白为什么高赞很多是夸华晨宇的,粉丝数量多看见夸自己偶像的就点赞了,无可厚非。也看到很多骂他的,改编经典,之前的张天唱哥哥的《我》也是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是我还是有看到欣赏这位年轻姑娘的评论。

摸着良心说一句,翻完200多个评论,夸华晨宇的多,骂他的也多。我相信知乎用户大部分还是理智有自己一套理解,会分析回答是否客观。抱怨一下没什么,但是对于语气过激的,望不要遗漏了最基本的包容和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F少爺▄" | 未知
在之前普遍平淡的状况下,这一期“歌手”给了我一次猝不及防的惊喜。


哪怕在节目之后,在回味那些作品的时候,我依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感动。


感谢那些用心的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音乐。


这一期的评论写法会有所改变,最值得推荐的三个表演会被列入“木一红榜”,最值得吐槽的一个表演会被列入“木一黑榜”,其余则作为“荣誉陪跑”点评。
===
木一红榜

张韶涵-情人流浪记
了解张韶涵的人,都知道这首《情人流浪记》里“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去流浪”这句歌词,对她而言,面对着什么。那是家人的背叛,是最深的痛,她却还要倔强地说,家人毕竟是家人。


而她心里或许始终是个流浪者。经历了这一切,她要如何重建对最亲的人的信赖?


这个演出怎么可能用理性去判断呢?开头的原住民古调,是来自家遥远的呼唤,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她容颜未变,声音未老,但岁月已然在她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数疤痕。当她用她仿佛未被时光污染的声音,坚强地唱“怎样才能看穿面具后的谎话”后大声呼喊“你不要离开我,你不要抛弃我”时,那是她所有的血泪涌上心头时的真情流露。她终于勇敢地把自己剖开,勇敢面对一切她曾经无法面对的一切,那场面如此真挚却又如此悲伤,令人动容。

华晨宇-双截棍
改编《双截棍》或许本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华晨宇却用他的方式做到了极致。


在反复聆听这个版本后,我发现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将中国元素融入国际化的硬摇滚框架中,让晦暗逐渐积聚成强光,极为酣畅淋漓。


他使用了色彩鲜明的各部分结构原曲,从旋律压抑的钢琴抒情引子进入到硬摇滚部分时,是从“晦暗”到“躁动”的转变;从硬摇滚进入到有如万人呼应的和声呼应段落时,是从“逼仄”到“广阔”的转变;从摇滚进入到戏曲段落时,则宛如刹那间的断裂式时空变幻一般,让人目眩神迷。最终,在结尾一口气甩出原曲最标志性的“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兮!” 让人积累的情绪急剧迸发,同时全曲的逻辑也在这一刻圆满——那就是中国侠义精神一次更为激烈的表达,仿佛集中了各色人等刚柔并济的力量,从最初的晦暗一路行进,汇成了一束璀璨而充满荣耀感的强光。

Jessie J-Purple Rain
这是一个致敬演出,从歌曲到发型到肢体,都致敬着唯一的、永远的Prince。它曾经表达是在失意中呼唤着爱人,如今,我们吟唱这首歌,每一个Purple Rain都仿佛在呼唤着Prince的名字。


这是一首伟大的歌曲,原曲在吉他与节奏营造的宽广而疏松的空间中,在悲伤的演唱中,电吉他solo宛如在一片细密的雨景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Jessie J的版本重在Vocal的表达,在演唱细节上填满了R&B转音,即兴发挥在这首歌自由的空间感中,宛如与观众对话一般真挚。最终在她的呐喊中,那些离别的悲伤仿佛逐渐随着乌云散去化成了释然,化成了对温暖的追忆,如此澎湃,如此动人。
  ===
木一黑榜

李泉-眼色
李泉有才,创作才华有之,演奏才华有之,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我更加确信的是,他在演唱方面的才华实在过于贫乏。


有强弱对比没错,但他的强弱对比却总能把撩人变成惊吓,把抒情变成油腻。


哪怕拉来了爵士乐队,也不过使他的表演仿佛和平饭店一楼一般老派油滑。
====
荣誉陪跑

KZ-你不知道的痛
中文咬字令人惊喜,气声控制得极为细致,隐隐的哭腔使情绪传达相当到位,作为外国人演唱中文抒情能到这个程度极为不易。

汪峰-所有人都在玩手机 & 夜猫
原曲来自成都本土的优秀乐队马赛克,汪峰的版本基本承袭了原曲的复古Disco风格,加入了更多的摇滚元素,使整首歌的呈现更具张力,整体流畅平稳,水准之上。

苏诗丁-贼
比起之前已经适当做了一些减法,至少没有出现过于频繁的节奏切换与音色对比,听感上流畅了许多,她也终于更为自如地释放了一些属于本我的野性之气。讲真,如果不要一直在编曲上为了过多花样翻新标新立异用力过猛,她或许不至于走到今日。
===
关注我
微博:呆若木一
微信:呆若木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yJpvCAB | 未知
饿 。。
我觉得歌手的大众评审质量都很高啊
上期第一名的Kz在这期排名暴跌第六


其实不可否认kz把这首芭乐情歌串烧唱的很高级,但是排名这么低说明了什么?我们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已经不再停留在20年前了。

我很赞同华晨宇最后说的话 歌手的舞台就是要让观众听到不一样的音乐


最后张韶涵这次的表演真的有打动打我

不止送给粉圈,还有所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angua105 | 未知
过年放飞自我就没有写这一期的乐评,眨眼第七期都快来了。突然发现自己的乐评还是有人期待的很感动。那么这篇乐评就当做第七期的预热,同时也给大家拜个晚年。


之前就说过这一期的歌手是开季以来水准最高的一次。华晨宇的改编令人眼前一亮,结石姐的演绎感人肺腑,张韶涵更是真情流露,苏诗丁也改变了以往繁杂的编曲和唱法可圈可点,就连返场的张天也选了一首适合自己的歌。

那么这次我就不按出场顺序,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排~


一、华晨宇《双截棍》



这首歌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几次比较正式的翻唱,唯一一次就是龚琳娜老师在《全能星战》翻唱的版本。(所以龚老师在这条路上真的是走得很前沿了,只是有时候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并且以这首歌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与经典程度,改编必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过程。但是花花的这个版本几乎是做到了极致。

这个版本打破常规,把点睛的地方放在了改编加进去的旋律上而非rap上面。这点很可贵。用摇滚的编曲来奠定这首歌的基调,再用穿插进的戏腔来作为转折与过渡,同时也加强了这首歌背后的中国风。经过两段重复的rap之后,那最经典、洗脑的“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突然爆出,将之前的铺垫全部引爆。华晨宇这个改编,在拆分了原曲结构的同时又保留了很多原来的记忆点,在不至于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又保留了强烈的个人特色。每一个小段都独具特色,而段与段之间层层递进,最后高潮的爆发在意料之中却又让人惊喜。录播版本都可以感受到如此的冲击力,可见现场是多么的炸。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花花加录的那两段和声,年轻的背景和声宏大又富有生命力,华晨宇站在高处扬首聆听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一个青年人的领袖,代表着这些声音发出呐喊。而《双截棍》这首歌确实是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经典,是当时华语乐坛的潮流领袖与革命之作。周杰伦又是那一代年轻人中一呼百应的天王偶像。这种或许是无心插柳的呼应才是一个现场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而VCR中花花对和声严格的要求(一个声音不对就不行)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歌手难得的认真与严谨。

不过那个开头我觉得改的不是很好,与后面联系不大旋律也很别扭,但是瑕不掩瑜。




二、Jessie J《Purple Rain》



如果你熟悉那个年代的欧美乐坛,熟悉Prince那一代的流行乐大师们,你就会知道结石姐这次的这首歌已经有了超越歌曲本身的意义。

这首歌是Prince参与主演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在电影中,Prince扮演的主人公面对破碎的家庭、困难重重的事业、前途未卜的恋情,在电影结尾带着自己的自己的乐队唱起了这首歌,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切坎坷与苦痛都因这首歌得到化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电影,当时真的是红极一时)这首歌原版很长,而且一直在重复。作为这部电影的灵魂歌曲,在电影的后期这首歌一直在播放,仿佛就是故事本身的一部分。

这首歌好唱又特别难唱——好唱在于原版旋律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挑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一位歌手想唱出一个不无聊的现场并且拿到《歌手》这个刀光剑影的舞台上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而结石姐完成地非常好,她娴熟的转音技术与宽广的音域让每一段副歌都不重复无聊。强大的即兴能力让每一次本是重复的副歌有了递进的情绪与丰富的内容,哪怕是前半段副歌音域较低不容易唱出爆发,结石姐也能用强大的转音来处理,恰当而富有张力。即兴能力差的歌手唱这歌真的容易听睡着。

当结石姐唱到兴起时跪在舞台上,陶醉地舞动着,一切有形的(灯光)与无形的(音乐)都化作大雨倾泻在舞台上,结石姐正是这大雨的接受者,在雨水的洗刷下用自己的歌声不断倾诉这一个有关于新生的故事。就好像Prince在电影中戏剧的人生一样,命运就像是一场大雨,阴晴就在一瞬而变。这是一个从造型到编曲都是在致敬的表演,回味无穷。


三、张韶涵《情人流浪记》



又是一首超越歌曲本身的表演。这次的选曲混杂的几首歌都取材于台湾原住民口口相传的民谣,一脉相传,衔接地天衣无缝。这首歌明明在技术上和编曲上都没用太大的惊喜,却是这场比赛中听来最心痛的歌,只因演唱者叫张韶涵。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听到《隐形的翅膀》和《欧若拉》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张韶涵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澈与倔强。小时候真的是由衷地赞叹怎么会有如此漂亮却又会唱歌的女孩存在。那时候她有多火?你看的偶像剧是她演的,你吃的冰淇淋用的XX巾是她代言的,你逛超市听到的歌必定有她的。可是就在她事业巅峰时期,一波亲妈gank就把她从山顶打入了地狱。吸毒、没文化、不孝的罪名一个接一个的来,同时,公司的打压、塑料姐妹的落井下石和键盘侠的起哄瞬间让这位“电眼”天后变成了“打妈天后”。事业一落千丈。好不容易复出,却遭遇了专辑反响平平、在《全能星战》被恶毒节目组和评委羞辱、在慈善晚会误站c位被疯狂嘲讽等坎坷。

明明父母尚在,姐弟三人却不得不离家打拼谋生,家庭从温暖的港湾变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诅咒。所以那句“爸爸妈妈叫我去流浪,流浪到哪里,流浪到台北”,和被翻唱过千万遍的“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才听来格外的悲凉。岁月不曾在她的声音与容颜中下手脚,但是她的心却早已伤痕累累。而她却依然说“家人始终是家人”。比起《阿刁》,这首歌才是如今张韶涵真正的艺术形象的升华。这首歌是如此凄凉,但是她的歌声依旧如往昔般倔强而清澈,没有半点哀怨,听来真的是格外地心痛。


四、汪峰《所有人都在玩手机+夜猫》


汪峰老师的思路很正确,用选曲的小众与优秀来弥补自己嗓音机能上的不足。事实上他做的很好,走到现在他每一期的选曲与编曲都表现了他真的是导师级的审美与修养,即便在前期那么低迷的开场下,他的表现都依然有一个不低的水准。这次的表演风格是复古disco,和他之前唱过的《普通disco》是一个类型,但是这场显然更稳更有寓意。明明是在反映智能手机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却在《夜猫》的插入下有了更加深沉的意味。人类明明可以凭借网络与智能设备来连接这个世界,却因为过于巨大的信息而陷入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空间中越发地孤独。在disco鼓点的律动与汪峰僵硬的肢体语言上更有一种“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的魔幻感。唱的人很努力,听的人很开心,开心过后又接着玩着手机,一切仿佛没有发生过。可见汪峰老师真的是很有思想。但是由于这两首歌原曲我都不是很有感觉,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点在,所以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很打到我。

五、KZ《你不知道的痛》



又双叒叕是一首串歌(这期串歌真的是多)。中文令人惊喜。几乎是这个舞台上外国友人在中文歌中发音最好的一位。并且恰到好处的哭腔、气声都很符合歌中的情感。没想到上一场用花式改编展现自己不俗乐感与律动的她在演绎一首外语情歌的情况下也有如此的发挥,实数难得。

但是这几首歌都是很无聊的中文芭乐,《你不知道的事》和《你还要我怎样》都是KTV常驻热榜top50的歌,任你唱出花来都没什么新鲜的,所以在演唱很出色的情况下,选曲反倒拖了后腿。

六、李泉《眼色》



《眼色》这首歌也是典型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全靠歌手素质来堆叠的一首歌。李泉的创作具有一种高冷的贵族气质,但是这首歌中却又带着些许的狂野与邪魅。林宥嘉版本中他的声音有着独特冷漠而慵懒,更加有了一种禁欲系的撩人。反观其他选秀节目一些妖艳贱货各种自以为邪魅性感的唱法就显得十分的浮夸和做作。

李泉的声音能力显然不属于那些妖艳贱货的行列里面,却又没有那种撩人的魅力。明明带了阵容豪华的爵士乐队,唱的还是流行。那些莫名其妙大张大合的长音继承了上一场《秋意浓》的油腻。我反倒更欣赏他在第一期那种真正投入到舞台上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旦装,就油光四溅。话说回来,《蒙面歌王》里那几场就很有水平,我到现在都记得他拿着键盘用各种即兴的表演与观众互动的样子。


七、苏诗丁《贼》
八、张天《走钢索的人》





倒不是我觉得苏诗丁最差,而是我想把她和张天放在一起说。

苏诗丁这一期丢掉了前两期复杂多余的编曲和用力过猛的唱腔,注重表达自己中音区那种轻、细、柔的音色(这种音色在《她》、《舍离断》中的开头都有表现出来),而没有再次暴露自己高音区凤凰传奇上身的缺陷。听着比前两次舒服多了。但是戴佩妮这种唱片时代千挑万选出来的音色是用技术无法弥补的,这首歌又是她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原创作品,苏诗丁没有唱出那种倔强中带着的傲娇的小女生感。所以这个版本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而张天虽然咬字依旧木讷牵强,却不再胡叶新上身,编曲和演唱都控制得很好。《走钢索的人》中音色展现的很有味道,宛如一杯红酒,有一种醇香感。

这两个人恰好相反。张天拥有不错的资质和意识。《shape of you》虽然车祸但是改编很有想法,乐感也不错,音色更是很有辨识度。她在舞台上下的情绪表达都是直白而单纯的,这是她宝贵的地方。但是她确确实实没有与她想法匹配的实力,她不知道自己能驾驭什么,观众想听什么,一次次地暴露自己的短处、掩盖自己的优点。《hello》最开始两句音色那么好,却在后面编曲高音崩地惨绝人寰。她的咬字、轻重处理、发声方式、编曲的尺度、对歌曲的理解都有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会在每一期有关歌手的问题中获得的都是叫衰声。得罪了一票原唱粉的她自然是在这次歌手之旅没什么好观众缘了。想想还是有些可惜。

而苏诗丁,她有着强大的嗓音机能,却不断地被自卑绑架,总是隐藏着真实的自己,想着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每一次听她的演唱,都会明显地感到她过重的得失心:你看我选曲多有品味,你看我中音多好听,你看我高音多嘹亮、你看我编曲多有花样。然而她的意识却不足以平衡这些元素,所以结果就是这几期下来,原本备受期待的她却从造型到唱功都让人失望。用力过猛不仅破坏歌曲意境,假浑厚的唱腔更是让人听着都觉得累。比起总是想着向观众亮爪子,还不如向在《天籁之战》中那样直接比嗓门来的简单粗暴有看点。第一期《哀艳的痛快》里一个高音直冲云霄听得多爽。


下一期补位是腾格尔,《天堂》三人组居然神奇的在这个舞台聚齐了,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歌手2018》第五期乐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08708/answer/315746975



《歌手2018》第四期乐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240328/answer/310146850



《歌手2018》第三期乐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016284/answer/304595891


《歌手2018》第一期乐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96480/answer/2964819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FpDCecp | 未知
每期必定盘点《歌手》里各种的人生态度:

一/ 超越自我真的没有说出来那么容易。




二/  当我们在听音乐时,我们能听到些什么。
同样,当我们在做音乐时,又是为了什么。





“我要对得起我自己”


三/ 创作与突破。



有些人到底是喜欢怀旧的感觉,
还是根本就不想进步。


四/ 音乐与自我





五/ 尝试新的事物,从重复到接受到吸收到进步。





就像评价人说的,《歌手》上这么多精彩的歌曲呈现给大家,也许不能让所有观众的音乐素养都得到提升,但至少有一个拓展。


多一些华语音乐的选项,总是一件好事。



以及全场,我觉得最心酸的一句话。






“不管怎么样,家人永远都是家人”
我不知道张韶涵是用多大勇气说出这句话的


给每一位歌手点赞。

并且———————————————————


想用花花的一段话回答所有说花花“所有歌都一个样”的尬黑朋友们。





然后用下周华晨宇的《我管你》表达个人对你们的态度
华晨宇 http://url.cn/5zUw8py @QQ音乐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你可以接受或不接受,喜欢或不喜欢。这些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想法并加以指责的。


但是为什么总是要只把自己局限在原点,并且对想要做出改变的人抱有如此大的排斥心理?





周董的双截棍是经典,也经历了不被大众接受的日子。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那是他的时代。

不喜欢花花的改编没关系,以如此大的恶意去嘲讽和攻击新鲜血液……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不是吗


——————————————————————
我仔细思考了“华晨宇所有歌都一样吗”这个问题,组织一下语言给出我自己的回答。

1. 不是所有
2.不一样

我不否认华晨宇在几次创作过程中(不是全部)运用了相似的元素(rap),但因此就说他所有歌差不多,这我是不认可的。将它们放在歌曲中,并不是因为华晨宇只会这样的改编,而是他认为这刚好契合了他对这首歌的诠释而已,即使是相似的元素,因为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也变成了不一样的存在。

无论是《齐天大圣》《齐天》还是这次的《双截棍》,华晨宇想要展现给我们的画面都有些先抑后扬,我个人觉得这些歌的共同特点不是说唱+高音,而是“放纵”/“困惑与反抗”/“特立独行”这些带有强烈色彩的情感,而说唱部分就是他这些情感的爆发点。

当叛逆的情绪随着快速的节奏点与歌词喷涌而出时,再以“唱”的形式对之前自我的陈述有一个收尾。高音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它往往是情绪拔高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表达。

(简单设想一下,《齐天》那一句“原来一无所有就叫做齐天大圣”是个低音,你难道不会觉得前面那么多情感的积累都喂了狗吗......还有一个例子是张靓颖唱《bangbang》中间嗓子出现问题,应该飙高音的那句没有飙上去而临时降调,气势一下就弱了下去)

华晨宇从出道起,就格外偏爱表达自我的歌,而其中,“叛逆”甚至有点“目中无人”的歌曲成了他成熟的个人风格之一,好巧不巧的是,这些歌都被大众所熟知了,因此,出现了“他所有的歌怎么都是这样”的争议。

即使是rap,也是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目的/不一样的表演风格/充当他理解的整首歌中情感表达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样的rap,并不能因为它是rap而简单定义它们都是一样的。

华晨宇曾表示过,他爱上音乐是因为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这是他的初衷。以这个思路来看,他选择的表现形式只是他想表达的情感的一个寄托,并且风格并不因形式而受限,这就是他用rap唱《齐天》的原因,是他一句rap都不加 用大量和声和吟唱唱《孩子》的原因,是他用花腔唱《易燃易爆炸》的原因,也是他把戏腔加到《双截棍》里的原因。

这是他的行文逻辑,代表着他对歌曲的再解读,即使是一个简单和弦的运用,背后也可能包含着深刻的用意。

相似元素的编排不是一种模版,只是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当然,花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比我厉害太多,也许他并不是表达这个意思,所以以上皆为个人理解,单纯想与大家就“哪里不一样”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而已。



如果你听歌只是关注它的大体结构是什么,那么是否可以简单来说,歌曲就分为“说”/“唱”/“说唱夹杂”这三类

即使全是“唱”,大家也知道是不一样的“唱”,那为什么放在华晨宇身上就变成全都一样了呢……

(有朋友问,他的rap除了词和语速不同,还有哪里不同......我想了想...应该是编排位置和情感表达的不同?

但是情感能在词和语速中有所体现,每首歌伴随着不同的beats,语速也肯定不一样,可能是我不太懂rap,我实在想不出除了这两个不同,还能有什么不同……)

最后的最后,这大过年的,少点戾气多点沟通与理解不好吗。

家狗给大家拜年了

——————————————————————

半夜心情有点差,删掉了家狗的拜年照。

两段话总结上述所有言论:

歌手舞台在给我们带来精彩舞台的同时,向大众科普了更多音乐元素和风格,也呈现了歌手对音乐的思考过程,这使得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唱歌比赛,而成为真正能推动音乐发展的节目。

我管你喜不喜欢华晨宇,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没有一丁点想要说服所有人都喜欢华晨宇的意思,即使您的观点我不赞同,但我表示尊重。我只是很“理想化”地想要大家在发表意见时,即使不喜欢,也能稍微注意一点“所有”“全部”这种太过绝对的词的使用,稍微稍微展现一点尊重,稍微稍微稍微不那么狭隘。


不回复不更新,祝大家春节愉快。

—————————————————————

早上心情好了很多,昨天晚上有些发言的确是我也带了戾气,抱歉。

更新是不会更了,但不回复我真是有点忍不住.....如果你想结束对话你就不要回我好了,我控几不住我自几啊


狗狗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行大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wensam | 未知
正好写了关于华晨宇《双截棍》的这段,其它有空继续补。

在正文之前强调一点:对于音乐的感受是很个人的事情,它一方面基于你的感官感受,包括但绝不至于听觉,表演的视觉冲击也有一定加成;另一方面受你的音乐经验(简单来说就是平常听什么歌,喜欢听什么风格)的重要影响。技术是可以评价的,但是感受是很主观的。



首先,肯定华晨宇在本期节目中演唱的《双截棍》是很出色的,可以说是很漂亮的改编演绎。

这首歌原版的知名度十分之广,可以说是周杰伦和方文山强强合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有强烈的周杰伦的烙印,但是华晨宇却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的技术特点,将这首歌演绎成“华晨宇的风格”,而且贡献了完成度很高的演唱。

华晨宇将原版完全解构,保留了核心部分,又加入了背景和声、戏曲元素(周杰伦《霍元甲》中也运用过类似的戏曲唱腔),与核心部分的rap交相辉映。以招牌式的钢琴伴奏+高声吟唱开场,营造了一种复杂的时空变化感。背景和声与歌手的演唱相互轮转,显得十分宏大,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百转千回,最后当所有人都以为”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不会出现时,又突然转回高潮副歌,以突然爆发收尾,可以说是十分精彩。

华晨宇改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多种元素的交织,每种新的演唱风格出其不意,因此兼具新鲜感与冲击力。对于【歌手】式的表演正需要这样,所以他可以rank first。

他做了别人都不太敢做的改编与演绎。他把他翻唱的《双截棍》版本中加入了浓重的”华晨宇风格“,甚至有点像是两首歌了。

都是柔中带刚,周杰伦的原版《双截棍》偏”刚“,而华晨宇的改编《双截棍》偏”柔“。

鉴于问题是如何评价华晨宇改编的《双截棍》,对杰伦原版就不再展开来写。

华晨宇在赛后也这么讲:

“我很喜欢周杰伦,我也想去改编一次他的作品。我把自己关起来很多天,一边想的是不能破坏经典,一边又想要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所以我也挑战了一次戏曲唱法,这是我以前没有过的。改完以后我自己很满意,因为我有把国际化的音乐和我们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风音乐结合在一起。”

“能展现到你最擅长的东西只有自己来写“
“做音乐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满意,对得起自己“



利益相关:周杰伦近十年歌迷。同时也很喜欢华晨宇,感觉华晨宇是新生代歌手中相当出色的代表人物。乐迷,没少听歌,各种风格大概也得听了数千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