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何影视作品中对于未来通讯都是全息投影的形式,是否没有新的脑洞可以突破了?

9999xxn 回答数1 浏览数220113
感觉在很多科幻电影中,尽管故事的情节环境不同,但都是蓝色全息投影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在现实社会也渐渐的可以达成了,是否电影创作者在这一块的脑洞停止了?

vooper | 未知
在我看来,这是由电影拍摄时的科技水平决定的,也就是说,科技到达什么水平,人的想象力的水平基本上也就比科技高出一些,而不会高出太多,它是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的。  
比如凡尔纳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在当时可谓脑洞大开,但由于那个时代的知识体系所限制,他大概也无法想象出手机的存在。也就是说,他无法想象出大大超越当时科技水平的东西。





出现全息触屏基本上是在科幻电影中,基本上算是科幻电影的标配。
比如《少数派报告》中阿汤哥在处理信息。



《阿凡达》中大家在分析地形。  



拽出天际的钢铁侠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工作。  



还有《第九区》中悲催的大虾,科技领先地球那么多,也只能屈尊用全息投影。



实际上,这种信息交互方式来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我们对着坚硬的手机滑来滑去,而全息投影是在空中点来点去,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



那么,电影人还能不能再开点脑洞呢? 在我看来,在信息交互模式上,可能很难。 因为交互需要两个个体进行互动,需要媒介,而且电影需要可视化表现,你总不能让演员两眼一闭,一睁,然后告诉大家我操作完毕了吧?  


而且,正如开头所说,科技发展水平决定我们的想象力,要想有更超前的想象,就需要更为先进的科技水平,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否则贫瘠的土地是开不出漂亮的花朵的。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