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1 年智能电视机选购攻略及推荐(小米、华为荣耀、索尼 ...

邪门 回答数9 浏览数418
小编疯狂博览近 50+ 篇各博主对于购买电视机机的文章,汲取其中精华,并结合自身的一些购买及体验经验,经历足足七七四十九天的熬制(哈哈,夸张了!),得到这篇精耕细作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觉得不错的可以点个赞给我点鼓励喔。
先来个总纲,领略一下宏观经济的恢宏,接着再聊微观经济的….
不不不,不好意思,跳戏了,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好让你们可以选择自个喜欢的内容观看,或者直接跳到最后的购买推荐。


7 步法是按照选购电视机机最应该被看重的因素进行排序的,越靠前,越需要看重,而且对于电视机机的价格影响比重也大。
1、画质

毋庸置疑,买电视机机最需要看中的就是画质,话不多说,具体看看影响画质的因素都有哪些。
1.1、屏幕

说到屏幕,首先我会说说 LCD、OLED 这两类主流屏幕的优缺点,然后再跟你们聊聊 QLED、ULED、软屏、硬屏的概念。
画重点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屏幕可以分成两大类,LCD 液晶屏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屏
因为两类屏幕工艺的不同,所以各有特点,下面简单说一下:
1.1.1、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屏

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结构简单,高端机的标志
PS:不差钱用户我觉得可以直接买 OLED,画质体验贼巴适,如果考虑性价比则还需要在 OLED 和 LCD 中进行比较来权衡。
优点:

  • 对比度高(因为可以自主发光和熄灭,显示黑色时可直接熄灭,LCD 则背板会一直发光,不能纯粹的黑,所以 OLED 有超高对比度,黑场效果极佳)
  • 颜色饱满丰富,色准没话说
  • 超广可视角(其实这个没多大意义,谁看电视机不是在正面看呢,伪需求吧)
  • 响应速度快贼快,玩游戏看体育比赛体验极佳
  • 因为结构简单,机身可塑性强,机身可以做到很薄(颜值高,曲面不是问题)
缺点(万物都很难完美):

  • 造价昂贵,不差钱的直接上手,买它就对了
  • 烧屏问题,自发光像素点长时间固定不动,会有残影,俗称烧屏,虽然寿命不如 LCD,不过厂商说 10 年是没问题的,而且科技也在不断进步,相信烧屏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 亮度不够 LCD 高(其实日常使用完全足够的,没有人会天天看电视机把太阳光照到电视机机上吧,可以忽略)
  • 频闪问题,少部分人眼睛比较敏感的人会觉得看起来不舒服,辣眼睛的感觉
科普一下频闪问题,大部分 OLED 频闪范围在 215Hz-250Hz 左右,LCD 频闪则达有 几千 Hz,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曾撰文指出,频闪范围为 1250Hz 以上为低健康风险,因此频闪低于健康值可能(少部分)会导致人体不适。如果决定要买 OLED 屏幕的,最好去线下实体店体验一下,看看是否会影响到眼镜。
1.1.2、LCD 液晶屏

LCD 液晶屏,结构复杂,低中高三阶段的机型都有
优点:
价格适中,寿命长,峰值亮度高,亮度大于 1000 nit 比较轻松。
缺点:

  • 结构组成:发光背板 + 偏光片 + 液晶层 + 滤色片 + 偏光片 + 眼睛,好复杂的结构,所以屏幕要做到可变可弯曲太难,机身想要超薄也难。
  • 对比度、色域、色准方面都是被 OLED 吊打的
  • 漏光问题,因为面板一直发光,黑色纯度略不足,会发白,但实际上对于日常没影响,不用太在意(高端用户另说)。
  • 响应速度慢,屏幕变化时,LCD 背光源需要驱动液晶层偏转,才能展示不同的光,再展示到人的眼中,这过程是需要时间的,直观的体验就是观看运动场景时,智能电视机会看到明显的拖尾和变形,通过 MEMC 运动补偿技术、120Hz 刷新率等方式能够减轻这种情况。
1.1.3、QLED

市面上俗称的 QLED 其实也是 LCD 液晶屏,只是在上面提及过的 LCD 复杂的组成结构部分中又加入了一层量子点材料的薄膜,提升电视机的色域范围,即表示这款电视机有广色域技术,而且色域较高。
真正意义上的 QLED 量子点电视机(电致发光量子点,是比 OLED 屏幕更优秀的存在)远远没达到量产的地步。
1.1.4、ULED

ULED 其实是智能电视机上的控光分区技术
控光分区技术又分条状控光分区方案和棋盘式控光分区方案,后者较好,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对比度,该黑的黑,黑得更纯粹。
1.1.5、软屏和硬屏

软屏和硬屏指的都是 LCD 液晶屏,硬屏 IPS,软屏 VA,因为篇幅问题,这里暂不详细讨论。
直接给出结论:

  • 对比度,软屏一般在 4000:1 以上完胜硬屏的一般在 1000:1 左右
  • 峰值亮度,软屏胜于硬屏
  • 最低亮度,软屏胜于硬屏
  • 漏光问题,软屏胜于硬屏
  • 可视角度,软屏弱于硬屏
  • 响应时间,软屏弱于硬屏(很多人反馈软屏会有拖影现象,说的就是响应时间慢的问题,因此软屏打游戏不太适合)
综合:软屏,由于对比度高,画面感会更好,因此注重画面感的电视机会更好,而硬屏响应时间快,更适用于打游戏的,因此你会看到电脑显示器用的基本是 LCD 的硬屏。
如果有需要在电视机机中玩游戏的,推荐硬屏,不玩游戏只在乎画质的推荐软屏。
1.2、分辨率

日常生活中听得最多的 2k、4k、8k 是如何定义的?
先看一张图:


2k 代表着水平方向有 2048 个像素点,4k 水平方向有 4096 个像素点,8k 水平方向有 8192 个像素点。
由于 16:9 的电视机机比例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在电视机机领域中 2k 指 1920x1080、4k 指 38240x2160、8k 指 7680x4320。
1.2.1、2k 4k 8k 如何选

目前很多电视机节目的画质连 2k 都没有达到,8k 的确是白搭(有钱的除外),但是 4k 或是有必要的。




如图,广电总局颁发文件,2022 年电视机节目全面超清华(指的是 2k),4k 超超清电视机频道达 20 套,并且冬奥会全程 4k 直播,买个电视机一般都会用个 5~7 年时间,到时候有 4k 节目了,如果是给爸妈买的,但是买的电视机机不支持,哎呦,你爸妈的脸在亲戚邻居面前可挂不住了,作为孩子的你还得再买一台 4k,有得你哭了,所以建议或是上 4k 比较稳。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用户,8k 暂时是没必要的,5 年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普及,如果普及了,5 年后换一台也是时候了,所以 8k 目前我是不建议购买的。
1.2.2、真假 4k 问题

4k 屏幕分辨率为:3840x2160
真 4k:由 RGB(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面板
假 4k:由 RGBW(红绿蓝白)四种颜色组成的面板
屏幕面积固定了就这么大,屏幕像素点数量也就固定不变了,由于多了白色像素(不能作为有效色彩)在 4k 屏幕中,显然画面的精度肯定会下降,所以人看起来体验会差一些。
因为假 4k 制作成本比真 4k 底,所以销售经常只说是 4k,但是真假并不会提及,消费者很容易会被忽悠,可以直接开门见山问销售,这个电视机机屏幕是 RGB 面板么?这样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了。
1.3、刷新率

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刷新率 60Hz 的足够,除非你有在电视机机上玩游戏的需求。
高端用户或者次世代游戏玩家,可以购买 120Hz 刷新率的,再配上 MEMC 运动补偿技术,可以给画面带来极致流畅的画面体验。
1.4、广色域技术(中高端机必须支持,不然不能叫中高端机)

上面提及过了,QLED 量子点材料技术,就是实现广色域的常见解决方案。
色域越广,证明可包含的色彩表现更多,所以拥有广色域技术的电视机机色彩表现能力更好。
但广色域标准也有很多,避免你掉坑,还需要知道一下色域标准单位,常见的有 NTSC、BT.709、sRGB、DCI-P3 和 BT.2020 ,NTSC 是最为通用的:
100% BT.709≈72% NTSC;
100% sRGB≈72% NTSC;
100% DCI-P3≈96% NTSC;
100% BT.2020≈150% NTSC;
一般认为色域超过 82% NTSC 即可被作为广色域电视机,销售经常会说自个家的电视机机色域达到 100%,这时候切记需要看看单位喔。
不支持和支持广色域技术的差别,如图:



左不支持广色域,右支持广色域

1.5、运动补偿 MEMC 技术(中高端机必须支持,不然不能叫中高端机)

又称 MEMC 技术,智能电视机(复杂结构,上面提及过)要改变一台色素,需要通过改变偏光片、液晶层、滤光片等的参数,然后光透过去才能展现不同的颜色效果,经过这样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让人的眼睛看到,显然屏幕响应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运动场景,像素变化频繁,如果没有运动补偿技术,会出现卡顿、拖影等现象,用户体验会很不好。
MEMC 的技术原理是通过算法预测下一帧率图像,然后生成多帧图片补入到视频中,变成高帧率视频,卡顿拖影等不好的体验即可消除。
备注:运动补偿技术是低端机和中端机划分的一台标准。
不支持和支持运动补偿 MEMC 技术的差别,如图:



上不支持运动补偿,下支持运动补偿

1.6、控光分区技术(中高端机必须支持,不然不能叫中高端机)

又称 ULED,控光分区就是为了让黑更加纯粹,该亮的亮,实现高对比度。
控光分区技术又分条状控光分区方案和棋盘式控光分区方案,后者较好,因为棋盘式控光分区更多,更精细化管理,每一块区域管理各自发光背板的开关,如果该区域都显示黑色,那么即可把该区域背板关了,那么展示的黑就更纯粹了,对比度高了,特别表目前在黑场景的时候也可以看清细节。
支持和不支持控光分区技术的差别(或者说控光分区数量多和控光分区数量少的差别),需要在黑场画面才能凸现效果,如图:



左拥有 240 个控光分区,右拥有 24 个控光分区(作用不明显)

看一下画面的差距贼大的,左边视角效果比右边的好太多了,完全吊打。
1.7 HDR

销售经常说电视机机支持 HDR,但是他们说的包含真 HDR 和假 HDR,如何判断呢?
先来看看真 HDR 标准:

  • 超高对比度,LCD 一般需要支持棋盘式控光分区,OLED 没问题
  • 高的屏幕峰值亮度,HDR 1.0 版本需要大于等于 800 尼特(OLED 要求大于等于 540 尼特),HDR 2.0 版本需要大于等于 1000 尼特(OLED 要求大于等于 550 尼特)
  • 支持广色域技术
因此要达到真 HDR 的标准,只有中高端和高端机型才有。
假 HDR:一般会说支持 HDR 解码,但是硬件设备并不能支持,因此是无法实现 HDR 效果的。
1.8 画质处理芯片

画质处理芯片的作用:
画质处理芯片基于海量的图片数据库和强大算法,对画面中的建筑,人物,动植物等对象通过算法优化处理,达到增加清晰度,减少噪点,增强暗部和亮部细节,平滑渐变,精准色彩还原等效果,高端画质处理芯片,甚至可以靠芯片算法来实现画面 HDR 效果。
中低端机型的电视机一般没有。
2、尺寸如何挑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 CVIA 推荐的人眼距电视机屏幕的适合距离如下:
2.5 米内:50 寸及以下
2.5 ~ 3 米:55 寸、65 寸
3 ~ 3.5 米:65 寸、75 寸、78 寸、85 寸
3.5 ~ 4 米:75 寸、78 寸、85 寸
4 ~ 4.5 米:85 寸、98 寸、110 寸
大于 4.5 米:98 寸110 寸、130 寸及以上
不过这些也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异同,有些人 3 米看 65 寸的说眼花头晕,有些则不会,建议去线下店体验一下。
备注:粗体字为该距离下最适合尺寸。
3、配置

3.1、处理器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视机机的处理器如下(按照性能从上往下排):

  • A73 四核(高端机子)
  • A73 双核 + A53 双核(中高端)
  • A55 四核(中端)
  • A53 四核(中端)
  • A73 双核(低端)
4K 视频再过几年应该就会普及了,一台电视机得用个 5 年以上吧,如果不想因为处理器影响电视机画面的流畅度,推荐 A53 四核以上的,以下的就不要选了。
3.2、运行内存

不能安装第三方软件的系统,运行内存机子自带的够用,厂家调教过的;
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的系统,2G 基本够用(建议有条件的 2G 以上),因为看电视机一般就打开一台 app,谁会像手机那样打开多个 app 然后频繁来回切换使用。
3.3、存储空间

8G 足够用,除非你需要在电视机机内下载几十个 app,存储海量图片或视频。
3.4、蓝牙

我个人觉得电视机机配有蓝牙功能真的是挺好的,建议买有蓝牙功能的:

  • 外接蓝牙音箱,不用接线,看不见杂乱的线乱缠,强迫症患者福音;
  • 外接游戏手柄,谁知道你哪天会不会想打打游戏,有备无患。
3.5、接口

HDMI2.0 接口支持 4k 60Hz,这个很有必要,要用来接电视机盒子的或者接游戏主机的,不过目前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电视机机都是标配有的,不用担心。
HDMI2.1 接口是针对高端游戏主机玩家的,普通用户不是必须的。
USB 接口有即可,普通用户也不须特别关注 3.0 的或是 2.0 的。
4、颜值工艺

目前电视机机的作用不仅仅是看电视机了,而且或是客厅的一台重要摆件,所以其颜值工艺也是需要考虑的,个人看重的几个点,建议你留意一下:

  • 是否窄边框
  • 屏幕机身是否够薄,薄的屏幕放在客厅的观赏性大大提升(如果挂墙,也不一定需要说超薄几毫米那种,其实 100 毫米左右的电视机挂墙上也挺美观的,两者挂墙差距不大)
  • 遥控器外观需要留意,有一些真的很丑,长且大,几十个按键,土得不行(我家用的小米就很简洁,好看使用省事)
  • 建议挂墙,质的提升,别跟自个说不需要挂墙,我当初也是酱紫想的,后面发现不挂真的很怪,挂墙后,两个字:真香,而且以后难免有熊小孩去拍打或者不小心发生碰撞,这么大个屏幕摔下去那就惨了,买碎屏保又心疼钱,所以或是建议挂墙来得安心吧
  • 颜色和边框材质是否你喜欢的,是否搭配你家的装修风格
这里有个挂墙省钱技巧,如果你买的电视机机是京东配送的(其他渠道配送不大清楚,个人案例),你可以私下问配送员挂墙服务多少钱,我挂墙时给的服务费比官方标价的要便宜 100~200 块。
5、系统

主要考虑三点:

  • 是否可以安装第三方 app,例如 blibli、aiqiyi、tengxunshiping 等,安装第三方软件的需求或是很大的,本人 b 站忠实粉丝所以很看重这点,目前 Android鸿蒙系统 都是可以安装第三方 app 的。
  • 系统使用体验是否好,开机速度是否快,操作界面是否简单(可以到线下实体店体验一下,遥控器记得要体验一下好不好用,有些真的好丑且不好用),这方面我觉得小米做得挺好的。
  • 是否有开机广告(目前大部分牌子都有,我用的是 xiaomi 的,有开机广告,对于我这个强迫症患者来说,实际用户体验没什么影响,目前手机打开一台 app 几乎都有广告,可能已经麻木了)
6、家用投影和电视机如何选

其实电视机和家用投影仪选哪个的争议或是非常大的,各有各的说法,我觉得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都得看自个的需求,列举几个场景,尽量帮你综合考虑:

  • 家里有老人的
    家用投影仪观看最佳效果需要把窗帘拉上,而且窗帘需要买那种遮光率达到 90% 的为好,但是老人家视力不大好,而且喜欢太阳,家用投影仪肯定是买不得的。
  • 年青两小口
    平时也不如何看电视机,或者电脑的功能就已经完全替换电视机机了,偶尔周末想一起看看影片什么,这样的话我觉得买家用投影仪就很错,画面大并且有非常好的沉浸式效果,再配上个环绕立体音箱,影片院的 vip 厅就搬回家了。
  • 对画质有高要求用户
    即使价位差了好几个档次,电视机机的对比度、画质、亮度都是要吊打家用投影仪的,家用投影仪不能选。
  • 游戏用户
    这个我也是建议选电视机机的,家用投影仪画面太大,看不过来,画质精细度不行,游戏体验大大降低,没有诸如运动补偿功能,运动类游戏的流畅度也是大打折扣的。
顺带一句,如果需要买家用投影仪的,记得买智能家用投影仪,内置安卓系统,带音箱,搬回家打开直接可以用,烦心事省去一大推。传统的家用投影仪,买回去的仅仅是一台显示器,主机,音箱都需要你自个去配置,想想就头疼。
7、是否有游戏需求

高端游戏玩家(次世代游戏),如果想要非常棒的体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需要有 HDMI2.1 接口,支持 120Hz 输入
  • 屏幕刷新率需要达到 120Hz
  • 支持蓝牙链接,可以多台设备链接,没有绕线的烦恼
  • 低延时
普通游戏玩家,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中端电视机机(2000~5000元)都支持得很好,高端机更不用说,无需担心。
推荐清单

电视机机牌子有很多,国外有索尼、三星和 LG,国内则有 TCL、海信、小米、华为、创维。
除了三星和 LG,其他牌子都是采用 Android 系统(华为的鸿蒙,也是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的),如果你不希望额外购买电视机盒子的话,建议或是选择一台 Android 系统的电视机,因为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毕竟日常或是要看国内的视频平台,所以个人就不大推荐三星和 LG。
如果要综合评价三个纬度(牌子-尺寸-价位)的电视机机型实在是太多了,且目前市面主流的电视机机尺寸为 65 寸,为了好客观形象判定性价比高低,因此下面列表仅展示 65 寸电视机机进行对比,如果想要其他尺寸,点击推荐的链接进入选择即可。
小米推荐机型参数对比图




都是 65 寸,从右往左看,红色标记则是优势所在

从自个的角度说说小米牌子的几个优点:

  • 生态环境,如果家里都是小米智能设备,那么电视机里的小爱同学则可全方位控制,感觉特别好。
  • 系统,体验也挺棒的,系统优化的做的很好很流畅,有多年做手机系统的技术沉淀,值得信赖。
  • 外观,中高端机做工非常好,美观,低端机因为价钱在这里,对外观的要求也不能太高了。
  • 售后有保障。
高端机推荐:
小米电视机大师,65 寸 OLED 高性价比电视机,OLED 屏幕素质极高,还有图像处理芯片,支持运动补偿技术、控光分区技术、广色域技术,看视频画面极度赏心悦目,还有专业游戏模式 HDMI2.1、支持 4k 120Hz 输入、自动低延时模式 ALLM、可变刷新率 VRR,游戏玩家一点都不需担心,可谓是你想要的全都有。
米粉中端机推荐:
中端机高性价比 Redmi x65 和 Redmi x55 系列,两台电视机除了尺寸其他配置都一样,如图所示,和小米 5 pro 65 寸进行比较,少了近 1500 块,而且还具有有运动补偿、广色域技术,跟小米电视机 E65 相比,多了 500 块,即可拥有广色域、运动补偿、强悍的 cpu、金属边框、远场智能语音,真的太划算了。

比 Redmi x65 配置更好的有小米 5 pro,虽然有画质处理芯片,但说实话,性价比不是很高:
荣耀推荐机型参数对比图



跟 Redmi x65 有着同样的高性价比,荣耀智慧屏 x1 外观虽然会差点,但是价格也相应低点,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TCL 推荐机型参数图



和同等价位的小米 5 pro (京东某些地区卖断货,可想而知性价比很不错)对比,TCL 雷鸟 R625C 简直吊打小米,屏幕的配置可谓强劲多了,屏幕的关键技术广色域、控光分区(而且是棋盘式的)、高峰值亮度、运动补偿都具备了,而小米 5 pro 仅支持广色域和运动补偿技术。
个人觉得外观是欠缺了些,最大差别就是屏幕厚度,小米 5 pro 最薄处 6mm,TCL 雷鸟 R625C 屏幕厚度则是 86mm,不过在我看来,目前的电视机都是挂在墙上(挂在墙上好看很多,个人十分推荐),挂在墙上后电视机机的厚度厚一些其实真的没什么影响,毕竟电视机看的是正面的屏幕而不是侧面。
真的很推荐这款,虽然我买了小米 5 pro(当初就是觉得小米生态环境很香没过多思考就买了),说了都是泪,只能怪自个当初没仔仔细细地研究更多,心里的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肯定能理解!
啊!真的好后悔!
再说一次重点,同等价位下,TCL 雷鸟 R625C 可是比小米 5 pro 多出了棋盘式的控光分区,还有高达 800 尼特的峰值亮度,中端机的价格但是配置堪比高端机,性价比之王。
索尼机型参数图




都是 65 寸,从右往左看,红色标记则是优势所在

高端机,索尼肯定得占一席位,大户人家的你,高端机,买索尼肯定不会错,买它!

如果想了解其他牌子机型,欢迎评论或者私信咨询我,非常乐意为你们解答。
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今天先说这么多,如有你们有想了解的,记得留言或者私信我。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oUhPrgAt | 来自北京
总结的也太细致了,一个完全不懂电视的小白现在都清清楚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ahoooo | 来自北京
为什么说:“真正意义上的 QLED 量子点电视远远没达到量产的地步,目前只是一个营销词汇”。目前小米、华为等,都在推这个概念,难道又是一个HDR忽悠人的吗??求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zit | 来自北京
小米、华为也不算忽悠人吧,这个不是真正的qled技术的确也是有用的,就是在屏幕中加入了量子点材料,使屏幕具备更广的色域,你看到的画面质感会更好,所以有这这个技术的屏幕会更贵,至少脱离了低端电视的称号,但它们的屏幕仍是led的屏幕。真正意义的qled电视,是电致发光量子点,比oled技术更先进,具体你可以借助搜索引擎了解更多,希望帮到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yoyo | 来自北京
谢谢解答。那么我的而理解来说,市面上的QLED,其实更该叫LCD Pro。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邂逅的毒药 | 来自北京
也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就是广色域技术的一种实现,但是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销售肯定会找一些沾边的更高级的词汇来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ank112233 | 来自北京
博主。支持 HDR 解码:能问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能够看HDR片源的片子,但是实际上无法有HDR所带来的震撼效果吗?那么市面上,华为又是在忽悠人了。 此外,也想问下,HDR技术真的应用广泛吗,我查的资料中,说现在没足够多的HDR片源,你就是有这个HDR技术,其实也没什么卵用,就跟8K超清一样,不知道这个说法准确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cade | 来自北京
的确 HDR片源没普及,但也不影响电视具备 HDR能力,我文章也指出了,达到真 HDR 的标准为:高峰值亮度、具备广色域技术,具备控光分区技术,拥有这三个技术的电视不需要非得HDR片源才能体验出来,拥有这三个技术的电视观看4k视频的时候,比没有这三个技术的电视体验差距十分之大,超大的,屏幕素质完全不可相比,所以具备真HDR能力的电视价格昂贵,称为高端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akashi_13 | 来自广东
老哥 60hz ➕memc 好 还是120hz没memc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oaisiwo | 未知
不考虑游戏情况下,选60hz+mem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