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2年头戴式耳机选购指南|各牌子高性价比头戴式耳机推荐 ...

我的爱呢 回答数20 浏览数16862
相比入耳式和耳挂式的耳机而言,头戴式耳机的选购难度相对最高,因为有很多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实际听感。
作为一台老音频消费者,我对于选择头戴式耳机的准则就三个字:轻,奢,舒
轻就是耳机重量不宜太重,要省事携带且久戴不觉得压头。
奢就是在预算范围内尽量选择有足够逼格的耳机。
舒就是耳机佩戴上舒适感非常重要。


<hr/>一,选购头戴式耳机注意事项

1.无线传输规格

SBC是最早的音频编码格式,比特率较低压缩率高,音质较差。
ACC是一种高压缩比的编码算法,听感好于SBC。
APTX是CSR公司的专利编码算法,拥有更低的延迟和传输码率。
LDAC是索尼推出的全新无线音频编码技术,目前蓝牙编码中音质最佳的编码。
2.配戴舒适度

舒适度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特别是头戴式的耳机。必须考虑到耳垫以及头垫材质的亲肤性和柔软度。没有压迫感的机型,可以让我们长时间配戴耳机却感觉不到负担,如果机型和自个的头型契合度高,耳机可以完全贴合自个的耳朵,还可以减少漏音的问题以获得更饱满的中低频效果。
其次重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选择既能兼顾性能又轻量化的产品,找到和自个最契合的佩戴感。
3.降噪能力



被动降噪其实就是用个东西堵住你的耳朵,用物理法隔音。
主动降噪还有个别名叫拾音降噪耳机,拾音就是通过麦克风来监测外界的噪音,然后通过发出声音相抵消检测到的噪音来实现降噪的目的。
在合适的噪声种类下主动降噪才能发挥出他的最大效用。但是如果是在环境安静的情况下,打开主动降噪相当于是在劣化耳机的音质。所以如果你的使用环境趋于稳定安静的话,大可以少在降噪方面投入无谓的金钱,没必要花钱在一台用不太到的功能上。
4.外形设计(逼格是我最看重的)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B&O BeoPlay系列产品,今年来无线聆听的崛起,让头戴式耳机成为可以长时间戴在头上装逼的东西,反正对于我这种木耳来说,逼格大于一切。


二,头戴式耳机选购需求导向

1.用途

如果喜欢自个一台人在家嗨的,可以考虑开放式包耳大头戴,如果是要带出街的那选择半开放或封闭式的压耳式的会更适合你。
2.前端:使用什么设备推耳机。

简单的说,前端推力基本指的是能提供多大的电流输出。
耳机方面,有两个相关参数,一台是阻抗,一台是灵敏度。阻抗越低,灵敏度越高,越好推。
灵敏度就是说像类似于手机和集成声卡的设备推力不足,如果耳机功率过大就会因为推力不足而导致无法发挥耳机的实力。


所以针对自个的前端,选对阻抗和灵敏度至关重要。对于500元以内的耳机来说,选择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耳机才更容易被手机驱动。
3.喜欢的音乐类型

因为耳机调音的不同,每一款耳机的风格是迥异的,要根据自个偏重于低音或是人声亦或是喜欢摇滚电音等,根据自个的喜好去定位耳机也非常关键。
三,高性价比头戴式耳机推荐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我自个烧过的耳机,也有不少是云推荐啦,毕竟我也没有能力把所有耳机都一顿爆买,所以就带着大家和我一起种草啦~
入门级头戴耳机优选

1.索尼(SONY)MDR-ZX310



  • 耳机特色:入门监听,大直径驱动单元
索尼不愧是耳机行家,在这个价位可以做到这样的声效,而且耳机隔音效果也很不错,外观是工程塑料pp料,柔韧性很好,没有注塑瑕疵,质感上不像是款100出头定价的头戴式耳机,佩戴舒适度很高。
30mm的驱动单元搭配CCAW材质的音圈材料,从纸面数据上来看肯定是不如钛度THS201的,但是试听过程中ZX 310的音质方面可以明显地分辨出3D立体声和重低音,声场相比于老款的110AP来说要宽宏得多,质优价廉说的应该就是这款耳机了,音质同价位无与伦比,低音强劲,中音宏厚,高音清晰通透,配上高解析度无损黑胶唱片处理器音乐播放器之后听感更佳,作为入门级的听歌选择是非常不错的。
2.雷蛇 Razer 北海巨妖标准版X



  • 耳机特色:7.1环绕声,THX空间音效
这款雷蛇的头戴式耳机虽然不是指什么旗舰型号,却也处处透出专业和用心。首先雷蛇耳机的外观质感非常好,延伸部位很软,佩戴感比较舒服,大小也可以伸缩调节。耳包的外圈都是钢琴烤漆,非常亮丽。
40mm的动圈单元,搭配雷蛇专属7.1虚拟环绕音和THX空间音效,虽然是基础版本但是软硬件面面俱到,该有的都有,耳机的声音环绕效果非常棒,方位感也特别强,音质在这个价位也属上乘了,看影片的时候人物声音清晰有层次场景内生效入耳感非常真实。7.1环绕声非常棒,THX空间音效确实能听出很多细节,声音层次感丰富。优点就是可玩性很高,耳机的音效可以根据场景切换,根据游戏类型提升特定音效,对于爆裂的声效优化的超级赞,一点都不会有轰耳感,并且能感知到非常细微的脚步声,沉浸感十足的一款头戴式耳机,游戏党的福音。
3.漫步者W820NB(入门级主动降噪首选)



  • 耳机特色:40mm镀钛符合振膜大单元,入门级主动降噪
首先这款耳机的颜值很讨喜,做工好有质感。耳机本体比较轻,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并且具有可调节的伸缩杆设计,保障了佩戴舒适度的同时让这款耳机不易滑落,长时间佩戴耳朵和脑袋也都不会被夹疼。
漫步者家的耳机一般都是走平价高性价比路线,这款头戴式也不例外,三百出头的价位,却具备了主动降噪和Hi-Res超清音质认证。镀钛复合振膜大单元保证了音质的丰富细节,音效细节处理很到位,低中高频的过度也不会突兀,听歌现场还原感十足。开启游戏模式后的80ms低延迟保障了游戏玩家的使用体验,所以不管是拿来听音乐或是打游戏这款头戴式耳机都是很棒的选择。
在开启主动降噪模式下可以达到-38db的降噪深度,基本可以达到索尼xm3百分之70的功力,但是价格才是它的五分之一,入门级主动降噪头戴的不二之选。
4.JBL TUNE 510BT



  • 耳机特色:JBL纯正低频音效,32mm大动圈单元
JBL的耳机外观成熟稳重,耳廓海绵柔软贴耳,重量上也比较轻,做工很精致,耳机尺寸可挑,不夹耳朵,400不到的价格入手一款无线头戴就是一台字:爽!
32mm的动圈单元配合JBL纯正低频音效,JBL的耳机就是突出一台低频方面的充沛量感,下潜度也十分深,听嘻哈摇滚是比较带劲的,这款头戴配备了比较大的动态范围,在保证低频量感的同时并不会觉得轰头,失真率在可控范围内,弹性十足,在其它频段也都能清晰表现,音域很宽,中音清晰,高音算不上透亮但也交代得比较清楚,但是中高频一向都是JBL的弱项,听人声啥的表现一般。虽然这款耳机没有主动降噪,但是被动降噪也是真的很好用,降噪效果明显,大部分低频声音都能过滤掉。
预算不高又喜欢把耳机带出街的朋友,这款JBL家的无线头戴式耳机是不二之选。
优质性价比头戴式耳机优选

1.飞利浦SHP9600


9500的热度有多高大家都懂的,9600是9500的升级款,作为当年千元的飞利浦耳机旗舰型号,做工上或是相当细腻的,用料比较扎实,两侧长短调节都有明确的刻度,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做工很严谨,做工上金属与塑料没有任何的毛脚,哑光的塑料看起来也有很棒的档次感。
50mm的定制钕动圈单元配合24K镀金无氧铜的母座,9600可以说是入门Hifi的硬件顶配,音质上能听到k44听不到的细节,中音浑厚有力,高音很稳,低音下浅略显不足,但是听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足够了,看影片代入感会很强,无愧于直推机皇的称号,这款耳机的漏音的情况确实有,开40音量电脑直推离两米外都能听到了,但是不妨碍它性价比超群,毕竟也是红极一时的旗舰款。
双层钢制的头梁,耳垫是26mm加厚的高密度材质,采用了15度预倾角设计,佩戴方面十分贴合耳部,由于是一款开放式耳麦,丝毫没有捂汗的感觉,加厚的内衬设计让整个耳机十分的柔软,我经常戴着9600听歌一整天,除了稍微有点重以外,佩戴上没有其他的缺点。
作为一款定位为监听级音乐耳机的头戴,9600在音频表现方面可以说是同价位无与伦比的存在,佩戴方面也十分过关,漏音是开放式耳麦无法避免的问题,适合喜欢一台人在家High的朋友。
2.森海塞尔(Sennheiser)HD458BT


耳机特色:可折叠设计,HIFI音质
森海塞尔的耳机音色透明、细腻、平衡,尤其低音表现很出色,特别是古典音乐声音的展现极为准确,主动降噪方面也很出色,在家测试的时候基本上听不到电视机机的声音。
这款耳机最棒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人声表现,没有过多的花哨表现,还原了声音的本质美,声音表现很干净,很纯粹,配合耳放使用音场宽广,细节表现丰富,在听音乐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受到人声和乐器声的分离度,声音柔和,低音丰满有弹性。 耳罩还算舒服,头大的会觉得稍有点紧。耳机线设计很特别,带插入自锁的卡扣。
低音量大是森海一贯的调音风格,在音质方面森海塞尔的平衡度更棒一些,分离度更好,人声解析度也更高,其次这款耳机的音质空间扩展性通透,音色的质感也很强,开启主动降噪之后音质也名优明显的衰减,虽然降噪效果没有xm3那么强,但是日常使用也是足够了,寝室比较嘈杂的同学预算不充足的入手这款头戴不会失望,信仰退烧型的头戴式耳机。
3.雷蛇 Razer 北海巨妖V3超感版



  • 耳机特色:触感反馈,HIFI级频率响应
耳机采用了非常简洁低调的设计,表面采用磨砂材质,非常有质感,视觉上与市面上其他设计妖艳的耳机瞬间拉开等级差距,毕竟也是一款经历了多次价格跳水的耳机,在目前的定价下来看只可以用精致来形容它。
这款耳机低频的量异常充沛,同时中高频兼具了不错的力量感和冲击感,Bass Line异常分明,雷蛇的HyperSense超感技术可以准确地捕捉到游戏音频中的波形以及频率,实时转化为非常逼真的触觉效果,Lofelt L5的触觉驱动单元带来的立体声体验也显得更加无与伦比。
不得不说雷蛇的人机工程做的绝对业界一流,戴上之后头部和耳朵不会有丝毫的挤压感,跟我的头型完美适配,海绵耳罩内测有一圈小孔,很透气不至于闷耳朵,全包耳式的耳罩不压耳朵,戴久了也不会累。

  • 千元内主动音质极佳之选:声阔Life Q35



  • 耳机特色:40mm大动圈单元,蚕丝复合振膜
我对声阔的头戴式耳机期待已久,在产品发布的第一时间就下单入手了,这款声阔Life Q35 搭载了LDAC和LHDC蓝牙编码,同时获得了Hi-res Audio和Hi-res Audio无线双音标认证,这在千元大耳的领域实属难得,搭配上40mm的超大动圈单元和蚕丝复合振膜,在听古典乐时低频下潜自然且不轰头,听流行歌曲时候中频的人声清晰透彻,高频声音柔润清亮,并且三频的衔接非常自然,超出了我对千元价位头戴音质的预估。
前馈式和反馈式两种结构,采用了双馈式主动降噪,这种降噪模式是目前降噪方案中的顶尖方案之一,前馈式降噪把握第一层降噪,反馈式则是对第一层降噪遗漏的噪音在进行拾音处理,达到一台高效的降噪目的,并且降噪有三种模式可选,无论是室内室外或是通勤,都有一台更优处理方案,使用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到主动降噪功能带来的底噪,对底噪控制的也不错,在厨房打开油烟机都基本听不到噪音。
Life Q35用了超精密编织和含浸工艺制作的高阻尼头梁,刚性方面肯定是不用担心的,耳罩及头粱处采用类似于鹅卵皮的亲肤材质,透气性非常好,久戴不闷汗也不夹头,舒适度十分棒。声阔确实是业内典范,千元内的头戴式耳机可以做到如此水准,比国外大厂的用心程度要好不少,音质降噪双开花没说的,对于预算是这个价位的同学来说是炒鸡棒的选择。
高端头戴式耳机优选

1.索尼(SONY)WH-1000XM3   



  • 耳机特色:20级环境声可控智能降噪,40mm驱动单元,高解析度音频
耳机的外形和音质都继承了索尼一向的风格,日本制造做工上是不会马虎的,金属的质感非常强,手感细腻,索尼的细节处理令人动容,可以说是千元级别顶级工艺的存在。
40mm驱动单元,试听的时候感受到了索尼的解析力,两个字:透彻,果断地听了一首加州旅馆,鼓点声确实棒,在音染方面索尼绝对比森海更胜一筹,初听就已经如此惊艳了,声音柔顺平滑,开启蓝牙降噪,没有失真现象,XM3的音质调校或是偏软了一些,在听电音摇滚之类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许的松软,但是挺久了之后会觉得十分的耐听,属于不寻刺激的耐听型头戴式耳机。
大法家的降噪绝对给力,我在商场试了Bose和森海以及其他几个牌子型号的耳机,在同样比较嘈杂的环境中,索尼这款头戴式耳机的降噪表现是独一档的,在1500元内的降噪体验无可出其右,对于经常出街通勤对降噪有极致要求的同学来说,XM3经历了几次价格跳水之后是再合适不过了。
2.铁三角(Audio-technica)ATH-M50X BT




  • 耳机特色:45mm大直径驱动单元,拒绝渲染忠于原声
虽为全封闭式设计的头戴式耳机,但是即便是戴上几个小时一点也不会觉得闷热,铁三角好歹也是顶级音频设备制造商,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45mm大直径驱动单元,拒绝渲染忠于原声的代表性耳机,铁三角的监听耳机各种乐器的声音都能交代的很清楚,色染少,编曲混音经典神器,铁三角和索尼的音色调教有差别,说不好哪个更优秀,看个人喜好吧。但是这款M50X BT听贝斯这类乐器的时候,调教很有特色,可以做个参考,三频均衡,高音结像非常好,中音很宽,低音部分也不会轰头,声音有弹性但是下潜或是略显有点不足,所以对低音要求比较苛刻的发烧友们不适合这款耳机。
50x是全球监听使用最多的一款经典监听耳机,个人不喜欢某些发烧机某些频段过度渲染的那种感觉,如果喜欢听原声类的歌曲,这款铁三角M50监听耳机可以满足所有追求。
3.Beats Studio3 Wireless     



  • 耳机特色:完全自适应消噪,音域宽广,Apple W1芯片
本身我对Beats家的耳机好感度不高,而且这款录音师3的价格不菲,所以没有购买,是去到实体店做了一番体验,这个价位的耳机品控方面是不用怀疑的,Beats的颜值确实够劲,配色也足够多,微弱的呼吸灯很优雅,所有操作按键都隐藏的很好,浑然一体,整个耳机完全就是一件艺术品。设计上让人有一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即视感,逼格是真的高,颜粉党标配!
音乐无损音质的音乐再加上DTS沉浸式立体声效果,那音效真的太享受了,音质可以用细节突出,对音乐诠释得恰到好处。为了进一步测试我还用自个的索尼XM3做了对比,很明显studios3在无损+dts加持下包围感、解析力、低音表现都明显好于索尼XM3,缺点就在于低频量感有点爆棚,调大音量之后有轰头感,当然了这是听电音的标配。作为一款需要带出街的头戴式耳机来说,录音师3的佩戴舒适度绝对是ok的,耳机整体很轻便,挂在脖子上也不会酸,标配可伸缩的横梁加上类肤质的耳罩设计,整体包裹性非常棒,但是稍许会有点闷汗,这一点或是有待改进的。
终极发烧头戴式耳机优选(2000元以上)

1.索尼(SONY)WH-1000XM4



  • 耳机特色:20级环境声可控降噪,360临场音效,智能免摘功能
大法家的旗舰款没啥好说的,品控稳定,做工一流,打开包装就感受到了顶级产品的细节与细腻,相比于XM3来说,从照片上来看会觉得两款耳机的造型如出一辙,但在我拿到实物之后或是可以感觉到XM4更强的质感体现的,贵有贵的道理。
360临场音效,XM4开声就给了耳朵一台大大的惊喜 ,低音下潜有力且回弹迅速,声场的分离度也很好,音乐的细节更是不用说的清晰,索尼的音质调校一直非常令人感动,这款耳机不是很挑前端,用了手机和苹果的Nano推了下,音质也一样很棒,尾音特别的细腻,音质就是标准的索尼低音,声音特别耐听,是典型的欧美系低音,细腻舒服,浑厚饱满,有一种感受现场音乐会的逼真音质,如果真要说缺点的话或是价格的问题,比XM3贵了600左右,其实音质上的提升并没有那么大的幅度。
20级环境声可控降噪,相比于XM3来说XM4再次升级了降噪芯片,开启降噪后声效的层次感依旧拉满,是顶级降噪耳机该有的水准,震撼的开机声,然后一片寂静,开启主动降噪之后给我带来一种深度沉浸感。
2.Bose 700



  • 耳机特色:11级可控消噪,智能麦克风
从去年Bose在发布会上公布700我就一直关注着Bose系列的耳机,它是Bose出品的一款真正属于消噪类的音频产品,从耳机的性能到炫目的外观,再到一系列的构造细节,无处不彰显Bose对于耳机的设计用心程度,相对于老款的QC 35系列来说,整机的品控都完善了许多。
重点或是说一下Bose700的降噪功力,拿同价位的XM4来做对比,Bose700在人声降噪和高频降噪方面的表现是要优于索尼XM4的,我个人挺喜欢Bose的调音风格,在重低音强悍的背景下,这款耳机对男声的表现炒鸡优秀,在特色音效加持下,音效低音深有力且有弹性,中音稳,高音清晰,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总体来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三频均衡的好耳机,大厂出品,几经价格跳水性价比可见一斑,适合喜欢带出街对于主动降噪有需求的朋友。
3.森海塞尔(Sennheiser)木馒头



  • 耳机特色:新换能器设计,150欧姆低阻抗易推动
复古和现代设计结合的最好的耳机,木馒头材质上有羊皮有不锈钢让耳机看起来都更有诱惑力,但是在做工方面是没有XM4来的出彩的。
音频体验:42mm的动圈换能器技术,虽然没有超重低音震撼的颤动,但是有非常饱满的音色,让耳朵在自然舒适中享受着音乐的熏陶。,比我手上现有的ie80声场宽,细节更突出,高音如果能再通透一点这款耳机就更完美了,低音可以说是这个价位的顶级存在,低频的下潜回弹速度都表现得极其优秀,而且各个频段的表现都兼顾了森海风格的三频均衡大声场,都说索尼和Bose的降噪好,其实森海也不赖,在人声降噪方面的表现甚至略优于Bose,缺点在于处于十分嘈杂的环境下,拿飞机高铁举例,确实有影响到听感,尖锐的噪音是明显可以感知到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屏蔽效果也要比XM4弱不少,但是这样的降噪在日常生活中是够用了。
佩戴和降噪方面或是略显掉链子,音质确实是顶级的存在,比较适合不太喜欢戴大耳出街的朋友选择,自个一台人在家High或是很棒的,听古典乐器是一流的。
4.B&O beoplay HX



  • 耳机特色:全新低音单元,透明模式,近距离传感器
B&O的颜值真的没话说,耳机中的贵族,小羊皮的做工吊打一众友商,大面积采用了类肤材质,摸上去手感更加细腻一些,其他牌子的头戴两侧头梁部分基本都是塑料材质,在选材用料上B&O比森海和索尼会更加的扎实,用料质感满满,无论是皮质或是金属质感都给人一种用料很足的感觉,当然了价格也摆在这儿,耳机的贴耳密封材料很细腻,不会对耳朵有压迫感,横梁可以左右拉伸的设计对眼镜党十分的友好,佩戴上完全不会产生压耳的感觉,为了有效降低耳机总重量,又兼顾到刚性
硬件方面有独立解码芯片,在无线蓝牙耳机里面,音质的表现绝对顶尖,突显人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声音细节方面表现得非常细腻,歌者演唱时的气息都能听得到,音乐的层次分明,解析清晰准确,刚开声就非常好,清澈,解析度非常高,是我听过的声音最通透的耳机,高频华丽,低频带感回弹快,音乐氛围强了,中频特别是女生部分的掌握丝毫不输给女毒铁三角,高频靓丽而不刺耳,三频分布得相当自然。
5.AIrpods Max



  • 耳机特色:H1芯片和传感器以及Apple核心算法
AirPods Max是发力过猛的外观设计?AirPods Max的质感属实一流,大量使用金属的策略把设计感和高级感做到了极致,所以也造就了目前的高昂售价,同时耳机的重量也是增加了不少,所以表现得有点发力过猛。
苹果多年来搭建的硬件生态让AirPods Max和其他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处于不同维度,传统耳机还在宣扬扬声器振膜、线材以及厂家针对性的调音,但是对于AirPods Max来说,强大的H1芯片和传感器以及核心算法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每个Apple H1芯片都有10个音频核心,可以理解为计算音频对 HiFi 开战。
降噪耳机的好坏程度,一看硬件,二看算法。从数据上来说,Airpods MAX的降噪能力和Bose 700和索尼XM4是旗鼓相当的。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测试中,特别是类似于飞机上,高铁上,AirPods Max的降噪能力更胜一筹。苹果计算音频技术的能力确实超群,无论是在优化音质方面或是降噪模式通透模式,表现都可以称之为开了挂。
总结

以上皆为个人使用头戴式耳机有感,比较主观,初衷或是为了帮助大家选择到最适合自个的头戴式耳机,如果在头戴式耳机的音质和佩戴舒适感上存在主观差异,那么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对于头戴式耳机的音质和佩戴的感受,每个人的体验一定都会有主观上的不同,大家对于头戴式耳机的需求和定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或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个的。
因为耳机调音的不同,每一款耳机的风格是迥异的,要根据自个偏重于低音或是人声亦或是喜欢摇滚电音等,根据自个的喜好去定位耳机也非常关键,最后为大家做个总结。
游戏入门选择:雷蛇北海巨妖
初烧入门选择:飞利浦SHP9500/9600
进阶音质降噪选择:声阔Life Q35/索尼XM3
高端用户选择:索尼XM4/Airpods Max
如果觉得本篇选购文对你选择头戴式耳机可以起到实质性帮助的话,可以动动小手帮忙点个赞哦,收藏不迷路!


更多高性价比耳机选购推荐请看: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pabooya | 来自北京
请问大佬,xm3该如何煲机或者调试才能让音质更出色呢?目前在用小米6x,网抑云上还没出xm3的型号,也不知道该怎么调均衡器,还请大佬指点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60123 | 来自北京
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听说只有来自新疆阿克苏的纯天然风力发电才会让人觉得宽松醇厚。不要相信煲耳机这种噱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蝶柒 | 来自北京
统一回复一下大家:

入门级别线控头戴选择索尼ZX310音质和颜值共存。

追求最初级的Hifi选择飞利浦9500准没错,预算ok就上9600。

五百元以内主动降噪耳机选择击音K5不会错。

游戏玩家选择雷蛇北海巨妖,从基础款到进击版都有。

千元内的音质首选是索尼XB700和森海塞尔458BT。

千元上主动降噪选Bose QC35II和索尼XM3,AKG降噪弱一点,音质更细腻。

申明一点,Beats的头戴现在并不弱,但是鉴于过去调音的黑历史,适合颜粉党。

高阶入烧的朋友请随意,个人最推荐的还是B&O系列,视自己预算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开 | 来自黑龙江
大佬  漫步者w860nb这次双十一降到了340 可以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yan2008 | 来自上海
必须可以,漫步者w860nb这次双十一降价后是历史最低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张水 | 来自北京
看到一款JBL tune 700bt,不知道如何?大佬有用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vid902 | 来自湖北
有试戴过,佩戴感不算难特别舒服,个人感觉哦,音质已经没印象了,喜欢JBL的话,这个价位建议入JBL TUNE 500BT,性价比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992571099 | 来自北京
请问一下,为什么没有推荐JBL TUNE 600BTNC而是500BT,前者不如后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jia | 来自广东
再者,JBL TUNE 600BTNC和JBL TUNE 750BTNC除了价格其他的的差别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