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瑾妃在光绪年间和姐姐珍妃不睦,抚养溥仪后又逼死溥仪生母,如何评价她的一生?

i.style 回答数7 浏览数6962
瑾妃在光绪年间和姐姐珍妃不睦,抚养溥仪后又逼死溥仪生母,如何评价她的一生?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zhujinyan | 来自云南
瑾妃是清光绪帝的妃子。因为光绪帝宠爱她同父异母的妹妹珍妃,她和隆裕皇后都遭到光绪帝的冷落。瑾妃的人生是非常戏剧化的,从她16岁入宫,“陪衬”般的妃子生活,到她失去妹妹,碍于身份最终与家人不得团聚,天伦尽失。甚至,因常年忍气、经历坎坷在晚年健康受损,性格也变得跋扈专横,可以说,她是位非常悲剧的女性。




年轻时候的瑾妃


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成为光绪皇帝的妃子。据瑾妃的后代回忆,瑾妃在家里做长女,比较沉稳,能委曲求全,是个有心计的女子。 在宫中,妹妹珍妃思想开通,才貌双全,很快得到光绪帝宠爱。光绪帝对珍妃情有独钟,甚至演绎了一段温柔缠绵的“光绪与珍妃”的传世爱情。光绪在政治生活中受控于慈禧太后,而在婚姻中,他似乎格外叛逆,对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也不理不问,情感冷淡。瑾妃夹在政治婚姻和皇帝与妹妹的爱情之中,其后宫生活可以说是要忍气吞声,自找乐趣的,换一台烈性子,不知道会熬出什么局面来。


不仅如此,她的妹妹恃宠而骄,思想超前,又不拘小节,时不时跟慈禧太后弄点不愉快。她也跟着“遭殃”。像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因故得罪慈禧太后,姊姊瑾妃也受到牵连而一同被降为贵人。老佛爷一高兴,隔年两人又恢复了原本的妃子位号,但珍妃却受到了监禁,而瑾妃倒是保有自由、继续住在永和宫。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珍妃被贬到冷宫,光绪皇帝也被软禁在瀛台。瑾妃老实沉默,但心里有数,经常去瀛台看望光绪帝。虽然,依然受尽冷落,但是,她好像也没有什么怨言。在那样的处境下,逆来顺受远比逆流而动更显生存智慧。



光绪与珍妃


也因为她妹妹连带的关系,戊戌变法失败了以后,她一下又被慈禧贬为贵人,慈禧六十大寿高兴的时候,把瑾嫔晋升为瑾妃,后来慈禧又不高兴的时候,又把她贬成瑾贵人,到宣统的时候,又追封她瑾贵妃……再老实的人,在等级森严的后宫,称号与地位一会升,一会降,胆颤心惊,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是瑾妃的生活常态。在丈夫那里,她是个“多余”的女人,在亲人那里,妹妹她无力帮助,也无力改变……姊妹两人明显的是卷入了慈禧和光绪帝的权力斗争之中。她甚至连个可以说知己话的人都没有。比之妹妹,妹妹虽然不够圆滑,过于张扬,但至少有皇上的爱;比之皇后,皇后虽然没有皇上的爱情,但是她有身份,有慈禧的庇护。瑾妃,是如何熬过的,也许只有她自个知道。她后来性格突变,与早年受的压抑和不公有很大关系。



中年 瑾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入京师,慈禧太后携宫眷出逃紫禁城,临走前,珍妃被害。瑾妃是后来自个追赶上的。这时,她才得知了妹妹珍妃的死信。和以往一样,在慈禧的高压下,瑾妃对妹妹的遭遇敢怒不敢言;对妹妹的思念也只能藏在心里。  一年后,回到北京,慈禧命令打捞珍妃的尸体另行安葬,瑾妃才得以放声一哭。 珍妃死时,瑾妃只有27岁。光绪帝病死瀛台时,瑾妃35岁。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和丈夫都在瑾妃年轻时离她而去。照片上的瑾妃看起来很胖,眼神甚至有点呆。但是, 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却帮助她一次次度过难关。


光绪帝驾崩后, 为安慰先皇遗孀,尊封瑾妃为皇考皇贵妃。趁这。个机会,瑾妃将珍妃棺木由宫女墓中移出,葬于景陵妃嫔寝内,立碑谥称。并在贞顺门内的“珍妃井”旁立了一台小小的灵堂和“怀远堂”的匾额,总算尽了姊妹之情。可见,许多野史
将瑾妃说成尖酸刻薄,无情无义之人,是有失公道的。



中年瑾妃


在宣统皇帝溥仪登基之后,瑾妃继续住在永和宫,并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在宣统逊位后,上徽号为端康皇太妃,她和溥仪的关系似乎不坏,溥仪称他为皇阿娘,每遇年节还会请她一同欢庆。有史料记载,瑾妃晚年脾气很坏,甚至学慈禧的样子来掌控溥仪。有一回,将溥仪的生母召到宫里来数落欺凌了一番,因为溥仪母亲从未遭到过如此“屈辱”,回去后就吞大烟自尽了。从此后,瑾妃再不敢跋扈,对待溥仪及其他皇亲后裔像往常一样。



少年时代的溥仪




瑾妃毕竟是贵族出身的名媛,她性情柔顺,随时安分,漫长的宫廷生活,压抑的心情损害了她的健康,但是没有泯灭她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追求。瑾妃时常以丹青书法自娱。她留下的墨迹和画幅中,在字与画之间,流露着对胞妹的情谊。 瑾妃的毽子也踢得漂亮,姿态优美。前踢、后踢、左踢、右踢、鸡毛毽子像长在身上一样。 她还喜欢收藏, 在永和宫的摆设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瓶盘盆景,里边都镶嵌着精致出色的钟表和花鸟人物。她或是一位美食家,京城附近的天福号酱肘子是她喜爱的早餐小吃。她居住的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相当地出色,逊清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1923年,瑾妃五十寿辰,特邀请梅兰芳入宫演戏.——她有她自个的生命热情。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ftwind | 未知
一生不受光绪宠爱,老来却作威作福,悲哀



光绪皇帝的后宫女人在清朝皇帝中算少的,除了后来的隆裕太后和比较出名的珍妃外,还有一位身形圆滚发胖,个子不高的瑾妃,瑾妃是珍妃的亲姐姐,虽然有着共同的血缘,但相貌却悬殊很大,瑾妃不能称得上是丑,但是在大众审美观中绝对谈不上漂亮。



时间总是无情的,1908年慈禧和光绪双双故去,不久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孤苦伶仃的隆裕太后带着小皇帝没有坐稳龙椅就被逼迫逊位,后来隆裕太后也死了,在皇宫里剩下的就数这位瑾妃的地位最高了,当时宫内人都称她为“瑾太妃”。随着1924年爆发了“北京政变”冯玉祥趁机把溥仪与前朝遗老遗少都赶出了宫,比较幸运的是她之前病死在了紫禁城的永和宫中,没有受最后一波辛苦茬。



1920年左右的瑾太妃更加肆无忌惮,当年隆裕在的时候还没那么放肆,如今她也摆起了慈禧的架子,俨然一台“慈禧二世”而且常常以“老佛爷”自居,当然很多宫女及太监对她是惧怕的,动不动就进行打骂搞得人心惶惶。飞扬跋扈的瑾妃对待溥仪也非常的苛刻,只要有不满意就会对其一顿训斥,还要逼迫溥仪喊自个皇额娘,搞得溥仪非常的反感和苦恼。终于该来的矛盾爆发了,瑾太妃不满太医范一梅把他驱逐出宫没有和溥仪打招呼,溥仪知道后火冒三丈,扬言“开除太医是皇帝才能做的事”让瑾妃非常生气,她把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叫来进行了严厉训斥。
回去后的瓜尔佳氏受不了这口气,当天就吞了鸦片自尽了,溥仪也是后来从弟弟溥杰口中得知母亲自杀的消息,悔恨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sming77 | 来自北京


瑾妃是光绪的妃子,前半生平平淡淡,后半生“飞扬跋扈”。
光绪在的时候,瑾妃不受宠爱。在光绪走了后,千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逐渐成为宫里的重要人物。瑾妃算不上是心机歹毒之人,但也绝对算不上“贤良淑德”之人。
她的一生虽然平淡,但她所处的环境风起云涌,变幻无常。
进宫当了妃子,并不受宠爱




瑾妃1873年生人,在1889年和妹妹一同被选入了宫中,成为了嫔。这个妹妹就是珍妃(珍妃是妹妹),小她3岁。

进入宫内,瑾妃住在永和宫,而 珍妃住在景仁宫。也许是景仁宫的“风水更好”,总之,珍妃很受光绪喜欢,而瑾妃不受光绪的宠爱,但瑾妃并不以为意,毕竟珍妃是自个的妹妹,关键是,隆裕皇后也不受喜欢。
人就是这样,总喜欢对比,只要不是最惨的那一台,多少心理都会舒坦些。但,同为女人,又是同一台老公,要说和妹妹珍妃没有任何的争风吃醋,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整体上来说,瑾妃调整都不错,简单,听话,照做。听谁的话?自然是慈禧的了,那是她的榜样和楷模,也是她的实际领导。
本来,经过5年时间,瑾妃和珍妃从“嫔”升到了“妃”,但珍妃这个有个性的姑娘,一不小心忤逆了慈禧太后的意志,那还了得?
慈禧一气之下将珍妃降为了“贵人”,瑾妃跟着受牵连,也降为了贵人,同时处理了一批下人,有被发配的,有被处死的。这是慈禧太后给两人的一点教训,仿佛通过惩罚来教小家伙们“如何做人”。



1895年,瑾妃和珍妃又恢复了原来的“妃子”称号。瑾妃对于此事不如何在意,但珍妃或是在意的,因为此事让她不高兴。
宫廷就那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慈禧的耳目又众多,对宫里众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珍妃确实深得光绪的喜欢,这让慈禧非常不爽。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和光绪一行匆忙“西逃”,但慈禧出发前做了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就是安排人将珍妃沉入了井中,这太过分了。
相对来说,听话、随和的瑾妃,被慈禧带着一路西行。
慈禧离世,溥仪上位,瑾妃终于成了“皇太妃”了




也许慈禧就喜欢这样的,听话、照做,对她权力地发挥没有影响的人,更为关键的是,也不要对她的侄女隆裕皇后有影响。

1908年,光绪离世了,瑾妃多少有点悲伤。隔日,慈禧也离去了,这对瑾妃来说是,有喜有悲,喜的是那个最强势的女人终于走了,悲的是大家的主心骨走了,重大决策以后靠谁?
慈禧走了,溥仪上位了,瑾妃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终于成贵妃了,可以伸伸胳膊展展腿了。
上位的溥仪仅仅三岁,此时,隆裕太后成为了后宫一把手,而瑾妃和隆裕太后一向关系不错,是妥妥的后宫二把手了。
溥仪退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隆裕太后死了,剩下的四大太妃中,瑾妃话语权更大,于是成为了真正的后宫之首,并被尊为“皇太妃”。
不得不说,溥仪小时候和瑾妃的关系或是不错的,对着瑾妃“额娘长、额娘短”的,瑾妃也把溥仪当成了自个的孩子,尽心地“抚养”。

此时的溥仪等人,早已没有了曾经大清朝的荣光,仅仅是在宫里过日子,可以说和外面政府的最大关联就是“要钱”,事务早已没有那么繁忙。
即使如此,瑾妃或是获得了掌权的快乐。她像慈禧般地安排着各种事,对下人也是呵五吆六、呼来唤去的,俨然宫内第一人。
瑾妃接替隆裕太后成为宫中第一人后,飞扬跋扈,气死了溥仪生母




几十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瑾妃开始了这一段“飞扬跋扈、说一不二”的生活。当然,溥仪的成长或是瑾妃最为关注的事,时不时就教育一顿。
有一次,溥仪犯了错,也不是啥大错,就是穿了件民国时期新式的衣服,被瑾妃一顿教训,并且把溥仪亲妈叫来,在边旁听。溥仪他妈谁啊,那是荣禄的女儿,摄政王的妻子,皇帝的生母,从小锦衣玉食,啥时候受过这气。回去后,就有点想不开,在家人的劝阻下,好不容易调整过来。
又有一次,溥仪15岁的时候,因为太医被瑾妃开除的事,溥仪和瑾妃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瑾妃又如法炮制,把溥仪生母瓜尔佳幼兰、溥仪奶奶刘佳氏请进了宫,一边训骂溥仪,一边数落着溥仪的生母幼兰,在溥仪她妈和奶奶跪下求情后,瑾妃总算让过了关。



(右边为溥仪生母)
回到家,瓜尔佳幼兰越想越气,我孩子两岁就被接到了宫中,到头来孩子犯了错误,还要羞辱自个,哪有天理?这次实在想不开,最后吞过量的大烟自尽了。
也许在此时,瑾妃才感觉自个做得略微有点过了。
1924年,瑾妃去世了,享年51岁。
对于瑾妃,溥仪在《我的前半生》说,瑾妃以慈禧为榜样,飞扬跋扈,以皇太后自居,在宫中作威作福,处处压制溥仪。我想这话应该是真的,毕竟溥仪是当时的第一见证人。
就这么一台人,如何评价其一生呢?
简单说,瑾妃前半生平平淡淡,后半生有点飞扬跋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monbergkamp | 来自北京
首先,温靖皇贵妃(瑾妃)是恪顺皇贵妃(珍妃)的同父同母的姐姐,而不是妹妹。温靖皇贵妃(瑾妃)生于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日,恪顺皇贵妃(珍妃)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
接着我说一下我个人对温靖皇贵妃(瑾妃)的评价。
温靖皇贵妃(瑾妃)和恪顺皇贵妃(珍妃)是一起在选秀中被选中,并且一起在光绪十五年入宫的。根据刚入宫的记录来看,温靖皇贵妃(瑾妃)和她的妹妹恪顺皇贵妃(珍妃)一样,是一位比较洋派,崇尚新鲜事物的女孩子。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温靖皇贵妃(瑾妃)和她的妹妹恪顺皇贵妃(珍妃)一起被降为贵人,懿旨之中明确指出:“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准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是以优加恩眷,洊陟崇封。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这里可以看出温靖皇贵妃(瑾妃)刚一入宫时,可能也是比较留心政治,希望干政的。不过在这次受挫之后,温靖皇贵妃(瑾妃)便开始韬光养晦,不像其妹恪顺皇贵妃(珍妃)似的锋芒毕露,继续处心积虑的干政。从这点来看,温靖皇贵妃(瑾妃)的眼光是比其妹长远的。另一方面,根据一些记录来看,温靖皇贵妃(瑾妃)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私下关系并不是很差,所以应该说温靖皇贵妃(瑾妃)的人缘也比其妹要好得多。以一位后宫妇人的角度而言,温靖皇贵妃(瑾妃)的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比较平稳的。
至于逊位之后,温靖皇贵妃(瑾妃)可以说和自个的本家“各为其主”了。温靖皇贵妃(瑾妃)努力复辟活动,但是温靖皇贵妃(瑾妃)的本家兄弟志锜等则积极成为民国新贵,这种差异性,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hui2008 | 来自广东
光绪14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一道懿旨自紫禁城飞出,穿过粉子胡同,钻进了一扇朱色大门,最后落在之前因“大不敬”而入罪的前礼部侍郎长叙家中。
懿旨内容,乃册封他的两个女儿为光绪皇帝的瑾嫔和珍嫔。


瑾妃与珍妃姐妹

光绪的“一后二妃”中,两位妃子都是自个的女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泼天喜事,可对于长叙一家尤其是这对姐妹的母亲而言,这是祸从天降:
一来宫廷法规森严,加之慈禧脾性古怪狠厉,担心女儿不仅要时时受气挨打,或许还会引来灭顶之灾;
二来只要女儿进了高墙之内,日后想再见一面,那就是千难万阻了。
所以自接旨到两位女儿上轿进宫,这位太太都不曾有过一丝笑容。两位妃子上轿当天,跪在她面前告别,太太却伸手各打了两位女儿一嘴巴,说道:
“只当我没生你们两个女儿”
转身走进里屋时,泪水却夺眶而出。
她的担忧一点也没错,只不过那些噩梦更多是发生在小女儿珍妃身上。
俩姐妹就这么进了宫,就此步入她们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一年,姐姐瑾妃15岁,而妹妹珍妃,才13岁。


珍妃

当年长叙入罪后,郁郁寡欢最终离世。一家里外事务的担子落在了他的妻子身上,而在完美处理这些事务之余,她还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培养两个女儿,她请来了文采出众、思想先进的文廷式做她们的启蒙老师。
有如此老师启蒙,加上曾经在广州这等先潮之地生活了几年,令两位妃子在明晓诗书礼仪之外,还种上了“维新改革”思想的因子。
当然,这种因子最终只在珍妃的身上爆发,而瑾妃则将它压了下来。
与这对姐妹同时进宫的,是皇后隆裕,这位被后人戏称为“罗锅皇后”的女子,毫无姿容可言,之所以能册封皇后,无非是她姑姑慈禧一手操作的结果。
所以,自始至终,隆裕都不曾得到光绪的垂青。而珍妃一进宫,就将光绪的目光紧紧吸住了。
据经常服侍珍妃洗澡的宫女所言,珍妃长有一小鹅蛋脸,双眼皮,五官清秀,全身洁白无瑕。而除了姿色出众和才艺双绝,最重要的是,她性情爽利明朗,这于自幼闷在宫墙之内的光绪而言,简直妙不可言。
此后,珍妃便成了光绪专宠。






隆裕生性善妒,对于受宠的珍妃自然忌恨,转身与姑母慈禧吹耳边风,构陷珍妃之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原本欣赏珍妃胆大聪明、思维敏捷的慈禧,也渐渐厌烦了珍妃。
有一次,隆裕为报复珍妃,联合太监在珍妃宫里放一只男人的靴子,以构陷珍妃与一位戏子有染,珍妃为此还遭受了廷杖,衣服被扒开,用涂着黄油漆的竹竿暴打。
后来又因为穿着男人的衣服拍照,被慈禧认为伤风败俗,又是一顿“掌嘴”。这种惩罚在紫禁城,是前所未有的,连宫女都轻易不能打脸,后来有一位年老宫女回忆这段往事,还为珍妃委屈:


“宫女一般是不许打脸的。大概因为脸是女人的本钱,女人一生荣华富贵多半在脸上。掌嘴是太监常见的事,可在宫女就不许,除非做出下贱的事来。老太后让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给珍小主最大的羞辱,连下等奴才都不如(宫里称皇后叫主子,称妃子叫小主)。




隆裕

隆裕憎恨珍妃,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可以理解,原本女人间就容易产生妒忌,何况或是争一台男人的宠,而这男人或是一国之君。
那么,同为光绪的妃子瑾妃呢?
瑾妃和珍妃是姐妹,进宫后两人处境天差地别,珍妃得椒房专宠,而瑾妃却被晾成了壁花。而每每珍妃闹出事来,一同遭受惩罚的就会有瑾妃。
譬如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某日,慈禧太后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的罪名将瑾妃、珍妃降为贵人。直到次年,两人的封号才被恢复。
因此,坊间一直有传,谓之瑾妃忌恨和妒忌珍妃,姐妹失和。然而事实是否如此?
其实这是不确实的。
溥仪继位,隆裕听政后,面对形势大变的政坛,隆裕对瑾妃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对于当年恨之入骨的珍妃,在瑾妃的要求下,也同意将其坟从宫女墓园迁至光绪崇陵


瑾妃与侄女唐石霞(右)在御花园

瑾妃此举,当然是心疼自个的妹妹。多年以后,在和侄女唐石霞谈起为珍妃迁葬的事情时,瑾妃还热泪盈眶。
而在珍妃遇害那口井的北侧,瑾妃则在一间屋子设立了珍妃的灵堂,但凡遇到珍妃的祭日,瑾妃都要去祭拜。后来侄女在宫里常住那段时间,瑾妃更常常带她去祭拜这位姑母。
所以,所谓的瑾妃、珍妃姐妹失和,实则是不确实的传闻而已。
隆裕过世后,瑾妃地位再次上升,成为后宫最高主事者。那时候的溥仪,一共面对几个“皇额娘”,然而却没有一台能与他交流三句话以上,因为实在无话可谈,无情可讲。而身为皇太妃的她与溥仪的关系也逐渐冰化。


少年溥仪

与此同时,瑾妃深埋骨子里的劣根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得意忘形。她的行为开启无意识向慈禧靠拢,虽然那是她曾经最恐惧、最憎恨的女人,可目前她却变成了他。
她身边的侍卫是慈禧生前所用的,她开始监视溥仪的生活,严重干涉溥仪的隐私。
据溥仪回忆,有一阵子自个突然迷上西洋玩意儿,某天偷偷令两个小太监外出买来一些洋袜子、洋西装等西洋货,穿在身上喜滋滋地照起相来,谁料瑾妃知道后,认为这是违反祖宗家法,将两个买东西的太监打得皮开肉绽。
这件事后,“母子”俩关系陷入僵局。




瑾妃与溥仪、溥杰在御花园

不久,瑾妃因为不满御医范一梅而将其开除,原本对瑾妃心怀不满的溥仪,得知后自以为找到机会跟瑾妃置气。老师陈宝琛听闻此事后,亦是不满:“身为太妃,未免专擅太过。”而总管太监张谦和更是煽风点火:
“太医院的事,也要万岁爷说了算,奴才都看不下去了。”
此话一出,溥仪越发来了精神,气冲冲跑到瑾妃处大喊大叫。
瑾妃第一次这么被皇帝抢白,顿时气得发怔、无法言语。待回过神来,便马上令人将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和生母瓜尔佳·幼兰召进宫,狠狠训斥了一番。
不巧的是,这瓜尔佳氏,乃慈禧的宠臣荣禄之女,人家自幼也是娇生惯养的,个性极强。她何曾受过一句重话?目前瑾妃却大庭广众对自个横加指责,这口气如何吞得下去?可是又不能吐回去,如何办?
就这样,回去后仍无法释怀的瓜尔佳氏,就这么选择了以死抗争,她吞下了生鸦片。


溥仪生母

溥仪生母死后,瑾妃自觉理亏,也担心溥仪对自个追究,便一改之前的态度,对溥仪不再严加管束,反而无比随和起来。然而溥仪却颇感悲凉:
“我和太妃之间恢复了母子关系,然而,我却牺牲了我的亲生母亲。”
瑾妃的结局算是善终,不曾遭受什么痛苦,不过感染了下风寒,才几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且,在她去世不久,溥仪与众皇室人员便被撵出了紫禁城。
据瑾妃的侄儿唐海炘回忆,姑姑在家做闺女时,性情温和,能委曲求全,也有些心计。与小姑姑珍妃完全不同。性情上的差异,使两人的结局霄壤之别。此外,据一些老太监回忆,瑾妃始初待下人极为随和,终日坐在寝殿什么也不做,也能待上几个时辰。后来患上甲状腺病后,脾气开始暴躁起来,打骂下人时有发生,而且这一病就是十几年。所以,我们姑且认为,瑾妃晚年性情大变,也有生病的缘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xingke12 | 来自江苏
她的一生是可怜、可悲、可恨并且令人厌恶的一生。
她生性懦弱,长相丑陋,而且愚昧无知,在满清政府消亡后,还把希望寄托在已经是民国大员的满清旧臣身上,和溥仪的母亲(荣禄的女儿)商量着复壁。结果她怀疑是溥仪的母亲把送出去的金银财宝私下独吞了,逼的溥仪母亲自杀。
在慈禧把她的妹妹打入冷宫之后,她默默承受。实在没有一点骨气。
总之,她是一台封建时代的受害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lickward | 来自广东
光绪的瑾妃,是清末最有趣的一台女子。
光绪这辈子一共只有三个老婆,分别是隆裕、珍妃、瑾妃,其中瑾妃最低调。






如图,光绪总共活了38年,当了35年皇帝,但是后宫佳丽的质量水平,实在是不如何样。至少比起溥仪的一后二妃差太多了。
好事者给光绪的这三个后妃都取了外号,隆裕有先天性驼背,所以叫“罗锅皇后”,瑾妃身体比较发福,叫“胖贵妃”,珍妃则是曾经卖官鬻爵,被叫做“卖官贵妃”。这三位,都不是省油的灯!


瑾妃和珍妃是亲姐妹,都是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属于满洲镶红旗。这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的女儿,这个及时不嫁给皇帝,也是妥妥的官二代啊!
进入后宫,珍妃因为长相甜美又善解人意,得到了光绪的宠爱。可是光绪很明显会错意了,慈禧作为严父加严母的大家长,只给光绪娶了三个女人,很明显不想让他把心思放在女色上,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尽孝道。隆裕受冷落,南面找姑姑慈禧太后去告状;瑾妃也受到冷落,则是直接忽略,whocare?


珍妃受宠的时候,卖官鬻爵赚了不少钱,瑾妃作为亲姐姐,那是一点好处没捞到。可是甲午年珍妃得罪慈禧,降为贵人,瑾妃也受到株连。没关系,咱在后宫主要负责吃饭,管饱就行!
1900年,慈禧要带光绪逃出紫禁城,珍妃居然出来要求留守。慈禧二话不说给他扔进了井里。这一次,瑾妃充分发挥“谨言慎行,明哲保身”的原则,居然逃过一死,加入了慈禧的逃难大军。


1908年,慈禧老佛爷驾鹤西去,捎带脚带走了干儿子光绪。隆裕皇后升级为隆裕皇太后,瑾妃因为没有参与宫斗,也水涨船高成了瑾太妃,位列四大太妃之首。
问题来了,光绪死后,明明只有一后一妃,另外三个那里来的?其实他们是光绪的哥哥同治的妃子,估计长得太丑了,同治死在八大胡同,她们责任也不小。所以慈禧留他们或者已经是万幸了。


隆裕太后背着一台小罗锅,心理压力太大,袁世凯吓唬记下就给主动退位了。这个干的太漂亮,以至于爱新觉罗老祖宗太想念她了,退位第二年就死掉了。
于是,瑾太妃万万没想到,自个在后宫当了十几年的吃货,居然忽然就成了后宫之主了!另外三个太妃,都是不中用的老东西,无需挂怀,威胁最大的是谁?没错就是瓜尔佳!


瓜尔佳,就是关之琳、关晓彤、关凌、关牧村的瓜尔佳,这里的瓜尔佳就是光绪的生母,荣禄的女儿!当初荣禄勾结慈禧老妖婆弄死我老妹珍妃,如今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话说瓜尔佳氏作为满洲八大姓也真厉害,目前还扛着北京娱乐圈的头把交椅呢!)
瓜尔佳氏,作为载沣的正妻,醇亲王的少奶奶,俨然是皇族的领袖人物。爱新觉罗家的小崽子们都急得跳脚,恨不得弄死袁世凯报仇雪恨。可是瓜尔佳氏恰恰相反,居然花钱行贿袁世凯部下(原先也是荣禄部下),胖太妃绝对瓜尔佳挺靠谱,拿出内廷很多钱作为活动经费。


没想到,瓜尔佳氏拿着钱,全打了水漂,钱丢出去,北洋将领们压根没有打算复辟大清!面对胖太妃的责问,瓜尔佳无言以对,只好下跪讨饶。胖太妃骂了一台时辰骂累了,让瓜尔佳和婆婆(慈禧的妹妹?)在大殿外跪了整整一上午!
瓜尔佳气损坏,直接回家上吊自杀了!
胖太妃,则是继续胡吃海塞,长得更胖了。终于,即将离宫的1924年,她居然未卜先知的死在了紫禁城,终年51岁。幸好死的早,再晚几个月,都进不了皇陵了。


这就是胖太妃的一生,混吃等死的一生,幸运的一生,这样的脑子,这样的相貌,在宫斗剧中能活几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