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大湾啊昌 回答数2 浏览数11129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似乎成了我国古代仇恨值最大的地方,为啥呢?楼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广东
lizihe | 来自北京
这个问题我略知之一二,若答得不充分,朋友们尽可指正。



先回答第一台问题:为啥古人总喜欢说攻破楼兰?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顺手拈来,把攻破楼兰变成表达必胜决心的象征
最大的原因,来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这豪迈荡气的诗篇,代代相传,唤起人们对楼兰古国的神秘遐想。更由于楼兰古国地处遥远的西域边陲,具体情况了解有限,更增加了几分神秘感。久而久之,楼兰古国就变成了一台遥远天涯的代名词,每当远战征伐,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了王昌龄的豪迈诗句,顺手拈来,攻破楼兰就成了表达决心的习惯性表述。



二、历史变迁,增加了楼兰古国话题的重复性
早在汉代以前,中原与楼兰古国并没啥联系,对其了解更是朦胧。从张骞通使西域,才开始与楼兰建立联系,并逐渐使楼兰变成了中原的附属国,每年向汉朝进贡,双方有了互通往来。但是,由于地处过于偏远,管辖乏力,加之匈奴不断入侵,弱小的楼兰国无力左右逢源,时不时就又变成了匈奴的附庸国,便又成了中原不断征伐的对象。不断的反复,不断的征伐,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有观念,仿佛那里是个是非之地,难以收服之地。所以就把攻破楼兰变成了征伐的代名词。



三、唐僧西天取经,把楼兰推向了新的高度
到了唐代,唐太宗为了加强对世界的了解,派遣唐玄藏远赴西域。在唐僧西去的路上,恰也路过楼兰古国。唐僧在传经布道的同时,也同时对那里进行了考察。在其撰写的回忆录《大唐西域记》里作了详细描写。亲自考察,又有文字记载,无疑增加了后人对楼兰古国的进一步了解,明晰了楼兰的来龙去脉。于是便有了“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诗篇。“攻破楼兰”也就成了嘴边上的一句话。



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楼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一、楼兰古国在新疆罗布泊地区
古籍记载,楼兰古国最先是在新疆的鄯善,后经过战争的变迁,迁徒到如今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地区。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鄯善和罗布泊地区,我十多年前都曾亲自去过。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在鄯善已找不见任何历史遗存。尤其鄯善大部份地区为荒原戈壁,刮起风沙遮天蔽日,什么遗迹也难以抵御长久的风沙剥蚀。
上世纪初,瑞典人赫文.斯定,来到罗布泊地区探险考察,发现了楼兰古城遗迹,并搜集了大量文物古董。至此,楼兰古城遗址被确定已经没有疑义。如今的楼兰古城已开发成旅游景点,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只是太过遥远,路途艰辛,一般的游客只能望而却步。



二、楼兰古国曾是个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
几百年前,楼兰古城或是个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罗布泊,听名字就是湖泊么。只要有水,自然就会有鱼有草有树。罗布人村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从那个地区发掘出来的鱼船鱼网更无可争辩地说明了这个事实。
另外,从地理位置上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从昆仑冰川发源的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流向罗布泊地区,那里如何可能不水草丰美。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断,导致塔里木河水逐渐萎缩断流,才中断了对罗布泊的水源供给。
而从博斯腾湖发源的孔雀河,也是自北向南流向罗布泊地区,也是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吞噬,导致了断流,使罗布泊同样没有了水的滋润。



三、历史之谜,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尽管没有了两条河流的水源供给,但并不是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因为史料记载,罗布泊湖面曾达12000平方公里,最小时仍达500平方公里。这么宽阔的湖面,如何可能轻易干涸。
目前对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是因为遇上了流行的大瘟疫,楼兰人本就因为这场瘟疫所剩不多,加之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只好弃城另寻家园。


二是战争导致古国消失。由于这个地区过于富庶丰美,多方前来争战夺取。导致古国灭亡。


三是当地人乱砍盗伐,不顾生态平衡,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两条河流的断流,中断了水源供给。使人们无法生存下去。


四是由于地质构造更迭和自然条件变化,使楼兰古国在暂时间内被埋没消失。


以上四条不过是人们的推断。很显然,无论哪一条,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首先,瘟疫流行哪里都有,但还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灭国的先例。
其次,战争导致灭国的原因更是牵强。既然这里水草丰美,战争夺取只能改朝换代,不可能流血牺牲夺取后反倒遗弃。在逻辑上都讲不通。
再有,滥砍盗伐只能是暂时的,当发现要灭国灭亡了,还能继续自取灭亡吗?这是个不现实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居住区,行政区和军事区布局合理,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著。从出土的遗物看,木雕、织物、钱币、文书、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无不证明当时罗布人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而那里并没有发生地质构造更迭导致灭国的证据,更没有因自然灾害就一下子灭国的可能。



至此,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又水草丰美的富庶繁华之国,一下子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并且没有任何文字记截,其原因便成了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直升机大爷 | 未知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边塞诗确实掷地有声,但事实上的楼兰并没有被灭,而是神秘的消失在了有“地球耳朵”之称的罗布泊旁边。说到楼兰就不得不提罗布泊,这个目前的不毛之地在1700年前是一台水草丰美的湖泊,丝路明珠楼兰国就在它西北方。



古楼兰国的前世今生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等人在对罗布泊考察的过程中,唯一可以挖井取水的铁铲丢失,在寻找铁铲的途中为了躲避沙尘暴,无意间发现了泥塔和残败的房屋。随后他们在这座遗址中发现了精美的木雕,赫定断定这是一座古城遗址。
1901年,斯文·赫定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这座古城的面纱也慢慢被揭开。根据出土的汉文简牍显示,这座遗址就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楼兰国。这是楼兰古国神秘消失1300年后被再次发现。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也就是西汉汉文帝时期,但在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的消失,楼兰古国总共存在了800多年。据史书记载,楼兰国是一台拥有城廓的小国,它东面与敦煌相连,西面到焉耆,西南面到若羌,古丝绸之路在楼兰分为南北两道。
楼兰国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强国,玄奘法师西行时也对楼兰有过记载,书中所载的鄯善国就是楼兰古国。楼兰建国于盐泽边上,盐泽指的就是罗布泊。《汉书》中记载,楼兰国有1570户人家,共1.4万人。居民以放牧骆驼为主,逐水草而居。汉昭帝时,楼兰改名为鄯善,唐太宗之后,楼兰就再无记载。



为啥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汉昭帝时期,楼兰国请求汉朝驻军伊循,汉昭帝便在伊循设置都尉,开战屯田。此后楼兰便成为汉朝控制西域的战略要点,主要是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时期的楼兰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有时依附汉庭,有时倒戈匈奴,在两大势力间艰难的维持着生命。楼兰是汉庭通往西域的要道,匈奴与汉朝的博弈中,楼兰的分量很重。
楼兰就成为汉朝与匈奴极力争取的对象,双方都对楼兰采取了怀柔政策,尽量拉拢。张骞出使拉拢大月氏失败后,汉朝征讨了大宛国后又多次派人出使西域。而此时的楼兰作为要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结果将汉使杀掉,导致了汉朝的出兵讨伐。



楼兰被降服后向汉匈各派了一名王子做人质,在汉匈之间保持中立。后来汉朝在攻打匈奴时,楼兰国王私通匈奴,与匈奴伏击汉军,导致汉朝再次出兵讨伐,直逼楼兰都城,楼兰王随即开门谢罪并答应帮助汉朝监视匈奴。
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汉朝的楼兰王子不愿继承王位,最终匈奴的楼兰王子回国继承了王位,汉武帝随即派人去诱降新王,结果失败。此后,汉、匈、楼兰三国基本保持了平静。到汉昭帝时,汉朝要求楼兰给过境的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楼兰以向导被虐待为由,拒绝了汉朝的请求。



汉昭帝于是派傅介子暗杀了楼兰国王,将身处汉朝的楼兰王子送回继承王位。汉昭帝以保护新国王为由派部队驻屯楼兰国内,从而为讨伐匈奴打下了基础。公元400年,高僧法显取经过楼兰,此时的楼兰已是遍地枯骨的破落之城。最终楼兰在公元630年消失的无影无踪。
楼兰国的对汉朝的屡次背叛与敌对,显示了楼兰古国的摇摆不定,也说明了楼兰古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的艰难处境。这些就是古人总爱说攻破楼兰的原因,也是古人对这种摇摆不定、言而无信之小国的愤恨。所以“楼兰”就成为了被讨伐的代名词。



最后再给大家来几首关于描写“楼兰”的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岑参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孟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