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日产汽车董事长兼 CEO 的卡洛斯·戈恩因涉嫌财物犯罪被日本当局逮捕,在获得保释后,居然在日本当局严密的监控下「人间蒸发」,毫无征兆的现身黎巴嫩,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
首先戈恩是以违反金融产品交易法的罪名被捕,日产的内部调查结果来讲,过低虚报报酬金额(10年起5年间实际收入将近100亿日元,只报了不到50亿,有没有偷税漏税就要看接下来的调查了),以及公款私用是比较明确的了。其次,被逮捕的原因是内部告发,戈恩入主日产后虽然带领日产从破产的边缘拉回来并重新走上正轨,但改革期实施的裁员以及降本手段让日本人对他的评价贬褒不一,这次更像是看不惯他拿这么多钱的手下把他背叛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并没有乐队去戈恩的住所演奏,戈恩当晚独自出门和两名男子汇合,随后搭乘新干线前往大阪,并入住酒店。当从酒店出来时藏身到音响盒中随后被运上私人飞机。此前被日本警方逮捕的全球车坛传奇人物,日产汽车前 CEO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目前已潜逃出境,成功抵达黎巴嫩老家!
中保研测试帕萨特成绩很差→上汽大众不服且认为中保研不专业→继续送检中汽研C-NCAP,证实自个是五星碰撞优秀产品→受到中保研测试数据影响,帕萨特销量大幅下滑→开始着手优化帕萨特甚至全系产品质量→重新送测中保研→获得优异碰撞成绩,同步车型海报宣传
中保研或是对整车安全的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就像帕萨特,结结实实的打脸之后今年立马改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众也算是给消费者一台及格的反馈。接下来就看本田是不是及时回头了。希望中保研再接再厉,热门车型的测试轮流安排上吧。
在关注这种话题的时候,很大目的上其实是来寻安慰的。我不知道上坡如何半离合吗?不知道倒库要到哪打方向吗?不知道离合要踩稳踩慢吗?都不是。这个题目的重点是有阴影,我想点进这个题里来的,多半是有过失败经历的人,方法技巧自有教练教过,到哪个点该做什么也是心知肚明,最最想要的,或是想寻求心态的调整吧。
9月21日8时50分许,在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至安定路,苏某(男,29岁)驾驶黑色小客车由南向北行驶时,与驾驶白色小客车的王某(男,35岁)因变更车道产生纠纷,双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均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苏某向王某驾驶车辆前挡风玻璃泼洒深色液体(经查为咖啡),造成王某视线受阻的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目前,苏某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10月21日,发生在北京某马路的“驾车超速别车泼咖啡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涉事车主涉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一审被判拘役3个月。被告人苏某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本案涉事车主“超速、别车、泼咖啡”三大罪状里,如果非要挑一台“踩了红线的”出来,那最能把人们愤怒情绪临界点击穿的恐怕还就是这个「泼咖啡」。 这是本案入罪的关键,也是本案裁判的核心逻辑,更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入罪边界。他最后打比方:如果一台路人站在路边朝某行驶车辆的风挡上泼咖啡,我认为也会被认定危害公共安全罪。
名媛们基本横扫了各个高端消费领域,汽车作为大额商品消费,被光荣纳入了该群的豪华拼拼乐套餐。既说到豪华汽车,就很难绕开两个牌子——宝马&奔驰。两位都是老豪华牌子了,宝马驾驭世界向前,奔驰重新定义豪华,然鹅……名媛们降维打击了宝马,重新定义了奔驰——她们说,「开宝马奔驰的是穷b」。该论点严重涉及三观范畴,并不在车辆工程学科的讨论范围内,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感性视角,姆们要聚焦的是——汽车工程师们摆开事实的依据,读者自然得出结论的理性回答。
近日,一段小轿车被失控小货车撞击后翻滚数圈坠落高速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有网友称因在高速路边停车的男子将千斤顶当警示架,随意放置在行车道上,才导致小货车碰撞失控,以致事故发生。对此,11月19日,中山交警发布通报辟谣称,小货车碰撞的实为路面桥梁伸缩缝。
作为当事牌子,也作为一台比较务实的牌子,我们不可能将一件悲剧作为自个产品的宣传亮点和爆点。虽然将这种全网正在发酵的大事件作为爆点是一台会营销的企业最应该做的,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台有良心的企业应该做的。所以我只会就事论事。要在这里说一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制造了一辆高于国内安全检测标准,并加装了主动安全防护的汽车,并且出事故的这辆汽车,质量上没拉胯。这些仅仅是一台汽车企业应该做的。本分,都是本分。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坚固的车壳,也不是特别优化的滤震系统,而是几位乘客都按照安全提示系上了安全带。所以这个事故中,并不是18万的一辆国产SUV保护了几个人,而是这几个人的安全意识保护了他们自个。流传下来的老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些可是都没错的。开车、坐车,本身就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然而我们不可避免要开车、坐车,既然不能因噎废食的远离汽车,那我们就应该遵循安全守则,在开车和坐车的时候,尽量做好安全措施。祝所有人都能幸福安康。
今年3月29日,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这也是其最新开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刀片电池”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更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除了直接“叫板”三元锂电池外,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还演示了一段三种动力电池针刺对照测试视频结果。在同样针刺测试条件下,“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在30~60度;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对此,作为国内三元锂电池主要制造商的宁德时代坐不住了。5月11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公司2019度业绩说明会上就电池安全检测进行回复时直言:“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有观点认为,曾毓群提到的“滥用测试”即包含电池针刺测试,直指比亚迪此前公布的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视频。
从整个锂电池体系来看,宁德时代的NCM三元锂与比亚迪的磷酸铁锂都要比早期的锂金属电池、手机常用的钴酸锂、特斯拉用的NCA三元锂要更安全,都达到了应用到电动汽车上的基本安全水平——这些更危险的锂电池还没说啥,你们二位就撕起来了,这是指什么个意思?
宁德时代制作了一台“钢针扎不进去所以针刺试验做不成”的视频,一下子就引爆了舆论:针刺试验测的是被扎破后的电池安全性,你放一台扎不破的视频是几个意思?第二天宁德时代又播放了一台三元锂完全穿刺而未起火的视频,但视频本身有瑕疵有争议,而且逻辑上最脆弱的一环是:比亚迪做试验的是已量产应用的刀片电池啊!宁德时代的这个是吗?
汽车领域已经好一阵子没有针对某一项技术性领域展开广泛辩论了,本就小众的新能源领域更是很难引起全民关注。说来也巧,上一次是帕萨特25%小偏置碰撞成绩稀碎上了热搜,这一次则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针刺试验」开撕,都是「小概率」安全问题。但小概率≠不会发生,而且往往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作为核心诉求,它理应引起重视。要我说,宁德时代正视这个问题就好了嘛,三元锂电池很难攻克此问题是客观情况,作为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商,试图对专业测试混淆视听,这才是最打脸的。
美国时间7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LI”。开盘首日,理想汽车直线拉升,最高涨幅超50%,最高股价达17.5美元。理想汽车的上市发行价为11.5美元/ADS,总计发行95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盘前市值97.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1.3亿元)。截至当日收盘,理想汽车的总市值已经达到13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4.39亿元)。
9月5日,四川南充双福街,一辆特斯拉经过当地街道时「突然加速」,导致路边行人被撞,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多辆车受损。当天,特斯拉官方回应,「根据对车辆数据的分析,显示车辆没有发生故障」,「会尽全力配合警方工作」。本次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知友们是如何看待这起事故的?
没有障碍车遮挡的时候,只能在低速20km/h识别儿童假人,有警告有制动,但是如果速度升到40km/h就失败,这时候还能有些制动,能发现假人。 但是如果变成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儿童从车后面窜出来,也就是鬼探头工况,在有障碍车遮挡的情况下,20km/h特斯拉Model 3,只能识别到旁边的障碍车,对儿童假人没法做出反应,甚至撞上那刹那都无法发现有个人。 现实中显然比测试情景复杂得多,「所以指望在这起事故中特斯拉的主动刹车能有什么作用不现实,」「哪怕在L2级别里,特斯拉对行人的识别也是较差行列。」
据网友爆料,12月12日傍晚在北京海淀区西三环航天桥附近一小区中,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 S发生撞楼事故。车主自述,事故发生时车辆突然失控,以80km/h的速度撞向居民楼。从现场照片来看,这辆特斯拉Model S的车头已经钻入一楼阳台底部,巨大冲击力将阳台钢筯撞到外露。目前,该事件尚未有人员伤亡的相关报道,而特斯拉方面也暂时未作出回应。
特斯拉制动系统完全是软件程控电动的,更为可怕的是刹车踏板只有一台信号传感器,且其全车所有系统的控制软硬件都是一体的,为减少线束节约成本,各系统、各传感器、各执行器相互间极少有硬接线,都是通过总线通讯,也就是说其不但是完全的集中控制,而且还没有冗余后备,一旦传感器、控制软硬件或通讯出问题,全车多个系统同时失效是完全可能的。而特斯拉所用的民用级别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通讯的可靠性如何我想大家心中都有数。 从自动控制的角度来讲,对于要求一定的可靠性、特别是涉及安全的系统是绝不允许作这种完全集中控制且无冗余后备设计的。例如工厂自控系统设计上就必须配置多个控制器实行分散控制,且涉及人身或重大设备安全的控制都必须有两套或以上的传感器,对于控制失效可能导致较大危险的过程甚至需要两套相同的控制器同时运行互为冗余热备,在执行器层面很多时侯还需要纯机械机制作为最后保险。燃油车的发动机ecu和变速器tcu也是分散控制,制动系统则是纯液压机械系统且有多重后备。
广东东莞的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近日接到一张订单,乘客为一家三口带着一台婴儿,上车不久婴儿突发疾病失去知觉。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将孩子送医,为此,他要被扣18分,并处以600元的罚款。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没关系。艾先生说,虽然他无法理解患者家属的态度,但是并不后悔这么做。最终,交警通过调取公共视频和医院的记录,发现确实有过此事。目前,警方正进一步核实事件详细情况。
经核实,警察蜀黍已经取消了对司机艾师傅的处罚。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之后,还寒了心。同时也呼吁被救婴儿的家属能跟热心肠的艾师傅补一句“感谢”。
说的也很简单,简要说明情况,车里有伤员,需要尽快到医院,然后告诉接警员准备走的路线,告诉他们车牌号,他们会备案,并且告知我打开双闪,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超速闯红灯不按道路标线行驶,沿途交警已经接到通知会让我优先通行。
出现新闻乌龙,在追求新闻新鲜度的当下,是不可能避免的情况。是谁报道出现了偏差,就该谁来负责。每次乌龙的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 本次事件最大的积极意义,也正是东莞交警处理此事的方式,主动调取证据,查明真相,没有用看似正确实则不顾事发当时情况的严苛标准来机械处理问题。人性化执法,及时撤销了不适当的处罚。希望可以成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模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直列6缸有点意思,其实直6发动机从整体设计上来说绝对是顶呱呱的水平,直列6缸燃烧时不会产生不均衡的扭震,规避掉了一阶二阶的震动,从发动机表现的品质上也是符合豪华车的调性。
定语是全球首创,所谓引领这就是引领,给到老板位的乘客以最佳的安全。
车身比例或是一如既往地修长漂亮,依然有游艇的感觉,但我或是看不惯大灯和尾灯的轮廓,或是看不惯车内以直线为主的设计线条和大面积的高光面板,或是看不惯那块突兀的中控屏幕。 之前某些自主牌子车型用类似设计的屏幕可没人说好看啊。 参考现款奥迪A8,直线条和大面积高光面板这两个设计元素对科技感的营造或许有益,但却非常不利于豪华感的营造。当然,新一代S级内饰的皮质包裹、饰板用料选材和色彩搭配方案或是要强出A8好几个段位,弥补了因直线条和高光面板的过度使用造成的豪华感的缺失。
数字化特征1:座位自动调节功能,不新奇。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智能汽车早就有了。) 数字化特征2:向智能汽车看齐,屏幕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 数字化特征3:手势(肢体)操作。 数字化特征4:抬头显示,就是在前挡玻璃看到驾驶仪表,这个对外部环境有要求,显示是否像图片显示那么清晰,需要验证下。
要不然作为国家级战略牌子,毕竟是能在央视新闻上市发布价格的牌子。如果市场竞品设定的是二线豪华,那就没有谁再有机会进入一流豪华阵营了,更何况目前二线豪华牌子也是如此的不好生存。
1、考虑的价格是目前竞品市场成交价,而非厂商指导价。像窝窝和凯迪拉克这种上市没多久就有骨折价的,单纯在成交价格上H9并不占优势,而相比于BBA,尚有一战。 2、BBA高出红旗的牌子溢价,通过配置来补,当市场成交价与二线豪华一致时,红旗牌子力上并不会输太多,所以没必要通过补配置和窝窝和凯迪拉克打,而相比BBA,这样才能补足一定吸引力。
2.0T:销量担当,务实强攻,贴靠A6,打击二线。
入门旗悦版突破30关口是红旗必须有的自信和态度; 中配旗享版只加2万,主动安全和舒适豪华大幅提升,性价比相当高,预计会是主销; 顶配旗畅版如其名谐音,打的是“气场”,后排待遇在同级近似价格无出其右。配置溢价虽高,但算是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相信可以吸引一些买单者。
3.0T:V6+四座,不能没牌面;最大遗憾或是四驱。
比亚迪乃至绝大部分国产车厂商一开始是主打中低端市场,这是符合我们主流的市场环境的,那时候大部分家庭余额不充裕,对车的要求就是便宜实用的代步工具,所以很容易给国产车留下一些固有印象。后面几年随着我们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对车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一台代步工具,它需要提供一定的品质、性能、牌子调性、个性化等元素,国产厂商也随之推出了适配市场发展的高端产品,但人们对于国产牌子的了解往往都是滞后的,特别的年龄大的那部分人。实话实说,我们普通民众能否接受刚刚起步不确定性太高的事物, 或是需要时间来积累。
设计上高度集成化的纯电驱动; 产品设定逻辑上无限逼近现有燃油车价位; 产品规划逻辑上沿用此前在MQB时代就惯用的套路; 成本设定逻辑上有两个可喜的创新点。
ID.4的售价和定位目前在国内没有对手; ID.4 Crozz原汁原味,不过ID.4X的设计更让人惊喜。
大众是从防守到进攻转身最为积极的一台,在今天已经拥有了全新的电动化专属平台MEB以及基于平台的电子电器架构E3,对比奔驰宝马强太多了。
缩短单车开发成本 缩短单车开发时间 提高质量稳定性
就是因为大众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在行业变化的压力下,想尽一切办法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卖出更多的车,才能把平台开发成本给早点赚回来,以免夜长梦多。
先不谈产品力和牌子感知,就从产品竞争力角度来说,25万元的ID.4都已经和Model 3标准续航裸车一台价格,而且在电池组、续航和空间上都更有优势。
从现场体验的车型来看,很多细节完全是从降低成本的考量出发,比如全系采用手动顶杆、后轮鼓刹,还比如后备厢盖板用最廉价的毛毡材料成型的款式、车窗按键采用rear切换模式、扶手箱也取消了内衬设计等等。
大众ID.4纵然或是有很多问题,可是基于25万元这个价格设定,大众真的把一款A+级尺寸的纯电动SUV做出来了,而且整个参数也是极其主流的——25万元、555公里——这两个数字让让竞争对手十足难受。简单来说,比大众ID.4续航长的车,定价一定比它贵,和ID.4一台价的车,续航和牌子一定没它强。
换言之,如果是人生第一辆车或者家庭第二辆车,Model 3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在非限牌非限行城市,如果想要体验电动车的性能和使用感受,Model 3也是更好的选择,至于跑网约车的司机,受限于预算,就更不会高看ID.4一眼了。 因此它只能满足“身处限牌限行城市只能拥有一辆家庭用车”这种非常特殊的购车条件,作为认可大众牌子家庭的唯一一辆车的选择存在。在广大不限牌不限行的二三四五线城市,Model 3和其它燃油车的吸引力要远胜过傻大黑粗的ID.4。
众所周知,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全部是依靠火花塞点火进行运转的。只有柴油机,才是靠压燃的方式进行点火。相比火花塞点火的方式,压燃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点燃效果,获得更高的热效率。 在马自达之前,已经有很多厂商尝试开发汽油压燃发动机,但是由于汽油先天易燃易爆的特点,压燃方式工作非常不稳定,所以迟迟难以实现量产。
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稳定工况下可以实现汽油压燃的发动机; 这是人类历史上,热效率可能空前绝后的发动机,它在某个瞬间,伟大地将一滴汽油50%的化学能转化为了输出轴的机械能; 这是人类历史上,活塞往复式乘用车内燃机的最后绝响; 这是人类历史上,四缸汽油机爆发出的最强怒吼!
这车对于4S店,基本就是噩梦级别的存在,如果厂家不强摁着头,估计4S店打死都不会进。肉眼可见的长库龄预定车型,实际销量不用猜都知道不如何样。
为啥会推出压燃版,逻辑应该很简单: 就是给客户一台很在意,但是不会选的选择,变相稳住价格和提升销量。 也就是说我是个运动轿车,大家说我动力不足,但是大家都在买1.5L版本。 所以不管如何,压燃版都必须出来。压燃版本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压燃,而是站稳他运动的人设,让原来因为诟病动力不足的人重新把昂克赛拉拉入自个的清单。
别克君威,可以买到2.0T 237马力的GS; 无后驱不豪华的凯迪拉克CT4; 2.0T 192匹马力的宝马125i; 落地20万的奥迪Q2L和A3; 甚至还有大众探岳2.0T低功; 和1.5T的两驱本田CR-V;等等。
估计马自达推出这两款车的真实意图,是希望依靠它们提高自个的牌子形象,强化马自达在马粉中的地位,坚定他们的信仰,团结他们的意志,进一步维护马自达的口碑,提高马自达的传播效果,并最终吸引更多的人购买马自达3和CX30的G版低配车型,增加马自达整个牌子的利润。
虽然宏光MINI价格(2.98万-3.88万)直逼“老头乐”,续航比“老头乐”高,动力也比“老头乐”强;质量、安全性,更是跟“老头乐”完全不在一台层次——这完全是一台“真正的汽车”。
比如“续航低”“空间小”,都是跟价格几倍的正规机动车对比的前提下。 要是跟同价位的“老头乐”去比,宏光MINI完全是秒杀般的存在。
请老老实实,考驾照,挂车牌,买保险,做一台遵章守法的驾驶人。 我们中国500万公里的宽阔道路,属于开200万豪车的人,也属于开2万宏光MINI的人——只要遵章守法,每个驾驶人的路权都是平等的。
去他妹的百公里加速。十几万的价位,百公里加速3s也是把不到妹的买菜车。我不想为百公里加速多花一台钢镚。 去他妹的娱乐系统。我开车防着新手司机和乱撞的小电瓶就很吃力了,哪有心思娱乐。我不想为娱乐系统多花一台钢镚。 去他妹的自动泊车、科技配置。我科目二是凭实力过的,不需要这些。我不想为科技配置多花一台钢镚。
因为目前公共充电桩绝大多数都是快充桩,所以这不仅仅是补能慢一点的问题,而是有很多时候这台能跑250km的车根本无法出行……而今天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根据我的判断多半也没有配置快充,所以真的只限于市区代步出行了。
所以宝骏E系列和五菱宏光MINI EV都是基于柳州模式下的产物,在本地如鱼得水,但在其他地区情况就会显得有点尴尬。
客观上说,142是合乎理据的。至于为啥是142,因为一旦超过150就要再加10%的奢侈品税。为啥定在142是安全的?G500自上市以来的经销商加价盛宴让奔驰看到了光芒和懊丧:尼玛,G500价定低了……所以G350的上市给了奔驰一台纠正错误的机会。 能高价的商品偏偏定个低价是不符合商业道德的,除非它想干掉谁。大G想干掉谁?它谁也干不掉,反过来谁也干不掉它,大G 在无人之境,也就是说它拥有“定价自由”。
一般越野车均有着天然的工具车属性,无论价格高低。陆巡途乐如是,霸道帕杰罗如是,卫士吉姆尼均如是。 只有一辆车不是,那就是奔驰G,G是一辆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车,其存在的唯一场景就应该是城市购物中心、城际的铺装大道。豁车或者穿越从来不是大G的主场,即便在没有换软桥的上代,大G也在一帮越野原教旨主义者的鄙视链中惨居下游。
至于G350保留三把锁,非承载的硬派越野结构,说实话,G350的车主根本不会考虑拿这台车去越野,技术层面的分析都是说给键盘听的,真车主才不关心那些。
中保研或是对整车安全的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就像帕萨特,结结实实的打脸之后今年立马改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众也算是给消费者一台及格的反馈。接下来就看本田是不是及时回头了。希望中保研再接再厉,热门车型的测试轮流安排上吧
恒大财报显示,账面长短期借款8000亿,资本化利息上千亿,每天要偿还的利息上亿。资金链压力非常大。 恒大汽车自称目标是年产量500万辆新能源车。我查了下数据,2019全国新能源车120万辆。特斯拉年产量15万辆,目标30万辆。 特斯拉在中国只有一台基地,排名老二的蔚来也就一台基地。恒大一年签了5个基地,还在不断的签新基地,大部分面积非常大,地皮非常便宜,捎带着从当地贷款,而且相当一部分地皮的属性是住宅、商业。
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了。 通过买买买,缩小产品研发周期,缩短造车进程,来抢占市场先机。
迈不过来的技术就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例如跟德国hofer公司合作开发动力总成,跟科尼赛克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高端新能源车。
圈指的是造车朋友“圈”。包括跟工程技术研发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跟全世界15位汽车造型大师战略合作,跟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比如同步研发15款车;在全球同步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重要的零部件配套基地。十大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产能50万辆,首期是10万辆,计划2—3年内年产规模超过100万辆,10到15年内年产规模要超过500万辆,参考大众汽车2019在中国的销量为423.36万辆。
指产品品质要好就是造型要好,价格要好。 总结一下恒大造车就是“花别人不敢花的钱,办别人不敢做的事”。
被恒大收购后离职的前泰特机电老板吕曾就发文说,恒大的房地产造车与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相悖,恒大是“拿真地,造假车”,用造车的相关项目投资换取政府的住宅用地资源。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1768 Copyright © 2013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