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由夏雨主演的电视机剧《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 ...

cnpwr 回答数0 浏览数7459
《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原著出自于马亲王,从《长安十二时辰》其实就可以看出,马伯庸先生自身的文化知识积累和文笔构思或是强于不少因为时代红利而爆红的网络作家的,剧本的扎实,除了人物塑造具有特色,不脸谱化,各种虚构的情节和情景在细节上也都有历史依据可依,这也使得这样的故事在影视改编后不会像很多热门网络小说一样剧情灌水。


这次由费振翔执导的《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影视改编方式,熟悉原著的书迷应该都能看出,主创团队在最大程度上对原著进行了还原,大刀阔斧改编的内容很少,我倒觉得这样的操作不失为一台聪明的选择。
聪明讨巧的地方在于原著已经很棒了,以这个小说为蓝本,故事本身不会差,只要叙事节奏和演员表演给力,是能够呈现出让人惊喜的效果的,主创团队与其将精力投注在如何改编原著使得剧情有所翻新,倒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和细节上的雕琢,事半功倍而且少了许多麻烦。
说到这儿,也可以给一些在观剧过程中代入第一部剧情的朋友一台建议,不要把《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当做第一部的续集来看,用一台看待独立故事的眼光来看观感会更好。目前已经播出的十多集,故事完整度是非常高的,在前三集便已经自然地介绍到了五脉势力划分、许家和老朝奉的仇怨等等关键的前提剧情,同时点到即止,毫不拖泥带水,没看过第一部的朋友以及没看过原著的朋友,是丝毫不影响观感的,因为第一部第二部演员有差异,主创团队风格也有所差异,强行代入反而是有所干扰。
剧本除了完成度之外,剧中各种内容也很详实。
“红烧肉”、“头锅”、“吃现席”等行话,明成祖明太宗的叫法时间顺序,辨别瓷器气泡颜色的看法等等内容,作者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是写不出这些东西的,相比于空乏的对白,言之有物的剧本显然更容易操作,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真假之争的情节,构思真的很巧妙,从严世蕃夺图写到王世贞设计复仇再到真假两图的区别在于赌摊众人的口型,串联历史虚实结合的写法,真的绝了。
而之后借助戴海燕这个人物之口,一步步推翻整个故事的论证,也极为精彩,甚至于对于清明上河图是否存在残卷的论证,所有论据也一板一眼有根有据,论证的过程上,还夹杂了不少作者的私货,很有意思。


除了高度还原了马伯庸先生非常优秀的原著,剧本扎实之外,在制作方面也下了功夫,整体效果有影片质感,服化道上面也很考究,符合当时的时代气息和特征。夏雨的表演也很接地气,老道的台词功底加上表情管理,很久没在荧屏上见到他了,依旧觉得很帅气。


当然,这部剧处理得最好的地方,我认为或是节奏感。
这一方面归功于原著剧本,马伯庸先生在写这类故事上面节奏把控就很到位,另一方面或是要归功于导演和各位演员,将整部戏氛围调度得松弛有度,紧张气氛也有,人物插科打诨下的冷不丁幽默也有。
借着寻找老朝奉为引子,从主角设局抓大眼贼,到五脉大会的宣战,再到去河南勇闯成济村,接着是清明上河图真假之争,三人组斗气功大师,寻戴海燕,整个叙事脉络清晰,小高潮迭起,节奏太工整了,可以说渐入佳境。
特别是随着外来势力百瑞莲的闯入,从第六集开始,整个剧的精彩程度呈直线上升,原本的两元对立变成了三足鼎立,人物的立场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颇有合纵连横的味道在其中,节奏感也明显加快,两集主角团就转移一台阵地寻找下一台关键目标,蛮过瘾的。而且在“清明上河图真假之争”中,人物的各种策略也挺亮眼的,五脉利用碳十四来检测画卷年代成为了“缓兵之计”,钟爱华利用警察和记者来围堵主角三人实现了“借力打力”,各种计策的频繁使用也使得剧情显得很紧凑。


我已经追到许愿探墓寻得残片了,下一步也该到闯九龙城寨和百瑞莲正面刚的阶段了,看预告片的内容,还加了不少打斗元素,灯光特效处理得也颇具风味,或是蛮期待下面对的剧情的,八分推荐,应该会继续追更下去。
最后提一点题外话,我是通过热门网剧《龙岭迷窟》和《怒晴湘西》了解到了导演费振翔,以及他背后以管虎梁静为核心的7印象制作团队。从他们对于IP系列作品的探索和对于鬼吹灯人物宇宙雏形的构建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整个制作团队在工艺上的成熟,无论是剧本对于原著的还原,或是整体的氛围营造,又或者是各种高能设定以及服化道的展现,都是非常娴熟的操作。而且各位主要演员的表演功底过硬,演技都在线,没有小鲜肉生硬表演刷屏的乱象,这也使得整部作品的门槛得以提升。
在国外,漫威十年布局构造了庞大的IP宇宙,而近年来国内影视领域却迟迟未能有成型成规模的IP宇宙诞生,实则让不少影迷剧迷感到可惜。从鬼吹灯系列宇宙到古董局中局IP的探索之路,再从影视作品的成品质量来看,7印象作为领域的开拓者,个人觉得值得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文/星夜行)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