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8ji9
| 来自辽宁
首先纠正一下,李晟是中唐德宗时期名将,不是宪宗时期。晚唐按历史时期划分的的话,应该从唐宪宗开始,因为虽为中兴之主,但因为宪宗专心削藩,他忽视了很多问题,安西北庭沦陷,牛李党争发端,并且由于宪宗极度宠幸宦官,给宦官设立了枢密使这一职位,导致宦官权力迅速膨胀。从最开始的暂代掌军到开始插手朝政大事。名为中兴,实为衰亡之始,晚唐百年(806年~907年),仍然有不少名将。
1,元和第一将 李愬
元和年间,为了平定淮西节度史吴元济,唐宪宗起用大将李愬,李愬一上任,就解散了军队乐队,停止宴乐,对受伤士卒亲自抚慰,很快上下齐心。
李愬第一战就生擒了吴元济手下骁将丁士良,由于丁杀人如麻,唐军纷纷要求将丁开膛破肚以求报仇,但李愬对丁士良非常客气,恭为上座。丁感动,愿帮忙招降吴元济先锋吴秀琳,很快得手。
就这样,李愬每次抓到降卒降将,总是亲切对待,晓以大义。降军感动,纷纷托出城中虚实,所以李愬总是百战百胜。
吴秀琳感恩,对李愬献计,只要抓住吴元济最悍大将李祐,他最熟淮西首府蔡州,用他必胜。于是李愬设计派人去偷收李祐的军粮,李祐追杀时陷入埋伏,被抓。由于李祐杀唐军如麻,唐军全体要求剐了李祐。但李愬对李祐非常尊重,有酒有肉,亲热无比。
全军愤怒,大家都说李祐是吴元济派来劝降李愬的,纷纷向朝廷告状。李愬心生一计,将李祐捆缚给唐宪宗,又密写一奏章让宪宗帮忙一齐演个戏。唐宪宗很明理,赦免了李祐的罪,并送回李愬军中,堵住了大家的口。李愬忙握着李祐的手,安慰他委屈了,并抵足而眠,李祐感动的直哭,答应带唐军去破蔡州。
李祐率领自个亲自训练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气下疾行数十里,冒着大雪占领了蔡州城。而当李祐占领蔡州的时候,吴元济却不以为然,他认定李祐不可能这么快攻下蔡州。直到唐军的号令传到蔡州内城之下,吴元济才开始准备抵抗,但为时已晚,为祸数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又叛,唐宪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捷,斩杀万余名叛军。最后李师道被自个的部将刘悟所杀,李师道之乱被平定。“元和中兴”就此达成。
2,威震北疆 刘沔、石雄、张仲武
武宗即位不久,回鹘内乱,回鹘乌介可汗率部南下向唐朝求援,武宗念及回鹘曾经援唐有功,给了其大量粮食,还准许其停留在边境,受唐朝保护。乌介可汗又提出要求借天德军城游牧和借兵复国,并且要求唐朝交出已经招抚的回鹘其他部落。被武宗断然拒绝。乌介可汗于是率兵攻击唐朝振武、天德、大同等地。
842年,八月,乌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九月,唐命刘沔兼任招抚回鹘使,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唐各道兵马集结于太原,刘沔率兵屯防雁门关。武宗对回鹘安史之乱中,趁火打劫的历史十分清楚 ,既然翻了脸,那就新账旧账一起算!
843年,正月,乌介可汗兵临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3000骑兵袭击回鹘牙帐,刘沔亲率大军随后跟进。石雄到达振武城后,派人从城里向城外挖凿10余条地道,于半夜引兵从地道杀出,直攻可汗牙帐。唐军进至其帐下,回鹘兵才发觉,乌介惊慌失措,弃辎重逃走。石雄率兵追击,十一日,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2万余人,乌介被枪刺伤后带数百骑向东北方向逃去,其溃散部队多向幽州军投降。唐军趁机北上,招降了黠戛斯等部族,再度宣威漠北。
3,末世军神 高骈、张议潮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最初在朱叔明(曾任右武卫大将军)属下担任司马,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
唐懿宗初年,高骈西征,收复凤林关以及河、渭二州。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懿宗十分赞赏他。后吐蕃犯边,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的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唐僖宗即位后,加高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出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剑南西川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高骈晚年昏庸,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骈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杨行密还未抵达,扬州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
趁着安史之乱时,昔日驻扎在河西重地的唐军陆续被调回中原平叛的机会,吐蕃朝着防务空虚的河西十一州发起疯狂进攻。尽管河西军民进行了近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死抵抗。无奈朝廷自顾不暇,没有能力援救河西,到公元787年,随着抗击吐蕃多年的沙洲沦陷,河西走廊终于丢了。在吐蕃这种凶残的治理下,昔日富强繁华的河西大地变得破败不堪。
很多昔日繁华的乡镇都成了废墟,昔日的农田全成了荒芜沙地,城市里的汉人见了吐蕃人都吓得赶紧躲避。唐朝使者借出使吐蕃的机会来到这里,好些唐朝人偷偷流着泪质问使者:“朝廷忘记我们这些子民了吗?”一代代挣扎在吐蕃军队马刀下的唐朝人望眼欲穿,可是,使者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朝廷也回答不了。那已经不是威风八面的盛唐了,那是一台困于藩镇割据,在内忧外患里苦苦熬时间的中晚唐,哪有能力来拯救受苦的百姓呢?848年,50岁的张议潮下了决心:动手!
这一年的吐蕃陷入了内乱。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张议潮一下子就抓住了。于是,长期骄横的吐蕃驻军看到了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景象:满城昔日羔羊般被他们驱使的百姓竟然拿起了武器,呼嘯着向他们杀过来。几乎在一夜之间,吐蕃军队就被狼狈打走,沙洲光复了!
旗开得胜的张议潮立刻派出十路信使,向遥远的朝廷通报情况,报捷的同时请求支援。然而,这十路信使陷入了吐蕃驻军的重围里,大多壮烈牺牲,只有一台僧人最终带着满身战伤走到了长安街头,而那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整个长安都震惊了。对于此时的唐朝来说,张议潮的捷报简直是意外之喜。张议潮派来的使者走上长安街头时,全长安的百姓都出动了,争相目睹英雄的风采。
关于这一群对祖国赤胆忠心、蛰伏多年完成奇迹伟业的英雄,也许只有当时唐宣宗诏书里的一句赞叹才能完美地形容:“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获得崇高的荣誉之后,已经名满长安的张议潮也受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兼河陇十一州观察使。
861年~866年,磨砺多年的张议潮再次亮出锋芒,对吐蕃发起了最后的总攻:他先是在凉州战役中全歼上万名吐蕃精锐,将河西十一州全部光复,然后挥兵西进,一路杀至高昌地区。
从此,吐蕃再无力染指河西,四千余里土地全部光复,百万户百姓从此继续自豪地聚拢在唐朝的旗帜下,史书感慨:“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张议潮在69岁那年来到长安,官封司徒,他74岁病故时,唐朝举国悲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