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机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台有气质的孩子吗?

ranbluer 回答数6 浏览数11408
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机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台有气质的孩子吗?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zhf0427 | 来自北京
1.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台老师,爱好收藏,家里的古玩字画比比皆是。他本人对于艺术相当有研究,经常被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邀请过去开讲座。总之,在圈内的名声很大。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家女儿刚上初中,长像普通,但是人群里一眼就能发现她,气质相当出众,说话也是特别有教养,属于人见人爱的孩子,在同龄人眼中,她是意见领袖。
后来,这位老师跟我说,他家从来没有装过电视机。虽然当时已经满大街的土豪金了,可是他还在用诺基亚,更别提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了。
他女儿成绩很好,写了一手好字,国画也很棒,还写了一手好散文,那文采,你绝对想象不到,出自一台初中生之手。
所以,我想说,不看电视机和娱乐节目,确实可以培养一台有气质的孩子,关键是能做到的有几个呢?



2.

在《陪伴式成长》这本书里,看到一台故事。
平板电脑刚上市时,有人问乔布斯,“那么,你的孩子肯定很喜欢Ipad?”
乔布斯的回答是:“他们还没有用过……我们会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科技产品。”
无独有偶!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经在乔布斯家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说:“每天晚上,斯蒂夫一家会特意在厨房里的长桌子上吃晚餐,同时讨论图书、历史等各种各样的内容。没有人会拿出iPad或使用电脑。”
可见,想要培养一台出众的孩子,好书绝对比电视机节目更见效。即使是一些文化类的节目,也属于典型的二三手知识,学习最好的资源是找到知识的源头,也就是一手知识。
况且经常看别人对知识的解读,会造成自个思想上的懒惰,重要的不是观点,而是寻找观点的过程。



3.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以身作则,主动关掉电源,与孩子一起学会独处。苏珊·施蒂费尔曼说:“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学会怎样独处,他们将永远感到孤独。”
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很难,家长要态度坚决地做出规定。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想出没有电也可以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然后带领孩子一起回顾真正属于自个的生活。



<hr/>
    我是萌薇,艺术设计硕士,分享读书 | 手帐 | 职场,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为一台能写能画的人。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会为你一一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叶王 | 来自北京
像我这样为了孩子可以看电视机,就花了个相对贵的价钱买了个据说可以保护视力的电视机的人有点儿太惯孩子了呢~其实我小的时候总被妈妈逼着学这儿学那儿,我不想自个的痛苦给孩子,为了保护视力我或是控制了看电视机的时间,不过手机是不让看。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没报。后来想想也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问他学不学。希望每个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我也希望我的宝贝平安幸福就可以。至于气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顺其自然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馥琳 | 来自北京
一台幼儿园孩子的例子

孩子读幼儿园,某天忽然问我明年是指什么年,我……的确需要想一会儿。
“鼠!”她忽然自个想起来,让我很吃惊。
“你如何知道的?”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她以极快地速度说。
“你从哪学的?”
“《乐高幻影忍者》”
她提到的《乐高幻影忍者》,是一部动画片。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动画片是有功劳的。
一位单位实习生的例子

单位里新来了个实习生,一台同济大学即将毕业的男孩。我们部门有个特点,不管80后90后,女性占据了90%。一台男孩,会不会格格不入?事实证明,不管大家聊育儿话题、八卦娱乐、科幻小说、王者荣耀,NBA,杨超越、三国故事,七巧板拼搭,他都能插得上话,于是就有了“妇女之友”的冠名。他离开时,大家遗憾地表示“想找这么有趣的灵魂就难了”
这个男孩,上班时候偶尔打个小游戏也是有的,但工作效率也挺高,所以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样的孩子,有气质吗?
人作为社会化东西获取信息是多元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书的赞誉。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获取于书本,很多人因为条件的限制,根本接触不了太多的书,如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历四方的经验,那简直惊艳了,于是就了诗仙李白那样的天才。
社会化动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元的,特别是今天。开卷有益并不是建立在排斥书本以外认知的前提下的,相反,是共存于成长过程之中。即使正规学校教育,也没有把读书设为教学的全部。书本以外,就是每个人的成长游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uoyong | 来自北京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总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追求,因噎废食,错失成长中其他的风景,也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就好像我们都知道牛奶对孩子的体格茁壮成长,有极大的帮助作用,那么就可以废弃米饭、蔬菜这些食物,单单喝牛奶吗?不用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异口同声的反对,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固然重要,那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其实电子产品和书籍也是这样的关系。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可以给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从知识的学习角度出发,书籍是最初的内容资源,没有经过任何的再加工,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个人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吸收丰富的文化知识,开拓眼界。当我们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后,整个人都会有质的改变,谈吐也会有气质。


电子产品相对书籍,一直是一种负面的存在,似乎只要接触电子产品,就是堕落的表现,其实真实并不一定如此。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耽误了学业和成长,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只要家长能够合理引导,电子产品的利大于弊。


电视机可以给孩子呈现一台多元的世界,将不同的知识趣味化的传递给孩子,孩子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中,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阅读书籍中的知识理解;娱乐节目也是孩子的放松学习,不会自我娱乐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发展,观看娱乐节目,丰富了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谈资,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维系,也许不同的娱乐节目还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例如央视的《阅读者》,从侧面告诉我们阅读对人生的价值。


所以培养一台富有气质的孩子,仅仅依靠阅读,只会培养出“书呆子”,而不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人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真的陪伴孩子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zk123 | 来自北京
这个观点太极端,不可取。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都需要跟随社会的脚步,如果脱离了,那所谓的气质又有什么用呢?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和学习方式,媒体娱乐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精神生活的方式,这些其实都无所谓好坏,发展的必然,而我们身处其中,不用逃避,也不可能逃避。
读书不是清高,不是别人都在看网剧,我在读哲学,一台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偶尔看娱乐节目,也可以去蹦迪泡吧,这都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面而已,不是苦行僧一般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应该有怎样的气质呢?卓尔不群?或是清心寡欲?其实都可以,没有固定的模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活成真我,再能有些讨人喜欢,我觉得就是有气质了。气质不是脱离了世俗,也不是高人一等,那是装逼。
读书能培养人的气质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懂得更多,想得更多,勤于思考又善于自醒,这样的人应该不赖,这是读书能带给我们的变化。
活在世俗中,不清高自傲,不低级趣味,风轻云淡,淡笑风声,善待自个,善待他人,这便是气质吧。能读圣贤书,也能看综艺,这样的人更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3456 | 未知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气质”二字。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一台有气质的表现。但这依然不是“气质”的定义。
气质,有两层意思:
一是我们平时口语说的意思,也就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有稳重安详的特点。
从这点来看,似乎跟成长经历,所接受的教育等很有关系。
但是,古罗马的盖伦告诉我们,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人一出生就存在差异。后天是难以改变的。
这就是气质的另一层意思,是心理学层面的意思。





到底让孩子只看书,不看电视机剧和娱乐节目,能培养出有气质的孩子吗?
我们看看身边的例子。
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很有气质的,也有富贵人家的孩子很没气质的;有看了很多书成了书呆子没有任何气质可言的,也有没读过什么书但很有气质的。总体而言,似乎谁有气质谁没气质是没有一台定数的。
所以,我更相信盖伦的对气质的研究结果:气质是天生的。我们读书与不读书只是对这种天生的特性起到显见、加强的作用。
孩子要多读书没有错,但看不看电视机剧和娱乐节目真的对气质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应该反过来思考,气质会影响孩子的哪些行为?发挥好的影响,设法制止坏的影响,你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的。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沟通。感谢朋友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