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求一台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ppt

ggp27 回答数1 浏览数19043
高中水平就好。急用在线等。qq1369802169     邮箱1369802169@qq.com
群主713 | 来自河北
自2006年Intel推出桌面级Conroe微架构以来,以远远超过Netburst架构P4的性能,成功的市场运作,以及不断改进的工艺制程,牢牢地把握了市场主动权,极大的挤压了对手AMD的生存空间。

凭心而论,酷睿系列的确非常优秀,在Intel全线引入45nm工艺后,以旗舰级QX系列独占发烧级高端市场,以E8、E7为中坚力量,以E5、E1蚕食低端及入门级市场,在各种评测中几乎都能大败对手,AMD K8、K10系列不仅无力进攻,在防守中也是节节败退,甚至传出E2140OC3G通杀AMD全家的笑话来。一时间,酷睿无敌论、核心架构优秀论甚嚣尘上,一台新的神话诞生了。

到底酷睿是否真的已经超凡脱俗,或是AMD真的无比垃圾,一切还得从头说来。




说起I&A之间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到一台IT界真正的巨人——IBM,正是IBM导演了如今I&A争斗这场大戏,而且这一幕还在继续。其实I&A原本是兄弟,因为两

者源自同一台母体——仙童半导体。后来,摩尔、诺伊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葛鲁夫创立了Intel,而S·桑德斯创立了AMD,从此两兄弟各自成家立业,

分道扬镳。

原本Intel主营微处理器,而AMD主营闪存,两者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著名的蓝色巨人——IBM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的一台决定,才造成了今天的兄弟幂墙。

当时IBM为了打击苹果的Apple系列,决定研发Personal Compute,就是PC机的雏形。这个决定催生了两个今日的IT巨人——Intel和Microsoft,改变了今天的世

界,也改变了两兄弟的命运。为了保证供货,也为了防止Intel垄断,IBM强迫Intel把自个的微处理器技术无偿授权给另外一家公司,就是所谓的的“第二供货

商”——AMD。Intel虽然不愿意,但相对当时的Intel来说,IBM实在是惹不起,没办法只好选择自个的兄弟了。但是无商不奸,即使是兄弟,也不能不防着点,再

给你找一台对手吧,于是就有了Cyrix。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故事,Intel设计好微处理器,也把图纸无偿提供给AMD和Cyrix去生产,市场上同时有Intel、AMD、Cyrix,甚至TI(德州仪器)等牌子的286、

386、486出售,一时间百花齐放。到了后486时代,一方面Intel羽翼渐丰,另一方面HP、Compaq、GateWay、AST等公司的成长也结束了IBM在PC级市场一家独大

的局面,更重要的是AMD和Cyrix培植起了强劲的研发实力,他们的486处理器性能甚至超过了Intel。于是Intel不愿意了,拒绝向AMD和Cyrix提供586处理器图纸,

并注册了一台著名名的商标——Pentium,就是P5架构了。迫于形势,AMD研发出了5x86、K5、K6来对抗Intel,Cyrix也有5x86、6x86、6x86L、6x86MX、MII等产

品面世。所不同的是AMD通过K6、K6-2、K6-3打下基础,并研发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K7,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Cyrix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6x86——MII系

列整数性能奇好,但不幸的是诞生在了一台多媒体兴起的时代,多媒体需要处理器有足够强劲的浮点性能,而这些恰恰是Cyrix处理器所欠缺的。于是在386、486

时代无限风光的Cyrix死去了,在辗转投靠IBM和VIA两棵大树后,却并未能如愿乘凉,再推出了比MII更不成功的CIII后,就基本退出了主流桌面级微处理器市场

争夺,逐渐销声匿迹了。如今生于80后的人们,可能都不知道Cyrix为何物了。

Intel在推出P5架构之后又作出了两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一件是在处理器中加入多媒体指令集——MMX,这个好处不再赘述,以后的3D Now!、SSE、SSE2、

SSE3、SSE4的创意都来源于此。第二件是把原本在主板上的二级缓存和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和处理器同频运行,于是P6架构就诞生了,最早的型号叫

Pentium Pro,其实就是P5+128K-2M的全速二级缓存了。可惜的是Pentium Pro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工艺,良品率不高,因而售价奇高,再加上Intel取消了Pentium Pro

对16位程序的支持,使得Pentium Pro叫好不叫座,在服务器市场出现了不久就消失了。但是Pentium Pro的经验为Intel带来了新的王者——Pentium II,Pentium II是

把Pentium Pro的二级缓存从芯片中取了出来,和CPU整合在一块PCB板上,以CPU一半的速度运行,又诞生了一台新名词——Slot1。当时很多人质疑Intel这样做会

降低二级缓存的效率,但限于当时.35μm的工艺和竞争对手K6、MII的实力,Intel这样做无疑是成功的,既提高了良品率,又有全面胜过对手的性能,而1997年

Windows 95早已普及,16位程序也已不再重要,Pentium II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由此还衍生了Xeon和Celeron两个牌子,延续至今。

但在此时,Intel困了,巨人也有打盹的时候。虽然Cyrix不争气,但AMD并不是素食主义者。K6兼容了MMX多媒体指令集,且又极具创意的研发出3D Now!指令

集,两者结合便成就了K6-2。K6-2虽然不如同频的Pentium II,但对付PentiumMMX和最初彻底阉割的Celeron绰绰有余,它为AMD赢得了口碑和时间。稍后代号利

齿的K6-3来的有些晚,K6-3=K6-2+256KB全速二级缓存。事实上K6-3整数性能非常强劲,超过同频的PII和PIII,但是太晚了,它为AMD带了宝贵的经验,就是

AMD也有实力把全速二级缓存和CPU封装在一起,而且它带来了一台全新的概念,它集成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但是当时Socket 7主板上一般都会集成512KB-2MB

的缓存,这个概念目前比较清楚了,AMD的K10已经用了,Intel的Nehalem也将会采用,它就是三级缓存。

为啥说K6-3有比PII、PIII更强的整数性能却生不逢时,是因为虽然它的浮点性能足够应付当时的多媒体应用,但是对付新生3D游戏却又不够用了,成了新版的

MII。幸运的是AMD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果断地放弃了K6系列。1999年,AMD宣布将发布K7系列,主频为550MHz和600MHz,一台革命性的时刻即将来临。

同时,Intel为了应对即将诞生的K7,匆忙的为PII穿了件名叫SSE的马甲,更名为Pentium III。PIII当时有450MHz、500MHz和550MHz,为了迎接600MHz的K7,又

推出了PIII600。K7如约而至了,不但有已知的K7 500和K7 600,还有以前从未对外宣布的K7 650。一台伟大的时刻来临了,K7不但性能全面超过同频的PIII,而且

AMD第一次在主频上也领先Intel,当时AMD一定是“翻身农奴把歌唱”。K7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主频率先达到1GHz,在雷鸟中集成了全速二级缓存,阉割后成

了Duron,打破了Intel的超频神话,Athlon和Duron联手虐杀了Coppermine PIII和Celeron。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Intel准备了两套方案(巨人就是巨人,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套是Tualatin(图拉丁)Pentium III,另一套是NetBurst Pentium 4。从实际产品性

能上看,图拉丁PIII基本上超越了同频的Athlon。为啥说是从实际产品性能上看呢,一是因为Athlon有更强悍的浮点性能,二是AMD的生产工艺落后于Intel,

Athlon几乎无法稳定运行在133MHz外频上,而图拉丁可以稳定运行在166MHz外频上,所以图拉丁小胜雷鸟,其实如果大家都用100MHzFSB,桌面版256KB二级缓

存的图拉丁或是不如雷鸟。

从现实的观点来看,图拉丁无疑是成功的,但Intel或是选择了Pentium4。一是因为Intel强行推出的PIII 1.13GHz几乎全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恶劣。二是当时盛行高

主频等于高性能理论,而P4的长流水线设计使它能够轻易达到很高的主频,Intel想以此来拖垮AMD。于是Intel开始误导民众,到处宣扬高主频高性能理论,并高调

发布了423针Willamette 1.4G和1.5GP4,而当时Athlon还只有1.1G。可惜人们很快发现了其中有诈,为啥1.7G的P4性能甚至不如1.3G的PIII?对此Intel解释说P4是

面向未来的,目前的测试没有意义。谎言终究是谎言,终究是会被揭穿的,P4过长的流水线虽然能有效提高频率,但如果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又得重新

来过,致使其实际效率非常低下,只有同频PIII的70%左右,而且功耗高,发热量巨大。

为此,Intel匆匆结束了423针Willamette的生命,推出了478针Northwoood的130nm制程P4,并将主频提升到了2G以上,此时P4的长流水线开始发威了,性能有了长

足进步,迫使AMD为新产品取了一台很俗的名字AthlonXP,并捡起了K5时代的PR值命名法。随着AMD进入130nm时代,AthlonXP频率也逐步提高到了2G左右,

Northwoood的性能优势又消失了,于是Intel霸王硬上弓,把P4的流水线从20级上升到了31级,工艺改进到了90nm,降低核心电压,进一步提升主频,推出了

Prescott核心P4。可惜的是事与愿违,虽然Prescott核心电压降低了,但为了保证信号质量,只好增大了电流,同时主频提高,核心晶体管增加,带来了更可怕的发

热量和功耗,于是P4止步3.8G,远低于吹嘘的10GHz,贝瑞特向公众下跪。

与此同时,AMD为K7增加了内存控制器,改进了制程,推出了全新的K8。K8有着比P4更好的性能和功耗控制,主频也比K7更高。大批用户倒向AMD,最具影响

的就是联想公开宣布采用AMD处理器,直接导致Intel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辞职。

Intel放弃NetBurst后拿什么做救命的稻草呢?答案就是图拉丁。图拉丁能够活下来,其实还完全仰仗Pentium4,因为P4功耗大、发热量高,决定了P4移动版笔记本

电池续航时间短且不能太轻薄。可轻薄笔记本的使用者多是成功的精英人士,社会影响力巨大,Intel显然不愿失去这个市场。于是就用P4M做普通笔记本,用图拉

丁PIIIM主攻轻薄笔记本。可是这些精英人士又不干了,你Intel不是到处宣扬P4比PIII好吗,为啥我们的笔记本价格更贵,却用的是比P4差的PIII?Intel又开始忽

悠人了,给PIII穿个叫SSE的马甲吧再改个名字吧,于是PIII变成了PentiumM,还有了一台很花哨的名字,叫做讯驰。

    此时,Intel放弃P4,并把PentiumM作为救命稻草,再给它改个名字吧,于是酷睿诞生了。

这便是酷睿的前世今生,如果说图拉丁是父亲,PentiumM就是儿子,酷睿就是图拉丁的孙子,酷睿并不是指什么超越前世今生的火星技术,而是1995年便诞生的P6

的自然延续而已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