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帮忙介绍一下各种CPU及所具有的性能.

尹泽汐猩 回答数1 浏览数40271
比如说P4M.P4.奔腾M,赛扬等等
还有AMD Athlon与Sempron什么的.
希望详细些.
或者告诉我介绍这些的网址.
主版的什么芯片和什么CPU搭配应该是有讲究的吧?
请各位赐教!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凡八哥 | 来自黑龙江
CPU家族一览表  

原作者:赵鑫  

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Gordon E. Moore博士在1965年提出: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3年会提高4倍,而加工特征尺寸缩小2倍,称为摩尔定律;迄止今日,时间已悠然飘逝了37年……  

Intel公司在1971年11月15日推出了世界上首颗微处理器——4004,随后Intel又推出了8位的8008/8085,其中79年推出的8088首次被IBM的PC机所采用,在8088之后,Intel又相继发布了16位的8086/80286,32位的80386/80486(也称i486),直到后来被大家所熟悉的Pentium(80586)、Pentium MMX、Pentium II,直到今天的Pentium III、Pentium 4,64位的Itanium,乃至Northwood,摩尔定律无不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佐证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80年代末,全球新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大飞跃时期。此时,微处理器领域已入佳境。Intel以时代的引领者的姿态领跑微处理器市场。1992年10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第十届PC用户大会上,Intel时任CEO安德鲁.葛洛夫正式宣布Intel第五代处理器被命名Pentium,而不是之前大家预计的586,这出乎许多人预料,因为Intel之前的386、486系列产品性能出众,但AMD与Cyrix生产的处理器也以这些数字命名,  

Intel虽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按照商标注册法,纯数字是不可以用作商标名称。以Pentium为新时期的标志,微处理器领域进入全新一轮群雄纷戈的乱世之争。数十年来,无论是市场份额或是核心技术抑或市场战略,Intel从来都是风头无两。AMD、Cyrix乃至Motorola等虽在各个时期都有过自个的绝活与辉煌,但终究难以撼动Intel的龙头地位,而在今天,Cyrix已经无法即时跟上高主频处理器更快的研发步伐,而势渐趋微!煌煌高堂,能者居之,随着岁月流逝物竞天择,有多少豪侠勇者因流于平庸而淡出江湖……但名榜于往日的那些成就始终不可遗没,一段段旧日的足迹,铸就了历史的今天,无论是辉煌,平庸或是失败。  
本文整理出自486时期迄今为止,Intel、AMD和Cyrix在桌面PC、服务器工作站、移动市场发布过的所有CPU型号及其说明。以供参考。  

Intel 产品  

代号 说明  

桌面CPU  
486  
P24 486DX2  
P24C DX4  
P24T 486DX2用OverDrive processor  
P24CT DX4用OverDrive processor  
Pentium/MMX Pentium  
P5 0.8μm版Pentium  
P54C 0.6(0.5)μm版Pentium  
P54CT Pentium OverDrive processor  
P54CQS 早期版0.6μm版Pentium  
P54CS 0.35μm版Pentium  
P55C 0.35μm版MMX Pentium  
P54CTB MMX Pentium OverDrive processor  
Tillamook 0.25μm版MMX Pentium  
Pentium Pro/II/III系列  
P6 Pentium Pro  
Klamath 0.35μm版Pentium II  
Deschutes 0.25μm版Pentium II  
Katmai 0.25μm版Pentium III  
Coppermine 0.18μm版铜矿核心Pentium III  
Tualatin-256k 0.13μm版Pentium III  
Celeron  
Covington 0.25μm版Celeron  
Coppermine-128k 当前0.18μm版Celeron  
Timna GMCH整合版Celeron  
Timna+ 强化版Timna  
Willamette-128k Pentium 4核心Celeron  
Pentium 4  
Willamette-423 423针脚0.18μm版Pentium 4  
Willamette-478 478针脚0.18μm版Pentium 4  
Northwood 0.13μm版Pentium 4  
Prescott 90nm版Pentium 4后继CPU  
Tejas 未来IA-32  

服务器CPU  
Pentium II/III  
DS2P Pentium II Xeon  
Tanner 0.25μm版Pentium III Xeon。Katmai Slot 2接口  
Cascades 0.18μm版Pentium III Xeon  
Pentium 4  
Foster 0.18μm版Xeon(Willamette)  
Foster MP Hyper-Threading对应大容量服务器版Xeon  
Gallatin 0.13μm版Xeon  
Prestonia 服务器和工作站用0.13μm版Xeon  
Nocona 2003年登场的新型CPU  
IA-64  
Merced 第1代Itanium  
McKinley 0.18μm版第2代IA-64  
Madison McKinley 0.13μm版  
Deerfield McKinley 0.13μm版  
Montecito 90nm版IA-64  

移动CPU  
Banias  
Banias 2003年第2季度上市  
Dothan 90nm版Banias  
Pentium II/III  
Dixon 0.25μm移动Pentium II  
Dixon(0.18μ) 0.18μm移动Pentium II  
Coppermine 0.18μm移动Pentium III  
Tualatin-512k 0.13μm移动Pentium III  
Celeron  
Dixon-128k 0.25μm版移动Celeron  
Coppermine-128k 0.18μm版移动Celeron  
移动版Timna+ 被取消的Timna的移动般  
Tualatin-256k 0.13μm版移动Celeron  

芯片组  
Pentium III/Celeron  
Camino Intel 820  
Camino2 Intel 820E  
Solano Intel 815  
Solano2 Intel 815E  
Whitney Intel 810  
Camino3 被取消的支持Pentium III、RDRAM的芯片组  
Almador 被取消的支持Tulatin、RDRAM的芯片组  
Pentium 4/Celeron  
Tehama Intel 850  
Brookdale-SDRAM Intel 845,Pentium 4支持SDRAM  
Brookdale-DDR Intel 845,Pentium 4支持DDR SDRAM  
Brookdale-G Intel 845G,Pentium 4整合了图形芯片  
Brookdale-GL Intel 845GL,Pentium 4  
Tehama-E Intel 850E  
Tulloch 已经被取消的Pentium 4支持未来RDRAM规格  
Springdale-P Northwood&Prescott  
Springdale-G Northwood&Prescott支持未来的图形芯片整合  
移动CPU  
Banister Intel 440MX  
Almador-M Intel 830M,Tualatin  
Greendale 已经被取消的支持RDRAM的芯片组  
Brookdale-M 移动Pentium 4-M对应Intel 845芯片组  
Brookdale-MZ 移动Celeron对应Intel 845芯片组  
Odem Banias对应移动版  
Montara-GM Banias对应整合图形芯片移动版  
Montara-GML Pentium 4-M/Celeron对应整合图形芯片移动版  
服务器和工作站  
Carmel Intel 840  
Colusa Intel 860(Foster)  
Plumas Intel E7500  
Placer Prestonia对应Intel E7505  
Granite Bay Northwood对应Intel E7205  
Lindenhurst Nocona  
Tumwater Nocona对应工作站  
Pentium用  
Marcury 60/66MHz Pentium 芯片组  
Neputune 75/90/100MHz Pentium用芯片组  
Triton Pentium用芯片组  
插槽  
Socket-W 第一代Pentium 4插槽  
Socket-N Northwood插槽  
Socket-F Foster插槽  

其他  
Yamhill IA-32的64位对应扩展版本?  
Jackson Technology Hyper-Threading  
Geyserville SpeedStep  
Geyserville-III Banias搭载新一代SpeedStep  
Auburn Intel 740图形芯片  
Portola Intel 752  
Indian Beach 已经被取消的Intel 752后继产品  
Coloma 已经被取消  
Capitola 已经被取消  
Descanso 已经被取消  

AMD 产品  

代号 说明  

5x86  
X5 Am5x86  
K6  
Nx686 NexGen社K6的处理器代号  
K6 K6  
AMD-K6 3D K6-2  
AMD-K6+ 3D 0.25μm版K6-III。Sharptooth改名  
Sharptooth 0.25μm版K6-III  
Sharptooth SC50 0.18μm版K6-III  
Athlon系  
K7 Athlon  
K75 0.18μm版Athlon  
K76 0.18μm铜核心版Athlon  
Magnolia 1GHz版Athlon(k75)  
Thunderbird 目前的L2整合0.18μm版Athlon  
Corvette Palomino改名  
Palomino Athlon XP(0.18μm新版Athlon)  
Thoroughbred 0.13μm版Athlon XP  
Barton 0.13μm版L2容量增加Athlon XP  
Mustang 大容量L2版Athlon  
Duron系  
Spitfire Duron  
Camaro Morgan改名  
Morgan 0.18μm新版Duron  
Appaloosa 0.13μm版Duron  
Hammer系  
K8 AMD新一代CPU Hammer 総称  
ClawHammer 服务器和工作站用Hammer  
ClawHammer-S ClawHammer的90nm版  
SledgeHammer 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大容量L2版Hammer  
芯片组  
Golem HyperTransport支持服务器和工作站对应Hammer芯片组  
Lokar HyperTransport支持服务器和工作站对应Hammer芯片组  
Thor 未来服务器和工作站芯片组?  



VIA Technologies 名称 说明  

旧Cyrix  
Cayenne MII扩展CPU核心  
Jalapeno 新一代CPU核心  
MXi Cayenne整合CPU  
Jedi Cayenne的CyrixIII。Gobi改名  
Gobi Cayenne的CyrixIII。Joshua改名  
Joshua Cayenne的CyrixIII  
Mojave 基于Jalapeno的新一代CPU  
Centaur Technology  
Samuel1 目前的0.18μm版CyrixIII=C5A  
Samuel2 C3=0.15μm版CyrixIII=C5B  
C5A 目前的0.18μm版CyrixIII=Samuel1  
C5B C3=0.15μm版CyrixIII=Samuel2  
Matthew C5B核心的整合CPU  
C5C 0.13μm版CyrixIII=Ezra  
Ezra 0.13μm版CyrixIII=C5C  
Ezra-T Tualatin总线互换的C3=C5M/C5N  
C5M Tualatin总线互换的C3=Ezra-T  
C5N Tualatin总线互换的C3=Ezra-T,0.13μm  
C5X C5  
Nehemiah C5XL  
C5XL C5X的低端版本和高端版本  
C5YL C5XL低主频版本  

其他 旧Cyrix CPU  

M1sc 5x86  
M1 6x86  
M2 6x86MX/M II  
5GX86 MediaGX  
GX86 MediaGX  
GXm MMX版MediaGX  


CPU的插座和插槽  

Slots、Sockets和Slocket都是用来把CPU安装在主板上的。在80年代初IBM的PC机刚出炉时,8086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接着的286、386也都是焊在主板上,很不好拆卸,对普通用户来说一旦买了一台计算机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升级的余地了。到了486以后,处理器厂商开始采用插座或插槽来安装CPU,相信目前的电脑用户都对它们都不会陌生。目前市场上的各种CPU种类繁多,所用的插座和插槽也各不相同,本文就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各种CPU的插座和插槽。  

Socket 1  

Intel开发的最古老的CPU插座,用于486芯片。有169个脚,电压为5V。最多只能支持DX4的倍频。  

Socket 2  

Intel在Socket 1的基础上作了小小的改进得到Socket 2。Socket 2有238个脚,电压仍为5V。虽然它  

或是486的插座,但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支持Pentium了。  

Socket 3  
Socket 3是在Socket 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237个脚,电压为5V,但可以通过主板上的跳线设为3.3V。它支持Socket 2的所有CPU,还支持5x86。它是最后一种486插座。  

Socket 4  

Pentium时代的CPU插座从Socket 4开始。它有273个脚,工作电压为5V。正是因为它的工作电压太高,所以它并没有如何流传就被Socket 5取代了。Socket 4只能支持60-66MHz的Pentium。  

Socket 5  

Socket 5有320个脚,工作电压为3.3V。它支持从75MHz 到133MHz的Pentium。Socket 5插座在早期的Pentium中非常流行。  

Socket 6  

看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台Pentium插座,但实际上Socket 6是一台486插座。它有235个脚,工作电压为3.3V,比Socket 3稍微先进一点。不过随着Pentium的流行,486很快就不再是市场的主流,Socket 6也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Socket 7  

Socket 7是到目前为止最流行和应用最广泛的CPU插座。它 有321个脚,工作电压范围为2.5-3.3V。它支持从75MHz开始的所有Pentium处理器,包括Pentium MMX,K5, K6, K6-2, K6-3, 6x86, M2和M3。Socket 7是由Intel发布的,事实上已成为当时的工业标准,可以支持IDT、 AMD和Cyrix的第六代CPU。但Intel在开发自个的第六代CPU-Pentium II是,却决定舍弃Socket 7,另外开创一台局面。  

Socket 8  

Socket 8是Pentium Pro专用的插座。它有387个脚,工作电压为3.1/3.3V。它还为双处理器的主板做了特殊的设计。但随着市场主流从Pentium MMX转向Pentium II,Socket 8很快就被遗忘了。  

Slot 1  

Slot 1的出现彻底改变了Intel的CPU插座一贯的形状。Intel原来的CPU都是四方的,管脚在芯片的底部,安装时CPU插在主板的插座上。而Pentium II不再是四方的了,处理器芯片焊在一块电路板上,然后这块电路板再插到主板的插槽中,这个插槽就是Slot 1。采用这种设计处理器内核和L2缓存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Slot 1有242个脚,工作电压为2.8-3.3V。Slot 1主要用于P2,P3 和Celeron(赛扬),另外还有Socket 8的转接卡用来安装Pentium Pro。  

Slot 2  

Slot 2是Slot 1的改进,主要用于Xeon系列处理器。Slot 2有330个脚,它和Slot 1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Slot 1的CPU和L2缓存只能以CPU工作频率的一半进行通信,而Slot 2允许CPU和L2缓存以CPU工作频率进行通信。  

Socket 370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Socket 370插座有370个管脚。在Intel找到了把处理器内核和L2缓存很便宜的做在一起的方法之后,它的CPU插座从Slot回到了Socket。Socket 370是基于Socket 7的,它不过只是在插座的四边每一边加了一排管脚。首先采用Socket 370的是PPGA封装的Celeron,接着是FC-PGA封装的Pentium III和Celeron II。同样也有Socket 370到Slot 1的转接卡。目前Intel的主流CPU都是Socket 370类型的。  

Slot A  

由于Intel给Slot 1申请了很全面的专利,AMD不能象从前那样照搬Intel的插座,所以AMD独立开发了Slot A,Slot A是AMD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PU插座,主要用于Athlon系列处理器。它的设计和Slot 1类似,但采用的协议不一样,它用的是EV6总线协议。采用EV6总线协议,CPU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200MHz。目前随着Athlon处理器越来越流行,Slot A的主板也越来越多。  

Socket A  

当Intel从Slot转回Socket时,AMD也亦步亦趋,从Slot A转回了Socket A。0.18微米的Athlon和Duron都采用Socket A插座,它也支持200MHz 以及266MhHz的EV6总线。与Socket 370不同的是,Socket 370 CPU可以直接用Socket 7的散热器,而Socket A的散热器要稍作修改。另外AMD没有提供Socket A到Slot A的转接卡。Socket A有462个脚,它与Socket 370不兼容。目前AMD的主流CPU都是Socket A类型的。  

Slockets  

所谓的Slocket是Slot和Socket的结合体,从它的拼法上就可以看出。它实质上是一台Slot 1到Socket 370的转接卡,在不同的电平和接口之间进行转换。有的Slocket可以插两个CPU,还有的Slocket可以去除CPU的锁频,使超频更容易。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已有的各种CPU插座和插槽,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这方面的内容的了解。虽然在购买整机的时候,一般是CPU和主板一起买,不会出现CPU装不上去的问题。但用户在升级的时候,就要注意这方面,要买自个的主板能支持的CPU。  

CPU微处理的指令集  

指令集是CPU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多媒体指令集又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  

精简指令集的运用  

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N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 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一些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  

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省事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 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操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寻址方式简化 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存器间操作 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操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操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操作访问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访问的内存地址不会超过1个,访问内存的操作不会与算术操作混在一起。  

简化处理器结构 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存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指令操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操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就能够快速地直接执行指令。便于使用VLSI技术 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发展,整个处理器(甚至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台芯片上。  

RISC体系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 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操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操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发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于RISC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体系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多媒体指令集改变生活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需要有软件支持。在多媒体指令集方面,最著名的就是Intel的MMX和AMD的3Dnow!.  


一、MMX指令集  

MMX(MultiMedia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结果超过实际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这样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益处在于,当时存在的操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  

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就是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二、SSE指令集  

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Ⅲ处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实,早在PⅢ正式推出之前,Intel公司就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公布过所谓的KNI(KatmaiNewInstruction)指令集,这个指令集也就是SSE指令集的最早名称,并一度被很多传媒称之为MMX指令集的下一台版本,即MMX2指令集。究其背景,原来“KNI”指令集是Intel公司最早为其下一代芯片命名的指令集名称,而所谓的“MMX2”则完全是硬件评论家们和媒体凭感觉和印象对“KNI”的评价,Intel公司从未正式发布过关于MMX2的消息。  

而最终推出的SSE指令集也就是所谓胜出的“互联网SSE”指令集。SSE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单指令多数据技术)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连续数据块传输指令。  

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全面强化的作用。SSE指令与3DNow!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含了3DNow!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只是实现的方法不同。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过SIMD和单时钟周期并行处理多个浮点数据来有效地提高浮点运算速度。  

在后来Intel为了对付AMD3DNow!+又在SSE的基础上开发了SSE2,增加了一些指令,使得其P4处理器性能有大幅度提高。SSE2SIMD扩展名——一台计算低工控最好的方法是让每指令执行更多的工作。到P4设计结束为止,Intel增加了一套包括144条新建指令的SSE2指令集。像最早的SIMD扩展指令集,SSE2涉及了多重的数据目标上立刻执行一单个的指令(即SIMD)。最重要的是SSE2能处理128位和两倍精密浮点数学运算。处理更精确浮点数的能力使SSE2成为加速多媒体程序、3D处理工程以及工作站类型任务的基础配置。但重要的是软件是否能适当的优化利用它。  



给出了一台由DVD转制MPEG4影像文件软件“FlasKMPEG”,在重新编译和SSE2优化前后的性能比较。很显然软件经过编译后,在Pentium4上性能表现提高的浮点达+266%,经过重新编译后软件在Athlon和Pentium3上的表现也有了大幅度的改进。  

三、3DNow!指令集  

由AMD公司提出的3DNow!指令集应该说出目前SSE指令集之前,并被AMD广泛应用于其K6-2、K6-3以及Athlon(K7)处理器上。3DNow!指令集技术其实就是21条机器码的扩展指令集。  

引用转自:电脑之家。看着比较不错,希望能够让您满意!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