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有多少人因为央视的《第10放映室》而爱上影片?如今这个节目怎样了?

pengming 回答数5 浏览数63354
当年央10的《第10放映室》是吸引了大批粉丝,很多人表示因为它而爱上了影片,你是吗?如今这个节目怎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上海
jinsai | 来自北京
很好的节目,看《第10放映室》大约是中学时的事了,也是从这个节目里开始了解到影片的。央视的节目,记得大多数是介绍国外的影片,那个时候国外影片来源少,要想看到经典的国外大片,只能靠这样的节目引进来的。记得当时是有影片讲解的环节,通过主持人的讲解更加理解影片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等。还有一些类似纪录片或者影片荟萃的剪辑。对那个时候来讲,已经是很高档的影视享受了。不过,后来好像慢慢就淡出视野。有点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rk335 | 来自北京
这一栏节目从出发点,到立意,编辑,解说都很经典!对影片内容分析很深刻,还会融汇时代背景,社会因素,导演和演员的形象性格,可以当做影片教学了!可惜后来可能顾忌重重,不再像最初那样敢于发表意见和言论了!真的希望这一栏节目能继续走下去,至少每年做一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dzb49 | 来自北京
大概10多年前,我或是个孩子,央视的一档节目让我开始爱上了影片。
想必你也猜到了,它就是——
《第10放映室》



那时候它的logo有着特别的年代感:




片尾曲是影片《天使爱美丽》中的这首曲子:



La Valse D'AmelieYann Tiersen - Montmartre, mon amour

每期节目结束后,那一声充满严肃感的“通知”,更是让人看到了“下期预告”的另类玩法。




那时候网络媒体还没有取代电视机媒体,人们接触影片信息的渠道还比较窄,《第10放映室》的适时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缺;
而在央视这样观点圆润、内容传统的媒体平台上,《第10放映室》的尖锐和新潮,更加让人眼前一亮。
于是,这档开播于2004年的《第10放映室》,吸引了一大批80、90后拥趸。



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逢岁末年初之际推出的年度盘点《恭贺系列》。




这一系列节目的语言极其犀利,再配上一本正经的播音腔,有一种奇妙的反差感。
回顾几个给我印象比较深的:
《大灌篮》2008





对于这部当红巨星周杰伦主演的影片,“十放”的点评毫不嘴软:
本片故事勉强可以用篮球版的“灰姑娘”来形容,但里面杂糅了诸多运动、功夫、校园、青春等等流行元素,最后拼凑出来的这个故事只可以用胡编乱造来形容。其实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只要银幕上有周杰伦,就算他在里面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90分钟,都会有人去买票的……对于这样一部影片,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探讨它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

《孤岛惊魂》2011





杨幂主演的恐怖片《孤岛惊魂》,是当年的票房黑马。面对“大众”对本片的喜爱,以及明星粉丝对它的声援,“十放”依然无所畏惧:
票房并不能掩盖这是一部年度奇葩片的事实。这个惊人的票房数字,其本质是在二流市场里,由三流观众营造的,一台不入流的奇迹。
对于国外片,十放评价起来更是“凶残”。

《变形金刚3》2011





票房收割者《变形金刚3》,在“十放”眼里,只是一部“机器人色情片”:

对于一部一直在卖弄螺丝打螺母场面的影片来说,当观众看着巨大的银幕上巨大的钢铁机器人翻滚着扭打在一起时那种巨大的快感,足以值回昂贵的票价,就这个意义而言,《变形金刚3》在视觉奇观层面的唯一贡献,就是开创了一台全新的色情片类型——机器人色情片。 

《小黄人大眼萌》2015





靠卖萌讨得全球观众欢心的“小黄人”,更让“十放”无力吐槽:

当3分钟视频需要变成90分钟的影片,当咿咿呀呀扭屁股摔跟头不足以构成完整的故事,小黄人的魔力也就像兑水一样,被稀释了。这部续貂之作,以七千万美元的中等规模投入,换来11.6亿全球票房,简直没有道理可讲。没办法,萌,就是猛啊。

由于节目太过毒舌,曾经还闹过一次“毙稿风波”。





2010年春节前夕,不少观众都在翘首以待十放年度吐槽,然而这一节目迟迟不见踪影。
节目解说龙斌发表了一篇题为《雷人的审片!<第十放映室:影片过年>今年不播了!》的博客。
博客中披露,恭贺系列节目今年一共8期,已经完成6期的配音工作。然而,在领导审片时,说了句:“既然影片不好,你们干嘛还评点呢?说点好的不就完了吗?”
当然,后来节目或是播出了,只是它是否进行了某些删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无论怎样,毒舌吐槽,并不是《第10放映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作为一档在央视科教频道播放的节目,它的定位是“艺术文化”、“教育科普”,而非“娱乐”。




对我来说,《第10放映室》更像是我的影片启蒙老师。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汉克斯、金·凯瑞……在那个记不住任何一台外国演员名字的年纪,“十放”让我开始了解那些熟脸演员幕后的故事。



第10放映室-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希区·柯克、蒂姆·波顿、科恩兄弟、斯皮尔伯格、宫崎骏……在那个对导演这一职位一无所知的年纪,“十放”让我开始认识到导演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
第10放映室-斯皮尔伯格
《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千与千寻》……在那个接触国外优秀影片时阻碍重重的年纪,“十放”让我离这些优秀作品更近了一些。



讲解演员、导演时,节目引用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极具专业深度;
讲解影片时,则配上了长达十多分钟的影片剪辑画面,又让节目具有了娱乐性。
可以说,当时的十放,很好地达成了节目的初心:
展现影片魅力,传播影片文化。





可惜,经历了几次停播复播、人员变动,再加上网络影片媒体崛起等外在原因,如今的《第10放映室》的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2013年《第10放映室》停播后,节目制作人员分道扬镳、自立门户,一时间冒出了《龙斌大话影片》《影视名堂》《10放》《影片放》等多个借原节目名号进行宣传的新节目,有些还标榜自个是《第10放映室》原班人马制作。
各方甚至曾在网上公开撕逼,场面弄得很难看。




当所有人变得更看重各自的利益,而忘记了“传播影片文化”的初心,《第10放映室》便失去了灵魂。
但从另一台角度来看,在日益成为主流的网络媒体面前,在电视机上播出的《第10放映室》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
参与制作《第10放映室》的编导之一张小北也说:
它是中国电视机和中国影片,在一台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特定的过渡性产品。
但不管怎样,《第10放映室》的年度吐槽,至今我或是每年必看。
就像一台老朋友,你明知他变了,但总归无法忘记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rleung | 来自上海
额,至少我不是, 甚至好像就没有看过,节目有大量的忠实观众的话,应该有一部分吧,最初的时候,我最开始接触的是,香港影片的vcd,那个时候高产又有很多经典,看起来很开心,很伤感,很害怕,打开了我得大脑,慢慢的越看越多,看到了好莱坞,史泰龙,,,,,越来越多,影片短时间内,完整的叙事,精彩的演技对彪,特技,剧情反转,场景画面等等,目前社会信息很发达了,也忙于工作,更多的可能会通过他人的口碑去选择性的,观看一些影片。或者哪些自个喜欢的一些影星!至于这个节目,我业余啦,,不太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zzings | 来自北京
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电视机终端用户越来越少,《第10放映室》早就走向了终点,后面的重新启动,已经相当于承包给外面的机构了,没有权威性,也没有了观众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