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RED scarlet–w vs SONY f55, 前者会被国内电视机剧制片人和摄影师所更加青睐么?

xdcf147 回答数9 浏览数425342
我觉得新出的scarlet w在价格上(整套的价格)和f55差不多,而且比f55性能更好,完全有取代他的势头。 我知道问题专业性很强也很多方面,无论片面与全面,无论简单与复杂,真心感谢每一个回答者。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光头人1 | 未知
谢邀。

瞎说两句。
电影器材都是成系统的,重新换一套完全不一样的系统比较困难,成本也高。所以不是摄影师觉得这个机器性能好就可以用到的。就是制片人想用也得看市场给不给他这个选择。

不过感觉近来RED在国内推的挺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ming888 | 未知
如果买,并不是只买两三台这样子
会买很多,以及很多附件

不缺钱自然可以去顶配,但是新加入的机器还是要花时间来学习使用的
如果是新系统的话,代价很高

作为考虑,于当前工作环境下如何迅速流程化投入使用
以及和当前设备的兼容性
比较重要一些

光看价格并不足够,要看使用

话说这两台机器重心都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angji1273 | 未知
RED在国内电视剧领域里我认为是比较难被青睐的,这取决于RED机器的特殊性。
RED可以说是数字摄影机的代表厂商
不同于Arri和Sony已经有了各自成熟的流程,RED在开始时流程其实相对复杂,可以说是为了后期而生的机器,如果想要发挥RED的最优属性需要在后期上下足了功夫,否则说实话我觉得没用必要用RED。
但是国内大多数的电视剧组不会在后期给你下那么大的功夫。

而且不同于Arri和Sony这些传统厂商,RED在操作和曝光理念上都存在着区别,国内有一大部分人没意识到,这很容易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YTYrSMs | 未知
感觉知乎上关于摄影机的问题问来问去都图样图森破,参考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39604761/answer/82207648
所以你们影视圈还要学习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dwy | 未知
对索尼这个机器来说,电视剧从标清betacam到F900,到现在F55,摄影师一路用过来的很容易上手,至少菜单熟悉起来很方便,Red的话,意味着摄影师要重新学习机器,虽然对大部分摄影师来说不是个事,但一部分人会觉得非常麻烦。对于租赁公司来说,索尼维护保养方便,F55基本买来就能用,Red买来还要买一堆配件,维护保养相对麻烦。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用户体验不好。通俗讲有预算就Arri了,还用啥Red。并不是说机器性能不好,还是摄影师使用习惯,市场没有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dpedp | 未知
我觉得其实斯嘉丽W可能没有F55好,F55售价是1.5至2个斯嘉丽左右吧。
我没听说哪个电影电视剧是斯嘉丽W拍的,更有可能胜任的是Dragon 6K S35碳纤维、Dragon 8K VV、Weapon 8K S35这样的。
我猜另一个原因是RED没有降采,如果不拍满分辨率,会有裁切。而一个电视剧那么长的时间,处理5K比4K要更麻烦。
F55挂R5录机也很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fang1985 | 未知
Weapon的成像面积是40.96mm x 21.6mm,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而且市场是有惯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dcf147 | 未知
谢邀。
关于red的产品体系,不知道是因为我近年关注少了还是真的市场变化了,我对它有点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也在题主另一个问题里思考过F55为什么在国内电视剧制作领域如此受欢迎。

我的观点还是不变,在一段时间内,F55可能还将继续担任主流角色。在实际的产业应用领域里,技术指标可能仅是一个不太重要的纬度,我也赞同楼上有同学的观点“市场是有惯性的”。我有时候也会反思为什么C500在韩剧里被大量运用而在国内却鲜见案例,还有像红龙和乌鸦,似乎我只在一些发烧级的团队或者广告特效CG等性质的案例中看到,常规剧情剧制作领域还是没看到被广泛使用。
至于scarlet w其实用性如何,镜头及附件适配如何,是否安全耐用,5K的工作流程又如何等等(支持ProRes倒是一个主流的选择)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实际的商业化拍摄中需要考虑到的。

另外说一点是国内的工业体系导致设备商与应用端脱节现象也挺严重的,所以设备租赁商有时候不得不承担起为新设备开拓市场培育用户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本来应该有设备厂商去做的。
所以题主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尝试着寻找相关测试案例看看再决定是否布局采购,而且建议一步步试水试探市场反应再决定是否要做大规模推广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ER106 | 未知
最主要是f55市场保有量太多了,如果全部换成red,对于租赁公司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大部分情况下,市场上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多是由租赁商去培养,如果c300二代发布的比fs7早些,现在就没有fs7什么事了,当年c300多火呀,但是码流实在太低了,可是依然受到用户的青睐。其实大多数用户不会关心技术参数的。还是个使用习惯与租赁商决定进哪些设备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