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央视3.15晚会曝光保健品骗老行为?

HgauPlkY 回答数8 浏览数232159
80-90元保健品,竟9000元卖给老人,2018央视315晚会曝光保健品骗老行为,国家9部门联合行动,严打保健食品欺诈。保健品骗老都有哪些套路?你身边有老人被骗过么?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abcdptc | 来自北京
看到大家的分享才看到又是类似的问题!!我还多次写过这样的问答。想到哪些写哪些大家别介意 。  
公婆吃的保健品几十万都有你们信吗!几年以前我这样说你们肯定会说我吹牛!看到电视机播放我才发现原来都是这样成批购买,真是服了干这一行的推销人员啊!
家里门后堆的和墙壁一样高,我都惊呆了!家里面的各种仪器设备各种保健品堆积满家都是!可以开个社区医院了![我想静静]多少年前老人都是指什么董事了!我们从来不问,都是老人自个在哪里说我们听到的。他的儿子不说,女儿们倒是说过太贵了!觉得是上当受骗了! 大家不说其实都是想他们高兴就好!
我们家的老人不能说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人,但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们幸福。儿女媳妇都由着,想干嘛就干嘛,没有哪个不孝顺的
每天每个周末都是有儿女陪伴在身边。那个外出旅游都要带着他们游山玩水!节假日更是天天陪伴他们到处吃喝玩乐,无忧无虑!一般很多人都是好朋友聚会,而我们十多年来一直都是陪他们过节假日。他们也是特别满足心理整天美滋滋的。每家情况不同,我们家没有你们说的老人孤单寂寞,绝对没有。  
所以不要绝对的说老人是因为孤单寂寞没有儿女陪伴才如何如何,我们家绝对不是啊!这个说法我们家不成立!!
家里什么鲍鱼海参人参虫草含片,太多了都是保健品公司卖的。5、6年前,老人拿回保健品送的塑料袋保鲜的那种人参,告诉我100多一根,我在淘宝一看,一根加运费才10元。
明知这是骗老人,你又能说什么,说了老人扫兴,还产生误会。目前是身体已经很差很差了,他们的子女会随便提醒一句别太信哪些人的话!多了也不想多说!
其它产品多少钱,我不知道。无意看到一盒羊奶粉400克卖567元给老人,老人一下都买60盒,吃不完可以存在公司!有次给了我们一样一盒,要喝的时候打开后发现里面结块。什么羊产的奶啊,这么贵!里面结块我不喝了。我觉得也就几十元吧!





每天各种保健品大把大把的吃!送各种保健品小礼品全是些没人要的给老人。香皂,牙膏,擦手甘油,指甲刀,小钱包...每个星期都要去免费吃饭,各种仪器免费使用。不舒服专门有人按摩了。
定期邀请京城专家讲座,领你到外地玩几天就是上老年大学了。。。特供蔬菜。
专人为你服务,你过生日来送花,回趟老家拿点吃的挂面给你。然后让你帮他完任务!
2年前老人就开始不爱吃饭,半年以后老人家胃出血病危通知书下了好多次。吃饭不行走路不行,体重快速下降,时刻都要有人守着了!



按照道理生活顺心如意儿女孝顺又吃着这些保健品应该健健康康的吧。结果总是出乎意料!
去年才听说,农村也兴起让老人听课购买保健。一台讲座卖卖保健品就有几万的收入!我经常感叹这钱太容易赚了么!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ngcheng623 | 来自黑龙江
不只是保健品骗老,投资理财等集资诈骗的被害人,多数也是老年人。

目前很多骗子,将主意打到老年人身上,这种事让人既气愤又难过,尤其是很多老年人终其一生攒下些养老钱,最终被骗子们悉数卷走,虽然我们在办案中经常会遇到这样诉苦的老人,目前回想时候或是一针唏嘘。
之所以骗子会选取老年人诈骗,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三点:闲钱、时间以及儿女没有给予密切的关照
    闲钱:

对于社会上打拼的主力军而言,我们赚取的工资,主要用于家庭支出、个人生活支出、房贷车贷,基本上最终也留不下过多的盈余,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年轻时受到勤俭节约的影响,将工资节省下来存款,在年老以后,储存的财产除了给孙子/外孙以外,很少会用在自个身上,因此老年人相对手中的“活钱”更多,这也就给了骗子们骗取钱财留下可能性。
    时间:

与年轻人过多的时间放在工作和休闲活动不同,老年人退休以后有大量富余的时间,因此大量的骗子看中了老人空闲时间多的优势,举办各种各样的所谓“讲座”和“推介会”之类,依照老人的想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过去听听呗,于是迈入了上当受骗的第一步。
    儿女没有给予密切的关照:

其实研究每一起以老年人为被害人的诈骗犯罪,绝大多数骗子在面对老年人时都是甜言蜜语,左一声奶奶,右一声阿姨地叫,有些甚至认老人做干妈,将老人的心情哄得开开心心,将老人子女们平日里未尽到的照顾一股脑全都补上,之后带老人迈入诈骗的陷阱。



保健品骗老的惯用套路:

对于骗子而言,他们认准了老年人对于最新科学技术、最新医疗水平、最新的法律规定了解不足的特点,以及目前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养生这一点狠下功夫,比如说将保健品吹嘘成为药品,劝诱老人放弃治疗、放弃吃药,只需要吃保健品即可健康长寿云云。
简单罗列,保健品骗老里,骗子们惯用的套路有以下几种:
    (1)办讲座:

无一例外的,不管是哪一种保健品诈骗犯罪,首要的一定会办讲座,因为只有将老年人坐住了,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诈骗,而在举办讲座时,一定会有各种“销售人员”在老人身边拉家常、套近乎;
    (2)送礼品:

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参加讲座的主要目的,而骗子们也是认准了老年人这种心理,在讲座会场或者宣传台旁边摆放大量的米面粮油,其中尤其以鸡蛋为最,并向老人承诺只要参加讲座,不管买不买保健品,都会送礼品,而且如果能拉着自个的朋友来参加,还可以额外得到更多的礼品。
    (3)装专家:

讲座上一定会有一台或几个所谓的“专家”、“医生”,或XX营养协会会长等各类云里雾里的头衔人物,在讲台上大书特书,言必称各种高新科技的医疗技术,将老人绕得从第一层云里雾里继续扔到第二层云里雾里,当然最终一定会落到他们的保健品上面。
    (4)讲病灶:

在讲座期间,一定会有各种“销售人员”和老人拉家常,同时帮助老人看手相、看面相,帮助老人“诊脉”,最终一定会得出老人这里那里有病灶,或者问老人是不是这里不舒服或者那里不舒服,总之一定是老年人常见病的表现,再次将老人扔到第三层的云里雾里,让老人确信自个一定是患了相应的病症,然后突然发现——正巧这个讲座的保健品,恰恰针对自个这个病有奇效!
    (5)放优惠:

保健品的价格一定不低,而且骗子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尽量多的去贩卖这些保健品,那么点子就又回到了老人心理方面——既然相信了病灶,相信了保健品有奇效,那么就应该让老人自愿出钱购买同时还得认为自个花大价钱了以后反而是赚到了。这就有些难度了,但这难不倒我们的骗子们,他们一方面会和老人说这种保健品必须吃一整个疗程,整个流程必须吃满5盒,否则没有任何效果,而如果在讲座时购买产品,只需要支付3盒的价钱,也就是说“买三赠一”,便宜实惠,但如果讲座时不买,等以后再买,就不再享有这样的优惠。
于是,这样一套流程套路下来,半数以上的老人都会选择当场购买,同时认为自个“少花了两盒的钱”,而如果这些保健品恰巧有些保健作用的话,老人就更会笃信这些“神药”确有奇效,不仅自个再次购买新的疗程,还会带动身边的其他老人跟风购买。



对于这些骗子而言,老人的生死与他们毫无关系,而讲座上那些所谓的“专家”、“会长”,无一例外也都是他们花钱找来的能说会道的人,而论身份的话,也许只是个无业游民。
如果自个身边的老人遇到这类保健品诈骗的情形,应当注意劝说、开解老人,让他们真正认清此类诈骗犯罪的事实,避免在陷阱里越陷越深,同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最后,作为儿女应当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关心老人的心理和身体,身边有寄托,老人也就不再会执迷于这些云里雾里的诈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iweiweiwei | 来自上海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购买保健品,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中最大的一笔开支。许多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一分多余的钱不肯花,可到了买保健品的时候,却往往毫不吝惜。根据去年相关媒体的报道,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对保健食品宣传内容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老年人保健品存在着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为此,小编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报告,无论在哪个国家,保健食品都是食品,不是药,不可以宣称自个有药用价值。宣称自个有“神奇疗效”的保健食品,不必检验,基本都是骗子。
在网上,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大量保健品骗老的案例,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那么,老年人为啥心又甘情愿地大笔消费购买保健品呢?
(1)人到了老年这个年龄阶段,渐渐会变得惜命,有了小病小痛的就想到了保健品,认为保健品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更寄希望于其中,觉得它真的能够控制或治好自个的老毛病。中国自古都有药膳疗养的观念,更加深了父辈们对保健品的信赖。
(2)从众心理驱使,看见保健品推销人员组织的“讲座”,会有一种感觉:那么多人买,肯定有用,再加上有的老年人比较爱面子,觉得已经参加了活动,享受了服务,不买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
(3)老年人接受信息不够便利,对信息的判断处理能力较弱,特别是突然面对大量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对来自“权威”专家的话更是深信不疑,往往会选择盲从。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更是减少了老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
(4)对于老人而言,很多时候儿女在外打拼奔波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无法做到时时陪伴,这很容易让老人产生孤独感。而那些保健品销售员却在这样的时刻送去了关爱,这所谓的亲情服务,让老人们倍感关怀,甘愿为其买单。
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而此时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老人们的这些心理,使得老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五花八门的营销招数让人防不胜防。
毋庸置疑,老年市场确实是一台值得深挖的领地。在大量保健品骗老行为的背后,固然有监管的缺失和老年人意识的淡薄,但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沟通,老年人的孤独感可能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hRGgZQC | 来自上海
首先要为央视连续几年在315曝光保健品骗老人的行为点赞!说明国家很重视这一块的问题,可相对而言,保健品骗老人的行为好像并没有因为曝光而收敛,这背后的原因是指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高利润,低风险是保健品骗局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

一盒成本几十块钱的保健品,他们敢卖上千元,甚至外包装的成本都要远远高于保健品本身。



试问一下,有哪个行业的利润敢跟他们比?通过拉人头,会销等等手段,他们的出货量惊人。而很多老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并不会和子女商量,即便之后发现有问题,大多数都会吃哑巴亏,不敢跟子女说,怕子女数落自个。
而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一时半会儿也吃不出什么大问题来,甚至在心理作用下还会让某些老人自欺欺人地感到有效果。等到真有问题了,他们的人都没影了。
引诱,恐吓,洗脑,三步走。

第一步,引诱。
之前是免费体检,免费量血压,目前很多已经开始发鸡蛋,发肥皂,发脸盆等等小礼品来招揽老年人。然后让老年人留下电话号码和个人信息,这其实也是一台筛选过程,他们会重点锁定有退休金或者家境殷实的老年人。
第二步,恐吓。
他们会用一些乱七八糟的体检数据来虚构或者夸大老人的身体问题,为下一步推销产品打下基础。
第三步,洗脑。
他们会请某些人现身说法,夸大疗效,而且会打亲情牌,让老人放松警惕,甚至因为愧悔或者感激而选择购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品。
一般经过这三步走的老人,妥妥的跑不了了。
包治百病,无所不包。

这些保健品什么病都治,什么糖尿病了,冠心病了,高血压了,甚至癌症了,没有他们治不了的病。
起效快,纯天然,独家秘方,祖传秘方,航天科技,皇家机密……
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他们都敢说,也敢做出来。
什么理疗床垫,核磁洗脚盆,远红外帽子,护肩,背心,裤衩,手表,项链……
他们都有一台共同的特点,包治百病。



有些老人会说人家的东西真的管用啊,我血糖那么高,吃一片就管用呢。稍微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些所谓的保健品都添加了很多药物的成分,甚至有些是激素类的,或者剂量严重超标,为的就是立竿见影。至于可能对患者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才不考虑了。
我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就是糖尿病,后来买了一种号称是蜂王浆类的保健品,最后连正常的降血糖药都不吃了,短短几个月就并发症死了。
我还有一位亲人,也不沾光吃乱七八糟的保健品,不但耽误了自个的病情而且对内脏都有损害。最后也是肝病转成了肝癌。
看看这些卖给老人保健品的人都是些怎样的嘴脸吧。他们的良心恐怕都是黑的了。



最后,或是希望能够对此类利用保健品骗局欺骗老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只有增加犯罪风险,才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替天行盗 | 来自北京
花甲古稀亲朋烦,百无聊赖求新鲜。骗子乖虚凑上前,亲爹亲妈叫得欢。价格翻倍裂变窜,老人明知多哄骗。若要破解骗老题,社会有爱最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紫同学 | 未知


看了这个问题,想到那天在公园闲坐,听到的两个人对话,整理一下,简要如下:
有两个老人,年龄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同时得了癌症,因为没有时间考证,反正就是都得了癌症。
一台中期发现,化疗手术等等不下几十次,治了近两年,全身溃烂,花了两百多万去世。家人后悔不已,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不治疗,顺其自然。备注:家人后悔治疗,倒不是因为心疼钱,而是因为老人受的罪实在太大,从噪子手术,全身溃烂,疼得昏迷,然后再疼醒,那实在不是人受的罪。
老人癌症刚发现的时候,其做权威医生的侄子,建议瞒着老人不做治疗,可是家里其他人不同意,觉得那样对不起母亲,于是便一次次化疗、手术、痛不堪言,最后或是去了。目前一家人都后悔没听侄子的话,如果听了侄子的话,老人至少还能多活二年,最起码就算死也不遭那么大的罪。老人侄子说,癌症初期发现还可能有治,中晚期发现,癌细胞扩散,根本就没得治,化疗手术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摧毁身上健康细胞,加速病情。与其治疗,不如让其开开心心度过余生。
不知道老人侄子说的对不对,反正另一台老人也是得了癌症,家里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瞒住老人,并没有去医院做治疗,每天就开开心心跳跳舞、健健身、吃点骗人的保健品、养生什么的,总之目前还活着,精神还好,前不久还报团去旅游!
对比这个老人的“健康”,那家人是肠子都后悔青了。早知如此,还不如让老人花个万儿八千买个保健品,虽然明知是假,明知是骗,但总比化疗手术便宜得多!
感觉,这个社会都在骗,只是有的包裹着神圣的外衣,大巫!而有的却是赤祼祼,小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hat163` | 未知
类似的戏码在生活中并不少,在没有戳破之前,满眼都是幸福的晚年和良心的保健。作为老人,当子女们都结婚生子,拥有自个的生活时,突然发现自个年纪大了。开始关注身体的衰老,思考生命的尽头。所以,对于保健品的需求,自然就有寻求的欲望。再加上各类保健商的潜心策划,很容易就成为被圈住的羔羊,任由宰割。

听课送礼品,买药送旅游,这对于从贫穷时代走过来的这拨人而言,自然经不住诱惑。另外,法律意识淡薄,碍于面子维护,绝大多数老人被骗了,也是闷声不吭。这样的时候,也正入保健品的泥潭,一旦进入,就由不得自个。

保健品,从一开始就被各种营销活动给偷换了概念。讲真,就是对身体好,但是不治病。可是,从那些号称“名医”,“大师”的口中一出,一切就神乎其微,成了老人们的救命稻草。即使没有毛病的老人,听完各种宣讲营销,也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沉,好像不买点回家,感觉就少活几年。

很多时候,在一台常识相对匮乏的环境下,想蒙蔽一台人,很容易。胡乱的产品背书,泯灭人性的优惠派送,随便发力一台环节,就可以圈住老之将死的迷糊之心。保健品商深知老人们的心头痛处,时而颠覆三观的毒鸡汤,时而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连环套之下,晚年的叛逆之心不免会被撩拨,任性的第二春自然就会让头脑发热,不买点保健品,真是对不起那点儿退休工资。

至此,老人已陷入泥潭,不断的买进,不断的跟进,整个节奏很和谐,只要身体好,心情棒,今天巴厘岛,明日云台山,回家保健品,夕阳也疯狂。整个景象很傻很天真,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殊死一搏。很多时候,鸡汤的力量太可怕,搅得起老人的春心,掏得空老人的钱包,只要用力均匀就不怕闹出事,只要不出事,就是良心企业。

可是,总有一些保健品商太拼命,在一只羊羔上薅羊毛,用力过猛,最终东窗事发难以收场,到最后只能换一台牌子继续做。很多时候,荒唐多了,都来不及甄别。不是老人太无知,是敌人太狡猾。

有媒体将老人被“坑爹”的事情,归结于空巢的寂寞。从家庭的原因进行了问责,然而,就目前的家庭格局分布,这种现象真的很难改变,除了能在情怀和心灵上注入温暖,并不能有太多改变。

事实上,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清楚,只有从源头清理,将无良企业拿下,相关监管吃紧,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总拿情怀说事真的很没意思,常回家看看是可以的,可是总遇见无良的逻辑,老人或是很难摆脱泥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faegweg | 未知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目前社会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如老龄阶段。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自个的健康。这就给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行骗的机会。




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保养身体的心理。利用各种手段,把一些低价买来的保健品,甚至一些没有保健作用的所谓的保健品,通过各种形式,以高价卖给老年人,从中牟取暴利。



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开会讲解保健知识,然后在会上推销其所谓保健品的方法来诱导和哄骗老年人。这其实是传销的一种另类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会销。在会场上一些骗子声泪俱下,甚至给老年人下跪叫亲妈,以感动老年人,利用老年人的善良,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



还有一些无良商家聘请一些慈眉善目的老年人假扮所谓的专家教授在媒体开设假的讲座。很多骗子自称某某中医世家第几代传人,某某大学教授,某某医学院木领域的专家在各大媒体开讲座讲授保健养生知识。但是这些专家换一台媒体,就换了一台身份,这很明显就是骗子。



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老年人,注意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擦亮眼睛。身体有问题的时候,或是最好找专业医疗机构去就医,这样比较放心,比较保险,也不会花冤枉钱去买一些没有用甚至有害的所谓的保健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