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xlh
| 来自广东
联发科是一家不缺故事的芯片企业,而联发科的创始人蔡明介更是故事满满,属于既能自创门派(人称“台湾芯片设计教父”),还能带头打冲锋的人。
成立于1997年的联发科,是从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UMC,简称联电,曾和福建晋华合作生产DRAM芯片,可惜被美光搅局)IC设计部门分离而来。最初做光驱(CD-ROM,10年前的电脑的标准配件)芯片,通过把光驱中的三颗芯片整合成一颗,降低价格,打得日本、美国企业满地爪牙,很快市场份额超过50%,成为行业冠军。
在光驱芯片上挖到第一桶金后,蔡明介看上了手机芯片。
手机芯片看起来比光驱芯片还难啃,这片地儿是欧美企业的自留地加后花园,德州仪器(TI)、英飞凌等公司,拥有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并和当时的手机一哥诺基亚打得火热,根本没有联发科什么事。
但蔡明介很会来事啊,正面强攻不行(一线手机大厂们爱答不理),那就来“农村包围城市”好了。联发科跑到大陆,发现深圳众多的白牌机(俗称山寨机)厂商也是嗷嗷待哺,高攀不起德州仪器、英飞凌、高通等大公司。
于是,蔡明介来了一波破坏式创新,将复杂的手机系统整合起来,帮助深圳的中小手机厂商降低手机入门门槛。
这套方案就是后来捶得高通满地找牙的“交钥匙”方案,大白话说就是,联发科搞掂手机软硬件系统,让中小手机厂商稍稍添加功能模块就能推出新手机,省掉了大企业大投入的研发中心。好比我们买精装修房子,拿到钥匙就能入住。
就这样,联发科开创了一台全新的商业模式,等于拿到打开新的财富大门的钥匙。
刚开始,巨头们嫌联发科的生意太低端,根本没看上眼。但谁也想不到,山寨手机市场居然一年比一年大,甚至大举销往中东、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高峰时,每年能卖出3到5亿部山寨手机。
而且,山寨还成为一台文化现象。
更重要的是,这么大块蛋糕居然被蔡明介吃“独食”了——联发科占据山寨机90%以上的份额,成为2G时代真正的王者(“山寨之王”)。
联发科深陷危局后,退隐的蔡明介又不得不再次出山。
当时联发科做的太成功了,不仅馋得华为也要学联发科,设计制造特供山寨机芯片,准备趁热赚一把,现华为集团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还专门跑到华强北推销芯片。
不过K3V1这款芯片最后失败了。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年轻时的样子,谁能想到曾去推销K3V1芯片?
幸亏K3V1失败了,否则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麒麟芯片了。
另外,金立总裁、现小米副总裁卢伟冰都是联发科的忠诚粉丝,在联发科拖拖拉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他还急得直催:发哥,快推4核芯片啊!
加入高通的忠诚粉丝小米后的卢伟冰。很少有人知道,在金立的日子里,他是联发科的忠诚粉丝。
但2010年,在整个手机行业从2G向3G切换时,联发科掉队了,被高通摁在地上暴揍,一直揍到5G,都没能完全站起来。
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了,只简单说说联发科落败原因:
海思没抢到联发科的蛋糕,但展讯和晨星却在低端市场拖住了联发科,拖慢了其进入3G的速度;
高通针对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推出QRD平台,在3G时代笼络大批厂商,联发科被扣住死穴,无法反抗;
高通是CDMA标准的拥有者,而CDMA是3G的标准,等于高通把持了3G标准,建立完整的专利布局,联发科即使如期自研成功3G基带,也绕不过高通的专利墙,必须向其缴纳6%的专利授权费,等于联发科的未来被高通锁死。
总之,可用一句话概括“山寨之王”联发科的过往:起于卑微的光驱芯片,发家于无人看好的山寨事业,折戟于3G时代,挣扎在4G,奋斗在5G,前方仍有路,转机就在不远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