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目前中国影院的影片普遍都是3D的?

SoxWBgvo 回答数4 浏览数234670
3D老觉得晃眼2D其实看着也很气氛。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凡泥 | 未知
国内影院普遍放3D版本影片是多种因素合围下的结果,具体来讲,有如下方面:
一. 需求

2010年《阿凡达》上映,在国内掀起了两个高潮:3D观影和IMAX观影,同时带动了影院这两方面的基础建设。



《阿凡达》用震撼的3D特效表现征服了整个国内影市,加之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让“看影片就要看3D、看3D最好选择IMAX”的观念深入人心。哪怕自《阿凡达》上映过去了十年的2019,仍有观众在影院前台询问有哪些3D影片可看-在他们心目中,2D影片已经从一开始就排除了。
很多人简单粗暴地将3D和特效以及大制作划上等号,从而在市场层面制造了巨大的需求。
二. 供应

有市场需求必然有供应,观众制造了如此大的3D观影潮,很自然就会反馈到影片制作上,于是,大部分影片都打起了影片3D版本的主意。
3D影片正常是指用3D摄影机拍摄的影片,但用3D拍摄成本太高了,于是,市场诞生了一种“后期转制”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原本2D拍摄的影片转制成3D影片,而且效果也能以假乱真,因为成本相对3D拍摄甚至可以便宜十倍之多,后期转制成了大多数片方的首选。
我们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很多3D影片都是后期转制的伪3D片,包括IMAX影片也同样充斥着后期转制的“伪装”问题。
三. 提高收入

3D影片除了迎合市场需求外,还能进一步提高收入,这里的收入提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1. 无论是真3D拍摄或是后期转制3D都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这笔费用或是由观众来承担。
比如,进口片普通2D版本最低限价统一是20元、3D版本统一25元(最低限价的意思是影院对外售价不得低于它售卖,高过最低限价售卖按实际售卖价格上报票房,低于最低限价按最低限价上报票房-中间的差额就叫票补),中国巨幕和IMAX版会对应地提高五元左右票价。



而国产片最低限价不会像进口片那样以2/3D区分,大部分不是30元就是35元。但很多国产片都会有2D和3D两个版本,而3D版本的最低限价正常都高过2D版本。
2. 由此,我们就要问了,为啥影片有2D和3D版本,但我们通常看到的只是3D版本?
同样,也是收入提高的原因。这里的收入提高主体已经不是片方而是影院方了,当然,最终片方也会“沾光”。
影院在选择播放影片版本的时候,一是因为大部分观众喜欢看3D影片,二是因为3D影片的最低限价高,三是在目前大部分影院都采取3D眼镜售卖的情况下,可以带动卖品收入。



如此,既能讨喜观众又能多方面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
而片方呢?影院的票价提高了,自然它的票房也高了,票房高了,分成也就多了,如此,更加推动了片方转制3D的盛行。
四.政策

3D影片的盛行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
目前我们国内每年有34个进口分账片名额,其中硬性规定了20个名额属于普通分账片、剩下的14个名额属于特种分账片-目前,我们全年能看到的进口片远不止34部,原因在于其它进口片是以“批片”名义进来的,分账片和批片的差别在于批片属于一次性买断的形式,而分账片是按票房分账的。



普通分账片和特种分账片的区别在于特种分账片没有2D版本,就这造成了一台很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好莱坞海外第一大市场-甚至很多好莱坞进口片的中国票房还高过北美大本营。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片方为了争取34个分账片名额争破了头,而在普通分账片名额已经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只能以特种分账片名义进来,这就意味着如果影片本身是2D的,为了适应内地市场,必须转制成3D-不管影片本身是否适合3D版本,这叫内地特供版3D。



这方面最为大家所知的就是2016年上映的《谍影重重5》,由于影片含有大量的手持拍摄镜头、以及导演为了增加现场感采用的快速剪辑,导致内地特供3D版上映后很多观众感到不适,最终,片方跟有关部门协商后,“回归”了2D版本。
由上可知,市场需求、片方、影院和政策导向四方面影响下,国内大多数影片为3D版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qyun | 未知
首先给大家介绍下3D影片的原理:
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体影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图像,右眼只看到右图像。
从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观众使用对应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镜观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这就是立体影片的原理。
为啥你看的3D影片没效果 猫腻都在这首先,有很多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就只有2D版本的,而其3D效果影片只是后期通过技术做出来的,所以3D效果自然就不是很好。还有一些3D影片在拍摄的技术上就已经和那些著名3D影片差很远了,此外有些影片的剧情并不是很适合以3D的效果展示出来,导演的想象力和后期的制作也决定了影片的3D效果的好坏。
归根结底是片源的原因,使得我们的观看质量变差。同样是3D影片 但是作品差距或是很明显的其实不仅仅是片源的问题,影片院方面也有很多问题,让3D影片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比如说一些小影片院的放映机和幕布的规格等问题,使得播放出来的画面大打折扣,比如就幕布而言,金属幕布在观影3D时能提升图像亮度,带来比较好的体验,但是在观影2D时,可视角度小,而且画面会过亮,容易产生画面噪点现象,而影片院要照顾到更过的客户,基本上都不会使用金属幕布。目前市面上也有兼容2D和3D的幕布,展现两者的效果都还不错,但是价格就比较高了,所以为了平衡点,有些影院是在观看体验上做了取舍的。此外,很多影院为了省钱故意减弱放映机的光源亮度,或者因为不及时更换老旧的放映机光源,使得放映机亮度衰减上很严重,这样大家看到的画面自然会变差。目前国内数字放映机的氙气灯造价大约7000元左右,理论使用时间是1000小时,但灯用得越久,损耗就越严重,亮度也随之衰减,很多影院为了减慢灯泡寿命,一开始使用低亮度,随后在慢慢调高亮。(氙气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灯源亮度衰减速度急剧降低。)
另外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个人觉得挺不错的,叫«未来水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shi | 来自北京
这样才更吸引人去看,说实话我很久都没去看影片了,感觉浪费时间而且目前的影片没什么看头,都是些无厘头的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oddd | 来自上海
技术在进步,很多影片是前期拍的2D,后期通过制作转3D,就是所谓的伪3D,制作成本相对低廉,而观众又不去纠结这个,票价还能卖高点,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