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有哪些关于介绍影片的影片?

qiuwanming 回答数8 浏览数129807
关于某部影片或某位影人的传记类影片有哪些推荐?
kukbura35 | 未知
1973年的影片《日以作夜》是特吕弗自导自演的经典作品。
影片讲述的就是一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包括“日以作夜”的题目都是影片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白天拍夜景,然后通过后期形成夜晚的效果。
特吕弗在此片中担任主角,也是影片中正在拍摄的那部影片的导演。





在一路拍摄的几个星期内,导演遇到了记不住台词,需要助手将台词写在厨房柱子等多个地方的资深演员;由于演员失误,需要不断NG重来的状况;胆战心惊的启用忧郁症后情绪不稳定的女主角;因现实生活恋情告吹,导致情绪崩溃,一度要离开片场一走了之的男主角;还有男二号的意外死亡,男二号的秘书隐瞒怀孕事实,导致后续情节无法合理解释;还有觉得场记没出息、混不到头,于是跟特级演员私奔的小状况;男二号的演员突然车祸去世,最后,在接受报纸采访时,只能借道具组工作人员的镜头,说出“这场戏拍摄的很顺利、很厉害。”的结语。
很确切的反映了影片与现实,虚假与真实之间吊诡的关系。





这是特吕弗非常个人的一部影片, 影史上也多将其视为特吕弗写给他挚爱的影片的情书。
在片中,导演的梦境里不断出现自个小时候越过铁栅栏去拿《公民凯恩》影片剧照的画面,相信是作者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是影片之光照亮了梦境的黑暗,如果不是诚如《公民凯恩》这样优秀的影片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影片人,今天的影片史会多么暗淡,今天的生活又会多么无趣。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aili20051219 | 来自北京
说《雨中曲》是影片史上的一台重要转折一点也不为过。这是一部无声影片向有声影片过渡时期的经典歌舞片,影片中就用很多诙谐的方式讲了那个时代的变化。

无声影片时代,演员的形体远远比声音重要。琳娜(简·哈根 Jean Hagen 饰)就是凭着讨好的外形,和唐(吉恩·凯利 Gene Kelly 饰)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搭档。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的问世,让唐和琳娜的无声片无人问津。





片中轻松的谈论到影片媒体本身,触及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分界。透过影片拍摄的方式来突显出这是一部“有关影片的影片”。

于是公司决定尝试有声片的录制。这难倒了虽有美丽外表但声音及其难听的琳娜。无论如何训练,她都无法把台词念的深情动听。于是,唐请来了声音甜美的凯西(黛比·雷诺斯 Debbie Reynolds 饰),让她做琳娜音乐剧幕后的配音者,片子受到观众的一度好评,琳娜声名大振。而走红的琳娜更加目中无人,想要断绝凯西的后路,让凯西永远为其配音。最终结果就是在唐的计谋下,琳娜被当众揭穿,而唐和凯西获得了爱情和名誉。





影片的魅力在于,它的艺术升华是每一项新技术磨合的结果。新技术的诞生,引发人们对拍摄影片的方式的思考,然后在影片人和影评人一遍又一遍的实践和检阅中,找出艺术和技术的融合的最佳方式,影片史于是就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y1000y | 来自北京
首推《雨果》。千万别误会是讲大作家雨果的影片,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切题的,讲影片的影片,并且非常重要,自从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很多教影片专业的老师,每年给学生们讲世界影片史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一放,更加生动,更加记忆深刻,真正的用影片去教影片。
为啥呢?《雨果》这部影片,讲述一台叫做雨果的孤儿小男孩儿,带着父亲留下的一台机器人独自生活在火车站的钟楼里,他非常想修复坏掉的机器人,总觉得那是父亲留给他的秘密,于是,他经常去火车站附近的一台玩具店偷点零件来修复机器人,却在一次偷窃的过程中被玩具店店主当场抓住,店主拿走了父亲留下的一本小册子,雨果想要拿回,便偷偷跟着店主到家里,认识了店主的养女伊莎贝拉。两个小朋友几经周折修好了机器人,发现机器人画了一幅画,落款显示的竟然是店主的名字!乔治梅里爱!(学过世界影片史的应该都激动了,那副图或是《月球旅行记》!)之后,他们又在家中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画卷,他们去图书馆想要查询资料,却在一本厚厚的书中发现了乔治的真实身份,图书馆中还出现了一台神秘人又告诉了他们关于乔治的一段过去……









这部影片,以一台小男孩儿的角度其实还原讲述了世界影片大师乔治梅里爱的影片故事,包括他发明的停机再拍,他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座摄影棚,简直就是一台巨大的玻璃房子,《月球旅行记》是如何拍出来的……看完影片,再次感受到影片,这是多么伟大又让人沉醉的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ark12345 | 来自北京
艾德伍德



1994年,已凭借《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归来》红遍全球,以华丽的哥特影像风格著称的蒂姆·波顿,拍摄了一部最不像蒂姆波顿风格的,黑白的,剧情平淡如水的传记片。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叫艾德伍德,一位影片人。
以他为主角,并不是因为他在艺术上曾有过多么高的成就,或是拍出了如何样现象级的大片,相反,他以拍摄烂片著称,去世后两年被The Golden Turkey Awards一书评选为烂片之王(worst director ever)。
艾德伍德一生撰写过至少47个剧本,执导了18个影视作品,监制了12部影片,在若干影片里跑过龙套,可以说,跟影片沾边的事他基本全干过,他是真心热爱影片。
无奈他是一台完全没有才华的人。
他的影片充斥着廉价的道具和自个撰写的莫名其妙的台词;他本人对于镜头对于表演没有任何鉴赏能力,总是痴迷于拍摄的第一台镜头,“第一台就是最好的”,口头禅是“perfect”;身为异装癖,总是在自个拍摄的影片里身着女服扮演莫名其妙的角色;没有影片拍摄许可,拍外景碰上警察就像小贩碰上城管一样落荒而逃;自个影片首映式上被看过影片的观众追着打.....
妻离子散,一生穷困潦倒,影片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任何光鲜,但他就是这样偏执地热爱着影片。
这部传记片,是以喜剧的形式呈现的,片中的人物总是在笑,艾德伍德在四处碰壁,被人在电话上羞辱的时候,他也在笑:
“是吗,你从没见过这么差劲的影片?这样吧,我的下一部影片会好很多”
我突然想到了《喜剧之王》里的周星驰
影片的末尾,导演安排艾德伍德邂逅了自个一生的偶像,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艾德向他诉苦自个为拍影片遭受的种种困境,并问这一切是否值得
奥森告诉他:“只要影片开拍了,一切就值得”
艾德大受鼓舞,终于凭借下一部作品,《来自外太空的计划9号》,咸鱼翻身,收获众人对自个的赞赏,他执着一生终有回报,终于成功了。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计划9号》仍然被认为是史上最烂的影片,艾德依然穷困潦倒,54岁那年死于心脏衰竭。
不过在他死后,他一生对影片的热爱和付出或是打动了很多人,以影片学闻名的南加州大学就开设了“艾德伍德影片节”以示对他的纪念
在《速度与激情7》中,保罗的角色以隐退的形式离场,有人说,正是影片,让保罗以另一种形式永远活了下去。
在《艾德伍德》中,艾德伍德终于实现了自个一生的梦想。
也许,这就是影片的魅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落单 | 来自广东
《艾德·伍德》是一部关于美国传奇影片导演艾德·伍德,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拍摄烂片的传奇经历。


艾德.伍德:1924-1978,易装癖,喜欢穿着胸罩和女性内裤;天才演说家,可以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找来投资为他那些烂片;20世纪80年代,他被评为历史上最烂的导演,他拍摄的影片《外星第九号计划》被称为影史烂片之王,但是他一辈子最想做的工作,就是想成为一名导演。。。
《Ed Wood》这部纪录片里面,Ed Wood导演的前几部影片首映时,有人扔鸡蛋,叫骂连天。本片结尾是影片院放映《Plan 9 from outer space》,Ed Wood幸福地沉浸在自个的影片里,跟着演员念台词,神采奕奕,无限向往,背景音乐中有掌声。于是,我以为《Plan 9 from outer space》这部影片最终成功了。再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这部影片其实是多么失败。纪录片的导演Tim Burton要这样处理结尾,或许是因为尊重Ed Wood,同情Ed Wood,希望他有一台好结果。这是一种善良的情感。目前仍有不少人和Tim Burton一样敬佩他的精神,可即使如此,谁也无法改变他的影片烂这一事实。他的影片之烂是货真价实的,不是曲高和寡或知音难求。百折不挠最后成功的人成为大众的榜样,百折不挠最后或是失败的人如何办?注定悲哀罢了。


影片一直展示给大家的都是艾德为了梦想而艰苦奋斗,作为一名异装癖他面对的不仅是事业上的不顺利,更有女友的不理解,当所有的人都向他说不的时候,他也曾经痛苦和绝望过。影片中,让我久久难忘的是艾德的笑脸,越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艾德就展露出他那近乎僵硬的笑脸,这也是我觉得德普演技高明的地方,那样的笑容很无奈,很刻板,有很多自嘲的意味。

艾德.伍德是一台梦想家,是一台没有成功的梦想家,但他那种乐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许,能被评为最烂已经表明了他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年一班 | 来自上海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影片本身就由无数个男主拍摄的小影片来串联,故事本身清奇有趣,小文艺的一部影片。(具体介绍我的回答中就有)
还有,这部影片最大的主题就是:影片爱好者们,终究是要孤独的╭(°A°`)╮。。。


(这就是男主拍的几部影片的封面~(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otian2008 | 来自北京
关于影片的影片,嗯,除了以上答案回答的外,我想到了四部影片,其中最后一部也是我最推荐的。
第一部是《千年女优》
今敏大师的杰作,讲了一台女演员从少女到老年拍影片的历程,以下每张图都是她,她在不同影片里扮演的角色。
她成为演员后,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在奔跑,追寻,这是片中角色的设置,也是她自个内心想法的展现。
为了找到19岁遇到的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人,她跨越影片和现实,坚定的坚持着自个的信念:
我一定要再见你一面,我的爱人,我一定要找到你!
这个片子的剪辑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影片和现实的交叉,片中人物和女演员本身想法的交织,共同讲述了女主角的一生,把她对爱的执着拍成了她一台人的史诗,表现手法燃爆了。

























第二部,《希区柯克》。符合提问者问的关于影片人或者某部影片的传记。
2012年上映的《希区柯克》,主要记录了希区柯克在拍《精神病患者》(又叫《惊魂记》)时,他与妻子的关系。里面穿插了《精神病患者》的内容,金发女郎是你们的寡姐斯嘉丽扮演的。而希区柯克是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








第三部是《阮玲玉》,也是既关于影片,也关于影片人的传记影片。
由张曼玉等人演绎阮玲玉短短一生的波折与耀眼。影片也是用了时空穿插的手法,把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和真实的阮玲玉饰演的角色对比,糅合,再加上对那个时代老影片人的访问,尽可能的还原了一台接近真实的阮玲玉。



最后一部是《艺术家》是有声时代写给默片的情书,是彩色影片写给黑白片的情书,也是新影片人写给老影片人的情书。





2012年的新影片,采用的却是黑白默片的形式讲故事。
既然有人能想到《雨中曲》,就也应该想到《艺术家》。同样是一台已成名的男明星遇上一台新人女演员,后来彼此的境地交换,新人女演员成了有声时代的当红女明星,而男主角却渐渐没落,颓废。
但是令人感动的是这句话:
"你再过气,再沉沦,有再多毛病,你永远都是我的艺术家。"
这是女主给男主的话,也是新影片写给旧影片时代的情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yjcaesar | 来自北京
关于介绍影片的影片我了解的还真不多,不过有个《佳片有约》的节目讲了很多关于好影片的题材。我认为《佳片有约》是很不错的一档节目,每周六晚的cctv6播出的影片都值得看,一般7点多黄金时段会播出一部国内动作片,然后差不多晚上10点就是《佳片有约》,此节目会选一些较为知名的影片,但我发现美国影片居多,当然很多都是上映了很多年的影片,但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的确满足了一些观影需求。
《佳片有约》栏目于1998年9月26日开播,是中央电视机台影片频道周末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影片综合类栏目。它的基本宗旨是介绍和传播世界优秀的影片文化,促进中国本土的影片文化建设。用传世经典的佳片汇聚来黄金般的观众群体,在周末白金时段引领起央视平台的收视热点。栏目大致可分为《佳片导视》《佳片剧场》《佳片漫谈》三个部分。其中,《佳片导视》和《佳片漫谈》是对影片的介绍和赏析。在结构上,该栏目把对影片的播放、包装、宣传和欣赏结合起来,强调节目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