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zit
| 来自北京
音响发烧友,都是从喜欢听歌,喜欢听音乐开始的,目前我们就倒带,回到音响发烧的时代80年代吧,注意我说的是发烧时代,并不是音响器材的黄金时期,当然80年代,也是一台器材的黄金期,那就是雷射唱机,CD播放机。不过今天不是说CD机,日后有空定会和大家分享CD机辉煌的历史。
在80年代初,很多喜欢听音乐,有一定经济收入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对音色有所要求,他们总想把整队乐队搬回家,那时候音响产业开始爆发。这些喜欢听音乐的人,开始搭配属于自个的音响器材。在那时候他们已经对声音,有很执着的追求了,为了达到自个满意的口味和追求,这些爱好者经常聚集一起,听音乐,玩器材,讲器材,在音响世界发烧友为求完美的音响,很多成为了音响奴隶,甚至丧失理智。沉迷音响是无底深潭,发烧友是无药可救。
就因为音响的世界裡与众不同,所以分了很多门派,最初有胆机派,裡面细分了,每个型号,每个牌子,每个年代,每个结构,都有不同的粉丝。而裡面的玩法也千奇八怪,为的就是能够出好声,就算花钱和花时间。他们都认为值得的,
另一类,就是我上一回分享说过的线材党,接插件党,配件党,他们认为音响的配件对声音影响很大,购买不同的选件穿金带银,换来换去,完全不知道自个追求的是指什么,最后浪费了很多钱,更多换来的只是玩。但他们觉得这样是快乐,也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有钱又舍得花,没有什么不可以。
DRY,派,这类别的发烧友,通常都是自以为是,认为自个改的机,做的机,是超级靓声的。自娱自乐倒没什么不好的。只是说如何好声音,如何好线路,对初哥来说,或许可以搭得上。对于我这类古董派来说,瞄一下机上的螺丝钉,就能得到答案。
音响的流派,基本就围绕功放,音箱,音源 ,配件。当然还有,换器材派,石机派, 黑胶派 音源派,这些各人之喜好,我就不浪费时间,在这些无聊的争论上。
以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发烧友,真正的发烧友,在每次聆听后都会写日志的,他们很清楚24小时什么时间最好声,什么天气,【视 】 什么气压,【嗅】 什么时间,【听】
视、听、嗅、味觉四种感官,所共同要满足大脑的刺激或兴奋,而不是整天换这换那,那不是发烧,那是在发神经,“有些毒害你的人会这样说”,「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
但我认为过份注重音响,只能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音响而不是音乐,这样就根本不是享受, 而更能断言抱著这种心态的人一年当中根本沒有几次能把整張碟由头听到尾.
目前对着音响听自个喜欢歌,我的她问为啥幸福不快乐,当你拥有最顶级的器材,你一样不会快乐,别忘记音响只是你生命的一部份,你身边还有更多比音响更重要,更美好的人和事!
我发不发烧?我非常满意我的音响系统,音响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我觉得音响是以音乐为目的」我同样会用视、听、嗅、味觉四种感官,来满足大脑的刺激或兴奋,我享受每一台晚上聆听的时光,而绝对不是花钱换器材的发烧友。
OK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如果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请你点个赞,也希望你继续关注和订阅,这样你不会错过我下一条分享,另一台聊天我们下一次再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