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谈谈对央视体育解说员韩乔生的看法?

ytyphp 回答数10 浏览数184079
可能是习惯成自然吧,每当看到韩解说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关掉声音。记得若干年前,他解说一场中国足球国家队与某外国队的比赛,场上外国队明明是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而韩大嘴似乎看不出来,自鸣得意、喋喋不休地说国足压着对方打,国足的守门员如何轻松,就像来享受旅游假期~~话音刚落,对方就打进一球。此类例子数不胜数,恕不一一列举。不知各位对韩乔生有何看法,欢迎探讨。

judicator | 来自云南
你们身边儿有没有净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儿的人啊?不是讨人嫌的那种,是那种“越多干可能越落埋怨但就是摁不住自个的热心肠”的那种……

嗯,大约就有点儿像韩老师那样儿的吧……




我说的韩老师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韩乔生老师,对,有的人也管怹叫“韩大嘴”,我刚认识怹的时候,身边的所有前辈都昵称怹“韩乔儿”。无论叫什么,怹都乐呵呵地接受,从来不当回事儿。从我第一次见怹开始,无论单位有什么急茬的活儿,只要制片人或者当值导演编辑找到韩乔儿,怹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堪称我们频道的“救火队员”。

“救火队员”韩乔儿最传奇的一次,据说是在上个世纪末的曼谷亚运会:彼时韩国男子乒乓球队仍然具有超级强大的实力,中韩乒乓球男团对决无疑是有可能打满五盘的。于是在预留直播时段的时候,导播人员安排的是打满的时长。但没有想到,中国男乒团结一心斗志昂扬,3:0力斩韩国男团于马下,节目一下多出了空档,那个时候相关的节目制作安排偏单调,比赛场地也没有那么多的回传信号,眼瞅着就要“开天窗”,也就是没的播了。这样的情况下,责任导演能找到的就是韩老师,因为怹是那一天的演播室串联主持人。这个责任导演承诺韩老师:怹只需要在演播室当中尽可能的多跟大家聊一聊曼谷亚运会的见闻,经历各项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包括一些趣闻轶事,而几个编辑则会在韩老师畅聊曼谷亚运会时迅速编辑男乒团体决赛的集锦,然后尽快播出,解放韩老师。

说实话,这对主持人的观察、表达和反应是个考验,而主持人也有理由不接这个任务。据当事人回忆说,韩老师思忖再三答应了导演的请求,并嘱咐他最好能让编辑尽快把集锦编好,然后就直接上了演播台,摄像机的灯一亮,韩老师清亮的声音传向了千家万户,说起曼谷亚运会中国健儿的表现,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包袱一台接一台……您猜如何着?勤劳的编辑动作奇快搞定了的男乒团体决赛集锦,到最后愣因为韩老师的“大段贯口”没用上……哈哈哈哈。

有人说这叫抻时长,没技术含量,可我跟您说,在上个世纪末,中国的第一台全国都能收到的体育频道刚刚成立没几年的时候,只有能力非常牛逼的主持人才能在“抻时长”上被同事信任。言多必失,因为韩老师古道热肠,总是急人所急,所以工作庞杂难免犯错,赶上第一代“网友”较劲,就出了个《语录》。如今电视机和媒体发展速度确实快,年轻的同行们知识渊博,自我保护意识也强,再出个韩老师这样热心主动去做“费力不讨好”的劳模工作的,怕是机会渺茫了。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lw001 | 来自北京
谢谢邀请!作为公众人物自然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体育节目解说员。比如老一辈的张之,宋世雄。他们的解说如临其境,参与其中。观众对他们的喜爱程度就不用说了。体育节目的解说员要有充足的知识,灵敏的头脑,反应快速,语言紧凑,插诨打科,一气呵成。纵观韩乔生解说,声音尚可,语句前顿后连,比喻欠妥,口误时有发生。当然不是故意而为之,但作为央视这么大的媒体可以安排去念个准备稿件或是没有问题的。北京卫视体育节目主持人魏翊东解说英超,不温不火,很有意思,不可多得的人才。央视体育几个主持NBA解说的小伙子也是很好的!孙正平老师做管理去了比之做解说员要出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6030 | 来自北京
猴哥没邀我自来,感谢悟空有胸怀。提起这位解说,实话实说,他水平真不行,专业水准差不是一点。但语速还快,又不过脑,于是有了韩氏语录:迅雷不及掩耳响丁当之势,最为著名,三十里开外…,等等!但并不烦人,本来是笑话却能转为笑谈!听说他退休了,但有时忙不过耒,他仍解说。好久没見他,还有点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jydf | 来自北京
我认为出题目者本身就可能怀有一定负面看法成分在里面。人没有完人。不能要求太高。风格不一样。欣赏能力也不一样。不一定得到每个人的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lone1900 | 来自福建
我是体育爱好者,非常喜欢体育节目。可我一看见韩乔生主持节目,我的心情是无比的难受。他的大嘴巴满口乱讲,不贴题意,胡说八道,我一看见他解说节目,我就有小老鼠挠心的感觉,马上把台换掉,特别爱看的节目,我就得忍着,我肯请有关领导救救我等体育爱好者好吗?让韩桥生退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teong | 来自北京
喜欢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喜欢孙正平老师的解说;当然也喜欢韩乔生老师的解说。勿庸讳言,和前面两位名嘴相比,韩老师的解说一直被垢病,特别是韩乔生语录被广泛传播,一时成为球迷的笑谈,但人有缺点那也一定有优点,他的优点在哪里呢?让我一一道来。首先我以为,韩老师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用,我听过韩老师在许多运动项目上解说,田径,游泳,球类,几乎是包罗万象,明显看出有些是临危受命的,有那么多项目让他工作,出点差错也是再正常不过;韩老师或是老黄牛,直到退休他都在努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大的体育转播活动从不缺席,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那头戴耳机目不转睛的读着数据的他,那投入那激情充分证明了韩老师的工作态度;以上两条已能说明为啥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了。当然出了工作还有重要的一条,他人好,宽容豁达,让人想接近,他从不迴避自个的失误,并能虚心接受,有时当他的面去调侃他,他都不介意,难得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宋老师、孙老师,还有我们正谈论的韩老师都转到幕后,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但他们忘我的全心全意的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却常驻在我们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晕哦~ | 来自河南
做为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开扩的视野,机敏的反应等等,而韩乔生显然是有差距的,被称为"大嘴"的韩乔,一不小心发明了好多金句,"三十里门前一脚怒谢","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朿了","以迅雷不及掩耳响叮铛之势"……,幽默不等于无厘头,尤其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主持人的要求会更高,期望央视的后来主持人会更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308120988 | 来自北京
首先,韩老师是我们有了体育电视机转播后听的较早也较多的一位专业体育解说,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十年,感谢是肯定的!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体育转播与解说的多元化与风格迥异使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众口难调是个问题;第三,韩老师的语录也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即使有误我们也可以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odfs | 来自广东


韩乔生,人称央视的“韩大嘴”,因为其极富特点的解说风格,以及其多次出错的解说语录而得名。
从解说的专业角度来看,一台人的解说风格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只能说我不喜欢,不能说人家这个解说风格就是对或是错。但是对于韩乔生的解说错误问题,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肯定是专业水准关的问题了。
我倒是很想聊聊,韩乔生为啥会成为韩乔生?
从解说风格来说,韩乔生的解说风格属于我国早期的“广播风格”,一是要激情澎湃,二是一定要政治正确三观笔直!在韩乔生的各项解说中,这样的风格都是一以贯之的。那是因为,在韩乔生的岁月经历中,体育从来不是单纯的竞技游戏,他是见证和经历过“女排精神”“乒乓外交”的老一辈解说家。他亲眼见证过体育对于国人的冲击,体育曾经点燃过的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自豪感,他对这样的现象有着自个深刻的理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风格,韩乔生的这种体育价值观和自个的经历息息相关,成为自个价值观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解说中,一定要让观众们感受到各种鼓舞和自豪感,这是韩乔生的一种解说“信仰”。
另一方面再说说韩乔生的解说专业问题了,其实大家也都有印象,韩乔生简直就是央视体育解说的“全能王”。从三大球到拳击、游泳等等,你简直觉得韩乔生就是体育解说届的“门户网站”,应有尽有。但是那句古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在韩乔生进入解说界的那个年代,央视哪有那么多的专业人才可用?就这么几个人,临时抱佛脚吧,大家并不是把每个项目都当做是热爱,而是一项工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如此一来,自然也就造成了贪多嚼不烂的局面,重术轻技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