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何以前不采用H264或H265高压缩率编码?

linca 回答数10 浏览数308120
十年前也应该有这个格式发明出来了,为啥不采用,而用相对来说低压缩率的mpeg4、mpeg2、rmvb等格式呢?是当时的硬件运算能力达不到要求吗?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lovekappa2008 | 来自北京
视频编码算法是不断的在发展的,当然算法的研究肯定要比硬件超前一些,但发布实用的技术标准也不会超前太多要不然就没人用了。MPEG1应该是第一台大规模商用的标准了,不过发布之后反响不大。各大厂都看不上,在制作MPEG2标准的DVD。这件事就被中国厂家钻了空子,万燕先搞出来第一台VCD然后大家一拥而上都在做,国外大厂也后悔了,赶紧跟进。其中发财的就有目前手机风生水起的蓝绿OV两厂的前身步步高。这时候电脑是没法直接解码VCD的,因为算力不够,需要硬解压卡。后来CPU算力过了两三年跟上了,才有了风靡一时的超级解霸软解。再后来到了DVD时代外国大厂开始割韭菜了,国内厂家虽然也在做,但因为专利费没挣到什么钱。电脑上播放MPEG2同样也是滞后一年多CPU才能跟上。不过大家也不着急,也就没有出现DVD硬解压卡这种玩意。再后来互联网慢慢开始普及先是RM大行其道后来进化到RMVB。同时MPEG4统一了DIVX和XVID还有AVC。再后来并入H.264家族。这一系列电脑硬件到没拖后腿,主要因为有了显卡硬解。蓝光机彻底退出主流了。到如今H.265开始普及逐步替代H264但这次升级更平滑,各种智能电视机和电视机盒子基本都支持硬解。说了一堆,就是想回答你,主要是因为硬件的性能和成本制约。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zf2006 | 来自广东
H264和H265是数字视频编、解码器的标准。

H264标准的进化史:

1998年1月份标准开始草案征集。
1999年9月完成一台草案。
2001年5月指定了测试模式TML-8。
2002年6月在JVT第5次会议通过了H264的FCD版。
2003年3月正式发布。
2005年又开发出H264的更高应用标准MVC和SVC版本。



H264标准的主要目标是:

与其他视频编码标准相比,在相同单宽下提供更加优秀的图像质量。通过该标准,在同等图像质量下的压缩效率比以前的标准(MPEG2)提高2倍左右。
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了首款H265编解码器。



6个月后,国际电联(ITU)正式批准通过了HEVC/H265,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相较之前的H264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H265旨在在优先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网络视频,仅需原先的一般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这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能够直接在线播放1080P的全超清视频。H265标准也同时支持4K和8K超超清视频。可以说,H265标准让网络视频跟上了显示屏“高分辨率化”的脚步。
为啥10年前没有马上采用H264和H265呢?

H264的压缩效率比MPEG-2提高了1倍多,其代价是计算量提高了至少4倍,导致超清编码需要100GOPS的峰值计算能力。这也就是为啥H264和H265没有马上流行的原因。计算机的任何一台标准都是等相应的硬件开发商开发出相应的硬件(当时是有相应的硬件,只是开始时没有大批量生产),然后视频分发商开始使用这一标准,慢慢才会被普通大众用户消化和吸收,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大家可以留言评论一起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叮叮当 | 来自吉林
发明出来了不等于有好的实现 硬件支持需要时间,海康就是行业还mpeg2的时候 他们实现了 硬件的h.264 baseline ,占领市场先机,一统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olicea | 来自北京
就拿H.265来说,2013年出来的,但是到2018才开始比较多看到使用H.265标准的。标准出来之后,先要硬件配置跟上。还有H.265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编码器的不完善,很多情况下表现的还不如H.264。所以一台新标准从出现到使用还有大规模使用到最终成为主流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ddgh2003 | 来自上海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1 | 来自北京
十年前的机能太低,那时候CPU运算;能力太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3190 | 未知
没有必要的硬件支撑,编码再好也白搭。想想如果视频在前端和后端硬件不能快速编码和解码又有什么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fan111 | 来自黑龙江
从最早的MPEG-1,2,4,到H.264,H.265,标准从提出到落地总是需要时间的,进入主流应用,不能仅仅是电脑软件的编解码,还需要硬件支持才完美,除了电脑之外,其他设备一般都需要SOC硬件支持才可以。
我是做安防的,海康好像2004年就推出了H.264的设备,到2014年才出了H.265的设备直到2015下半年,才完善了前后端解码全系的H.265设备,这个时候很多厂家连H.265前端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yadi | 来自福建
H264第一版终稿于2003年提出,是由H26x的制定组织和MPEG的制定组织组成的联合制作组来完成的。H264提出以后也是被作为了MPEG的第十个部分存在,所以不是MPEG4格式和H264是冲突的,只是不同组织对标准的称呼不同。
从格式上来讲,H264更适合作为流媒体的压缩方式,可以提供高效稳定的压缩,并且具有较好的还原度。那么就此来说,10年前流媒体的发展还十分有限,大部分媒体内容还集中在介质媒体中,那么对于H264的压缩方式肯定支持是不够的,毕竟想要解决支持问题,除去目前看起来比较省事的软件升级,硬件也需要改变。
目前之所以编解码方式变化得很快,是因为对于很多设备来说同时支持软硬解码,即使硬解不支持,软解也可以做到类似的程度,至少不会影响播放,但是软解是建立在处理器性能的基础之上的,10年前的处理器性能和目前不可同日而语,大范围采用软解可能是灾难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