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什么二次元文化那么风行?

haixian02 回答数3 浏览数142743
YiHYcCgb | 未知
近几年国漫闹得风生水起,《神契》、《狐妖小红娘》、《凹凸世界》、《偷星九月天》…佳作固然有不少,中国动画界的振兴计划也陆陆续续闹了几年。但是,从无到有,动静才会这么大。为什么二次元文化那么风行?积累很关键。
14年至今不说了。反正如果读这篇回答的人不熟悉提到的内容,那也就说明时代的眼泪流量不小。

2010年以后至13年以前,算漫画的勃兴期。彼时智能机还没烂大街,于是网漫和纸媒上都有一些好作品(我不是说现在就没有好作品,而是说当时纸媒的比重更大),但基本上是与人群和刊物捆绑的,主要面向初小学生。夏达上了jump一时传为美谈,虽然大家有意无意的把附刊俩字略了。

中国动画市场大家都看好,中国动画作品大家都没底。金龙奖那个时候都没设立,电视机上最多的是卡通。雷锋的故事是热梗。10年的哦亲!

轻小说网站没这么多,SF还没禁盗版也不收费,同人好像都猬集在飞卢,轻国的江湖地位不知高到哪里,天闻角川每年还发几十万奖金——惭愧惭愧,当时我就是为那个写轻小说的,结果到奖项停颁,一本能看的也没写完。
05年~09年

活跃在那个时候的全职漫画人,我就已经不太能想到了。当时知音漫客、飒漫画什么的算一枝独秀,至少我这种小城只能买到这玩意。更多的是长春出版社、湖南、海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引进的国外漫画,以及盗版。但是多说一句,盗版泛滥是因为有市场。
电视机上播映的还是卡通动画,《虹猫蓝兔七侠传》、《神探威威猫》之类,文化壁垒也已经开始建设,对纯国产动画片予以补贴,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直接摧垮了产业竞争。《秦时明月》现如今好像没什么人提了,在当时真是不太低幼的好东西。但数来数去,就这一个——而且没有继承人。
SF轻小说和轻之国度就是那个时候建立的,但一开始人气如何全看进驻多少汉化组。我不知道有多少无名英雄为了爱翻译了多少亿字,我就知道那时候写国轻的人都带着理想。这个时候,中国的孩子们,看得最多的国产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童话——曹文轩(虽然我没看过)和杨红樱?印象不深,能挤掉这两位的东西太多。
00年~04年

说句很不客气的话,当时漫画不成行业。没刊物,网络不普及,受众少,没什么人扫描资源。找一个看漫画的人不难,找一个能聊漫画的人不易。
说句更不客气的话,当时轻小说不如漫画。盗版都不多。田中芳树的《银英传》应该是这个时候录入的,但我们说回国内。
蓝猫是这个时代的国产卡通动画旗手,但印象里是少数能挣钱的东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也是这个年代的,反正真童年多的一塌糊涂,倒是没几个适合14-18这年龄段的东西。虽说上美影也搞过日式的《我为歌狂》…结果咱就别说了。90-95这个区间,几乎没有审核,所以电视机上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外国动画为主——不止日本——反正忍者神龟是这个时候来的。

94年~99年

宝莲灯、舒克贝塔、魔方大厦……郑渊洁一支独秀。轻小说这个概念在国内几乎不存在。
而那个时候,日本呢?
日本的动画、漫画已经发展近四十年了。电视机、电脑的普及率在当时简直无法比较,就更别提主机了…当时我们应该在玩小霸王和步步高。
对不起,话越扯越远,甚至像是在讲古了。
但二次元文化之所以流行,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那个文娱活动从室外转向室内的时代里,它们为我们播撒下种子,引入一批长大后逐渐拓展阅读面,为了爱去做汉化的人。而这批人做汉化的时候,网络使用人口的爆发性增长,和国内少年作品的匮乏,又催生、促使许多网站存活。
这些网站的内容,本就是为少年设计的。
而中国又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少年,在学校里过共同生活。一传十,十传百,有了接触的可能和渠道,以及成熟的内容,同时又缺乏竞争……
制造一种人尽皆知的亚文化,并不困难。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zidan | 未知
谢邀。为什么近几年二次元越来越火呢?主要还是现在年轻人逐渐接触网络眼界也越来越叼了,国内动漫和电影电视机发展也是越来越差才导致国内年轻人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国外,二次元这么火也是现在国内没有自己的主流二次元文化,主要还是国内政策问题,不过随着二次元的影响越来越大,相信也能有我们自己的二次元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流动的天空 | 未知
谢谢邀答。 首先声明没有其他意思  我也喜欢二次元  首先二次元的观看人群都是年轻人  喜羊羊与灰太狼就别来了  大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  对生活充满了幻想 不是yy  因为还没有被生活磨平菱角 相信邪终不胜正 之类的 相信生活还是美好的 而二次元正好满足了我们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