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laifasheng
| 来自上海
在了解这个问题时,先来看看我国水务行业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1、我国水务行业自动化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粗放控制为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工艺控制基本都采用现场就地控制,辅以人工记录和人工化验数据检测。
其次在第二阶段,半自动控制为主要特点。这一阶段,随着自动化和仪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主要用于进行工艺监视、数据记录和存储,辅以简单的启停操作,报表则主要由人工记录完成。
第三阶段,自动控制为主要特点。随着环保监管的加强,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阶段以实目前线仪表和电流监测、记录、存储为主要要求,基本实现了中控室操作和部分工艺环节(如提升泵、回流泵、脱水机等)的自动控制,以在线仪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报表基本实现自动生成,重要设备和仪表的历史数据可存储一年以上,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务企业均处于这一阶段。
2、水务行业将迎来市场化发展大机遇
人工智能在水务行业如何发展方面,我们需要看市场化改革的水务行业发展趋势。水务行业运营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是水务行业自动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那么自动化的地位和作用将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水务行业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是党中央对环保行业的重视,或是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不再局限于GDP指标的改革,都意味着,具有环保和市政基础设施双重属性的水务行业,迎来市场化发展的大机遇。
从行业内市场主体的角度说,近几年,水务集团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在完成了“抢地盘、占山头”的战略布局之后,各市场化运作的水务集团将会把业务重点转移到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这些变化为水务行业自动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监管的角度说,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强必然伴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而环保监管的手段和思路越来越依赖于生产数据,这些可靠、可信的数据取得有赖于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这已经体目前政府部门推行的供水水质实时公开、污染源排放工况监控系统和污染源企业实时信息公开等工作上,因此,这又会极大促进水务行业自动化程度的快速提高。
环保部目前正在行业推广的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就是利用了物联网、数据挖掘等新技术,从以前的“末端监控”思路转变到“过程监控”的思路上,通过对污染源排放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来验证出口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在行业内,还有包括供水水质信息实时公开、污染源企业排放数据信息实时公开等政策或制度,都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从监管角度解决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水务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工智能在水务行业的作用
随着市场化改革在水务行业的深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就需要从控制和管理两个角度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目前,自动化在水务行业的作用已经不仅仅体目前降低人工成本的简单层面,更多的将体目前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集团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对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自动化新技术的强劲需求。
目前,水务企业和集团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台水务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市场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城市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采集、系统整合、深度挖掘和广泛运用水务信息资源,实现全方位的水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水源地及污控断面的水质监测预警,利用城市泛在的超清摄像设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对水位、流量、排水口、水面漂浮物、人员入侵等进行识别,监测和预警。沿河排污口数量庞大,部分企业出于利益驱动,偷排现象依然存在。排污口定量和重点监控是水环境监控的一大难题。利用沿河布置的视频监控设备,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排污行为捕获与排污量估算技术,对排污口的排污行为(有无排水)、排水量、排水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发现排水异常情况进行告警,实现排污行为的在线动态监测,可有效监管非法排污行为。
城市内涝监测和预警,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展,城市内涝积水监测站点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上城市泛在的视频监控设备(如立交桥、下凹桥、隧洞等),可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监测道路积水变化,结合降水预报生成内涝预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告警信息,公众可提前选择绕行路线,省事公众出行。
水面漂浮物智能识别和警告,利用超清摄像设备,加上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水面漂浮物识别技术,对河道、引水渠、水库、湖泊等水体的水面漂浮物进行识别和告警,替代目前人工巡河和人工湖(库),可大大提高巡河、巡湖(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