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阿里花了几个亿都推广不了YunOS,为什么酷开一下就成功了?

冰蓝T透 回答数6 浏览数705107
阿里曾经为了推广自己的YunOS系统,给各种网络机顶盒补贴了几个亿,结果一片惨淡。为什么酷开网络同样做OTT,短短几年就做到3000多万终端?秘诀在哪?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jerleung | 未知
问出这个问题的,估计是对YunOS确实没有什么了解。

YunOS的失败,与酷开的成功,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大概也就是同为OTT行业软件OS提供商。

酷开的成功在于把握准了OTT行业脉搏,而YunOS的失败,老实说跟OTT行业的发展没什么关系,完全是自作孽。

我们分成业内和用户两个角度来说吧。

首先YunOS这个系统起初是阿里写给手机用的,对外宣称完全重写,与安卓毫无干系。后来在合作伙伴天宇的劝说下兼容安卓软件,并仍然声称完全自主研发。

想当初,谷歌完全重写了安卓的Java虚拟机,只是保留了Java API,就被甲骨文起诉并败诉了。开源代码项目只要不是采用“公共领域”许可证发表,也是有著作权的,安卓开源项目中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受著作权保护的,包括API。

阿里可能重写了虚拟机,但是几乎可以肯定阿里不可能重写所有安卓的Java代码,但是却可以精确实现对方每个特点,每一种设计,每一个类,每一个函数调用,以至于为安卓开发的软件那可以在YunOS正常的运行,为何却可以口口声声说跟安卓没有关系?

这件事上,谷歌不愿意深究,不过业内众多从业者却心明眼亮,来龙去脉一清二楚。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YunOS在手机端寿命很短,除了天宇、纽曼、魅族等少量机型,大部分用户都没有接触过咱们按下不表。

结果OTT行业爆发,让阿里YunOS赶上了大屏的顺风车,阿里开始在盒子上大规模推广YunOS。

第一,给搭载了YunOS盒子发放补贴,10元到几十元不等,盒子配置越高补贴也就越高,只要终端厂商承诺不在短时间内卸载系统。这个市场动作暂且不做评价,毕竟YunOS的研发已经耗资数十亿。

第二,利用手中淘宝、天猫的渠道优势,大肆打压使用其他操作系统的OTT终端。只要不是YunOS系统,一律禁止推送推广等。这一手就比较不厚道了。

结果证明,这些手段效果还是很拔群的,据阿里公布的数据,YunOS在OTT终端中占比曾一度达到70%。

然而,YunOS的使用体验却实在一言难尽。

这方面的帖子实在太多,你在知乎一搜一大把。

直接在知乎搜索YUnOS可以看到靠前的问题很多都是关于YunOS多么卡顿,封杀直播软件,以及,更绝的,直接删除用户软件的,甚至有直接推荐非YunOS终端的回答。

应该说,普遍的卡顿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已经可以称之为原罪了,而在YunOS系统的终端中,这可能还是最小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2015年底起,凡是搭载YunOS的终端,开始自动升级,自动搜索第三方软件并卸载。是的,你没听错,这是真的。

就在双11过后的11月14日,宣布YunOS终端销量240000之后,YunOS开始自动卸载软件。而且联网之下,系统无法回滚。而且由于YunOS的盒子都在硬件上动了手脚,经过条线等操作,让你的终端无法写入普通的安卓固件,可谓用心良苦。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花钱买了一款盒子,用了几天之后开始卡顿不提,还不让你自己安装软件,你安装了之后会自动替你卸载,这样的盒子使用体验是何等的卧槽。

也就是说,不是酷开成功了,而是YunOS失败了。酷开OS只是符合了绝大多数人的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良好公民 | 来自四川
其实这个事吧说简单也简单,说难特挺难的。为啥这么说呢,说简单是因为酷开在这方面的实力太强,知道如何把用户以及应用商们拉到自己的阵营中。说难是因为阿里YunOS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再加上之前的广电打击,所以才能形成这样一种局面。

算了下面给大家说一说阿里YunOS虽然当时风靡一时,不过却遭致众怒这件事,然后再具体分析一下酷开为啥在这这方面做的那么好。其实当时我很纳闷,为何除阿里自己的天猫魔盒还有如英菲克、开博尔、天敏这些“深圳品牌”网络机顶盒也用Yun0S系统?后来我才想清楚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无法顺利进入手机市场转战客厅、志存高远的阿里巴巴客厅生态战略一直有条不紊地推进,此前定下的硬件终端补贴政策至今都没有停止,其内容为:凡是在网络机顶盒里安装YunOS系统的厂商,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不过既然给钱那肯定是有要求的,只有卖够数才能获得相应的补贴。为了保量获得补贴,厂商就开始降价拼价格,最后发现还不如不拿补帖,并且由于大家都使用YunOS系统的原因,各家产品基本都是一样的,毫无吸引用户的亮点,所以才会形成现在的局面。
反观酷开的模式,在吸引合作方谈合作事宜时候虽然也是补贴,但是有自己的原则,第一,不看硬件利润,第二,摒弃碎片化终端。硬件利润方面,酷开网络提供补贴和后向分成两种方式,而且更加偏向于后者,后向分成主要是指酷开网络不仅基于盈收的共赢共享体系,更多的是基于同等技术框架基础之下的终端的资本价值体系,合作方共享规模化的终端资本的价值空间;摒弃碎片化是指终端规模化需要建立在一致化运营平台基础上。

另外光是这样肯定吸引不了多少合作商,不过在在得到腾讯、爱奇艺荔枝TV、百度的巨额投资以后。酷开做了全网数据的整合,不仅如此还在影视、音乐、体育、游戏、教育、旅游、健康、购物八大板块内容上已集大成。所以才会吸引到像飞利浦、松下、熊猫以及冠捷等知名品牌的加入。
还有就是早在2016年,酷开网络就提出了“大内容”概念,并开放系统。2017年启动了拓展终端计划,让更多的电视机装载酷开系统,也正是在这个思路下,搭载酷开系统的终端量逐步攀升。拓展终端计划的基调是开源共享、规模致胜,开源主要针对合作伙伴,共享的是所有商业模式。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共享,要知道共享用好了是利器,用不好很有可能崩盘,酷开能有这样勇气很关键。
这样一来高下立判,不是说阿里做的不够好,只不过是酷开在OTT行业已经根深蒂固,并且用极其反常的手段,赢得了用户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
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了解也比较片面,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轻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nce1984 | 未知
我来打回答一波,我是真不清楚为啥阿里花了几个亿都推广不了YunOS,以为平常对阿里YunOS并不关注,但是我知道为啥酷开能够成功。

要知道酷开3300多万的终端激活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在OTT行业中酷开这个终端激活量整整占据了整个行业18.4%的市场份额。对于这样一块大蛋糕,你觉得那群对于应用下载量季度看中的应用商们会不来分一杯羹?

另外听说酷开终端用户平均开机时长超过5个小时,用户开机时长越高就代表着下载应用的机会越大,这都是应用行业中最基本的常识,所以酷开才可以利用最小的代价,让应用商争先抢后的入住酷开系统。说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是酷开实力超群,我想如果换成其他的品牌,还真不一定有酷开今天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mxk181 | 未知
讲道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这涉及到黑阿里的层面了,有点小怕怕不敢说。不过也可以绕开阿里,说一说酷开为啥能够成功,我想这样阿里总不会追着我不放吧。

个人感觉快的成功跟他们提出的大内容战略有些关系,这个大内容战略正是以电视大屏为载体构建开放平台,引入包括影视、教育、旅游、健康、游戏在内的差异化内容服务商,给合作伙伴带来更多价值的全面开放。这样一来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东西,相比较其他平台酷开的平台更宽容也更舒适。

另外就是酷开酷开网络运营的终端约3300多万台,其中第三方终端已接近500万台,月活终端超过1700万。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别说是第三方,换做是我我都动心了,所以能够成功肯定是情理之中,讲真酷开做到今天的成绩我并不意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亚纹 | 未知
问题主要出在阿里对大屏生态理解还是有偏差,而且总体来说阿里作为OS系统提供商,一个合作伙伴来说,不是很值得依靠。

作为依靠中小卖家起家的淘宝,在天猫做大之后中小卖家哀鸿遍野;
依靠各大广告联盟起家的阿里妈妈做大之后,广告联盟死光了;
联合各大山寨盒子厂商起家的阿里数娱盒子,在祭出天猫魔盒之后,深圳的盒子厂商也扛不住了。

阿里所谓的行业联合,往往是拿到行业的大数据之后,让合作伙伴走投无路。正因为如此,依靠各物流快递公司做聚合服务的菜鸟,才会遭到顺丰的拼死抵抗。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已经没有多少OTT厂商,还敢使用阿里的YunOS了。正如很多与阿里、腾讯业务有重合的企业不敢使用阿里云、腾讯云一样,这样相当于将数据拱手送人。

而且,阿里YunOS,是将OTT终端视作可以联网的电视,或者大屏的手机来运营,根本没有挖掘大屏的商业价值。

反观深耕行业多年的酷开,目前已经与熊猫、飞利浦、松下等诸多行业内厂商合作,提供酷开OS的使用权,目前酷开系统已经覆盖3484万终端,依托大数据进行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海量内容矩阵,加上覆盖全年诸多时间、事件节点的活动,成功是自然而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engxinfeng | 未知
其实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即便体量大如BAT,他们在自己行业外的垂直领域,表现始终都是不如在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品牌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巨头们更愿意投资、入股、收购,而很少自己去开辟战场了。

OTT行业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几年前阿里凭借YunOS强势进入OTT行业,以补贴加渠道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不可谓不成功。

然而,事实证明阿里当时对于OTT行业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出了不少昏招。
·

比如YunOS的内容矩阵不够丰富,系统也不流畅,使用体验颇受诟病。

再后来,竟然会主动删除用户安装的第三方软件,可谓十分霸道。并且用户自己购买的硬件竟然被软件开发者留有后门,可随意控制,令人震惊。不止如此,在宣传中可随意安装安卓app的盒子到手后,竟然只能在监管下使用第三方软件,涉嫌虚假宣传了。

总之,阿里当时以YunOS入场可能还是对OTT行业缺乏敬畏之心了,并没有充分了解到大屏生态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根本差别。

相比之下,酷开在电视行业浸淫多年,酷开OS系统流畅,内容海量,智能推荐精准,运营得当,活动丰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理所应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