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BAT为什么不做智能电视,也不做OTT,相反却投资酷开?

tsingphone 回答数9 浏览数156619
BAT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涉及的领域很广,但一直没有做智能电视,也不做OTT。不过他们对OTT的投资很多,比如百度腾讯都投资了酷开网络,里面有啥门道?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homepage | 未知
从诞生至今,OTT大屏似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快速成长为了一个巨大的终端市场。
当然,这不仅是对于用户来说,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而言,其实也是这样。从小米电视、乐视电视、天猫魔盒等一系列终端产品上也不难看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OTT硬件的队伍中来。

但实际上,确实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多的是投资,而并非独立运营。
不难理解的是,虽然OTT终端和传统电视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之前更多走的依旧是依靠硬件收费的路数。虽然在互联网行业的带动下,OTT行业开始了通过“低价”卖点迅速打开市场,然后再主要依靠内容和服务进行营收,但还是查了一点意思。
在这一点上,可能也正式BAT纷纷投资酷开网络的主要原因。毕竟,直到目前为止,酷开网络针对广告主们的需求,已经开发出了“推荐位广告”、“全局弹窗广告”、“频道入口广告”等十三种大屏广告形式,并且还在尝试以大屏活动的形式,撬动客厅经济。
可以看出,OTT大屏背后的商业价值还是很丰富的。但相比之下,可能对于BAT企业来说,投资一个明显商业闭环更加完整的企业,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蛐蛐 | 未知
实际上,中国的智能电视产业在经历过爆发式崛起之后,如今已经成为了行业网巨头争相布局的一个全新市场风口了。可以说,即便BAT没有独立开发智能电视,但是同时能被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看好和投资的行业领域,基本上就可以被认定为是一处潜在的流量洼地了。



当然,BAT不做智能电视,也没有研发OTT行业,其实也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单纯靠OTT的内容来进行盈利本身的难度就很高,企业不仅要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和CDN带宽,同时风险颇高的付费会员数更是难以支撑一个完整的系统生态。即便BAT旗下均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对于他们而言,布局OTT或者说是智能电视的风险还是有的,而且不小。

在这一点上,投资酷开网络其实也不是一件特别难以理解的问题。

其实酷开网络在大屏运营上,确实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通过布局用户使用场景,使酷开系统有了巨大的系统流量优势。同时,在此基础上,酷开网络又以大屏活动的方式,与广告主共享电视大屏的流量红利。不难看出,与其他OTT企业相比,酷开网络其实更侧重的是商业闭环。

说实话,BAT也并不是慈善家,面对更有商业潜力的企业,争相布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鬼影士 | 未知
这个问题吧还是有些难度的,第一要对于BAT足够了解,第二还要了解整个智能电视行业以及OTT行业,所以我这就是个人的见解,如果没有说到的地方,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欢迎大家及时联系我改正。

其实BAT不做智能电视以及OTT我个人感觉是分三部分原因,第一部分就是在最开始行业刚有一些苗头的时候,BAT并没有及时进入。等他们想做的时候发现,整个行业已经接近于饱和,虽然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抢占一些市场份额,不过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肯定尺他们想要看到的的最终结果。


这就好比如果现在BAT宣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非但不能一下子就把市场份额抢过来,还会受到国内几大知名手机厂商联合起来围攻,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把市场份额给丢了,按照BAT的尿性是绝不会给他们太多活路的,所以这个举例可能有点偏,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第二部分原因是与其自己去布局,不如直接收购来的省事,并且可能还会更加省钱。一个行业最烧钱的时候就是行业刚刚兴起布局的时候,这一点从当初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以及饿了么之间的斗争就可以看出一二。我记得美团外卖当时公布了一项数据,他们在与对手进行补贴大战的时候经常一天就烧进去几千万。所以在一个行业初步成型的前期,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几乎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因此还不如等你们打的差不多弹尽粮绝的时候,我再站出来直接收购你们,或者给予大额投资,这可谓是一箭三雕。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酷开本身的实力,有资料显示,目前,酷开系统终端激活数量已经突破3300万,月活跃终端1700万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电视OTT平台。另外2017年,酷开网络营收达到3.42亿,内容营收增长255%,其中OTT广告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472%,用户的消费时长平均达到5.5小时。


这么漂亮的数据我看即便是BAT来了也不过如此吧吗,面对这么强大的酷开,如果不能将其击败,那就只能做朋友。所以说BAT的选择决定是明智,即便靠自身的实力跟酷开大战一场能够胜利,估计也会元气大伤,所以还不如直接投资酷开来的省事。


说的我都有些累了,讲了这么多总算是把我心里想要说的东西都说了出来,其实不仅是OTT行业以及酷开公司,在其他的行业BAT这样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只不过对于OTT行业来说,酷开的实力过于强大,听说他们的市场份额能够领先第二名2倍之多,如果换做是你肯定也会投资酷开,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

逻辑上有点小乱,不过仔细看一遍也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m951123 | 未知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得出来就是BAT图省事罢了。之前快并没有这么明朗的时候,BAT肯定不愿意冒风险进入,万一蓝海便死海了那就是个大大的笑话。所以他们得需要等行业稳定一下,看一看到底有没有发展前景才会做出决定。另外前期布局很累的,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满盘皆输。

所以他们投资酷开我一点也不惊讶,毕竟现在酷开已经做到了OTT行业霸主地位,并且有长时间统治整个行业的趋势,所以他们才会相继投资。另外他们一投资不仅能够进入之前还在观望的市场,还能规避很多前期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nling911 | 未知
他们不做智能电视也不做OTT是正确的选择,智能电视行业是典型的价格战也就是赔本赚吆喝,而OTT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或许他们觉得还不太稳定。但是等到OTT行业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又觉得这时候再进入有些晚了,不如直接投资一家OTT公司,这样既能进入这个行业,又能弥补一下前期没有布局的尴尬。

但他们也不是随便一个OTT厂商就能够投资的,他们会经过长期的考察以及对整个公司都会有风险评估。像酷开没剥离电视硬件业务的时候就一直在OTT行业内活跃,所以在大众面前属于那种认知度非常高的公司。

另外酷开一直拒绝打什么价格战之类的,我还记得CEO王志国非常反感这些,因此可能巨头投资酷开投资OTT就是看中了这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cfee | 未知
确实,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其实我对于智能电视的印象,更多的是传统电视大屏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所诞生的。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智能电视为主的OTT终端设备,如今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用户享受客厅娱乐的关键之所在。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巨大的消费空间面前,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将目光放到了OTT行业的身上。

      

尽管当下,中国的智能电视市场已经从初具雏形演变成为了行业风口。但其实对于一直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的BAT来说,布局智能电视领域仍需要不小的勇气。而在这一点上,恰逢乐视集团的衰落,更使得互联网巨头对OTT行业的信心大打折扣。

只不过,在OTT终端设备的推动下,客厅经济的复苏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甚至在终端规模的推动下,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大屏电视甚至将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布局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

为此,对于那些看到了乐视的衰落,同时也意识到了OTT行业前景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做不做智能电视,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正如题主所说,目前以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加快寻找“合作伙伴”的步伐。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乐视也好,还是小米也罢,互联网智能电视对于大屏生态以及产业链的布局,仍然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可以通过OTT终端设备,将内容、系统以及技术植入到大屏系统生态当中,大力布局用户流量变现,或许要比“薄利多销”的模式要好得多。

但是在这一点上,在OTT新媒体营销上做出的还算出色的酷开网络,确实凭借着全新的新媒体营销机会,持续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的关注。

虽然硬件盈利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伴随着用户流量激增,大屏广告市场确在OTT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虽然广告市场能为OTT企业以及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但实际上,广告主对于创意和策略的要求也变得更为苛刻。

      

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通过大屏运营来完善系统生态,还需要OTT企业对大屏营销模式,进行更多的思考。

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OTT行业似乎很看好酷开网络的这种"用现金吸引关注,用活动撬动流量"的方式。

下面引用一段来自网络上的点评,“酷开网络打造的客厅狂欢节覆盖了从双旦到双十二的全年互动营销活动。从已经结束的春节、418、618、世界杯等活动来看,每次的触达人次均在亿级以上级别,获得了用户与广告主的一致好评。”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屏广告对于OTT终端的意义有多么终端。
只不过,商业闭环更加完整的OTT企业,可能更容易受到互联网巨头的关注。对于BAT来说,自建OTT电视业务绝对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投资系统生态已经趋于成熟的酷开网络来说,这完全是一笔超值的买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435898 | 未知
BAT是什么?酷开是创维注册的那个酷开么?如果是,我的理解就是圈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ry_x | 未知
术业有专攻,看乐视造车就知道了,一个行业的积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还不如参股和收购来的划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hrublue | 未知
谁做电视!死的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