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你觉得人工智能能“包治百病”吗?为什么?

mrwang 回答数6 浏览数138501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aa3050 | 未知
计算机到底能否成为心灵本身而不只是心灵的工具,既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更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人类心灵是什么。我们怎样认识自己的心灵,也就决定了我们会怎样设计机器,让它具备人工的智能。这既是人工智能构想的发端,也是影响着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进展的哲学基础。
我们先来看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一个外国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不断地收到从屋外递进来的中文纸条,但他只懂英语不懂中文,不能看懂纸条上的中文内容。再假设这个外国人收到的纸条上不仅有中文符号,还有一套用英文写的规则,告诉他如何找到对应的中文符号。最后他收到英文的指令,要求送回某些特定的中文符号。他就完全照着指令做了,找到了相应的中文符号,并且照葫芦画瓢地在纸条上写出来,再递出屋外。这个过程不断重复,那么在屋外的人看来,递进去的所有中文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回答。但我们会认为这个外国人确实懂中文了吗?显然不会,他只是按照英文的指令处理中文符号而已。
这就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中文屋”论证。它的提出者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中文屋论证的目的是反对“强人工智能”的理念。所谓的“强”当然是与“弱”相对的。在弱人工智能的意义上,计算机只是我们研究心灵的工具,比如它能验证许多关于心灵的假设。但是强人工智能的观点就不同了,它会认为计算机并不只是工具而已,而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但塞尔想说,计算机也不过就是中文屋里的人,尽管它能处理中文的符号、回答中文的问题,但这绝不是说计算机就“理解”了中文。实际上,计算机只是按照规则做运算,输出运算得出的结果,而并不能理解问题与答案的意义。所以,如果中文屋论证是成立的,那么强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一种美妙的遐想,计算机充其量只能是人类心灵的工具,而不会成为心灵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ngpingshi | 未知
所有“包治百病”的说法都是骗人的,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分析判断力有利于医学进步,但也做不到治愈所有疾病,治病主要是靠人类的思维、人类的想法。
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人类拥有更强的分析力,可以迅速对比研究大量数据,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也可以利用它来处理药物研究的数据,但毕竟只是一类工具,用于弥补人类的执行力不足等缺点,没有人类提供的各种设想,单凭人工智能是无法治疗疾病的,毕竟它们没有自主意识,离了人类设计的算法就不能再起作用。各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如此。
治愈所有疾病,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疾病是统称,是导致人类身体功能偏离正常范围的因素的统称,虽然像天花等疾病已经彻底被消灭,但是每年仍然有很多新的病例产生,人类因为数量75亿,已经很大了,基于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出现几率就更高,而目前对很多遗传性疾病,人类都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这还需要医学的进步。
医学进步可以利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可以被作为工具的东西,人工智能是其中之一。然而,还是需要人来使用,由人来对各种结果进行判断。所以,人工智能有助于医学发展,但是依然无法“包治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otochord | 未知
人工智能自主学习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包治百病”这个就不科学了!
这个还是需要等待未来了,毕竟学无止境,一切皆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hbbs | 未知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至少在一段时间能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实际需求之间的gap还是会存在的,主要还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缺乏以及模型本身的学习能力有限,个人理解人工智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能是能做到在特定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到包治百病的程度。但是理想总是要有的,相信在很久的未来随着训练数据的丰富模型学习能力增强和计算能力的加强,人工智能一定会越来越智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_hong_qiao2 | 未知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某个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实现部分想法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w222 | 未知
不仅包治百病,而且无所不能。人工智能是物质世界神性显展的时代,是人类的终结。当然,我说的人类终结不是指人类肉体的消亡,而是人类主导世界进化能力的终结。人工智能更不会消灭人类,相反,人类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宠物。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推荐查看韩民青教授著作《人类的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