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图文】“迟到”的机器——联想Y7000高色域版评测

saberkk 回答数15 浏览数484857
今年6月,两款机器的横空出世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联想Y7000和惠普暗影精灵4。这两款机器性能不俗、价格相对亲民,其它各方面表现也都比较出色。一时间,Y7000和暗影精灵4成为了玩家、购机用户等群体的讨论对象,热度非常高,评测室也接到不少类似“Y7000和暗影精灵4哪个好用”这样的咨询。两款机器的销量更是扶摇直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
两款机器虽然几乎同时发布,但暗影精灵4从一开始就把“杀手锏”全部亮了出来——144Hz高刷新率、高色域屏幕、i7-8750H+GTX1060这样的主流游戏本中的高配置。反观Y7000,一开始发布的产品最高配置仅有i5-8300H+GTX1050Ti,屏幕没有高刷新率,色域仅有45%NTSC。直到8月份,一二线厂商基本都将“电竞屏”、高色域屏、高配置的机器布局好了,联想的高色域版、“电竞屏”版Y7000才姗姗来迟,本评测也跟着“迟到”了。
当然,除了机器“迟到”外,最近我也是相当忙。本以为下半年会稍微清闲些,毕竟新品基本都在上半年发布完了,没想到各个厂商时不时会将老机器“Refresh”一下,升级了一些新特性后送测,结果还是闲不下来……这次拿到的Y7000高色域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Refresh”,模具没有大变化,仅升级了屏幕和配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Y7000高色域版的表现如何吧。

笔吧评测室的评测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和作者,欢迎大家的转载。
PS:图片点击即可放大
目录
【0】配置
【1】外观
【2】外设
1.键盘
2.触摸板
3.音响
4.屏幕
【3】参数
1.CPU
2.显卡
3.主板
4.内存
5.硬盘
6.电池
7.声卡和网卡
【4】性能
1.CPU&内存
2.显卡
3.硬盘&其它
【5】游戏
1.孤岛惊魂5
2.绝地求生
3.彩虹6号:围攻
【7】散热
0.待机
1.CPU压力测试
2.GPU压力测试
3.双烤测试
4.游戏温度
5.表面温度
6.散热模块
【8】拆解
【9】其它测试
1.功耗
2.噪音
3.续航
【10】总结

【0】配置

联想Y7000是ODM联宝设计并生产的模具,模具型号LNVNB161216。机器具体型号为Y7000-1060。该模具为联想的私模。
主要参数:

接口分布:

PS:USB 3.1 Gen1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USB 3.0,GEN2才是USB 3.1速率;TYPE-A就是通常的USB接口形状。TYPE-C不等于USB 3.1,也不一定是雷电接口。

Y7000高色域版的扩展性中规中矩,主流的接口基本都具备了。个人比较喜欢它的接口布局——DP、HDMI、RJ45这样不常使用或不常插拔的接口放到机器尾部,经常使用的USB接口放到两侧,这样的接口布局接上线和设备后不会显得太乱,也不妨碍鼠标的使用。但是接口方面还是有槽点的:无论USB还是Type-C接口,都是USB 3.1 Gen 1速率。另外,纯固态版本的Y7000,2.5寸硬盘支架和硬盘排线没有安装在机器上,而是单独包装好作为配件附赠。
接口点评结束,接下来让我们从外观开始解析这款机器。

【1】外观


方方正正的外包装箱,正面是一个大大的LEGION LOGO。包装整体色调是蓝+黑,但机器却是红黑配色。配件:电源适配器+安全和保修指南+说明书+三包凭证,无其它配件。


整机均为塑料材质。机器A面,黑色表面有一圈圈同心圆纹理,能反射出光泽,官方称之为“太阳纹饰”。正中央是拯救者系列的Y字LOGO,LOGO外围是一个圆,三个角各引出一条条纹,形成一个大“Y”字型。机器开启后,LOGO会发出红光。A面下方一个突出的尾部,这种设计最早在G750上采用,被戏称为“大屁股”,虽然看起来有点突兀但对散热有相当大的帮助,如今这种设计被联想、戴尔、微星等一众厂商使用。

机身左侧接口仅有USB 3.0接口和音频接口,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侧出风口。

机身右侧同样简洁,仅有一个出风口和一个USB 3.0接口。

机身尾部,大部分接口都被挪到这里,从左到右依次是:Type-C接口(USB 3.0速率,支持视频输出)、Mini DP(v1.4)接口、USB 3.0接口、HDMI(v2.0)接口、RJ45网线接口、安全锁孔。

B面,3面窄边框屏幕,窄边框约5.5mm,下方边框约32mm。LOGO下方是一个摄像头,因为窄边框不得已将摄像头挪到底部,效果不是很好。

C面,黑色键盘,键帽边缘涂红,字体也为红色。掌托表面有类肤质涂层,手感较好但易沾染指纹。

D面,上方风扇位和中间部分均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覆盖了一层金属防尘网,但网眼比较大,防尘效果有限。

光宝科技代工的170W电源器。适配器与电脑的接口做成了方形,与一般的圆柱形接口不通用。

最后是整机实测的厚度和重量,受限于仪器精度,数据仅供参考。
外观展示部分结束,让我们来看看外设部分。

【2】外设

外设包括键盘、触摸板、音响、屏幕。笔记本的外设虽然无法更换且普遍没有什么可玩性,但仍然是影响体验的重要部分。本章节笔者在点评时会针对一些突出的特点进行详细点评。当然,除了屏幕外,其它部分的评价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屏幕方面由于有客观标准和详细资料,点评更具有参考价值。
1.键盘


Y7000高色域版的键盘有红色背光,两档亮度可调。键程约1.5mm,按键软硬适中,回弹力度一般,个人认为手感尚可。数字键盘是Y7000系列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方向键完整保留下来,对游戏玩家来说非常方便;但代价是整个数字键盘被往上挪动,位置与其它笔记本的数字键盘差别有点大,如果你适应了普通的数字键盘,使用Y7000系列的数字键盘会觉得很不适应,特别是在盲打的时候经常会按错。Num Lock键被挪到0旁边也是一个槽点,被错按的概率更高,错按后整个数字键盘就关闭了。至于常用的Page Up/Down键,只能通过Fn+方向键来使用了。
2.触摸板


触摸板为分体按键设计,触摸板本身不可按下。表面阻力较小,手指滑动较为顺畅。下方按键偏硬,手感不是很好。

3.音响



音响单元位于D面底部、机械硬盘和电池的下方。音腔较小,外壳还特意印上一句“audio by HARMAN”,C面键盘左下角也有一句同样的宣传语。然而虽然拿哈曼做宣传,实际听感却相当一般:低频下潜不深,鼓声听起来缺乏力度;高频上不去;乐器声和人声糊在一起……总之,和其它靠知名音响厂商贴牌当卖点的音响单元一样,这个音响单元也仅仅只能“听个响”。

4.屏幕


Y7000高色域版屏幕使用了京东方的NV156FHM-N61,屏幕尺寸为15.6英寸,屏库网中可以查到相关资料:

从屏库网资料可知该屏幕雾面屏,标称亮度300nit,标称对比度800:1,色域72%NTSC,响应时间30ms,色深为6bit抖8bit。
使用爱色丽i1 DisplayPro校色仪配合Displaycal 3.6.1对屏幕进行测试,为了防止最高和最低亮度对测试结果的不利影响,测试前屏幕亮度调节为120nit(38%亮度),仅在测试亮度均匀性时调整为100%亮度。Displaycal设置如图(测试不同色域时会更换描述文档):

结果如下:



测试得出屏幕色域为95.25%sRGB,70.9%Adobe RGB,72.37% DCI-P3色域(D65,伽马=2.2)。


色准方面,以CIE 2000为标准,平均ΔE为3.32,最大ΔE为8.86,色差最大的颜色为红色(255,0,0)。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51个测试色板中14个颜色ΔE超过4,大部分颜色ΔE超过3。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该屏幕sRGB色域能达到95.26%,而色域覆盖仅有87.57%。

色温、伽马、灰平衡三个参数的表现倒是还不错。色温7155K,虽然偏蓝但比一票动辄8000K以上的笔记本屏幕更接近D65标准,当然,色温并不一定要按标准来,非专业用途可以以个人喜好来调节;伽马曲线与标准的2.2伽马值曲线较为吻合。

sRGB色域覆盖如图所示,能比较直观地了解色域覆盖和色准情况。


除了sRGB色域之外,还有Adobe RGB和DCI-P3(D65,伽马=2.2)色域的测试报告,不过因为屏幕色域最大也仅在sRGB范围内,若与其它两个色域做对比,ΔE会非常高,因此这两个报告并没有太大意义,仅供参考。

亮度均匀性表现尚可,以中央区域为标准,亮度偏差最大的区域为左下角,100%亮度下,最大偏差为-8.14%。屏幕左侧区域亮度偏差较为明显,整个屏幕没有达到10%以上偏差的区域。在50%亮度以下时,整个屏幕的亮度均匀性均在1%左右。屏幕亮度基本在300nit以上,符合标称值。       
综合以上的资料和测试结果,可以看到Y7000高色域版配备的屏幕,确实能达到较高的色域,实测下来的色域已经相当接近100% sRGB了。但是色准方面并不能让人满意,个人认为该屏幕并不能在没有校色的情况下使用,除非真的不在意颜色的准确性。对显示效果要求较高,以及有专业用途需求的用户,建议对屏幕进行校色后使用。
声明:以上结果受测试设备、软件、环境、屏幕本身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绝对准确,仅供参考!每一块屏幕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测试结果有差异是正常现象。
外设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配置参数。

【3】参数

1.CPU


i7-8750H,软件显示为核心代号为Coffee Lake,BGA封装不可更换,TDP为45W。制程工艺为14nm,默频2.2GHz,睿频3.9~4.1GHz,三缓9MB,八代CPU为了压低TDP,默频设置都比较低。八代CPU规格相比上一代明显提高,但TDP维持不变,一般来说解锁TDP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HWINFO截图,CPU步进U0;SSPEC为SR3YY,通过这串代号可以在一些网站上查询CPU信息;封装为BGA1440,不可更换。

AIDA64里的CPUID截图,短时功耗限制90W,长时功耗限制60W,软件显示这些数值是Unlocked,说明可以用XTU手动调整CPU功耗。Max Turbo Boost Multipliers一栏可以看到i7-8750H的单核最大睿频为4.1GHz,全核最大睿频为3.9GHz。


XTU信息,XTU是英特尔官方的一款调节工具,可以调节CPU、内存等的参数,评测室进行超频、解锁TDP的操作通常都是用该软件进行。软件调节参数后点击Apply即可生效,关机后不生效,需要再次开启进行调节。
2.显卡



独显GTX1060,核心代号GP106,16nm制程。厂商标识为Lenovo。启用10组SM共1280SP,3组显存控制器共192bit位宽。显存为6GB,GDDR5海力士颗粒。核心频率1405MHz,Boost频率1671MHz,最高Boost频率能到1873MHz,此时核心电压为1.05V。

CUDA-Z截图。CUDA是NVIDIA推出的一种功能,旨在让GPU参与运算,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是面向开发人员的一个重要功能。

NvidiaInspector截图,这里可以看到独显(N卡)的某些其他信息,比如可超频范围,电压调节范围,高温降频线和TDP控制阀等。GTX1060不可解锁TDP控制阀,降频线为94℃。可以看到现在10系移动版显卡解除了超频限制,但是锁定了TDP,锁定TDP这点在桌面平台上也一样。

3.主板


主板信息,制造商LENOVO,模具型号LNVNB 161216,南桥为HM370芯片组,BIOS版本9VCN11WW。

AIDA64中的北桥信息,如今北桥已经被集成在CPU中,主板上已经没有北桥芯片了。 从显示信息上看,i7-8750H原生支持DDR4-2666,机器最大支持32GB内存,机器有两个内存插槽但标配单根内存。

南桥信息,这里也可以看到声卡信息和PCIE通道的占用信息,不过AIDA64显示的信息有点问题,PCI-E全部显示为2.0。
4.内存


机器自带的内存为单通道DDR4 2666MHz,时序为19-19-19-43@2T。

内存品牌为三星,单条容量8GB,生产日期18年第23周。

5.硬盘



Y7000高色域版的固态是忆联科技的OEM固态,型号AM610,容量128GB,支持的通道为PCI-E 3.0 x2,支持NVMe协议。网上查询资料可知,忆联科技是联想与记忆科技共同投资创办的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是面向消费级和企业级的固态硬盘开发。使用自家公司的产品固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但据了解Y7000高色域版使用过的固态有好几种,其中不乏三星PM961这样的高性能固态硬盘。同样的机器配备的不同固态硬盘有相当大的性能落差,想必有部分人对此会有点纠结吧。
6.电池


电池信息,设计容量57Wh,与最大容量相同,机器电池损耗0%。

7.声卡和网卡


声卡芯片采用了Realtek的ALC236。

网卡采用了博通的RTL8822BE,千兆双天线网卡,支持蓝牙4.2。

配置参数介绍部分到此结束,下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跑分环节。

【4】性能

PS:测试时显卡驱动版本为390.94,单通道内存,电源模式为高性能,机器默认解锁CPU功耗。
1.CPU&内存



Y7000高色域版的CPU跑分,综合性能比未解锁功耗的i7-8750H高12.68%,因为机器出厂设置已经将PL1解锁到60W。但在测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异常情况,注意3Dmark 11的物理分,明显是偏低的。重复了几次测试,分数都在9000分左右,虽然在启动3Dmark时会因为独显被唤醒而导致Uncore功耗出现异常值(10W,这也是3Dmark物理分和普通i7没多大差距的原因),但在PL1被解锁至60W的情况下,CPU的IA Core功耗仍能保持在45W,跑分过程中频率也维持正常的全核3.9GHz。3Dmark 11物理分异常的情况暂时无解,在计算综合性能时我将它剔除了。

Cinebench R15 25次循环跑分,该测试能体现CPU运行在TDP时的性能,而非运行在PL2时的性能。Y7000高色域版在循环测试中分数基本保持在1200cb左右。

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也就是所谓的内存跑分。这个跑分和内存、CPU性能都有关系。

2.显卡



Y7000高色域版的GTX1060跑分,相比历史值差距8%,没有出现某个项目分数异常。早先记录的历史值是80W的GTX1060的跑分,出现差距是正常的。

3.硬盘&其它


忆联科技的AM610固态硬盘跑分,因为仅支持PCI-E 3.0 x2,性能上相比三星PM961有一定差距。在拆机环节我会展示该硬盘的主控和颗粒。通过HD Tune的测试可知该硬盘缓存大小为20GB左右,使用缓存加速时连续写入大文件速度接近500MB/s,在缓存用尽之后速度跌至125MB/s左右。

PCMark 10跑分,PCMark 10类似3DMark,不同的是它模拟的是办公用途而不是游戏,想知道电脑在办公用途方面的表现的话,可以参考该软件的测试成绩。

如果你的用途非常专业,需要了解机器运行工业软件的表现,那SPECviewperf的一系列测试相比PCMark 10更具参考价值。SPECviewper用于测量显卡运行专业程序时的性能表现,是国际公认的标准之一。其测试成绩覆盖的专业程序有:3ds Max (3dsmax-06)、CATIA (catia-05)、Creo (creo-02)、Energy (energy-02)、Maya (maya-05)、Medical (medical-02)、Showcase (showcase-02)、Siemens NX (snx-03)、Solidworks (sw-04)。

最后是娱乐大师跑分,鲁大师早期版本曾经闹过跑几次几个分的笑话,跑分不稳定,现在据说是比以前稳定了,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很多分数仍然让人匪夷所思。该分数仅供娱乐,要对比性能,还是用一些专业的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比较好。

理论性能测试(跑分)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进行游戏测试。

【5】游戏

理论性能测试软件通常会着重测试机器的某一硬件、某一方面的性能,而且为了打分,测试的条件会比较苛刻,负载一般也会较实际应用高,虽然能客观直接地对比出机器的性能强弱,但离实际应用还有些差距。有没有贴近生活日常,又能对机器产生较高负载,显示出机器性能的应用和场景呢?有,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各种游戏。游戏测试贴近生活实际,直接对应广大玩家的需求,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机器性能上的区别,而不是对着枯燥的数字一脸懵逼。总之,游戏测试是对理论测试的必要补充。
本环节测试3款游戏:孤岛惊魂5,绝地求生,彩虹6号:围攻。
1.孤岛惊魂5

《孤岛惊魂5》是一款由育婊……不对,育碧(Ubisoft)制作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该游戏于2018年3月27日正式发售,因为足够的“新”同时对硬件的负载较高,所以加入了测试。游戏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Ultra,开启TAA抗锯齿,关闭垂直同步,场景除了自带的Benchmark之外,我还另外记录的游戏过程中10分钟的数据。

帧数统计


Benchmark中最低帧数51,最高帧数69,平均60帧;实际游戏过程中帧数波动较大,最低帧数35帧,最高帧数82帧,平均59.81帧。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带的Benchmark因为时间较短、场景较少,给出的结果会比较好,参考价值有限。不过平均帧数与实际游戏过程的平均帧数一致,说明GTX1060还是基本能够流畅运行最高特效的孤岛危机5的。


游戏过程中使用HWiNFO64在后台记录CPU和GPU的各项数据,从中筛选出GPU频率、GPU温度、显存使用率、CPU频率、CPU温度、CPU功耗6项数据绘制折线图(绘图软件出现了BUG,不得已用EXCEL做了GPU频率图)。从上图可知,在运行孤岛危机5的过程中,GPU基本处于Boost频率;CPU核心频率则在3.5~3.9GHz间波动,功耗40W左右,使用率在30%~50%,波动较大;GPU温度在80℃左右,CPU温度偏高,最高达到96℃。
2.绝地求生

绝地求生俗称“吃鸡”,是目前人气较高的一款射击+竞技+生存游戏,玩家需要在岛上收集装备,在安全区中避难,同时击败其他玩家,最后生存下来的个人或团队才能成功“吃鸡”。游戏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整体质量选择超高,关闭垂直同步,落地后开始录制帧数,录制时间10分钟。

帧数统计

游戏过程中帧数最低38最高66,平均58帧,游戏过程中帧数基本保持在50~60帧,可以看出GTX1060基本能流畅运行最高特效的绝地求生。但对于要求较高的FPS玩家来说,平均58帧的水平只能算是及格,如果需要更高的帧数则需降低特效。

游戏运行过程中,GPU频率在1650~1750MHz;;CPU核心频率几乎全程维持3.9GHz,功耗最高38W,使用率20%~35%;GPU温度在80℃左右,CPU温度维持在80~85℃。
3.彩虹6号:围攻

《彩虹6号:围攻》是一款体验拆迁顺带练习射击、协助恐怖分子杀死人质(大误)的硬核FPS游戏。游戏分辨率选择1080P,画质选择超高,开启TAA抗锯齿,渲染倍数选择100,其它默认。


帧数统计

游戏过程中,帧数最低53,最高105,平均85.68帧,说明GTX1060已经能流畅运行最高特效的彩虹6号围攻了。帧数图中有两段骤降到60帧的曲线,是我在游戏过程中被打死后退出重新加载时的画面,去除这两段帧数后,最低帧数63帧,全程运行在60帧以上。

游戏运行过程中,GPU基本维持Boost频率,频率较为稳定;CPU核心频率全程维持3.9GHz,功耗35~40W,使用率30%~45%;GPU温度在80℃左右,CPU温度维持在85~90℃。
综合以上测试结果可看出:大部分配置要求较高的游戏依旧“偏科”——对GPU的性能要求仍旧远高于CPU,i7-8750H大部分时间都无需满功耗运行即可达到全核最高频率,反观GPU则全力工作,只是游戏负载没有烤机那么高,频率可以维持在Boost频率以上,性能发挥更好。

游戏测试部分到此结束,下面是散热测试环节。

【7】散热

测试使用软件:AIDA64 Extreme Edition,FurMark_1.10.0。
监控软件:AIDA64 Extreme Edition,HWiNFO64,GPU-Z。
测试项目:AIDA64:系统稳定性测试,单选Stress FPU,进行CPU压力测试;FurMark_1.10.0:分辨率1080P,关闭抗锯齿,选择Burn-in Test进行GPU压力测试;同时开启两个测试进行双烤测试。
测试时间:10分钟。
0.待机

室温为23.5℃。

待机下,CPU 46℃,显卡47℃,待机温度表现正常(独显没被唤醒导致温度读数时有时无)。

1.CPU压力测试


单烤FPU,最高温度94℃,稳定后73℃,频率维持2.8GHz,功耗50W,CPU的温度墙为94℃。Y7000高色域版解锁了CPU功耗,但在未开启强冷时,单烤FPU最终只能维持50W,达不到解锁后设定的60W功耗值。
某些机器当独显传感器启用而独显处于空载时,机器的uncore部分功耗会发生异常导致CPU分到功耗的变少,幅度为8~10W,这会影响CPU的性能表现。所以,这里单烤FPU时不开启任何GPU监控软件,关闭AIDA64的GPU监控。

2.GPU压力测试


GPU压力测试中,CPU温度65℃,显卡为71℃,温度表现正常。核心频率1189.5MHz,相比默频降低了215.5MHz,属于GTX1060烤机时的正常表现。

3.双烤测试


双烤测试中,CPU温度88℃,GPU温度81℃。CPU频率维持在2.6~2.7GHz;GPU核心频率和温度与单烤相同。

Y7000系列有一个强冷模式,官方称为“野兽模式”(过于恶臭,以下称为强冷模式),通过Fn+Q快捷键开启,其实就是强冷模式。不过这个模式与CPU的功耗表现相绑定,开启强冷模式后,CPU在双烤中能维持45W,不过温度上升至94℃。
4.游戏温度

游戏温度使用HWiNFO64进行记录,功耗使用功率插座获得数据,功耗为整机功耗。表面温度使用热成像仪获得数据。

运行孤岛危机5的过程中,CPU温度最高达到96℃,超过了95℃温度墙,必然会发生降频,频率因此无法维持全核3.9GHz,在3.5~3.9GHz波动;其它游戏运行过程中温度均没达到温度墙,但最高也达到了90℃以上;GPU则因为功耗墙,稳定维持在80℃左右。表面温度方面,WASD位置均在36℃左右,不影响使用体验。
5.表面温度


待机时表面温度如图,键盘区域平均32.2℃,除了键盘右下方区域外,其它区域温度表现正常,不影响使用。

双烤时表面温度如图,高温区域集中在键盘中部和C面顶部。键帽最高温度46℃,WASD区域在34℃左右,方向键区域33℃左右。

运行孤岛惊魂5三十分钟后的表面温度,可以看到整个键盘温度比双烤时还要高一点,WASD区域和方向键区域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有明显热感。但中间高温区域,键帽最高温度已经达到47℃,建议游戏过程中不要使用中间区域的按键。

游戏时温度(绝地求生)

游戏时温度(彩虹6号)
附上绝地求生和彩虹6号游戏过程的表面温度,仅供参考。
如今CPU和显卡发热量剧增,在高负载场景如游戏中,温度已经和烤机温度不相上下(甚至更高),双烤表面温度图也有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单看核心温度和表面高温区域,Y7000高色域版表现平平,好在开启强冷模式后,CPU和GPU性能都能正常发挥,表面温度控制也比较好,绕开了游戏中常用的区域,这样的散热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6.散热模块



Y7000高色域版采用双风扇3铜管的散热模块,这也是Y7000系列通用的散热模块。热管、鳍片、风扇表面均进行了黑化处理。热管直径(压扁后)为11mm,3根热管直径相同,但在低配版中两根分开的热管被缩小了直径。鳍片有两长两短四块,短鳍片在侧面。

风扇型号为FCN DFS200105BR0T,工作电压5V,电流0.5A,扇叶比较密集。另外,热管周围还有一大片的铜片,覆盖供电和南桥芯片,铜片背面贴有相变硅脂。

上表为鳍片和风扇的规格实测数据,受限于仪器精度,数据仅供参考。
散热测试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整机拆解。
【8】拆解

拆解从D面开始,卸下D面所有螺丝后,从尾部可以较轻松地找到缝隙,用拆机塑料片沿边缘撬开卡扣就可以卸下D面。

卸下D面后断开电源线卸下电池,电池由5颗螺丝固定。

57Wh电池,电池型号:L17C3PG2,额定容量4820mAh。


主板全貌,可以看到GPU采用4相供电,CPU采用4+1相供电。拆卸主板时有两点需要注意:1、HDMI接口下方有一颗固定主板的螺丝,上面贴上了易碎贴,估计和保修有关,没有过保的机器请勿轻易拆机。2、主板背面也连接着两根排线,拧下正面的螺丝、断开正面所有排线后要谨慎拿起,再断开背面排线。这个设计在我看来是相当不人性化的,复原起来很麻烦。
在散热测试环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待机、烤机测试还是运行游戏,键盘右下方总有一块高温区域。拆机后观察该区域可发现,南桥芯片、固态硬盘两个发热大户都集中在这里,在机器高负载运行时,南桥芯片温度高达70℃、固态硬盘温度也在50℃以上,机器并没有构造辅助该区域散热的风道,高温也就不难理解了。


内存为三星M471A1K43CB1-CTD,DDR4内存,容量8GB,时序CL19。


忆联科技的AM610固态硬盘,主控是PHISON(群联) PS5008-E8-10,一款入门级主控,支持NVMe,带宽最高支持PCI-E 3.0 x2;颗粒为东芝颗粒。SSD贴上了相变硅脂辅助散热,让人无语的是,Y7000的全固态版本采用了2280规格的固态硬盘,但贴在上面的相变硅脂还是那么一小块,只覆盖了一半的颗粒……

网卡为Realtek(瑞昱)RTL8822BE千兆网卡,支持蓝牙4.2,M.2 2230接口。
拆机部分到此结束,下面介绍其它测试。

【9】其它测试

1.功耗

该环节使用功率插座测量整机的输入功耗,注意此功耗并非整机的实际消耗,因为电源是有转化效率的,实际消耗的功率往往比输入功耗要小一些。功耗数据如下表。

PS:开启软件指的是将所有检测软件开启后的待机功耗。

游戏中整机功耗比起双烤功耗低20~30W,可见170W的适配器应对日常使用绰绰有余。
2.噪音


注:前方噪音为触摸板前端位置测试的噪音大小。
待机、单烤噪音处于可接受范围,但双烤、强冷、游戏时的噪音已经比较吵了,人位噪音达到50dB,出风口噪音达到65dB,即使在普通办公环境中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注意无论是在哪个状态下,CPU和GPU的出风口噪音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两边的风扇无论何时,转速均保持一致;另外,非强冷模式下双烤或进行游戏,噪音大小和强冷模式下一致,意味着强冷模式风扇转速并没有提高,只是将风扇转速固定为最大。机器不支持风扇转速监控。
3.续航

测试条件:电源模式:平衡——更好的电池
          亮度:120nit(38%亮度,通过i1 DisplayPro校准)
          其它:断开一切外接设备,关闭键盘背光,关闭WIFI

PCMark 8续航测试结果4小时49分钟,57Wh电池下这个续航属于正常水平。
为了更加贴近真实情况,我们还通过循环播放电影测试机器的实际续航情况。测试条件与PCMark 8测试时保持一致,播放器选择potplayer 1.7.13622,保持默认设置;片源选择[Xrip][Fate_stay_night_Heavens_Feel_I_presage_flower][BDrip][1080P][x265_10bit_flac];音量30%(个人认为正好能听清楚的音量)。循环播放影片至机器彻底没电关机,实测下来续航时间为5小时4分,与PCMark 8的成绩相差15分钟。
【10】总结

优点:
1.升级GTX1060显卡,散热规格也升级了
2.高色域+窄边框屏幕,素质不错
3.默认解锁PL1至60W

不足:
1.自带软件有各种推送
2.必须Fn+Q开启强冷模式性能才能完全释放
3.数字键盘位置特别,需要适应

参考价格:8499(京东)

Y7000系列更新高配置和高色域版本后,总算是成为了“完全体”。在我看来,如果要问“什么样的本子才称得上是游戏本”,那Y7000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可以在它身上找到几乎所有主流游戏本的共通特点——主流性能,基本能畅玩单机大作;散热不俗,双烤不说温度能压得多好,但核心性能表现不“缩水”;价格亲民,品牌溢价不高,高低配(价)版本都有,任君选择;做工中规中矩,外观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
从Y430的爆发,到Y40/Y50的沉寂,再到拯救者系列崛起,再到如今Y7000系列再次成为“爆款”。曾经被我们认为在游戏本细分市场上“落伍”了的联想,现在以这款过硬的产品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身为一线厂商的实力。凭借Y7000系列,联想在中端游戏本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接下来是进军更加考验厂商实力和品牌忠诚度的高端游戏本市场,还是继续在中端游戏本市场深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次评测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赏。

PS:因为拍照的小哥临时有事请了假,本次评测的图片不得不重新找人拍摄,与以往的图片观感差异比较明显,部分图片拍得不是很好我就替换了之前用于微信的图片上去,请各位看官见谅。
xhpknife | 未知
N61这款屏在好多机器上用了啊,我看到的评测就有机械革命z2,Y7000高色域,小米pro。但是小米pro那个的色域是最惨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岸边超支 | 未知
蛤?低配版看你要好屏幕还是好散热,好屏幕暗影4好散热Y7000;高配版大家该有的都有了,散热都压得住,再要2选1那完全看你个人的主观上更喜欢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155609 | 未知
终于等到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yux123 | 未知
所以总结下来,它和暗影精灵4更推荐哪一款呢?如果因为收了钱不能明说,给个眼神暗示也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随风juju | 未知
后发先至的一款优秀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ousihai | 来自湖北
D面第一眼看到还以为我看到了猴……
m1060只有80w不到……?m1070能上130w,这个阶段落差有点吓人。
cpu这个tdp设定还算好……喝杯红茶能上tdp,不是35w挺值得高兴了(雾
但是这个热管……就是均热板稍微大了点管子感觉娘炮的跟轻薄本一样(xps15的感觉?幽灵更娘
想比起社会主义熊掌普,方向键差评,怎么又觉得有点猴的既视感。
我大概看花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c&angle | 未知
那么我该买暗影还是联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269211 | 未知
emmm 90% 的 sRGB 覆盖都能叫高色域了... 真可怕. DeltaE 也是惨不忍睹. 然后 SSD 还是坑爹 2242 2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丢失 | 未知
这热管挺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