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什么中国的电视信号是 4:3,然后很多 16:9 的电视用户一直观看着变形挤压的画面?

664507249 回答数20 浏览数476642
有强迫症的看到别人电视里的压扁了的画面真心忍受不鸟! 发觉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压扁画面很正常,甚至说得适应(-_-#what?这明明是信号与屏幕比例不一样的问题吧阿喂) 很多人只懂得选择大屏幕大品牌的电视,但基本上都是在看变形的画面,这样看久了对眼睛真的没问题?-_-|| 话说卖电视的安装后不帮用户设置下显示4:3吗?虽然这样屏幕两边会有黑带。 电视信号还维持在4:3应该是16:9未普及到各家各户,但是信号里不能加入两种比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tipsqq | 未知
把自己昨晚的讨论整理一下,大家轻喷

@yolfilm 答案中提到,全面转16:9宽屏会导致4:3大量片源报废,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就是会出现让4:3屏幕观众不舒服的情况而已。

我们按照这份文件 中央电视台高标清同播 情况介绍 的称呼,将标清源文件放大转制为高清格式叫做▶“上变换”,高清格式缩小转制为标清格式叫做◄“下变换”。

4:3节目非常多的情况下:


左右加黑边【上变换】

16:9节目非常多的情况下:



上下加黑边【下变换】

如果16:9节目引用了部分过去的4:3素材,还要转制标清:


标清信号“四周一圈黑边”。

当然也可以毫无节操地直接拉伸:



或者




或者




真实案例:




//萧惠文主播都被捏扁到想哭了好么!

以上讨论的都是信号源方面的变换,下面来说说用户接收端(就是你家电视机)的变换

假设你家数字电视信号源都是4:3,并且请结合上面 @ZhangTy 同学的答案来看:



“胖了”一般是这种情况,拉伸


裁切会让4:3的上下部分被切掉


信箱模式,加黑边保留原有画面比例。


其实更矛盾的是,现在很多电视剧其实是16:9的,在4:3的信号里面是上下有黑边的,这时候就会出先有黑边的节目被拉伸。如果选黑边的话,又会出现四周一圈黑边。

所以观众朋友们该怎么办呢?

中央电视台高标清同播 情况介绍 这份文件是2009年的,那时央视高清资源相对较少,现在应该有很多节目是“下变换”的了,也就是原始片源是高清。

截至目前,CCTV5体育频道已经实现标清100%留黑边播出;CCTV1综合频道的高清制播率也达到70%以上,明年开始广告招标就不会要求厂家提供字幕缩在4:3安全框内的版本了,全都是宽屏留黑边播出。

如果标清始终保持信箱模式,宽屏的接收机就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采用裁边缩放,而不是拉伸,就可以自然裁掉黑边,始终观看正常比例的画面了。加一句,扩大以后除了模糊一点,甚至连台标都不见了……:)

请看效果:



还可以是不是?但是上下字幕没了,所以上面的解决方案也请大家自行选择。

我就怕这样的……


萧惠文,[蜡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mzxa | 未知
-
一、
像这种 3:4 、16:9 的制式困扰,其实核心是「模拟信号」和「数位信号」的矛盾。

要想一口气全部改作 16:9 ,其实问题不大。

作为电视台,用无线发射信号,或是用卫视走有线传输信号,只是一个选项问题。
就是要更改设备,也不是太复杂。(九零年代中期後的电视摄影器材,早有16:9的功能)

为什么不能一口气更改?

只因这是「公众权益」问题。

不是家家户户都装了卫星天线,也不是全部家庭,都拥有有线电视。
很多人还是使用鱼骨天线收看无线的电视广播信号。(比如住在工寮的农民工)
因为天空中可以容纳的无线频道有限,所以,法律上来说,电视放送,是全体国民共有。
任何变更,都一定要照顾到全体国民。也是因此,任何电视产业相关变更,都必需有缓冲期。

(不然,老百姓的权益会被侵害。)

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
更大的问题是,所有的节目库存,都要说再见了。

因为太多节目拍摄时,是以 3:4 摄制完成的。
一旦改为 16:9 高清,等於把库存节目,一举清零了。

(比如西游记老版,比如还珠格格……)

那样的费用,其实大到惊人。

这里可以多说句外话,电视产业,其实很盼著「制式」改变的那一天来临。
因为,旧节目清零,等於创造了一个偌大的刚性需求。

会有几年的好荣景。

不信的话,可看东邻日本的电视产业,近年来,许多名剧旧剧的重拍,正是基於同样的理由。

三、
播出制式的更改,是势在必行,全世界的各地政府也是知道这个趋势,不可能逆转。

故此,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有出台相关规定,
预告了「模拟信号结束,全部改为数位信号」的时间表。

一方面给老百姓缓冲,一方面,给电视产业缓冲。

比如,大陆预定定全部电视广播信号,是在2015年,全部由模拟,转为数字信号。
台湾,是订於民国101年(2012年)7月1日,全部模拟信号,终止放送。

四、
理论上说来,改换完毕,制式的问题就能解决才是。

但以台湾为例,现在绝大多数电视节目,还是播的 3:4 画面……。
这就是现实,即使在台湾,改变的阻力也是很大,
只因,现在看电视的主流观众,绝大多数,还是使用著传统的 3:4 电视。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电视的主流观众(以台湾为例),已经老化、落伍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

ps:

讨论串中,很多人搞不明白「信号源」和「电视显示技术」是两回事。

若是传统 3:4 模拟信号的老电视,要看16:9 的画面,一定得经过转换(比如机顶盒)。
或者,就是电视台,必需发送两个信号源(专门给 3:4 电视看的 16:9 画面)。

可惜的是,传统无线电视放送,走的 vhf 信号,正好是 fm 信号的两倍周波。
这玩意儿,本来就跟 fm 广播电台在抢频道,再加上航空安全、军方通信还得占频,
所以,传统模拟的无线 vhf 台(了不起再加上 uhf),空中能容纳的,最多四个电视台。

以台湾经验,台数再增加,收看电视就要串频了。

要知道,传统电视的 vhf 、uhf 信号,是有科技限制的,那可是二十世纪早期的技术发明。
不走数位化,信号还走无线,电视放送本身还是模拟信号,那么,很多想法就不可能实现。

要是办法很简单的话,不用等我们在知乎上讨论。
全世界那么多聪明人,不替没一个想到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phia | 未知
绝大部分人对画面变形并无特别感觉,举一个例子,早年录像厅放港片,好多画面的人其瘦无比,其实就是未将横向压缩的变形宽银幕还原所致,但是当时我们都好不为意,反而觉得这是某种风格。
16:9电视完全可以将4:3画面显示,但是大多数人觉得压扁的画面就是所谓的“宽银幕”,买了宽电视显示4:3画面,觉得很亏。
他们才不在乎人压扁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洋狐狸 | 未知
反对 @yolfilm 的答案。
先说 yol叔答案 里的问题。

一 公共权益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数字信号≠16:9信号,模拟信号≠4:3信号。在数字信号的标清信号标准里,画面默认是4:3比例(720x576i,与市售DVD的清晰度相同,模拟信号理论也是这个清晰度)。
模拟信号也好,数字信号也好,要想在播放时不失真,需要信源比例和显示比例保持一致,或者在显示端进行一些处理(例如DVD播放器会在电影上下插黑边,称为letterbox方法),才能保证不失真。
假设如yo叔所说,16:9成为主流。老电视的输出画面仍然是4:3的,它们如果只能接受模拟信号,那么模拟信号完全可以先letterbox后再调制;如果它们需要外接机顶盒,机顶盒完全可以输出画面时进行letterbox处理。
“公共权益”完全不必受到任何侵害。
况且这其实是个伪问题,因为即使是数字信号,现在国内也大多采用的4:3比例——比例和数字还是模拟没有关系。

二 节目库存问题
4:3画面,可以通过两边加黑边兼容16:9。事实上高清台的《新闻联播》类节目一直在这么做。完全不是问题。就像我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观看老电视节目录像一样。
试想,把4:3的界面压扁成16:9看(也就是现状),那才是对库存节目极大的浪费和不尊重。

三 技术缓冲
如问题一,这个画面比例问题和数字还是模拟真没关系……

四 老电视机库存问题
我没看到调查数据,但并不认为4:3屏幕是目前的库存主流。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问题。事实上有很简单易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何还是成了今天这样?无外乎是,电视台懒得搞,电视设备厂商懒得搞。都是因为一个懒字。

最后说下我的理解:
一  一些电视台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trick方案暂时解决画面比例被拉伸的问题。
CCTV5、CCTV6已经是将16:9画面压到4:3的信号中播放了,也就是说你家电视如果是把4:3信号压成16:9来播放的,那你看到的CCTV5、CCTV6的标清信号恰好是正常比例的(除了台标)。

二 电视机出厂设置为何不让4:3画面通过两侧插黑边在16:9屏幕播放
因为插了黑边后,实际画面面积小了,权衡观感来说,厂家不太希望用户看到更小的画面,宁愿给你设一个拉伸的画面,至少显得画面大。当然,这种拉伸是对节目制作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三 电视信号为何还是以4:3为主流
国内的高清台在很多地方需要额外付费。在一些城市,高清台费用不多,推荐把常看电视台都设成高清频道。国内高清频道采用1920x1080i分辨率,MPEG2 42Mbps编码,杜比环绕立体声;清晰度比市售DVD高不少,比蓝光DVD差了一些。值得你拥有。

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应该是:
1. 对于4:3的节目,推荐把电视机(或机顶盒相关设置,但都不一定有)设置为按画面原始比例,而不是16:9比例播放
2. 推荐尽可能选择高清台观看

@yolfilm 分析的那些,我是不同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tn7102 | 未知
基本应该是这样,视频信号改变横宽比播出,就要在几种方式中选择:
Pan&Scan,也就是裁切;LetterBox,也就是黑边;Stretch,也就是拉伸;有些电视还有“智能拉伸”,基本就是变比率拉伸,画面中心拉伸小,边缘拉伸大。
裁切之后会放大,画面会变得很粗糙
黑边,很多人觉得浪费屏幕面积……
其实大部分城市的电视信号都是数字了吧?但是其中高清16:9的只是少部分节目,中央台的几套和本地卫视的几套,其他地区卫视的节目基本还是标清16:9,处理横宽比变换的其实是机顶盒。
电视台基本都会选择黑边,高清的央视新闻经常会插入4:3的新闻片段,都是两侧黑边。
其实更矛盾的是,现在很多电视剧其实是16:9的,在4:3的信号里面是上下有黑边的,这时候就会出先有黑边的节目被拉伸。如果选黑边的话,又会出现四周一圈黑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junspk4 | 未知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一句话,说数字电视的标准比例应该是16:9。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在TVB翡翠台转高清之前,香港本地的标清数字电视版翡翠台就已经是16:9了(不要怀疑,在大陆,即使是数字电视收到的翡翠台,也依然还是香港的模拟电视版)。那么,为何中国大陆的数字电视标清台依然要采用4:3作为标准,我就不清楚了。但是我认为,单纯是一个比例问题,如果真的是要解决的话,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看广电做不做而已。

也就是说,标清电视的画面比例是4:3,在中国大陆来说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后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16:9屏幕上看着拉伸变形的4:3画面依然有人可以接受?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我们买来一个大电视,是要看保持比例的小画面,还是要看拉伸变形的大画面?这就是取舍的问题。从电视机方面讲,目前似乎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剩下的,就是作为电视观众的大家自己的选择了。换句话说,那些可以接受屏幕变形的,是因为他们觉得,看大画面比看正常人重要!

再废话多几句,所谓的“智能拉伸”其实我本人依然难以接受,而参考一下TVB解决16:9画面显示4:3内容的方法,我会觉得舒服很多。看下图:

我自己在做视频的时候采用了类似的解决办法,如图:


不知道各位看官觉得如何,但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屏幕完全没有黑边,(主体)画面完全没有变形,Perfect!

再再废话多几句。上面@yolfilm 答案中提到,“若是传统 3:4 模拟信号的老电视,要看16:9 的画面,一定得经过转换(比如机顶盒)。或者,就是电视台,必需发送两个信号源(专门给 3:4 电视看的 16:9 画面)。”而模拟电视可以用的频段有限,不可能同时放送4:3和16:9两个版本的信号源。
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电视台同时播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这不能算两个信号源吗?如果算的话,那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以香港的电视为例,就是模拟信号送4:3,数字信号送16:9(包括标清台),然后通过机顶盒解决4:3电视16:9节目的问题,这样不就完美了吗?为什么电视台不这么做?
我认为答案是……无原因的不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ng678900 | 来自辽宁
家里电视宁愿两侧留黑边,也不看扁的。

一场篮球赛那人都1米5的胖墩真尼玛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aven3868 | 未知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处于标准的过度期。
简单说现在电视台执行的标准,就是4:3,这是国家标准,电视台是要严格执行的。
现在平板电视都采用16:9的高宽比,是为了适应今后的高清信号播出。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电视台(频道)开始采用高清标准播出,高清标准规定画面比是16:9,也就是说用16:9的电视机收看这些频道,画面是不变形的。
国家已经制定了全面模拟转数字、高清播出的转换时间表,目前只是痛苦的过度期而已,过不了多久,你看到的节目,都是16:9的信号,而4:3的电视机也就全面淘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lau | 未知
你就相信电视里的那些人本来就这么胖不就好了,还可以给自己找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