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力豪
| 来自广东
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这几年来,日本企业正在光速走下神坛。
有往海里倒核废水的东芝,有哭着喊着要卖身的日本显示器公司,有各种财务造假、数据造假的小林化工、曙光制动。
像日本著名四大财团之一的三菱商事,2021年营收1215亿美元,比1995年还减少了600亿美元。
更不要提什么工匠精神,什么日本酒店的马桶,洗完可以直接喝,都成了鞠躬道歉下的笑话。
大众对日本企业从过去的仰视到平视,到这几年来的俯视,也让我在思考。
同为东亚地狱房的国家,同样是内卷的代表。
从外循环中走向世界的日本百年企业,怎么就越经营越差了?他们衰落背后的原因,能不能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一点启示呢?
02
我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芝公司,作为众多日本企业当中的一个缩影。
因为就在前几天,东芝向外界暗示,经过长时间的变卖家产,自己实在没什么好卖的了,打算拆分业务,分成两个独立公司上市,准备一鱼两吃。
他们的总裁,那个老小子纲川智说,东芝不是在解体,其实我们是在进化。
你看家产都快卖没了,还把拆分上市,一鱼多吃竟然说成进化。
老祖宗估计听了都能气活过来,因为翻开人家的祖谱,确实过去强的不讲道理。
曾经的东芝有多强,用“显赫一时”来描述都不太准确。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中国还是清朝政府的时候,东芝就已经生产电器发家,后来更是横跨工业制造、化学、半导体、咨询、照明多个领域,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东芝曾经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世界上第一批4百万位的只读存储器,连续七年蝉联全球个人电脑的销量冠军。
东芝在工业上同样厉害,它开发了只需要转一周,就能够捕捉心脏和脑部完整图像的320层动态CT,它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铣床,跟光刻机一样,不允许卖给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的高光一直持续到一桩跨国收购的出现,被大家认为是东芝走向衰落的开始。
2006年,东芝以当时41.6亿美元的三倍溢价,买下了美国西屋公司,本以为买下来就能躺着赚钱了。
结果就遇到了一连串的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承建的福岛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2015年东芝财务造假被曝光。
为了求生,东芝疯狂变卖家产,2016年把传感器业务卖给了索尼,把医疗业务卖给了佳能,把白色家电业务卖给了中国美的,2018年又把东芝存储一半的股权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改名成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闪存巨头铠侠,笔记本电脑业务也没留着,卖给了夏普。
这么看起来,好像是多元化的业务和大额收购拖垮了东芝。
但是,我认为这根本没办法解释东芝和它背后一系列日本百年企业同时衰落的原因。
就拿收购案来说,东芝买下西屋的决定,绝不能简单说是个错误。
西屋不是一家简单的核电生产商,它是美国航母的核设备供应商,也是全球核标准的制定者,买下这家公司的专利,就能够看见核工业领域的巅峰之路。
何况百年历史的沉淀,让这些日本企业从国内市场一步步崛起,对外走进国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不能简单地用结果归因,去否定多元化和跨国收购在对外经营当中的正确性。
要找原因,我们还得深挖。
03
在描述日本经济的《金融战败》和《管理美元》这两本书中,作者曾经悲哀的感叹道:
世界头号的债权国像个待宰羔羊,被迫选择经济危机,拥有13个全球最大市值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经济的主权。
在1989年,全球市值前20大公司里,日本占了13家,美国公司只有6家。
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值前20大公司,没有一家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占了13家,中国企业占了4家。
从另一个数据来看,日立被曝出造假至少30年,三菱集团汽车油耗造假25年,神户制钢数据造假30年,小林化工造假40年。
这一串数字都在表明,在1990年前后,日本企业就开始衰落,选择大规模的造假了。
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跟美国签订广场协议的时候。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半导体协议一度把美国企业逼上了绝路,日本的产品攻占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逆差达到了顶峰。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连贸易战都没打,就签下了广场协议,日本企业强大的出口能力被日元升值挤兑利润。
最终经济泡沫破裂,从1991年开始,每一年倒闭的日本企业超过14000家,失业人口暴增百万。
从外部到内部的反噬,导致日本本土企业的生存根基被破坏,内循环被打破,日本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这是日本企业衰落最大的雷。
没有一个强大且独立的国家主权和经营环境做支撑,企业只要对外发展,就一定会受到更高层面的降维打击,就算你缩在内部市场,别人也要敲开你的门进来揍你。
落后不一定挨打,只是因为我今天不想打你。
04
除了国力的因素之外,日本企业相对封闭的家族式管理也是其中衰落的根源。
现代化企业经营是要为股东创造收益,股东对管理层有监督作用,不能赚钱就换人。
日本的百年企业不一样,法人界限很模糊,管理者几乎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内部培养的家臣,共同扶持家主。
没有明确的股东可以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与控制,大家为了企业内部的利益,围绕着家主形成相对默契的态度,有能力的人不能越过家主,没能力的家臣只要取得家主的谅解就可以了,企业内部既对抗又合作。
就像索尼的相机部门可以为数十家手机制造商提供相机传感器,却拒绝给自家的手机部门提供支持。
企业之间也是如此,很多企业都是相互持股,不干涉对方管理层的决议,相互抱团严重,基本上不对外合作。
就像在光刻机领域,尼康是曾经的王者,甩了ASML好几条街。
但在技术变革中,尼康只采用日本国内的供应商,而ASML把目光转向了全球,在这场角逐中,尼康泯然与众,大家只记住了ASML的光刻机。
05
通过东芝的缩影,我们可以透视出日本企业为何会在过去三十年时间由盛转衰的原因。
这其中固然有经营的问题,但环境因素更重要。
日本企业是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上了一课,
中国企业的崛起,背后有广阔的内需市场和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在支撑。
近几年中美贸易战、华为孟晚舟事件、TikTok事件、亚马逊事件当中,中国政府都出面扮演了一个护航的角色。
我们的企业在内循环中锻炼核心能力,积累资本,被中国消费者喂得白白胖胖,不受外部环境的制约。
但是,双循环战略的意义,就是在于内循环的积累,是为了外循环的冲刺,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
一家企业想要真正成为顶尖,必须要走出去,一个独立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是我们走出去的前提条件。
我们企业在内环境中修炼内功,更要背靠祖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全球市场当中找到伙伴,和对手共同进步。
内卷是为了更好的外卷,才有意义。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