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ueskybb
| 来自北京
一直想写这么一篇关于长焦的系统教程,确实时间有限,才完稿。3000字干货建议收藏!
一、为什么长焦和广角适合拍风光?
人类一直有猎奇心理的,超出人类认知范围外,超出人类视觉观察范围外的画面,反而会让人的视觉神经更加兴奋。人的单眼视角大概等效50mm,双眼视角等效35mm。一般35—50拍出来的视角更接近人类所见所感。但是人类却偏偏喜欢小于24mm的超广视角,或者100-无穷远这种超远视角。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要不人类为啥搞一个韦伯望远镜看看6500万光年外的创生之柱到底长啥样干啥。
创生之柱
人类这种对于视觉范围外的猎奇心理不仅仅在静态画面上,在动态画面上也有此执念。比如人们更喜欢看斗转星移,日月变换,把慢的画面快放的延时摄影,更喜欢看海浪惊涛拍岸、鸟儿振翅高飞的升格摄影。也就说慢的事物快放,快的事物慢放,反而会让人的视觉更兴奋。而风光摄影师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就是说无论是新奇的构图,新奇的视角,或者新发现的处女之地,都会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
我们经常会听某摄影师口头语说:“这个镜头挺出片”,究其原因也正是这种新奇视角的,决定了广角和长焦更容易出片,而中规中矩的24-105接近人类视角,更适合旅行博主。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推荐大家想拍好严肃风光摄影的小伙伴们入手选择广角搭配的原因。
2022年比较推荐的一套风光装备
2018年的时候我使用a7r3+16-35 f2.8gm +100-400gm这一套原厂的装备进行创作。上面这一套可以说是原厂平替的镜头搭配。如果有条件的还是建议上原厂这套。
二、摄影即是加法也是减法
很多人说,摄影构图是减法的艺术。这个说法不太对,摄影即使加法也是减法,只有符合视觉美感就是正确的,拍摄的时候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同样一个场景职业风光摄影师会通过视角和构图的取舍拍摄出不同感觉的片子。
案例一:
30mm焦距拍摄
这是巴塔哥尼亚的托雷峰,使用30mm拍摄,不带任何前景两侧蓝冰分布在左右平衡了构图,山和倒影也相互呼应。如果我对上图做摄影的加法,加入前景,大家看看是不是构图也不错,是另一种宽广。
16mm拍摄
这时候我们换上长焦,那就是另一种视觉和身临其境的震撼了。
400mm拍摄
这时候我们换上长焦,那就是另一种视觉和身临其境的震撼了。所以摄影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要发挥各个焦段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想象,一个场景尽可能的多出片。
三、大景与小景风光
案例二:
16-35gm 16mm拍摄
大景风光:也就是广大摄友俗称的“大片”,往往具备几个重要的特性:
1.纵深:一个典型的大景画面通常具有明显的前景、中景、远景。
2.宽广:大多数大景风光由广角镜头完成。超越肉眼的透视广度、边缘畸变造成的视觉冲击是让人一见钟情的绝招。
3.多元素: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大景风光画面中元素的多样性——绚烂的天空、盛开的野花、形态美妙的水流等等自然元素的相互组合、相互呼应都是大景风光常见的形式。
上图的场景,我们只需要换上长焦镜头就可以拍摄到下面的画面。
100-400gm 拍摄后
与大景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小景风光具备迥然不同的特性:
1. 相对较窄的视角:与大景风光的第一眼震撼不同,小景风光的视角往往集中于一个局部。而这个局部的构思选取则充分展现了摄影师对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
2. 注重于自然景观局部细节的规律:小景风光由于视角的特点往往包含元素的种类并不丰富。然而正因如此,一张好的小景作品会对仅有的元素在画面上呈现的形状造型、分布排列有着更为严格、挑剔的要求。
3. 烘托氛围、意境:很多小景风光旨在表现一种整体氛围、意境,而不在于突出画面中具体哪个景物,也并不一定需要画面中有明显的视觉中心点。
案例三:
5d3转接尼康14-24 f2.8拍摄
这是2013年在珠峰东坡晓乌措湖边拍摄的早上的日照金山,尼康14-24 f2.8 14mm拍摄,这么看这个场景是不是觉得一般了点,换上70-200拍摄远处被染红的马卡鲁峰,就可以拍到马卡鲁峰的帽子云,这张照片也登上了《环球人文地理》的封面。
5d3+70-200 f2.8
这张200mm拍摄,后期有裁切,原本5800的边长变成了3800,所以风光摄影我一直都坚持使用100-400这个焦段,或者平替50-400这个焦段,有些时候70-200确实不够长。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长焦的小景风光就是打打雪山,so easy!其实长焦拍拍雪山只是使用长焦的青铜级别。
四、广角和长焦哪个更容易掌握?
大家可以经常在景区看到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拍摄,很少使用广角镜头,一定以为长焦更容易掌握,更容易入门,认为广角由于畸变,和容纳了更多的元素,反而广角更难把握。但在职业摄影师的我来看,广角更容易出片,虽然入门难了点,但是一旦入门就很容易掌握,很容易出片。
长焦镜头看似入门简单,但是进阶太难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长焦镜头门后有门,一直停留在第一重门。长焦镜头越到高阶,出片越难,出片越不容易。我拍摄风光十多年能拿的出手的片子200张左右,其中只有20张是长焦拍摄的,也就是说广角和长焦的出片效率是9:1.
长焦风光是很考验眼力的,我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早上一场大雪过后,巴塔哥尼亚的秋天变成了童话世界,秋色雪景,使用广角拍摄树林中的黄叶与树挂,仿佛油画一般。小景风光更加考验拍摄者的观察力和审美。换上100-400GM,换个视角看世界。同样的树,使用摄影中的减法法则,体现局部,
但是我拍到的是这样的
雪后,掉光叶子的树枝上覆满了白雪,形成了漂亮的冰挂,长焦小景拍摄树梢的局部,仿佛一副抽象的地图,黑与白的对比,提现了树木的血脉相连。从表面上看是截取了第一张大景的两个小部分进行拍摄,实则融入了对于大自然的细微观察,小景风光的“眼力”是最重要的。
看到的场景
这种对摄影师眼力的考察无处不在,摄影师要善于发现隐藏在大自然之中的特殊·符号。
逆光广角镜头可以拍出上图的场景,但我们掉转方向,顺光拍摄,利用长焦镜头的压缩感和遮挡法的构图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立体。不仅如此通过日照的效果,这张片子也抓住了日落时刻的明暗和冷暖的对比。
这张沙漠也是抓住了画面的明暗对比和沙漠起伏像波浪一样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大自然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张,山脊形成的曲线,一层一层更具有层次感。
除此之外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抽象的元素值得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这也是平时用肉眼难以觉察的。
有些是有规律可循,有些看似杂乱无章却又作者对大自然的领悟蕴含在里面。比如上面这幅图看起来色彩斑澜,不细看也不知道拍的啥。其实当时我发现这片树林色彩从春天的青涩到夏天的绿,浅秋天的黄,深秋的红,到冬天的白雪都有,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是色彩的过渡也是季节的过渡,可谓一图看遍四季。这种抽象并不是浮于纸面的,而是需要有心人去品味的。
上面这张图就是属风光摄影中的决定性瞬间了,拍摄于2014年 尼泊尔 ama dablam雪山,虽然是a6000+18-200的狗头,但是盘旋的两只鹰是点睛之笔,可遇而不可求。
2018年的月全食 100-400gm 400mm拍摄
近些年非常流行用“巧摄专业版”来模拟月亮起落位置,精确计算,大月亮,太阳结合到地景中的元素去拍摄方法。刚刚结束的月全食相信很多人已经这么拍了。我这张是2018年的月全食,今年的月全食月食红月亮时间,月亮的高度太高了,很难结合地景了。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长焦风光简单么?当你打开500px自然风光分类的热门,页面上90%都是广角风光,唯一的一张长焦作品,却是登顶之作的时候,你或许会明白:广角镜头的地板略高,但是天花板略低,长焦的地板略低,但天花板却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