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很多综艺节目都逃不过越做越烂的困境?

aiwanren 回答数4 浏览数226
最近关注了东条,觉得东方卫视毁了自个做了四年的口碑,情怀干不过资本。继而联想到了好声音,向往de生活,笨熊,明侦,发现综艺总逃不过蜜汁结局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zgjsyp1985 | 来自北京
因为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口碑不重要。或者说没那么那么重要。
在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是B2B模式的商业产品,他们跟电影有本质的区别,电影是一个完全概念上的B2C产品。
我们先看电影。电影是由投资人,投资公司出钱拍摄,推广宣传,最后面向市场由一个一个独立个体的人通过购买电影票的形式完成利润的获取。也就是说,电影的最终消费者是一个一个独立个体的“人”。B是投资公司和电影制作方,C是个人消费者。
而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他们是有投资人,投资公司找团队制作,推广宣传,最后卖给平台方,由广告商买单,也就是说他们的利润最终是在广告商身上获取的。跟个人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个人消费者只不过是平台的“流量工具”,“流量工具”这个词很重要,后面会详细解释。)前一个B制作方,后一个B是平台与广告商。
明确这个概念上的区别,就可以理解口碑对于电影和综艺节目,电视剧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力了。
对于电影而言,因为最终消费者是个人,那么口碑对个人影响是巨大的,好电影我会花钱去看,烂电影我不会花钱去看,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
而对于综艺节目和电视剧而言,口碑这个东西,就会复杂暧昧很多了。
下面我单独拿综艺节目来说明。
综艺节目基本上来说是一杆子买卖,也就是节目拿到广告商的赞助的时候,利润已经获取了,后期节目爆还是不爆,单对于这一季的节目而言,利润上没有任何影响(除非节目出了问题,不能播出,或被抵制这种不可抗因素)。所以对于节目制作方而言,节目好与不好,他们可以不那么关心。
那么谁关心节目好与不好呢?节目的实际消费者——广告商。然后广告商对于节目好与不好的判断和观众完全不一样。观众判断好与坏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不好看,而广告商对于节目好不好,判断依据是覆盖率,话题讨论度和各社交平台的流量搜索指数,归总来说就是“数据”
对于广告商而言,一个口碑炸裂,但是数据不好的节目没有任何意义。而一个口碑不好,但是数据非常好的节目,他们仍然会爱不释手。
就拿这个问题下,讨论最多的《东挑》来举例吧。


这是极限挑战豆瓣评分,可以说口碑完全糊了。一星和二星占了70%的比例。按照这个口碑,这个节目应该扑街了才对。
但是实际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


收视率稳定的排在当日第一的位置。
而其在平台的热度呢?是这样的。


至于微博话题榜和知乎的话题榜,我就不用累述了,热度足够,特别是知乎,因为要骂它,所以《东挑》常常上话题榜的前十。
综上,《极限挑战第五季》不但没有因为口碑的崩坏而整个节目垮掉,相反,因为口碑崩坏,反而使得类似知乎这样的平台增加了更多相关话题的讨论度和热度。
那么现在,如果你是《极限挑战第五季》的广告商,看到这些数据,你是悲哀了,不愿意再投资了,还是觉得心满意足,下一季接着投呢?
答案显而易见。
那么口碑为什么在综艺节目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呢?
这就要详细说明前面提到的“流量工具”的问题了。
这就需要每一个人明确自己的定位,面对综艺节目,你不是消费者,你是平台的“流量工具”
面对平台,比如爱奇艺,优酷,腾讯。比如各家电视台。个人的选择权其实没有多大,你接收到的所有综艺节目其实都是平台硬推给你的,你只能在他们推给你的那一部分节目里面选择自己看什么,而其他没有推给你的节目,你看不到,因为你不知道。
再加上流媒体的介入,铺天盖地的推送给你相关节目的话题,明星资讯,你就被动的成为了某综艺节目,某平台的流量工具了。你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实际上,你一早就被牢牢的控制住。
你的观看,你的讨论,甚至你的不满和咒骂,在平台和广告商的报表里,全部不分好坏的变成了“数据”。而数据不论好评差评,只论数量和到达率。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目标。
对于广告商而言,他的广告展示给你了,不论你看到广告时你在表扬节目还是在咒骂节目。对于播放平台而言,他获取了点击率,获取了购买会员数。对于社交媒体来说,他获取了热度和日活跃度,报表更好看了。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唯一输的是观众。但是无所谓,观众不重要。
因为曾经参与一些节目的立项到制作的过程,我可以详细的拆解一下来让大家更明白综艺节目的本质。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一个综艺节目最重要的是制作的部分,但其实制作是最不重要的部分。
一个综艺节目最重要的部分是:
立项

立项的过程极其简单。无论你是什么模式,什么创意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广告商投钱。于是你只需要在你的策划案里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节目可以获取最大化的流量。
为避免广告嫌疑,我拿我没参与的节目的策划案来举例吧。


看完这份策划书,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整篇策划书,你根本看不出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目,模式是什么?流程是什么?搞出一堆明星他们到底要在节目里面做什么?一概不清楚。唯一清楚的就是,他在反复说明自己这个节目可以获得流量,获得很多很多的流量。
为什么一个节目的策划书要这么写?因为广告商只关心流量。
这么极致到谄媚的流量策划书就够了吗?
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反复提案和修改,来满足广告商更变态的流量需求,而这些流量需求是会在本质上破坏节目的节奏和好看程度的。
当时我是以顾问的身份被请去参与节目策划和提案的。去之前我问过节目的总制片人,她到底想不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好”节目。她是发自内心想要的,一个真心想做节目的人,怎么会想自己的节目被人骂,被人说烂呢!但是,在我和节目导演组,编剧组闷在公司里开会的那一个多星期里,可以眼睁睁的看着我们设想的“好”节目,被广告商一遍一遍的打回,重做,最后变成一个四不像的玩意。
终于策划案通过了,节目得以立项,广告商的钱将逐步到位。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制作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广告商投入的钱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增加。也就是说,在节目立项完成后,节目获得的总资金数是一个确定好了的数目。
但是,“利润”一个不确定的数字。
利润的最大化,只有一个办法——成本的减少。
在立项确立之前,设想中,会有最好的嘉宾,最棒的导演团队,摄影团队,后制团队。但是立项完成之后,就必须在某些部分里,做减法了。
有些必须要的嘉宾大概率做不了减法,因为广告商不会同意。那么在哪里降低质量呢?只有真正增加口碑和节目精彩程度的制作部分了。导演团队,降级,摄影团队凑合一下,后期制作,从30万一期改成10万一期……
再加上在节目录制拍摄的过程中,广告商都会派人盯场,而且不是一个广告商,是N个广告商,他们都得确保自己的产品在节目中有最大限度的露出。整个录制过程,就完全是在跟广告商斗智斗勇的过程。
我不认为我的制片人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但是理想与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该怎么选?看客选理想,执行者选利益。
播出与推广

平台的资源是有限的,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和网络平台的头部位置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所以,一个节目的好坏,可以不看口碑,但是一定要看他在平台的位置。如果你能拿到平台的最佳位置,恭喜你,你荣升头部节目,流量,收视率都有基本的保证。如果没有……各平台都有一大堆腰部节目,可能你根本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看过了。你就会像拿不到龙标的电影一样,慢慢消失在时间里。
至于怎么营销推广,怎么炒作话题,怎么逆向营销,说起来会是另外一篇长篇大论的回答。有机会我可以用我参与过的实例给大家解释,这里就不提了。

说了那么多,现在本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
综艺节目为什么逃不过越做越烂。
第一:综艺节目不需要很好的口碑做支撑。有很好的节目靠口碑圈粉,比如《明星大侦探》,《向往的生活》等等,但他们并不比口碑烂的《东挑》《跑男》有更好的数据,而且往往更高口碑的综艺节目,如《奇遇人生》《忘不了餐厅》,却得不到够高的流量和关注度。
所以,口碑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属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第二:再好的综艺节目,都有生命周期,做到第N季都会面临审美疲劳的情况,对于制作者和广告商而言,如果数据没有太难看,那么还能继续榨取剩余价值就继续榨取,如果不行了,放弃掉,重新开一个新节目,重新做一锤子买卖,也比想办法把一个老节目做得更好看容易得多。
第三:现在是网络世界,网络世界天然的喜新厌旧,就像流量小鲜肉一样,当年红到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鹿晗,跟今天的鸡你太美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综艺节目也一样,《中国好声音》一定会被《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干掉。
所以,你指望一朵明日黄花,能给你开多美吗?
忘掉旧的,迎接新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只是,希望,广告商和平台能够慢慢的,停止给我们这些流量工具喂屎了。虽然我知道这一天会很晚到来。
但是,希望还是要有的,不然我们这些流量工具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名牌软件 | 来自北京
谢邀!
问这个问题,你让那些一开始就很烂的节目情何以堪?
没错,我说的就是东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1981 | 来自广东
《极限挑战》第五季已经快结束了
第一期播出后,豆瓣 5.7,和隔壁新开播的《奔跑吧》持平。


和国内大多数 “综N代” 一样,《极限挑战》用滑铁卢式的口碑宣告中国第一真人秀的死亡。
一直作为鸡条死忠粉的小墨怎么也没想到,一直被观众标榜为 “别人家的孩子” 的《极限挑战》,居然一夜之间和跑男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实在是有点太过滑稽。
至于造成这样重大 “变故” 的原因,大家想必也十分清楚了:黄渤孙红雷退出,导演换人,过分强调正能量,谄媚政策,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原因堆砌在一起,导致了这档节目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热度。


它的陨落与跑男的崩塌一样,逃不过 “现象级综艺,火不过三季” 的魔咒,也近乎一种命中注定的特色。
今天,小墨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极限挑战 5》和之前相比到底差在哪,才会导致这么多网友弃追。


对于《极限挑战5》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成员更替,而是节目创意
但是节目组好像就跟没脑子似的,本着 “剽窃是对经典最大的致敬” 的做事准则把邻国的综艺抄了个遍。
回顾首期节目,《极限挑战》第五季对三位新人以起重机吊起集装箱的 “欢迎仪式”,跟韩国综艺《Running Man》2017 年 4 月16 日那一期如出一辙。


三位新成员开场被放置于集装箱内,然后集装箱升空,想要下来的话有两种方法:可以用绳子,也可以选择用 “爱的泡泡” 喷射某位成员的脸,每喷一次下降三米。

除了将 “水炮” 改为 “爱的泡泡”,15 米变成 12 米以外,节目其他的设定形式几乎与 RM 一模一样。
首期节目播出之后,网上一片讨伐之声,大家纷纷斥责节目组只会照搬别人的模式,为什么不能将之前原滋原味的鸡条风格发扬光大呢?
小墨原本想着可能是新导演刚接手,由于 “水土不服” 导致的,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质疑声和谴责声还未完全落下的时候,第二期节目再次被质疑抄袭!
首先是蒙眼蹦极环节。节目组制造高空蹦极的假象,让嘉宾们蒙眼挑战,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恶作剧。


最终嘉宾只是跳下 1 米左右的距离,落入海绵池中。这一环节再次被指抄袭《Running Man》。
其次是藏东西的环节,被质疑抄袭另一档韩国综艺《新西游记》。
据喜欢韩综的网友爆料,在《新西游记》中也有一个藏东西的环节,而且要藏的同样是榴莲。
再来是任务游戏。
每个队一张任务卡,上面是九宫格。各队到各游戏地点完成任务,只要完成对应数字的任务,在九宫格中连成一条线,就算获胜。
这个游戏模式,鸡条粉不陌生吧。和第 3 季第 3 期差不多,只不过要连成一线的任务点少了几个。


连续两期节目都被发现了严重的韩综影子还有自家的老套路,《极限挑战》的新导演面临的质疑声最大。不少网友在网上喊话,要求导演道歉并停止抄袭。
此前的极挑虽然也偶有抄袭质疑,但往往能玩出自己的特色,如今的极挑却渐渐迷失自己,甚至被戏言是《极限抄袭》。


我对现在的《极限挑战》有多抵触,对于之前的《极限挑战》就有多怀念。
因为它曾让我看到了中国新综艺时代的希望。
在《极限挑战》之前,大多数户外真人秀节目都特别 “碎”。
嘉宾们在这做几个任务,再去那玩几个游戏,拼凑起来,时长凑够一个多小时,完美。
但《极限挑战》不一样。
首先,它绝不重复。


这是严敏跟节目定的  “铁律”:我们是永远不重复自己的节目。
他们重复的只是台本中的角色设定,而非千篇一律的游戏。
你看不到今天踩完指压板,明天再踩指压板;看不到今天弹射游泳池,明天再弹射游泳池。
他们虽然不能保证每一期节目都能引人入胜,但至少,每一期都是全新的内容。
其次,是节目的真。
我记得黄磊是可以为了完成任务连续开十几个小时车从昆明到丽江的;王迅是可以顶着太阳和恐高,登上百米高空去擦拭大厦的每一片玻璃窗的;黄渤当送货员送烂了的香蕉时,是会被收货的刻薄阿姨大骂的。


他们抛去明星的光环,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送货小哥、环卫工人,真真切切地感受每一份职业带给自己的体验。

他们没有现在艺人所谓的 “人设”,也没有偶像包袱,更不在意形象。
青岛贵妇黄渤,无敌破坏王孙红雷,神算子黄磊,朱碧石罗志祥,小绵羊张艺兴,大门牙王迅,没有这个真,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些名场面和广为流传的表情包了。


最后,是节目的故事性。

《极限挑战》是我见过的,国内最会通过故事讲道理的真人秀。
不同于其他大部分综艺浮于表面的形式和结尾强行点题的说教,前四季的《极限挑战》从来都只用故事来谈人生。
从第一季的 “时间去哪儿”,到第二季从婴儿到年迈的 “漫步人生路”,还有第三季重回青年时代体验父辈生活的 “长大成人”,时间、亲情的主题,知青、文革等历史问题,都被巧妙地穿插在节目中。


它总是能让你捧腹之后,又突然热泪盈眶。不是拿配乐和台词强行煽情的那种,而是来自人间烟火气的打动。

而现在,随着节目的变质,这种打动也不复存在了。


之前,有记者采访罗志祥:“男人帮里加了迪丽热巴,她能融入到你们当中去吗?”
小猪真诚地回答道:“额,不是,男人帮归男人帮,这一季归这一季。”
是啊,男人帮是永远专属于他们六个人的称呼,任何人都加不进来。
没有经历过爆炸,没有经历过雪山,没有经历过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凭什么喊出 “极限挑战,这就是命”。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叫 “你为什么这么不愿意《极限挑战》换人?”
其中有一条让小墨泪目的热评是:6-1=0
当有一个人退出的时候,《极限挑战》在大多数网友的心目中就已经死了。
死在了节目组,死在了番茄台,死在了那六个男人在舞台上抱着说 “牛逼” 的夏天,死在了哈尔滨时光大桥。


新一季的极限挑战我大概不会接着去看了。
不是因为我对这档节目有多么的失望,只是因为心里的这种落差,我实在没办法笑出声来。
在看最新一期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第 4 季最后一期——节目最后,只剩渤哥自己一个人搭直升机走了。
刚上直升机的时候,总导演严敏骗他,还会飞回无忧岛,大家有一个 happy ending 要录制。
后来,他告诉渤哥真相:《极限挑战》第四季录制结束,不会再回去了。


渤哥听了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后才开口:所有的欢迎都是隆重的,所有的离别都是毫无准备的。
嗯,是的。
总有一些事情在猝不及防间就走到了尽头,我们无所适从但又不得不面对。
就像严敏和渤哥的这段对话——《极限挑战》其实已经结束了,只是我们还没做好告别的准备。
四年,到此为止。
《极限挑战》生于 2015 年 6 月 14 日,卒于 2018 年 7 月 15 日,全剧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uxgod | 来自北京
我说一下我比较熟悉的几个吧,都是从第一季第一集就开始奶了的综艺:
向往,鸡条,明侦
1.向往
向往是一档慢综艺,主要靠的是嘉宾与嘉宾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和嘉宾自身的综艺感,前面刚开始做这档节目的时候,选择比较多,越到后面能选择的人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了节目的效果,而且对于我来说,流量就不适合这节目,第三季太多流量了(不针对谁),我不认识,黄老师也不认识,他们彼此之间也不熟,又还年轻,人生阅历不够,面对镜头还不会出戏,实在是碰撞不出什么火花
2.明侦
明侦是主要靠剧情推动+MC效果,剧情好的话,哪怕没有那么多的笑料也是很好看的,毕竟双北在那,但剧情不好的话,全靠MC之间的碰撞很难撑起一期明侦,毕竟是室内节目,而且还不是玩游戏,明侦只能说是发挥不稳定,看编剧什么时候上线了,明侦那一期就会很好看,而且后面感觉明侦越做越追求所谓的高大上,以及恐怖悬疑,反倒弄巧成拙,把自己局限在了那个地方
3.鸡条
鸡条主要靠的是MC+剧情,只有他们六个在,鸡条就还在,他们六个在一起的话,再无聊的游戏都能变得很有趣(参考第四季酒店泼水,我觉得超级无聊的一个游戏,但他们来玩我就觉得很好)
其实我最了解的还是鸡条,最心痛的也是鸡条
鸡条每一季的结束,都伴随着离开,任静导演,韩国摄像团队,后期制作团队,严敏导演,黄渤和孙红雷
鸡条的衰落跟明侦和向往不同,它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到以前的效果了,而是芯子都被换掉了,怎么还可以跟以前相比,只能说那是个同名节目,如果说所有的团队导演和MC都没有改变,我相信鸡条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
综艺的衰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观众审美疲劳了,再加上总局的干预,再大的水浪也翻不起来了
都9102年了,希望总局不要这也限制那也限制的,束手束脚的,谁能施展开呀,open一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