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电视剧《于成龙》?

qweaaa123 回答数9 浏览数187943
chevean | 未知
烂片,整部片子里只有片尾曲是可以点赞的。

为什么要给出如此苛刻的评价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毛主席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要而言之,在人类社会,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敌友之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经验中,就是道路之争、路线之争,就是跟着谁走才是光明正确的。因此,一个具有政治观点的历史剧,一定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叙事的。
但是,历史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在具有激烈路线之争的历史事件中,不同的道路、路线、派别都有可能出腐败分子、出私德很坏的人、出流氓犯人、出种族主义者。例如,早期的商鞅变法,法家一派与所谓的贵族保守派,我们很难讲谁是好人或坏人,他们只是路线不同,是贵族与王权的不同;比如汉代的外戚、皇帝和宦官三方的冲突,外戚并不总是正义的,宦官并不总是邪恶的;比如宋代王安石改革中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亦是如此,苏轼就是陷入了这种党争中而险些丧命。延续至现代和当代,这类事件也大同小异,不必多说了。
总之,政治的核心是围绕着“何谓正义?何谓正确道路?”而展开的,而不是“贪腐与反贪腐、谁做好事多谁做好事少”展开。任何路线都有贪腐和廉洁的人士。说到底,贪腐和廉洁都是私德,是人性。而政治,恰恰是反人性的。
于是,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于成龙》,就会发现,这部片子总是在讲贪腐与反贪腐,从未真正触历史或曰政治的核心。
《于成龙》整部戏说白了,就是一个纪委的干部在对着党委书记(皇帝)念公文,台词里连“落实”、“群众”这样的词儿都有。怪不得很多人民群众都说看不进去。因此对《于成龙》这部戏,我只有一个短语来概括:领导干部讲党课材料。
你会给你这样既不深刻,又不厚重,还很乏味的所谓“历史剧”打高分吗?

我反正是不会的。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使的诅咒 | 未知
于成龙 ,字北溟 ,号于山 ,清山西永宁州(今方山县)人 。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个人感觉电视剧《于成龙》并不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从感情上,我们早就喜欢于公的重情重义忠实仆人苏朝卿了。本剧把他说成小四那样的怕事,后来离于成龙而去的人。这部电视剧,人物过于模式化,缺少了那种真实感。



个人更喜欢《一代廉吏于成龙》这部电视剧把于成龙塑造的更真实,更有血肉。看着电视剧,我们就能置身于电视之中,感受到于成龙的一片丹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QQ论坛 | 未知
看看旧版于成龙,新版差距好大,新版很多情节生硬不合理,有以下几点:于成龙买牛给罗成百姓不合理,凭于成龙的年薪根本就做不到,除非他也是贪官。里面加入玉兰太生硬了,不用她的所有情节,于成龙这部戏会更干净些。于成龙上任还带萝卜太搞笑了,这不是把廉洁写在脸上吗?导演太低估老百姓的智商了。两个师爷跟着于老抠一年都见不到荤腥,也会义无反顾的跟着,佩服。旧版的于成龙根本就没有这样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老于廉洁,但观众还是看得出他廉洁,甚至感动。新版的于成龙就是一个老抠,甚至会让人讨厌。好多情节不合理这里也说不完了。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rig | 未知
于成龙是一代清官廉吏,然再好再有本事的能吏如果没有遇到康熙大帝和支持他的亲王上司,恐怕他也难在官场上施展才华;甚至早就身手异处了。一个人的成长和作为离不开清明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更离不开最高元首的支持,时势造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融化了 | 未知
《于成龙》这部剧与反腐有关,与《人民的名义》相似,又缺少反腐的激烈。于成龙不像侯亮平一样圆滑,更多的是借助制度和法律条文来强硬的惩治贪官。

首先,从这部剧的人设来讲。看《于成龙》,能够深切感受到于成龙这个清官对底线原则的坚守,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无数次公堂之上的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迸发着于成龙心中坚定的力量。
对于成龙这一人物“人性”一面的刻画十分到位,他虽“油盐不进”,可内心里毕竟是一个人啊,他亲手办了自己的小舅子,内心也有矛盾。
于成龙是一个固执、清正的人,又有富有人性的一面。
还有于成龙平常生活清贫节俭,好不容易心情好逛街吃饭,每到一处却先问价格,听后笑着回答“这比家里一文钱的菜粥贵多了”。确实,成泰燊的演绎让“于青菜”多了几分可爱之处。
其次,画面色调有历史感和古典神韵。制作高端大气。不像有些历史剧色彩艳丽,喧宾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hb52 | 未知
这部电视剧传达的几大信息:1.皇上是明主,是真真正正的好皇上;2.官是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大义灭亲的好官;3.坏官是少数,而且没有好下场;4.当官要忠于皇上,否则没有好下场;5.老百姓要相信官,要当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星可乐 | 未知
能明白央视黄金时间播放于成龙的用意,但与以往一套黄金时间的节目相比,只能说浪费了好题材!越看越看不下去了!不说演员演技,单说编剧就让人难以理解!平定东山这一节,都已经知道48寨志在黄州,为何还要带走那么多兵力去解麻城之困?于成龙身为黄州知府管不了麻城知县屈镇奇?能派人传话不能带上手諭书信官函之类?就算屈知县愚昧抗命,那麻城之困已解,为何不赶紧回黄州,玉兰传信居然不是在半道碰上的,而是在行营里!于成龙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lc | 来自山东
我是很认真地看过,但很快就忘了。甚至连扮演于成龙的演员名字都忘了。我以为,凡是看过很快忘了的东西,必定不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东西。电影电视如此,其他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故,我以为,电视剧《于成龙》很一般很一般。
为什么有些东西看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如《康熙王朝》、《贞观长歌》、小说《白鹿原》、等《骆驼祥子》等,百看不厌,甚至看一遍就会过目不忘;而有些东西看一遍都很困难,要硬着头皮往下看。其原因在于作品本身。作品本身的内容、文学性艺术性,包括观赏乃至艺术价值影响力等等尤为重要。
一家之言,随便说说,仅代表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cqazwsx | 未知
于成龙是古代官员的楷模,但不是现代官员看看就可以学到了的,而且这部电视剧没有旧版的剧情吸引人,此编剧在很多事情的讲述上没有突出于成龙的鲜明特点,剧情的跌宕起伏吸引程度还不及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于成龙来的吸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