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交流
| 未知
嫌弃当年的剧随意乱编的人都化成历史的尘埃了呗。
《琵琶记》所叙蔡、赵故事的起源很早 ,在南北宋时民间就流传着赵贞女、蔡二郎的 故事,明代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中就有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名录。元末明初的高明对这一故事进行了改造,他的《琵琶记》将“马踹赵五娘” 、“雷击蔡伯喈”的悲剧结局改写为一夫二妇大团圆结局。 《琵琶记》系列戏曲毫无史实根据 , 剧中作所叙内容与东汉历史上的蔡伯喈(蔡邕)全然无涉 , 民间传说和系列戏曲只是为了扩大故事的影响才借用他的姓名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 如果把蔡伯喈之名换成别的有名望的历史人物 ,也依然可以成剧,差别并不大。《荆钗记》中的王十朋、孙汝权历史上实有其人,王十朋 在《宋史》上还有传 。 他俩被写进戏曲与王十朋弹劾史浩而孙汝权怂恿王有关 , 史浩门人出于报复 , 仍作《荆钗记》诋毁谩骂王 、孙 。后来在《荆钗记》的流传过程中 , 王十朋的形象不断被改写 , 从起初的负心书生逐渐演变成为至诚至孝不忘糟糠之妻的节义之士 , 但是不管怎么样讲 , 《荆钗记》所写的内容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明代丘浚《五伦记》第一出《副末开场》的【临江仙】词云 :“每见世人搬杂剧 , 无端诬赖前贤。伯喈负屈十朋冤 。九原如可作 ,怒气定冲天。”该出的眉批注道:“伯皆王十朋二本戏文 ,皆非其真 ,故曰冤屈。” 关于《五伦记》,徐复祚批评此剧“全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臭腐烂,令人呕秽”。而《琵琶记》、《荆钗记》仍在不断地被搬演。我刚在B站搜了一下,发现荆钗有三页,琵琶有九页。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