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日本笔记本电脑东芝公司会从世界第一沦为无人问津?

qingwa_fox 回答数3 浏览数198
为啥日本笔记本电脑东芝公司会从世界第一沦为无人问津?
使用道具 举报
|
niuxianrong
一个使用9年还完好无损的笔记本电脑,你会想到是什么牌子?
戴尔?苹果?联想?答案都不是。
而是如今出没在电梯间的“TOSHIBA”东芝。


过去十年前,东芝电脑绝对是业内扛把子,抗摔耐造内存又大,有人拿着2013年买的东芝电脑去维修,被告知:扩个内存,还能再战5年!
而在其他领域,东芝也当仁不让。
看看这亮眼的成绩单:造出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日本的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晶体管电视、第一台冰箱、第一台DVD。


什么是“别人家的孩子”,东芝就是,就连前段时间排核废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零件也出自这里。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提起东芝,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东芝动物乐园》,某些节目内容的震撼程度,成为很多80后小朋友的“童年阴影”。


鼎盛时期,东芝拥有18万员工,被看作是日本制造的象征。
可如此优越的制造企业,却也走到了“卖身”地步。
最可惜的是,曾经的世界第一,日本的骄傲,是被自己拖死的。
1

电灯泡撑起的百年企业

从路边小店到世界第一

东芝的倒塌让人惋惜,是因为它之前太强了。
东芝一直被称为“日本之光”,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华为和韩国的三星。
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至今已经走过了146年,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
东芝的前身只是一个街旁小店,1875年75岁高龄的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开了家钟表店铺,一边发明产品,一边卖,堪称上个世纪的手工耿。
光靠小发明自然无法发家,1890年,制造所另一位核心人物藤冈市助与三吉正一携手创立了“白热舍”,制造出日本第一个白炽电灯泡,成功在日本打响名号。
开了个好头后,东芝在日本创下了多个“第一”,是日本制造业的骄傲。
日本第一台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雷达、晶体管电视等都是由东芝生产制造。
不仅在日本国内出名,东芝还发明了很多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台彩色可视电话、世界第一张NAND型记忆卡、世界第一台HD DVD播放机、世界上第一批光盘式文件生成系统等都是出自东芝。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东芝的展览
1985年,东芝研又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当时东芝的产品就是高质量的代表,有用户说,能砸核桃的除了诺基亚还有东芝。


在世界上打出名声的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六分天下。
之后真正让东芝崛起的项目,在半导体行业。
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准备举全国之力打造半导体行业,希望借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82年,东芝斥资340亿日元研究半导体,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研发出当时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半导体制造商。
由于太过优秀,还受到了美国对华为一般的“重点照顾”。
鼎盛时期的东芝拥有18万员工,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制造商、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
盛极而衰,由于扩张、发展都太过顺利,渐渐迷失了本心的东芝膨胀了。
2

日本的骄傲

是怎么把自己作没的?

按理说,经过多年打磨已经做到企业头部的东芝,即使光吃老本行也不至于跌落神坛。
东芝究竟做错了什么,让百年基业一夕尽毁?
1.野心太大
东芝经营危机的开端,来自于一场同行恶意竞争收购案。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了恐怖的经济泡沫时期。
由于随着PC产业的升级,对DRAM技术也不断提升,处于泡沫经济下的日本难以支撑DRAM技术升级和晶圆厂建设的资金需求,半导体产业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迁移,由美国、日本转移向韩国以及台湾等地,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等大型厂商。
于是,东芝的消费电子业务,被崛起的三星、美的、海尔等企业分食。


但当惯了老大的东芝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新兴企业超越,拼命寻求转型。最后,将手伸向了核电业务上。
2006年,东芝打算收购曾经掌握美国核电领域大部分核心技术的西屋电气。在西屋电气自己开标竞价时,原本报价是18亿美金,但在通用和三菱的恶意抬价下,财大气粗的东芝花了3倍价格,即以54亿美元的巨资,才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
这54亿非但没盘活了东芝,反而将它推向深渊。
2011年的东芝建造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一举击碎了东芝的核电梦。
震惊世界的福岛核泄漏事件/wiki
人们开始质疑核电的安全性,全球核电业务受到重创,东芝之前的订单纷纷开始取消,大价钱买来的西屋电气除了亏钱,还是亏钱。
为了填坑,东芝开始疯狂“瘦身”,变卖多项业务,全球裁员上万人。
2.财务造假
比起决策上的失误,东芝更要命的是诚信问题。
2015年,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在大众面前90度鞠躬道歉。不是因为四年前的核电站泄漏事故,而是财务造假!
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鞠躬致歉
日本大环境低迷、家电行业被新兴巨头反超、核电业务判断失误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影响东芝的盈利情况。2009年,东芝交出了一份最差的成绩单,净利润赤字3435亿元。
负债累累下,只能以做假账的方式维持表面风光。
从2008年到2014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象征着清廉、高效的东芝,财务造假的窟窿竟然高达2248亿日元(约合120亿人民币)。
财务造假被曝光后,东芝被日本政府处以74亿日元的罚款,东芝股价暴跌,市值缩水40%,
这次财务危机,加速了东芝的陨落。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时东芝仍然没有意识到核电业务是个风险巨大的无底洞,不但没有砍掉西屋电气,反而又通过西屋电气以2.2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业务,试图做大体量。
这个决定成功将东芝打到难以翻身的程度,收购后东芝才发现,美国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业务竟然背负了42亿美元的债务。
单纯的东芝成了接盘侠。
本来就勒紧裤腰带的东芝雪上加霜,2016财年,东芝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纪录。
将一条路走到黑,东芝体现的淋漓尽致。
3

不服输的日本制造业

被自己拖下神坛

为了补上财务窟窿,东芝选择断臂求生,东芝踏上了“卖卖卖”的续命之路。
2015年,东芝8.647亿欧元出售旗下电梯事业持有的芬兰通力近2400万股份。
2016年,东芝将家电业务514亿日元卖给了美的;医疗设备业务6655亿日元整体出售给了佳能。
2017年,东芝年度亏损早已超过一万亿日元,烫手的山芋西屋电气终于熬不住申请破产,东芝这才释放出要出售西屋电气的信号。
甚至最赚钱的半导体业务,也成了东芝填补亏损的牺牲品,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委身于贝恩资本。

此后,东芝再也无力回天。
2018年,无奈将电视业务129亿日元卖给了海信集团。就连让东芝打响世界第一的电脑业务都没留住,以40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富士康控股的夏普,自己仅保留了19.9%的股份。
2020年,曾经的造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居然退出了市场,被夏普收购。
补充一点,早在2016年,陷入巨额的夏普,就已经被富士康用38亿美元收购了。


当然,一些企业必须感谢东芝的陨落,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家电,或多或少也是得益于从东芝身上扒下来的业务板块。
只是,被拆得七零八落的东芝,已经没办法瘦身,只能卖身。
于是便有了东芝将被英国私募企业CVC 资本,以超200亿美元私有化的消息。
一个曾经坐拥18万员工、146年的公司,几乎彻底归零了。
结 语:
日本制造业倒塌的不止有东芝。
东芝断臂、夏普卖身、三菱造假、高田破产…包括松下、日立、三洋在内的“日本彩电六巨头”们,早已走向了亏损、裁员、倒闭的惨淡结局。
日本企业的大溃败,下面这张图或许更有冲击力。


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日本制造业的溃败,不可否认存在时代的因素。但能从风口地位被踢下,必然有自身无法回避的问题。
日本的电子领域要想重获辉煌,首先必须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输了”。
因为只要不承认自己“输了”,就不会彻头彻尾地进行自我革新。

东芝3代社长、8名董事因财务造假丑闻集体辞职
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东芝的命运,但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个教训:
东山再起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晓晓菜鸟
2000年以来日本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呈现的都是从下游向上游的收缩趋势,倒不是东芝一家。
夏普的电视、东芝的空调、日立的冰箱、松下的洗衣机和索尼的手机全线溃败,日本电子产品仅能卡住高端市场的身位,几乎销声匿迹。
以松下为例,松下目前的利润核心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松下早在2011年就把旗下三洋电机的冰箱和洗衣机业务挥泪甩卖给了海尔,当时距离松下收购三洋电机不到两年。
又比如东芝,很多人印象中,东芝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冰箱 、空调,但东芝的利润来源其实是被卖掉的闪存芯片。2016年,东芝把白电业务卖给了美的,两年后又把电视业务卖给了海信。
唯一还有些存在感的是索尼,但赚钱的业务主要是CIS芯片。
既然是全行业的问题,实际上要关注的就是宏观因素。
我也不摘录了,强烈推荐延伸阅读:
失去的信心:日本消费电子崩盘启示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vinwolf
东芝第一那是因为时代红利,其他对手要么还没出现,要么还没有意识到笔记本电脑这个市场的意义.即使是IBM也是在T1100发布之后几乎三年才想起来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笔记本电脑产品,至于初期的较为激烈竞争更是要等到1990s去了,那自然会有初期的世界第一感.
另外则是早期的东芝笔记本的技术确实要领先同时代不少,Portege和Tecra在很早就实现了现在一些本子才实现的LP低耗电屏幕,1kg超轻机身(2005前后),就是那个时代的神.
至于这货衰落,东芝笔记本电脑其实是日系那么多牌子里面最冤枉的一个. 因为大多数的其他日系笔记本品牌都是因为自己的竞争力日趋下滑后被集团抛弃或者剥离业务,或者成为独立子公司. 但是东芝PC是被母公司坑了. 导致不得已卖掉换钱. 东芝集团在收购美国的西屋电气的业务的时候在尽职调查中严重出错,忽略了西屋的巨额债务导致东芝本部资不抵债. 加上之后两度爆出财务丑闻导致两任社长历任.整个集团风雨飘摇.
然后东芝连核心的存储业务都卖给了贝恩资本,作为逐渐边缘化的PC业务自然是也要剥离掉的,毕竟东芝的C端业务其实很早就没有了,笔记本不做C端的牌子是很少的,那砍掉情有可原.东芝那段时间讲道理我都不知道还剩下了什么业务, 白电卖给了美的, 电视卖了,存储大部分股份卖了,PC卖了.现在看起来好像是变成了一个解决方案公司,实际上早就该变了.富士通,IBM也基本上脱离了除了大型机和存储以外的全部硬件业务.
PC业务在2014年之后短暂拿给东芝新加坡总部托管,之后就剥离然后卖给了夏普集团,前者之前刚刚被鸿海精密收购. 18年夏普完成了TCS 80.01%的股权收购, 20年完成了全资收购,把TCS变成了夏普的全资子公司, 并且使用了之前Toshiba在日本市场的品牌名(Dynabook)作为新公司的名字.
鸿海对夏普的爱慕还是有点意思的,毕竟夏普之前是连年亏损.鸿海还斥巨资去接盘,由于鸿海是个台湾公司,这点看起来非常像从前的舔狗去接盘过气女神的感觉. 理光:(我看你在指桑骂槐)理光收购宾得,我卖打印机养你嘛,你开发新全画幅要多少钱欸.
鸿海向来是不太喜欢给收购过来的品牌注入心思的,想的是捞一票就跑.但是这里说了鸿海显得很像舔狗,那真的是把舔狗精神发挥了出来.夏普在Dynabook的投入绝对是下了血本的,所以这个公司你现在也不能说是无人问津,毕竟每年还能把杭州工厂的产能开满,二线半的牌面还是有.只是因为东芝2015年就基本上脱离了C端导致在京东/淘宝/拼多多这些主流的C端平台不太能看见而已,货还是卖了不少.甚至今年还开了新模具(X40L-K)说明21年还是挣了相当多的钱的.
Dynabook在20年疫情期间在美国市场实现了季度20%+的增长,并且拿下了大量的大客户,中间最出名的应该是甲骨文(Oracle) 因为在疫情期间依赖代工的戴尔和惠普无法准时交货,而Dynabook因为背靠鸿海和夏普,自产屏幕,和大量的东芝时代的存储(BG4)以及自家工厂,于是在6周之内就交付了几万台机器, 顺带还给加州X学校交付了6000台笔电.20年的疫情期间联想的笔记本交货期是排到4个月以后,6周交货确实很骚了. 所以说用无人问津这词汇其实有点过头. 只是没以前骚了,一个品牌的固有荣誉消耗殆尽后, 是需要时间重新积累开始的.TCS/Dynabook就像中国动辄吹我们上下五千年一样,实际上建国才73年时间. TCS:我们发明了笔记本电脑,1985年T1100,拉JB倒吧. Dynabook实际上2020年才新建立. 你犹太祖上在以色列有过犹太国和2000多年后重新建国区别还是巨大的. Dyna到目前为止才第三年.B端卖得相当不错,C端也有起色,当然看起来量一时还是起不来.来日方长,慢慢搞呗,这牌子还是有希望回到二线的.毕竟在这方面确实有努力:

  • 自有工厂, 杭州下沙的东芝祖传工厂, 加上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用鸿海旗下的富士康. 就组装实力而言甚至能算一线品牌的水平. 平时自产不一定有多大好处,遇到疫情这种代工厂排不到期的时候就香爆了.
  • 接地气+自有的售后点:虽然说目前的规模不大,因为零售的出货量也小,但是态度是很好的,日厂从神跌落后的选择要么是像富士通找联想的阳光雨露外包,三等人待遇(ThinkPad>联想>外包)也基本上没有上门服务, 要么像VAIO变成京东包产到户,生死都靠京东,厂家变傀儡, 要么就是松下那种通过去给合作维护商做培训来实现维修. 用自己专用售后是有诚意做好的开始.
  • 确实出了一些有诚意的机器,(高端的X40L-K在性能和特性上可以说是完虐ThinkPad X1C10, EX50L在便宜上如同大船靠岸)在今年还主动降价来迎合C端买家(不过此举估计让Dynabook的定位其实也下降了)看起来夏普应该是想先要份额.真的复活后再去管高端的身份.
不过无论如何在当前的时局下,这个牌子肯定是回不到辉煌时代了,一如日本本身的落日余晖,艳阳高照的时代随着昭和时代的远去而化为记忆,仅此而已.
鸿海: 哈,你开发新款笔记本电脑要好多钱欸,我出卖劳力养你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