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3年为啥韩剧韩影都崩了?

hliu26175 回答数5 浏览数204
2023年韩国影片本土票房表现极差,全部亏损。韩剧除了去年的黑暗荣耀续集没有一部出圈,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bqAXiWNF | 来自北京
我只会简答:
韩影不过是在走中国电影20多年前的老路而已。
中国电影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都在忙什么?忙着各种拼欧美奖项,对本国观众不屑一顾。
结果就是本国电影市场拱手让人,没钱拍电影,本土电影质量一降再降。
这个坑中国人早就踩过了好不容易才爬出来,现在该轮到韩国人掉坑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uptshj | 来自北京
不光韩国
台湾和香港两地的影视业都有这种倾向
就是选题偏“黑暗故事”“边缘人群”“奇异经历”,剑走偏锋,古古怪怪,邪典电影感觉。
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影视市场,这类片子只能作为补充。
正常的,还是应该是常规的商业类型片为主。
比如以前香港有动作片,武侠片,警匪片,喜剧片。台湾有爱情片,言情剧,偶像剧。
以美国的经验,进一步,就要开始发展科幻片,奇幻片,战争片,历史片,时代片这些“大题材”,以提高上限。
当然,要拍这些类型片,必须和大陆资源整合。
但结果是,试了试,不理想。明日战记,封神传奇,赤壁,太平轮等等,都不理想。
大陆方面自己继续前进,港台越拍路子越窄,干脆回头往cult电影方向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nanwchen2 | 来自广东
韩剧不了解,主要说说韩影,走下坡的原因其实就是重新踩一遍当年中国电影的坑。
除开好莱坞外,全世界电影要在短期内收回投资,都是两条腿走路的,一就是院线上映,靠票房分成;二是卖发行权,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卖给其他国家的片商,这是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不一样的地方,不止是颁奖定权威,更是交易平台。
大陆电影最开始就是走第二条路的,多年积累下来也形成一定的体系,从张艺谋、陈凯歌开始,娄烨、贾樟柯把模式做成熟;现在是第三代,魏书均、李睿珺等新兴势力正在崛起。三代人的积累下来,总体获奖数和成交数量都是远超韩国电影的。
韩国电影是完全依靠市场的,所以本土开发保护都做得比较好,票房榜冠军甚至能达到千万人次,换到中国来,就差不多是动员近三亿人次观影,票房绝对远超战狼,长津湖。观影习惯培养得很好,但韩国电影市场天花板业太低了,又没有对外发行能力(大概率是不敢)。所以,韩国电影在2014年《鸣梁海战》上映创造记录后就很难有大突破了,直到2019年,改变模式的契机出现了。
《寄生虫》斩获当届戛纳金棕榈,之后又破天荒横扫奥斯卡最重要的几项大奖,版权卖出了新高。有个不保熟的小八卦,据说国内某厂商知道上映希望不大的情况下,依然买下了大陆的发行权,可见当时之成功。《寄生虫》的成功让韩国电影人看到了一条路:卖给欧美,尤其是美,最佳结果是北美市场能上映大卖,如果不行能借助奥斯卡金球奖卖版权也不错。
这条路中国电影其实很早就走过,而且走得比韩国要成功得多。戛纳柏林威尼斯采购的片商大多都是东欧南美中东的某些小国,市场很小,虽然乐意买,但赚不了什么钱。于是,前些年很多大导都盯上了奥斯卡,《英雄》、《卧虎藏龙》、《色戒》等冲奥大片被制作出来,搞得那几年的北美颁奖季,国内也同样热闹非凡。这几部在奖项上肯定没有《寄生虫》成功,但北美票房是很成功的。既然如此,国内片商为啥不坚持这条路呢?因为成本太高了!《金陵十三钗》总成本六个亿,除去实拍成本和贝尔的片酬外,另一大头是奥斯卡公关。《金陵十三钗》在北美票房没啥水花,不像《英雄》、《卧虎藏龙》能覆盖掉成本,算下来就是血亏,这也是二张分手的诱因之一。
韩国电影面临的情况类似,走出去的成本一路拔高,《寄生虫》的公关费花了五百万美元,到了《分手的决心》已经上涨到了千万美元级别,这钱加在制作成本上后,把一部文艺片的成本直接飙升到了商业大制作级别。虽然花的钱相差无几,但商业大片养活的人可比文艺片多多了,服装、特效、宣发等多个环节都受益。
当年,花钱冲奥,卖更多更贵版权这条路走不通后,大陆依靠着越来越大的国产市场,成功度过了危机。但韩国电影未来的市场规模只会不断减小,大概率是无法为韩影托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mi | 来自北京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韩影和韩剧是不一样的。
首先说韩剧,韩剧的崩有一定偶然性。
韩剧的隐忧是产业链完全被网飞把控,而网飞不会像韩国三大电视台那样注重培养本土新人才,只会掐尖吃现成。如果这批活跃的韩剧创作者被市场抛弃,没有新人出头,后继就会乏力。
只不过暂时来讲,后继无力的情况虽然有苗头,还没影响现在这批人,韩剧从业者依然能在网飞体系里拿到饭票,不断进行创作。
只是网飞体系讲的是个量大管饱,为了挣钱创作者在短时间内大量输出,质量就不好保证,创作状态就有起伏。但只要没有完全被市场抛弃,还在继续创作,那说不定之后还会有新爆款出来。
所以总体来说,现在还没崩,之后不好说。
接着说韩影,韩影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的颓势是一种近乎必然性的东西,是韩国电影产业处于崩盘危机下的表象。
电影与电视剧不一样,电影产业严重依赖于线下电影院,整个产业的主要收入就是电影票房。可自从《寄生虫》上映的2019年之后,韩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就在急速萎缩。这个影响非常重大,这导致韩国每年上映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收不回成本的。
虽说电影产业二八定律很严重,市场上一半以上的电影都亏本都是个正常现象,但韩国电影产业自从19年之后,每年不亏本的电影只能以个位数计,这就非常离谱了。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本的买卖没人干。如此持续数年之后,到了今年,已经没有韩国资本愿意投资韩国电影了。现在韩国院线上映的电影,都是之前拍好积压的,新电影投资已经近乎冻结。今年上半年据说只有九部片子投资,下半年更是一部也没有。
这什么概念?我说个数字大家就懂了。韩国电影产业最巅峰的2016年,一年的电影产量,达到373部,其中电影院能上映303部韩国本土电影,票房榜前十名有八部韩国本土片。
现在半年投资数量只有九部,下半年甚至都保证不了九部,连16年的零头都远远不够。每个月只上映两部左右的韩国本土片,都没办法让这两部片子回本,以至于积压未上映的区区57部电影,就是消化不了,定档都困难了。
这用打骨折都形容不了,骨折到脚后跟才能勉强形容一下。比香港电影的崩盘还惨烈,香港电影产量从93年的最高点年产300多部降到13年的最低点43部,缓冲了二十年,韩国短短七年之内就加速完了。
如果这个势头再持续下去,25年将面临无片可上的窘境。其实之前已经有苗头了,因为合格的电影不够,大钟奖青龙奖之类的韩国本土奖项,很多小项不得不拿一些阿猫阿狗凑数,有香港金像奖自娱自乐的味道了。
票房崩溃,没人投资电影,大家开不了工,再有创意也没用,所以韩影整体进入颓势。就算偶尔一两部突出的,也类似于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期的“救市之作”,偶有佳片,拯救不了大局。
至于韩国电影票房为啥会崩盘,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
首先是大环境。自从疫情之后,线下电影院受到巨大冲击,整体票房萎缩。但是,随着疫情缓解,因为经济不好加老龄化,韩国电影票房并未得到有效恢复。
韩国电影在疫情前,人均观影人次傲视全球,人均4.37次,以一个五千万人口的国家,观影次数超过美国,非常强悍。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现象,韩国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是观影主力之一。
这从另一个方面讲,说明韩国国内的票房潜力被挖掘殆尽,以至于四五十岁的人都被完全动员了。大环境的变化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更大,疫情、老龄化、经济,每一个都能波及所有的观影人群,导致票房萎缩。
其次,是外部电影倾销。整体票房萎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韩国电影越来越不受本土观众喜欢,韩国人更愿意去看外国电影,今年上映的韩国电影一部回本的都没有。
不光好莱坞电影能在韩国大杀特杀,今年两部日本动漫《铃芽之旅》和《灌篮高手》都在韩国票房榜占据前两名,还有《鬼灭之刃》和《蜡笔小新》也冲进了前十,接下来《银河护卫队3》狂飙突进,占据榜首。
如果你现在打开韩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你会恍惚觉得这是日本或者美国的排行榜。前十名里两部漫威,一部马里奥大电影,四部日本动漫,非常凄惨。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占比今年已经跌到了不到百分之三十,而且随着《银河护卫队3》大杀特杀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个韩国人不爱看本土电影的现象,其实在《寄生虫》上映的19年,疫情尚未影响票房大局的时候就出现了。只不过当时外行人都去关注《寄生虫》横扫奥斯卡了,没有人注意。只会觉得韩国电影鲜花着锦,形势一片大好。但身处行业内部的韩国电影从业者,已经心急如焚。
那年有个新闻,韩国某导演指责《冰雪奇缘2》在韩国上映时垄断排片,就是行业内部的人受不了外国电影倾销的一种应激行为,简直就像最后的哀嚎。可在当时的知乎,很多批评这个导演不自由贸易不政治正确的言论。
如何评价韩国导演抵制《冰雪奇缘2》的行为?不过,能发出声音说明行业内部人还想挣扎一下。现在比19年更惨,却没人再这样发声,可见内部人都开始摆烂,大家都去网飞拍网剧恰烂钱,韩国电影业就近乎在悬崖边死透了。
为啥韩国人不爱看自己拍的电影?这个现象也是多种原因叠加的。
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网飞这样的国际资本虹吸,靠着钞能力吸引韩国电影产业的人给网飞拍电视剧。而韩国电影产业这两年又不好过,所以头部人才都跑到网飞那里讨生活。
网飞韩剧这两年爆发,其实是韩国电视剧产业和电影产业几十年积累的所有头部人才,全部贡献给网飞,在网飞资本加持下繁荣一波。
但替网飞打工拍电视剧不会给韩国电影产业积累人才,对韩国电影产业来说,这就相当于电影产业几十年积累的人才短短几年被网飞抽空,人才断档,观众就更不爱看本土电影。观众不爱看,本土电影票房更崩盘,更培养不出新人,观众更不看,整体恶性循环。
网飞的虹吸还有一个影响,他被动抬高了整个韩国影视产业的制作成本,网飞的外来资金注入导致生产端通货膨胀,有号召力的演员导演身价暴涨。但韩国电影的市场还是那个样子,消费端依旧不变,甚至大幅倒退,这就让电影回本更加困难。
另一个原因是,韩国电影市场限制,他们可拍摄的题材太狭窄,本土观众逐渐厌倦了。
韩国尽管观影人次挖掘到极致,但他的市场依旧不够。这使得很多大投资电影没法收回成本,许多电影类型韩国就拍不了。
比如科幻,韩国人现在拍的科幻依然很塑料感,非常难看,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就让韩国商业电影都集中几个赛道内卷,拍得次数太多,观众就会有厌倦情绪。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韩国电影的内核不够强,商业电影从拍摄手法到思想内核大量裁缝好莱坞那一套,没有自己独创性的地方,不得不陷入与好莱坞同质化竞争的恶劣境地。
甚至随着网飞这几年的入侵,韩国影视产业的创作越发靠向好莱坞那一套了。你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火的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和《黑暗荣耀》基本成了美剧套路,韩国优势的爱情偶像剧和本土年代剧竟然成小众了。
习惯看韩国电影的观众会很顺滑地接受好莱坞电影,那大家为啥不去看好莱坞电影呢?你这么想,韩国人也会这么想,这就是现实存在的韩国观众思潮。
反正是看的都是好莱坞那一套,不如直接看好莱坞。如果想看异于好莱坞的东西,那不如去看中日印,甚至现在都有不看韩国影视,只看中美日的韩国人了。
总而言之,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PS.接下来就看月底马东锡的《犯罪都市3》上映能不能挽回些颓势了,从一般规律看,这片子应该能赚一笔,是卖相最好的一个。如果这部片子都扑了,那今年恐怕一部能回本的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帝国 | 来自北京
总统府被窃听后。。。
电影里:把美国大使叫过来下跪!
现实世界:爹听儿子不算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