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选购扫地机器人?

yuhjnmkilo 回答数5 浏览数145
工作比较忙,家里没时间打扫。想买一台扫地机器人,但是市面上的太多了,不知道如何下手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woaisiwo | 未知
对于如何选购扫地机器人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作为家电博主我实测过科沃斯、云鲸、美的等不同品牌的扫地机器人,使用扫地机器人确实有很多好处,但前提是要选对!
不然买回去的扫地机器人极有可能出现下面这几种情况:

  • 想不开跳楼(无防跌落)
  • 在角落里犯傻(被困)
  • 摸鱼偷懒(漏扫)


就...就很烦!
下面除了讲解如何选购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的一些缺点我也会跟大家讲一下,不能接受的注意避坑,免得花钱买烦恼哦~
选购扫地机器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清洁能力



①刷子设计
扫地机器人及的刷子分为边刷和滚刷,边刷可以扫到边边的地方,防止头发缠绕,一般双边刷要好于单边刷,但是转速快一些颗粒物垃圾还是会被打飞。
滚刷位于吸口处,能更好的贴合地面清扫,对地毯的清理效果也更好,但是容易缠绕头发。两者搭配清扫能力才是理想的。
②吸力大小
通常认为吸力越大越好,但超过3000Pa以上的吸力,主要是吸地毯、地板缝隙的灰尘有用一些,真正的大颗粒也吸不进去。而且大吸力噪音也会大,太低太高都不好,我个人建议取中上的数值就行,参考2000-2500pa(备注:买超大吸力的也可以,超大吸力的扫地机也有3挡吸力调节)
③拖布类型
拖布分为一片式拖布和旋转拖布。一片式拖布大多出现在没有基站的扫地机器人身上,旋转拖布的扫地机器人一般是有基站的。哪种拖布更好得看拖地力度和拖布湿润程度,一般来说旋转拖布的清洁能力会更好一些,因为带有基站,能自动洗拖布,而且旋转拖布的湿润程度会更好。
2.导航技术



①LDS激光导航
LDS算得上是扫地机智能化的标准配置,目前也是扫地机的主流配置。LDS激光导航通过顶部的装置高速旋转发射激光,激光发射后触及障碍物反射回来,通过这段时间判断自己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相对位置,实现定位。
②dToF/PPToF导航
向场景中发射近红外光,光抵达场景对象后反射回传感器,而光的速度是一定的,计算这段光飞行的时间,就知道与前方物体的距离。
③视觉导航
就是通过摄像头模拟人的视觉来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和导航,一般分为单目和双目,就是一个摄像头和两个摄像头,双目要优于单目。
④陀螺仪导航
陀螺仪导航是通过碰撞来获取户型的,你家扫地机器人一直想不开在撞墙,很有可能是采用的陀螺仪导航,这种技术很落后了,一般陀螺仪导航扫地机现在都在700元左右,现在各个大厂新出的扫地机器人都不会再采用这种技术。记得避坑。
3.避障类型



①结构光避障
通过传感器发射具备一定结构的光线,捕获投射出的光斑,根据光点的形变计算距离,采集障碍物的轮廓信息,使用AI算法来完成障碍物的识别、规避。
②TOF避障
ToF技术本身是一种测距实现方法,计算光飞行的时间实现对障碍物的测距和避障。
③视觉避障
和上面介绍的视觉导航技术一样,单目缺少景深信息,双目通过两个单目成像的视差来构建障碍物的3维信息,识别效率提升,避障效果也更好。
④红外避障
红外发射器按照一定角度发射红外光,遇到物体之后,光会反射回来,检测到反射光之后,通过结构上的几何三角关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距离,如果离物体很近的话反而会感应不到,对于透明的或者近似黑体的物体,红外传感器也无法检测距离。
以上避障类型都没有办法达到100%避障,和导航多种技术组合使用体验会更好。
4.基站功能

有基站的扫地机器人自动化要比没有基站的扫地机器人高很多,也就是需要你动手的地方更少,但也要看基站集成了哪些功能。首先看下水箱容量够不够大


①水箱容量
有基站的扫地机器人都是扫拖一体的,一般都有自动洗拖布的功能,那就必须要有两个水箱,清水箱和污水箱,水箱容量够大的话就不用频繁换水(加水倒水),一般建议水箱容量3L及以上。
②自动化程度:

  • 自动上下水
有自动上下水功能的省事很多,不用手动加水倒水了,水箱直接抛弃掉,换成进水管和排水管了。需要固定基站和安装,一般都是模块化,可选配。

  • 自动回洗拖布
扫地机器人拖地时拖布脏了会自动返回基站清洗拖布,洗干净拖布再出来接着清洁地面,这样拖地更干净,也不需要手洗。

  • 拖布烘干
这里其实还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冷风吹干,另一种是热风烘干。拖完地后拖布肯定是湿的,冷风吹干还是容易滋生细菌甚至产生异味,有热风烘干功能的话更干净卫生,不用手动拆拖布出来晾晒。

  • 自动集尘
扫地机器人内部有一个收集灰尘垃圾的尘盒,扫完地是需要清理的,如果装满了扫地机器人是扫不干净垃圾的。有自动集尘功能的话就不需要每次都手动倒尘盒垃圾了,扫地机器人会回到基站,尘盒里面的垃圾会被吸到基站的集尘袋里,装满了再把集尘袋扔掉,一个月倒一次垃圾不成问题。

  • 基站自清洁
扫地机器人待的地方也就是基站的最下方,时间久了是会脏的,因为自动洗拖布的时候,脏水会飞溅到基站内壁,有基站自清洁功能的话就方便很多了,能够自动出水给你刷洗,洗完再把脏水抽走。
以上功能越多解放双手的程度就越高,但价格也更贵。
扫地机器人的缺点

滚刷缠绕头发

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滚刷是很容易缠绕头发的,需要手动清理。
打飞垃圾

无论是单边刷还是双边刷,一些颗粒物垃圾都会出现被打飞的情况,除非刷子转速降下来。
清洁能力有限

别以为有了扫地机器人就不用手动打扫了哦,比如你吃饭时不小心打翻了食物,扫地机器人是清理不了的,厨房湿垃圾无法处理,地上有酱油饮料之类的污渍,扫地机器人拖地时会先给你抹匀了,等拖第二遍时才能拖干净,而且光滑的地砖拖过地后会有明显的水渍。
好了废话了这么多接下来我要放招了,用三款不同品牌的热门扫地机器人进行实测给大家提供参考,分别是:

  • 一号选手科沃斯T10 TURBO
  • 二号选手云鲸J2
  • 三号选手美的小白盒
科沃斯T10 TURBO、云鲸J2、美的小白盒实测对比

美的小白盒:
https://xg.zhihu.com/plugin/381c54b66c8fdc8a8b335859e6acd3e9?BIZ=ECOMMERCE科沃斯T10 TURBO:
云鲸J2:
1.参数对比图



三款扫地机器人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舰机,橙色代表不具优势,绿色代表具有优势。
2.外观对比

①主机(正反)


科沃斯T10 TURBO和云鲸J2的外观都是亮面设计,美的小白盒是细磨砂,亮面在干净状态下更好看,细磨砂则可以抵抗手油手汗更容易清理。
科沃斯T10 TURBO采用双边刷+v型浮动滚刷+旋转拖布,云鲸J2是扫拖分离设计,扫地和拖地必须切换进行,没有滚刷(机器后半段是空的),美的小白盒是单边刷+v型滚刷+旋转拖布。单看组合的话科沃斯T10 TURBO和美的小白盒要更好一些。
②基站


基站这边科沃斯T10 TURBO的清洗肋是与基站一体的,无法拆卸。
云鲸J2和美的小白盒的清洗肋支持拆卸,清洗更方便更干净。
云鲸J2控制面板有一块小屏幕,交互体验方面云鲸J2胜出。
3.扫地对比

为节省时间,视频全部经过加速处理。
科沃斯T10 TURBO: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070322036737
云鲸J2: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105674907648
美的小白盒: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134523482112
三款扫地机器人对零食碎渣这种垃圾的清扫均出现漏扫,漏了一小块,而科沃斯T10 TURBO在转弯的时候把漏扫的那一小块垃圾给打飞了。
4.拖地对比

科沃斯T10 TURBO: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314950647808
云鲸J2: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340250664960
美的小白盒: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374714376192
科沃斯T10 TURBO和美的小白盒都能一次拖干净。
5.避障对比

科沃斯T10 TURBO: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515961778176
云鲸J2: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543925276673
美的小白盒:


https://www.zhihu.com/video/1514975589753024512
美的小白盒这边完美避障,一点都没有碰到障碍物,这个我是没想到的,这局美的小白盒胜出。
https://xg.zhihu.com/plugin/381c54b66c8fdc8a8b335859e6acd3e9?BIZ=ECOMMERCE6.建图速度对比

科沃斯T10 TURBO:
云鲸J2:
美的小白盒:
科沃斯T10 TURBO导航技术采用的是LDS+视觉,建图速度最快,用时1分半钟都不到。
云鲸J2和美的小白盒均采用LDS,云鲸J2建图用时接近三分钟,美的小白盒建图用时2分半钟。
7.运行噪音对比(常规模式)




  • 科沃斯T10 TURBO实测噪音:62.9分贝
  • 云鲸J2实测噪音:67.6分贝
  • 美的小白盒实测噪音:61.8分贝
三款机器全部是在默认的常规模式下运行,美的小白盒则是控制得比较好。
8.机身高度对比

扫地机器人的机身高度决定是否能清扫到更多低矮的地方,看底部离地面的距离就能知道扫地机器人能越过多高的门槛。


科沃斯T10 TURBO机身高度(包括雷达装置):10.5cm,底部离地面高度:2.2cm,越障能力是2cm。
云鲸J2机身高度(包括雷达装置):10.4cm,底部离地面高度:3.1cm,越障能力3cm。
美的小白盒机身高度(包括雷达装置):10.7cm,底部离地面高度:2.6cm,越障能力2.5cm。
9.价格对比



经常逛某东的应该知道,会经常有活动价的,很容易蹲到低价
这三款中科沃斯T10 TURBO功能最多配置最高,价格也是最高,云鲸J2好像有点尴尬,差这一百块不如直接入科沃斯T10 TURBO,自动上下水同样支持选配升级,不想买这么贵的就入美的小白盒,价格亲民。
总结



经过以上测试对比,我最看好的科沃斯T10 TURBO没有碾压其他两款机型。
反而最低价的美的小白盒令人惊喜,表现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短板,甚至某些方面超越高价的旗舰机型,特别是避障能力,性价比很高,还在心疼钱包不知如何选购扫地机器人的,美的小白盒可以冲一波。


美的小白盒:
https://xg.zhihu.com/plugin/381c54b66c8fdc8a8b335859e6acd3e9?BIZ=ECOMMERCE科沃斯T10 TURBO:
云鲸J2: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5149774995321077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ZhCAGRV | 来自北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聊聊扫地机器人应该怎么去选,然后再聊聊我给丈母娘家买的扫地机器人。
相对于传统的纯扫地机器人,自己更倾向于扫拖一体机器人。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化的扫拖一体机器人当然是家庭地面高效清洁的不二之选,选对扫地机器人也能让人从累人的家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少。


扫地机器人选购要素

想要轻松选购适合自家的扫拖一体机器人,明确幸福电器首要原则——机器做得越多,人便可以做得更少
可以从扫地能力、拖地能力、避障脱困、智能控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筛选:


1.扫地能力

可以细化为除尘吸力、滚刷清污、边刷聚拢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便可以达到很好的扫地效果。


对于普通浮灰,吸力达到600Pa就可以应对,不过日常地面除了灰尘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颗粒杂物,这就需求扫地机器人有着更大的吸力,2000Pa的扫地机器人已成为主流趋势,新买扫地机器人建议吸力要达到这个标准。


除了强大的吸力,扫地机器人还需要依靠滚刷与边刷的辅助达到高效清理。滚刷作为主刷,样式的选择也很重要,胶条样式有助于刮掉地面顽固颗粒,刷毛样式有助于拔出地砖、地板缝隙的灰尘,一般建议选择这两种的集合体。
边刷起到聚拢灰尘及毛发的辅助作用,不能单凭边刷数量决定扫地机器人的优劣,单边刷与双边刷机型目前市场占比五五开。


2.拖地能力

可以细化分为拖地方式、拖地辅助、清理方式、烘干方式四部分。


根据搭载的拖布样式不同,可分为平板式旋转式,一般来说旋转式拖地方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部位进行更多次的擦拭,清洁效果要更好一些。
对于家庭卫生保持比较好的情况,二者短期清洁能力相当,长期地面清洁方面,可自清洁的旋转式拖布相对整屋清洁效率要更高一些。后者则无需频繁手动更换拖布,这样更能保持扫地机器人的最佳拖地状态。


以上两种拖地方式,都可以搭载污浊感应器,针对地面进行拖布自动加压,可以更有效清洁顽固污渍。扫地机器人自带水箱的话可以保障拖地过程中的拖布相对恒湿状态,若是能给自带水箱自动添水则又是加分项,一般来说电控水箱要优于自然渗透水箱
3.避障脱困

衡量一款扫地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在我看来要着重看它的避障能力与清洁规划能力了。


扫地机器人的避障主要取决于其所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如今的扫地机器人已经从原始的纯机械避障,发展成更为智能的多传感器组合避障,一般来说传感器越多、越高级的同时,能获得的体验也是更好的,价格也会相应提升。


导航规划所依赖的同样是刚才提到的各种传感器,主要测距为主流LDS激光与ToF雷达。前者技术成熟,应用较广;后者建图更为精准,能达到厘米级侦测。二者组合起来的精确度更高,价格也相对贵一点。
4.智能控制

扫地机器人越智能,我们使用的时候就越省心。一些个性化设置像是选定区域、设置禁区等可以通过预置程序与二次手动设定来完成。


通过手机进行个性化设置可以更符合家里的生活习惯,无论是纯扫、纯拖、扫拖一体最好都可以随心控制,具有先扫后拖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则加分不少,既不用担心地面“和泥”,又能一次设定完成扫、拖任务。
在给家里选购扫地机器人的时候根据以上四个关键要素进行筛选匹配,便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家的那款。如果不需要拖地功能,只需要考虑第一、三、四要素就可以了。
丈母娘新家的旧款扫地机器人已经落伍了,趁着新年升级扫拖一体机器人美的W11,更是集扫地、拖地、吸尘、洗抹布、烘干抹布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家用旗舰款。  


https://xg.zhihu.com/plugin/19bc3fcb00f8d15e10ccbe6ecee5a025?BIZ=ECOMMERCE这款扫拖机器人的最大吸力达到了2000Pa,3档吸力可调,足以应对各种日常地面杂物,搭配每分钟2万转的胶毛混合滚刷,对于瓷砖、地板缝隙灰尘清理也不在话下。


辅助搭配了一对三幅TPU软胶长边刷,充分聚拢地面杂物,较难清理的弹性颗粒一次往复也能清理到位,墙边、踢脚线边缝的积灰也能扫出来。


不同于传统扫地机器人的圆形造型,这款扫地机器人采用的是相对方形的设计,搭配一对长边刷更不放过死角的灰尘杂物。


作为一款扫拖一体机器人,在扫地模式下除了可以清理地砖、地板,地毯中的微尘、毛屑也可以通过它来日常清洁。


除了出色的扫地性能,它的拖地能力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拖布组件磁吸式安装很简单,合体之后一次工作就能搞定日常扫地和拖地。


这台扫地机器人还搭载了一项拖地黑科技,在纯拖地模式或是先扫后拖的拖地阶段,主刷会主动升起,清洁也能做到合理的干湿分离。


10mm的长绒拖布吸水、容尘能力都比传统平板式拖布强了不少,每分钟转速达到了200转,一次经过相当于多次擦地,同时附加了增压强拖功能,即便是掉落地上的酱油这种顽固污渍也能清理干净。


双旋按压擦地更高效,普通湿度下擦地也不留拖地的水痕。


拖布有三种湿度可以选择,大部分时候用的都是标准湿度就够用了,木地板习惯使用低档,卫浴通常选择高档。


除了可以根据扫地和拖地的不同需求选择纯扫、纯拖、扫拖一体,还可以选择先扫后拖模式,先将地面灰尘及颗粒物吸走,然后全屋湿拖无须担心“和泥”二次污染,清洁更细致,也是目前用着超舒服的家庭地面清洁方案。


不同于其他主流带有基站的扫拖一体机器人,这款W11自带220mL大容量电控水箱,搭载气泡花洒科技,持续均匀打湿拖布,可以在拖地过程中保持拖布湿度相对恒定,不会随着拖布的使用而降低拖布中含水量进而避免拖地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扫地机器人的基站内配有4.6L污水箱、4.7L净水箱,能够清洗拖布达到7-8次,不仅可以在拖地前将拖布调整到预设的湿度,还可以让扫地机器人清洁预设面积后返回基站自动清洁拖布,保持拖布最佳擦地状态。


在净水箱中加入专用地面清洁液,在拖地时可以给地砖、地板一个更好的养护效果。


基站内的拖布清洗盘上有多个喷水口,可拆卸的清洗底板上配有多处凸点,自清洁的状态可以媲美人工手洗,一次拖布清洗只需80s左右。


完成全屋清洁和抹布自清洁之后,基站内的热风烘干功能会将拖布恢复到蓬松柔软的状态,拖布远离潮湿不易发霉,长久用着也安心。暖风烘干的速度比冷风烘干快得多,让风干噪声也缩短许多,避免打扰日常生活。


扫地拖地干净的硬实力很不错,使用起来的软体验也让人十分舒心。这台扫拖一体机器人上搭载了ToF雷达与3组线激光,全新导航系统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百平左右的房子可以在5分钟左右完成建图。


全身多达32组传感器使得这款扫地机器人有着超好的避障效果,地面上的异物可以轻松避开。


底部的双主轮配有缓冲弧线槽,能够轻松跨越家里的各种小门槛,使得它各个房间之间通行无阻。


底部前方中间的万向轮十分灵活,无论是前行还是转向也都非常顺畅。


底部配备了6组悬崖传感器,为支持多层地图打下了基础,对于复式、多层房型来说也很适用。


针对某些不想清理或者不便清理的部位,还可以通过专属手机APP可以设置禁扫区域、禁拖区域或虚拟墙,也能指定某个区域进行单独清洁。


除了可以通过专属APP来操控这个扫地机器人,还可以在主机和清洁基站上对设备进行操控,还能连上我家的天猫精灵,等送到丈母娘家再连上她家的小爱同学,这样就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操作了。
基站上方还会实时显示扫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在扫地机器人运行相应程序的时候还有语音提示,四种语言可以选择,音量大小也可以随心设置。


这几天用这款扫地机器人很省心,6200mAh的大容量电池在完成百平米左右的先扫后拖地面清洁只用掉了不到一半的电量,觉得这款扫地机器人对于两百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也是够用的。
这款扫地机器人的运行噪声也不大,标准模式下的扫地61dB左右,标准模式下拖地56dB左右。在清洗拖布的时候67dB左右,烘干时不过42dB,整体运行较同类产品相对更静音一些。


可以预约扫地机器人在家人上班的时候运行,回到家就是洁净的地面,更没有扫地机器人的半点噪声打扰。


这个扫地机器人的清洁维护也基本不用太操心。尘盒的容量达到了400mL大容量,攒上几天一倒就OK,尘盒上搭配的高效HEPA滤网,多重过滤之后可以过滤灰尘等杂质,排出洁净的空气,避免空气二次污染。


吸尘组件的拆卸都很轻松,尘盒更是支持一键开启不脏手,这些部件只需用水冲洗便可恢复洁净状态,晾干后便可以反复使用,维护起来不麻烦。


在专属APP中还可以看到扫地机器人耗材的剩余使用寿命,可以在快到期的时候提示提前购买相关配件,这样就可以使用无缝对接了。


做家务向来不是个轻松的活,把做家务的时间解放出来做些有意义的事儿,享受生活,享受家人的陪伴才更重要。


准备赶在新年到来之前把这扫地机器人给丈母娘送过去,让他们感受下次时代扫地机器人的魅力。安心拿给他们用,提前预约好每天清洁的时间,让他们老两口也多休息休息,少做点家务多出去遛遛弯才更好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个好用的扫地机器人妥妥地让家里地面清洁也更省心,作为新十年的幸福家电三件套,选购的时候也千万别马虎了,参照开头给大家分享的选购要素,你也可以轻松选到适合自己家的扫拖一体机器人。


https://xg.zhihu.com/plugin/19bc3fcb00f8d15e10ccbe6ecee5a025?BIZ=ECOMMER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nnyLau | 来自上海
申明:本文所有GIF和图片(除了官方商品图以外)都是我们自己实拍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
先说几句题外话。懒是第一生产力,当你理解了懒,你就能大概猜出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家务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事物,尤其是扫地拖地。亲自扫地拖地更是一件违法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事情。于是,扫地机器人被发明出来了。
大概四年前搬家,我表弟就送了我一台iRobot扫地机器人,具体型号不太清楚,外观如下:


(冷宫里的iRobot)

这台iRobot扫地机器人最初给我带来了一些惊喜,但是很快惊喜就转化为悲哀。一方面,太贵了,当时买它似乎花了3000多块钱,这3000多要是直接支付宝转给我多好。另外一方面,这个扫地机器人虽然情节效率非常高,但是它的算法应该可以被称作“碰瓷式”算法,它处理障碍物的办法就是碰碰看,碰到了过得去就过过不去就绕路。这种“碰瓷式”算法带来的坏处就是,机器人会一直和桌椅墙壁发生碰撞,而且碰撞力度比较大,有时候会把桌子上的小塑料杯子撞倒。此外,当它进入电视机柜下面时,会不停的碰撞,一直绕不出来……以至于每次使用扫地机器人前前,都要提前收拾好桌子,并且把电视机柜下面堵住不让它进去。久而久之,因为懒癌发作,这台扫地机人只能接受到角落里吃灰的命运,还不如自己手动随便扫扫拖拖算了。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房间的地板已经相当脏了,因为实在懒得打理……
因为iRobot给我的恶劣印象,我一直对扫地机器人不感冒。后来,随着扫地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不再胡乱碰瓷,清理效率也更高后,我对扫地机器人的看法才有所改变。
现在的扫地机器人确实比之前的好很多,比如18年到19年特别火的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也就是小米扫地机器人。大家都知道,过去有一句玩笑叫做“小米做什么都好,除了手机”。显然,这个“什么都好”的范畴包括了石头扫地机器人。网上可以搜石头扫地机器人的测评,无论是商业推广性质的宣传文还是消费者实际体验报告,基本都是好评为主。
或许石头已经成为业界的标杆,人人都拿它作对比。比如最近比较受关注的360 X95,就要叫板石头新产品T7。网上关于X90对比T7的测试已经相当多了,有几篇写得还非常专业。珠玉在前,难以超过,那我今天就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谈谈二者的实际使用感受吧。希望能给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扫地机器人时,提供一点点帮助。
X95和T7这两款都属于今年上半年的产品,X95比T7只晚大概一个月发布,所以也算是同期产品。价格方面,X95在京东商城的618活动价是2179,T7则是2499,价格差距320元,或许二者也能勉强算是价位相近的产品。
具体开箱过程就直接跳过了。外观方面,二者体型其实差不多,


高度也是比较相似的


比较明显的差距就是传感器位置,T7的比较靠近中间位置。颜值方面的细节,我不想多费笔墨,网上产品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总的来说两款颜值都颇高,至少比我的iRobot好看多了。可惜没有粉色的,要是有公主粉的款式,岂不美哉?现在笔记本都知道做粉色了,其他电子产品也要跟着学学啊。
下面来具体说说二者的使用体验上的差距,

1, 防碰壁能力和APP功能

这是我最关注的能力,之前那个iRobot就是因为老碰瓷,我不得不把它扔到储物间里。
现在中高端扫地机器人都采用极光雷达导航,大大降低了碰壁的可能性。X95和T7都有边建图(LDS极光雷达)边定位(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功能,都可以构建出室内地图,之后沿着“之字形”轨迹逐步清理。就像下图这样↓  


“可乐”就是360的X95扫地机器人

X95的SLAM算法是360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无人驾驶团队开发,这个算法使得X95在实现精准清理的同时,还可以指定重复打扫某一个区域(当然,T7也可以做到),如下图,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清洁模式。
APP界面右侧有设置禁区和调节区域两个选项,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在地形图记忆上,可以实现多楼层记忆,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建图,提高了清理效率。X95可以记忆10张地图,T7也有这个功能,不过只能记忆4张图,但是也够用了,除非你是土豪有5层大house。
此外,LDS-SLAM也使得设置虚拟墙的操作变为可能。这个功能在APP里可以实现,作用是通过设置虚拟墙让某一块区域成为不被清理的禁区。虚拟墙的设置非常方便,构建完室内地图后就可以直接在APP里添加或者删除虚拟墙。虚拟墙对清理存在地毯区域非常有用,其原理是通过设置禁区让机器人在扫地时清理地毯,但是在拖地时却绕开地毯,防止把地毯拖脏。此外,有些特别容易卡住机器人的地方,也应该设置下虚拟墙。在虚拟墙方面,我的感觉是X95和T7也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两家的SLAM算法名字并不一样,虽然他们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虽然原理应该是相同的。不过,作为消费者我的感觉就是用起来差不多,而且都很好用就对了,都比之前的老产品强太多了。尤其是搭配APP之后,功能丰富,识别能力都很强,使用起来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X95在LDS-SLAM算法以外,还多了一个“超声波导航”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帮助扫地机器人规避那些不太明显的黑色障碍物以及玻璃和低矮障碍物等。在清理复杂地形的时候,两个扫地机器人的表现终于开始出现了差距。
首先是T7在清扫的过程中撞了一下垃圾桶,


我猜,这并不是因为石头T7的防碰撞导航出了问题,实际上,T7导航功能非常棒,基本不会撞到桌子柜子。撞桶大概是因为桶比较透明或者桶的材质可能难以被雷达识别。不过,T7非常智能,撞了一下桶之后聪明的它就立刻知道了桶的存在,之后就不会再碰到了。
与之相对的,360 X95并不会撞到垃圾桶,或许是“超声波导航”的作用,X95也可以绕着垃圾桶转圈,不会撞上去。


同样的情况在他们清理花架附近的地面时也出现了。下面的动图中,石头T7撞了一下花架。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花架的腿太细了,难以被雷达精确识别。


360 X95则不会撞到,它会贴着花架移动,贴的非常近感觉马上要撞上但是又撞不到,给人一种“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感觉。


另外一个问题是,T7对复杂地形的应对能力似乎不够好,下面的GIF中可以看到,T7无法清理椅子里侧的两个红圈部分区域。左边的红圈是因为T7太大了进不去,上面的红圈是可以进去的,但是T7直接略过了。


而X95的表现则好不少,它会识别出椅子里侧是可以清洁的区域,因此会绕着椅子腿转圈把里侧也清理掉,而不是不问不顾直接走人。当然,因为体型和T7一样大,椅子左侧过不去的区域依然过不去。


  而X95会绕着椅子腿转一圈,可以顺利完整地清理完红色区域,不会留下盲区。
总而言之,防碰壁能力上,可能是得益于超声波导航,360的X95胜过石头的T7。
2, 续航能力

从产品信息中可以看到,X95是5200mAh电池,官方宣称是支持3小时清扫,清洁面积300平方。T7也是5200mAh电池,官方宣称是2.5小时清扫,清洁面积250平方。并不能认为X95就一定比T7拥有更好的续航能力,在实际测试中,因为清理的环境比较复杂,没有办法精确测量二者的续航时间和清理面积,但是总体上可以感觉出他们的续航能力应该差距不大。这里就姑且认为二者平手吧。
3, 清洁能力

3.1,压强
一般来说,吸力大的清洁能力肯定强一些。X95是2650Pa,T7是2500Pa,二者都可以吸走普通灰尘甚至是小碎石子。因为T7 2500Pa对我而言已经完全够用了,所以X95的2650Pa我认为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理论上说,X95多一点吸力应该也算是好一些的吧。
3.2,地毯清洁
地毯清洁上,二者都有相似的增压模式,加强对地毯顽固污渍的清理。T7的地毯增压模式官方示意图如下,X95的也差不多,就不重复放图了。


3.3,尘盒
尘盒方面,T7的容量看起来要比X95大一点点,网上查参数可知,X95是420ml,T7是460ml,T7多了将近10%,影响不大。
3.4,水箱
水箱容积上,T7完胜。T7是297ml,比X95的200ml多了近50%,这意味着,T7可以拖更多的地。
在拖地系统上,X95比T7多了“没水了会提醒用户添加水”的功能。此外,如果水箱忘了装,也会有提醒。


X95的水箱多了个提手,


方便取出换水,X95的拖布也更加容易取出,用户体验稍好,不过这些都属于细枝末节了,影响都不算大。
*二者都是电控水箱都可以在APP里控制出水量
这是现在新款扫地机器人相比之前老款的一个巨大提升,老款扫地机器人的水箱一般都比较简单,无法精确控制出水。T7和X95的电控水箱都有三档,这也算一个不小的升级。从网上的商品信息图中可以看到,石头科技老一代的T6是两档,T7升级为三档。


如上图所示,不同出水量下的最大清理面积显然是不一样的。360 X95的实际拖地面积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大概150平方,实际使用中难以精确测算,APP里显示的不同档位对应的拖地面积如下:


注意,实际拖地面积和房间总面积是两个概念,实际拖地面积要远远小于房间面积。因为房间里有大量不需要清理或者难以清理的区域。150平的房间,需要实际清理的区域大概也就100平。按照这种方法估算的话,一般两百五十多平的大房子也可以用X95来顺利清理。但是如果我们把出水量调大一些,清理面积自然也会明显减少。不过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X95的拖地面积是绝对足够的。而T7在拖地面积上显然优势更大,毕竟水箱面积大了将近50%,可以清理的区域面积也会大幅度提高。看来,大别墅还得上T7。
拖地方面,我认为还是T7略胜,T7水箱大拖地面积多,X95的设计稍微人性化一些,更注重用户体验。
当然,对于家里面积不大的普通用户而言,可以认为二者差不多。
3.5,wifi
对于大house用户而言,X95有个wifi自动切换的功能。不过现在大house都是从上到下一个wifi信号通过中继器实现全覆盖了。Wifi切换作用不是特别大。住得起大house的人还买不起好的网络设备吗?
3.6,局部清理
对于需要重点清理的区域,X95有个好处是可以设置田字清理模式,就是竖着清理一下再横着清理一下,这样做清洁效果会比只有横向或者只有竖向来的好一些,对那些污渍比较难以清理的区域而言,意义比较大。而T7没有类似的设置。
4, 噪音控制能力

扫地机器人的噪音还是比较明显的,比我的显卡要吵得多,毕竟要提供最高超过2500Pa的吸力,不吵是不可能的。
360的X95有四个档位,从吸力最高到最低,分别为:600Pa,1000pa, 1500Pa,2650Pa。石头T7则是五个档位,基本差不多。我简单测试了一下,1米距离的情况下,最高一档和最低一档的噪音分别如下图所示:最高档71-72分贝出头,最低档49-50分贝。这个噪音还是可以接受的,基本不会影响平时生活。
360官方宣称的X95噪音是最低55分贝,似乎比我测的高很多,不知道为啥,难道是我离的远了?我是尽量保持1米左右的水平距离进行测试的。


1m左右最高档

1m左右最低档

考虑到70多分贝太吵了,平时都不用最高档,所以70分贝缺少参考价值。还是最低档和倒数第二档比较普及,倒数第二档是60分贝左右,此二档的吸力已经足够清理房间了。(类似的图片就不放了,噪音测试造假太容易,造假也看不出来,我觉得发图证明没有太大意义,不相信也没办法)。
T7的噪音明显比X95要大,最低档就有将近60分贝,最高档大概76分贝。二者最低档的清洁能力是差不多的(吸力大概都是1000Pa),所以横向比较的话,就是:同样清洁能力下X95更安静,同样噪音下X95清洁能力更好。
360把X95的噪音控制技术叫做“二重消音风道专利静音技术”,听起来有点浮夸。不过确实能够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噪音比较敏感的我,认为在使用体验上,X95是胜过T7的。
5, 运动能力

5.1, 上坡
有时候家里会有一些斜率较小也不太平整的坡。X95和T7都可以顺利爬上去,但是上坡的方式不完全一样。
T7的爬坡方法就是直接上坡,上坡时候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开车踩脚底油的感觉一样。X95发现比较难上的坡后,有时候会采取迂回战术,往后退一点,然后斜着上去。
因为在倾角很小的情况下拍视频的话看不出地面是否是倾斜的(倾角稍大的话二者根本都上不去),我就不做GIF了,用灵魂画手的示意图来讲一下。
灵魂画手来了:


坡的高度不会变,设为H,T7霸王硬上弓直走,设行进路线长度为  ,X95走斜线上去,设行进路线长度  。对于T7而言,上坡的角度为:

而对于X95而言,角度为:

因为L2是斜着走的路线,要长于  ,  在0<x<1时是增函数。所以:

相当于坡变得更加平缓了,上坡也更容易更顺畅了。
5.2,越障能力
二者的越障能力表现有所不同。现在都讲究干湿分离,卫生间和客厅之间有个突出的门槛用来隔水。在跨越门槛这个问题上,X95比T7好一些。X95会在门槛前面发个呆,然后直接过去,


X95是可以直接约过这个银色的障碍。
T7无法直接越过,它需要一上一下慢慢蹭过去,过障碍速度也非常慢,虽然很吃力,但是最后也能跨过去。不知道为什么T7上去后又会下来,不过只要能过去就行了,T7也值得表扬,正所谓“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看来,越障能力这块是X95完胜了,但是T7也不差。
5.3,防跌落能力
这方面二者都很好。拿到楼梯口时,X95和T7都不会傻乎乎地掉下去。如下面的GIF所示,X95会在尝试不停地台阶的边缘试探,尽可能把台阶清理干净,但是就是不会掉下去。T7也能实现相同的功能,这里就不赘述了。
iRobot哭了……为什么就我会掉?


5.4,自动充电
二者都可以实现自动寻找充电桩充电的功能,X95的充电口在侧面,T7的在底面,可能会更耐用吧。
6,总结

导航能力上,X95可能是因为多个声波雷达导航,对复杂环境的处理能力更好。
清理能力上,二者互有胜负,石头T7打扫面积大,更适合大house;X95比较适合普通家庭。X95局部清理能力强于T7。
运动能力上和噪音控制上,X95胜出。
此外,石头是罗永浩代言的,有信仰。360连个明星代言人都没,毫无信仰。
性价比上,X95因为便宜300元所以性价比可能稍高。
购买建议:
首先,
两款都有很高购买价值。并没有出现一方全面“吊打”另一方的情况。
其次,
如果实际需要清洁的面积远超150平,比如大house,那拥有巨大水箱/尘盒的石头T7扫地机器人会更加适合你;
如果实际清理面板较小,比如一般一百多平或者一百平以下的商品房,那购买性价比更高局部清理能力更强的X95会更合适。
总之,两款扫地机器人确实都不错,比之前的老产品好用多了,它们都能够让你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516165805985873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HOYWNFf | 未知
3/23加更:

前段时间拿到手的T6,刚才看到T7预售了,摔!看完升级点,我已经在打包T6换T7了......


T7升级点在哪:

官方说法——
吸力升级:T6是2000Pa,T7到2500Pa,但是对我来说这不重要,之前的吸力对付日常清扫已经足够了。
地毯自动增压:地毯星人友好。
电控水箱:拖地模式恒压精准控水,让拖布的湿度始终刚刚好!抓住了我的痛点!
更智能的路径规划:清洁顺序吸力水量大小自由定制,新增多楼层地图,复式结构友好!
综上:T7在拖扫的方法和顺序上更灵活更只能,在拖地机功能上的升级更加显著和适用,这也是真正吸引我的点,毕竟我已经有个吸尘器了,拖的干净才是我对他最大的诉求!

<hr/>大致浏览了一下回答,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扫地机器人都被推荐了一遍,你们真的都用过吗???今天我就唠唠我刚买的T6!



今早快递小哥刚刚把新买的石头T6送到我手上。


加上两年前买的T2(对,T2,那就是他的.......太太爷爷吧),我家现在是两个石头。


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为什么是石头?


  • 我在其他小文里介绍过,我家是小米生态圈,电视,窗帘,狗窝和楼道的摄像头,门上的智能猫眼和门铃,书桌上的专属照片打印机和一般打印机,都是小爱同学这个头狗控制的。而米家扫地机器人的最大吸力是1800Pa,这会儿T6升级到了2000Pa,你说我买谁?不过从T2的实际效果来看,一般家用也不会去吸一地的螺丝钉,吸吸一般的灰尘纸屑什么的也差不多够用了,只是同时让他们一家团聚干活时说不定更卖力!


我的小米生态圈


  • 在其他性能上我在意的两点就是扫地机器人的噪音和门门槛槛的越野效果。先说噪音,之前T2开始工作的时候能把史上最胆小的我基吓得冲他嗷嗷叫,后来只要一扫地,他就马上回自己笼子里躲清静。这次我也是冲着T6更换全新大电机,匹配齿轮箱,机身内部填充消音棉和降噪空气筛从而可以做到大幅降低清扫噪音的卖点去的。刚刚扫了一波地,声音确实小很多(或者是心理作用??),但是有肯定还是有一点的,毕竟人家是在卖力运转,劳动号子还是要唱起来的,所以要求安静环境的时候就不要让他干活了


  • 再说越野效果,之前T2干活的时候,米家的app总是跟我说,机器人不是这里卡住了就是那里悬在空中了,他干个活我还要跑来跑去救他好几趟!不知道他自己尴不尴尬!刚才我发现这个T6终于可以自己从客厅爬过门槛去阳台了,跟他太太爷爷比起来颇为惊喜,但是这是在扫地模式的情况下,拖地模式可能更困难毕竟重量增加,但是还有待验证。


  • 地图管理3.0也是T6的一个重点,我之所以买第二个石头的原因,是主要负责一楼客餐厅的T2没有办法同时储存二楼和三楼的平面扫描,当然T6也不行。但是升级过的智能路径规划能更加清晰显示机器人的实时位置和整个扫描区域。地图扫描保存之后,智能分区可以让清扫变得很灵活,基本上就是指哪打哪,你要是有禁忌之地,就在地图上圈一圈画堵墙,可以不让它扫。所以现在T2已经被调动到了寝宫,大殿交给了拿的出手的年轻人!总之,跟他的老祖宗和其他众扫地机器人比起来,他就是一副很聪明很能打的亚子!

<hr/>孩子干活不容易,给我的T6一个赞吧!



更多厨房和卧室的优质小家电分享,请戳我下面被圆桌收录的回答: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6694825/answer/1060187975" class="internal">有哪些实用性与使用感兼顾的个护类小家电推荐?
你的厨房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厨房家电和厨房用具?
你家卧室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提升幸福感的电器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NnQJOTa | 来自吉林
不聊太多,只说我自己的体会,同时体会过石头全系、iRobot以及neato最新款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主要是清理浮灰以及深入吸尘器不容易进入的卫生死角,比如床和沙发底下,作为手动清洁的一个补充,日常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干净。


​ 床底、沙发底下是扫地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不过对高度有一定要求,所以购买扫地机器人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理论上预留12cm高度就可以供市面上除了戴森外所有扫地机器人通过了。
​ 而且在长辈家里,装修风格会让扫地机器人寸步难行。
​ 目前扫地机器人技术也很成熟,LDS和视觉导航占据了主流市场,并且新款扫地机器人都可以在APP中任意规划和制定清扫计划,相对以前更加方便。
​ 谈到扫地机器人,就绕不开国产石头品牌,所以我先来聊聊国产品牌扫地机的选择。
国产扫地机器人篇

​ 最早出现的米家扫地机器人,是石头科技代工的,后来石头陆续推出多款扫地机器人,包括石头S5、小瓦规划版,石头T6以及最新的T4。
​ 这些扫地机器人中,我同学最早入手的米家扫地机器人,我朋友入手了石头S5,我则是前期小瓦规划版,后期更换石头T6,周边朋友亲戚中普及率很高。
​ 首先来聊聊最新款石头T4,这是正儿八经米家石头扫地机器人的升级版本,也是现在能买到最便宜的石头扫地机器人。
​ 很多人对扫地机器人的拖地功能比较在意,但就我个人一年多的扫地机器人使用经验来说,虽然并不是鸡肋,也不是完全刚需,因为拖布太小巧,每次拖地基本上要手动清洗拖布至少4-6次,如果你足够懒,一块拖布从头拖到尾,那当我没说。


​ 作为米家扫地人升级款,石头T4目前是没有白色款的,这是T4最显眼的外观改变,中间集尘盒做了一个半透明设计。


​ 连同LDS激光导航探头都改成了一水的黑色。而米家和石头白色款扫地机器人LDS激光探头都是红色。
​ 大中户型肯定是首选LDS或者iRobot这种主打视觉导航扫地机器人,而简约户型和中小户型可以适当考虑下陀螺仪导航。
​ T4上市也有一段时间了,这里也就简单聊聊,毕竟详细的评测各大网站和平台都有了。
​ 石头包括米家扫地机器一共两种型号充电底座,大号的可以收纳电源线材,小号不占地,目前新款都采用了大号充电底座。


​ 能收纳电源线的充电底座还是相对好用一些,这也是石头又重拾这个设计的原因。
​ 小号充电底座其实也没节省太多空间,扫地机器人归位的时候还是占据相同的地面面积。
​ 配件方面和石头很多扫地机器人是同样的,比如备受好评的割缠绕头发的切割小工具。
​ 不过因为取消了拖地模块,水箱这些配件就消失了。


​ T4的底部少了拖地模块,所以底部一览无余。
​ 作为体验拖地模块扫地机器人一年半的我,对于扫地机的拖地模块清洁力度持一个中立态度,虽然这个集成模块方便了消费者,但是清洁力度只能说够用。
​ 我整理以了一个表格,以下价格以京东为准,淘宝上会便宜几百块,比如T4和米家一代,前置最低价格1699,而后者最低1300。


​ 这张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区别,纠结买哪款的自己可以看着办了。
​ 其实很多人纠结的,无外乎是T4和米家1S,石头S5和石头T6。
​ 1S看参数,包括网上的各种评测,应该就是米家一代上做了小小升级,虽然说也是具备视觉导航,显然是和主打视觉导航的irobot并非同一类技术。
​ 在T4和米家1S之间,我更趋向于T4款。


​ T4的顶盖整体面积偏大。实体按钮精简成两个。
​ 具体操作方式直接印刷在了机器表面上。


​ 可拆卸轴承清理毛发是特别方便,没有这个主刷的也不用太过郁闷,石头和米家很多部件都是通过的,这也是其中之一。


​ 前部分具备防撞软胶,米家1s看评测是没有的。


​ 可水洗滤网也是通用的,石头扫地机器人统一了基本所有的滤网,这点也是造成我是石头忠实用户的原因。
​ T4的官方型号是T6 SE,所以在很多方面和T6是接近的。
​ 比如沿边传感器应该是升级了,距离更近,和T6也接近。
​ 延边传感器不是所有扫地机器人都标配的,某些国产品牌同价位真的就没有,iRobot也没有,不过人家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其他方面可以弥补没有沿边传感器造成的缺陷。


​ 多近呢?对比之前的石头S5,我感觉是更加贴近边缘,特别是应付这种场景的时候可以配合边刷最大程度清扫卫生死角。


​ 防跌落传感器在无数次测试中都可以完美应付。


​ 2000Pa的吸力可以应付目前家中所有的灰尘和垃圾,朋友的别墅才装修好,还未搬进去入住,但是你能看到像是断掉的铜丝和一截电线,都可以被轻松拾取清理掉。
​ 越野能力上,我用了一年半的扫地机器人,定期清扫,石头系产品从没卡住过,不过扫地机器人中,戴森因为是履带式,越野能力和坦克一样,你可以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找到它,戴森的越野能力无出其右,但是规划清扫方式真的不敢苟同。


​ T4和石头系一样,具备安静、标准、强力和MAX以及地毯增压等功能,不过因为定位上的原因,相对于T6会少了选区功能。


​ 禁区和虚拟墙同样支持,也支持自定义矩形清扫区域以及清扫次数。
​ 米家1S地图模块是升级了,在我看来石头T4是硬件上的升级,米家1S只是软件上的升级以及硬件上的小改变,毕竟上面还有S5和T6,厂家需要拉开产品线。
​ 另外需要提及一下,石头T4支持小米、天猫精灵以及小度音箱语音控制,对于非米家系智能家居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 石头T4和T6对比,LDS激光头位置有变动。


​ 同S5对比,极限贴边的程度也是可以的,我之前评测过neato的扫地机器人,相对来说沿边程度没有这么近,不过那时候石头也没推出新品,不知道neato有没有改善机器LDS的固件。


​ 在木地板上测试噪音和官宣中差不多,都是浮动在58分贝左右,噪音确实有所改善。


​ 这是石头T6的扫地地图全貌,可以看到支持自动分区。


​ 这是石头S5扫地机器人的APP地图,和T4一样不支持智能分区,不过T4是石头的新产品,硬件方面保持了T6的一致,只是个别参数功能不如T6,地图2.0未来是否能通过软件来实现,暂时还不知道,但是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


​ 这是石头T6的智能规划界面,可以看到分区也可以自定义合并和规划,支持选区清扫和禁区和虚拟墙。


​ 这是石头S5界面,可以看到和T4一样只有虚拟墙和禁区,但是多了一个指哪到那的功能。
​ 除了硬件上的小升级,比如相对S5改进的噪音、可拆卸轴承,以及多个传感器的小规模升级,T6最大的优势在于智能规划和分区,这点看似米家1S也有,但是米家1S只是升级了软件,硬件上变动不大,而且没有拖地模块。
​ 想要拖地模块,但是预算不够,可以选择石头S5,虽然功能上少了智能分区,其他方面表现一样也不差,适合以实用为大的懒消费者。
​ 追求性价比,那自然是石头T4款,这款硬件上的提升,也比米家1S的提升更多,另外提一句,1S的摄像头仅仅是负责识别房门,进行智能分区的主要硬件。
​ 想要一劳永逸,直接旗舰石头T6,该有的都有了,黑色白色都有。
国外扫地机器人篇

​ 国外两大品牌,iRobot和Neato,前者主打视觉规划,后者主打LDS。
​ 16年的时候,国内扫地机器人品牌尚且还是随机碰撞技术,国外品牌iRobot和Neato就分别以自己技术独到江湖,将两个分支做到了极致。iRobot自Roomba 9系扫地机器人起,已全面配备视觉导航、地面追踪传感器、轮胎里程计等多重导航技术,Neato则将LDS做到了极致,以至于后来国内兴起的各大品牌纷纷以这两类技术为目标,推出自己的扫地机器人。
​ 先来说说iRobot,因为之前才接触了一款比较有意思的产品,iRobot i7+,自带集尘系统的旗舰款产品,也是一类比较新颖,将消费者的惰性发挥到极致的家电产品。
​ 目前来看,LDS应付室内打扫倒是绰绰有余了,不过与此同时,视觉导航算法发展快速,提升空间巨大,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大疆,自动驾驶和部分飞控的核心都是视觉算法,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能代表未来的一个趋势。
​ 回到现实,扫地机器人虽说是“后悔没早买”的清洁神器,但倾倒垃圾依旧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对于100平左右的户型,大约清扫3-4次就需要手动处理集尘盒。最麻烦的就是滤网上的粉尘,如果你是戴森用户,那么恭喜你,用戴森吸取集尘盒滤网上粉尘会很轻松,如果不是的话,这些粉尘很难弄干净。
​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我一直建议扫地机器人和无线吸尘器一起用,比如戴森和米家这种比较容易倾倒垃圾和粉尘的无线吸尘器,无线吸尘器也是我要推荐的家电大件之一,这个后面我会聊的。
​ iRobot i7+自动集尘系统,而neato D型机身能避免更多卫生死角,这些都是异于国产扫地机器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特色。


​ 自动集尘系统,意味着同传统扫地机器人相比,充电底座会更大,所以 i7+这个底座的高度,摆放位置会受限制。


​ 底部的机构是这样的,可以看到下部的涡轮电机,集尘系统的吸力很惊人,噪音也相应的比较大。
​ 集尘袋目前是一次性的,按照i7的集尘盒,大约可以满足30次倾倒需求,按照每两天清扫一次的频率,可以用两月,实际情况可能会更长。


​ 还是因为集尘系统的原因,i7+这套系统也对集尘盒做了调整。Clean Base的专用集尘盒,差别在于底部多了一个绿色软橡胶的盖子,这个盖子的设计也是恰到好处,只有Clean Base的吸力能吸开盖子,将扫地机内部的灰尘垃圾吸走。


​ 扫地机器人i7主体,和Roomba 9系扫地机器人造型相差并不太多,同样在显眼的位置能看到视觉导航的摄像头,将实体按键改为触控按键,配色方面也做了调整。


​ 最实用的提把手设计依旧延续了下来。这点是国产众多品牌,没有见过的优秀细节之一。
​ 谈到视觉导航,就要提及那颗一定角度朝向头顶的摄像头了。
​ vSLAM™ 视觉运算处理技术是iRobot的核心看家技术,因为视觉处理数据量太大,绝大部分具备视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都没采用摄像头前置的方案,采用前置摄像头方案的扫地机器人,比如[伊莱克斯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像头,而是用来收集激光反射,构建3D模型,没有大量的数据,和iRobot是本质上的不同。


​ 底部的机构包装印刷的很清楚,常见的高效率单边刷(双边刷已经被无数次证实了并不如单边刷实用,可是国内很多消费者总是相信两个比一个好,这就很头疼了),电眼(地面追踪传感器)、防跌落传感器以及iRobot标志性的双胶轮主滚刷,胶刷相比于Roomba 9系扫地机器人进行了花纹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拾取大颗粒。
​ 双主胶刷的设计也是iRobot的专利特色,两根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剥离污垢和扫入污垢,清洁能力上要胜过单一的主刷,而且胶刷具备拍打和抓取功能,能应付比浮尘更麻烦的杂物。
​ 另外就是应对线的缠绕了,可以反向吐出电线,脱困能力明显要强于单主刷。


​ 同样具备易打理的特性,不惧毛发缠绕。
​ 但是主胶刷也带来在木地板上噪音偏高的问题,可能国外都喜欢用瓷砖?


​ 因为不是LDS,所以i7的生成地图时间比较长,iRobot的Impint智能绘图,是配合vSLAM™ 视觉运算处理技术创建的高效全景导航,创建可视化地标。
​ 指定定时清扫房间、也可以调整房间的构成,目前市面上仅i7可以做到手动增减调整地图上的房间的边界线,以及给房间的命名。
很多扫地机器人中智能地图是可以任意绘制矩形禁区或者任意角度的虚拟墙,而iRobot则是任意角度绘制边界线,简单点来说你可以把房间拆分成N个小房间,这两类是本质的区别。


​ 可以看到我将房间切割为三个空间,这点是目前国产扫地机器人做不到的。
​ 不过irobot还是提供了物理虚拟墙,APP中是不能设定禁区和虚拟墙的,这点和国产扫地机器人也是不同。


​ 当然i7+最大的特点还是自动集尘了,伴随着强劲的吸力, 当集尘盒满了或者清扫完毕会自动回归充电集尘底座,通过Clean Base的强大吸力转移灰尘和垃圾。
​ APP中能看到相应的集尘盒状态,也可以手动清理。
​ 再来说说Neato。
​ Neato目前没有新品上市,而且各大电商均下架,应该是国内代理出了点问题,现在要购入只能走海外购渠道,主要是三款主打低、中、高的D3、D5和D7,这三款是追溯主流设计思路,具备智能APP的产品。
​ 我之前体验的是Neato D3,没体会过旗舰款,不好做评论,只简单聊聊D型扫地机的优势。


​ D型扫地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完整的驱除卫生死角,这是其他款扫地机器人做不到的,而且被申请了专利,意味着其他品牌只能采用圆形或者伊莱克斯那样的三角形。
​ 国外品牌感觉都比较注重一些细节,比如同是美国品牌的iRobot也有这个提手,日常搬运是非常方便的,这点我倒是希望国产扫地机器人能跟进。


​ D型机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几乎等同机身宽度的主胶刷,这意味着单次清扫效率的提升。
​ D3是没有边刷的,这是区别D5和D7的一个地方。
​ 不过得益于D型机身宽大主刷的优势,Neato的边刷属于非常袖珍的尺寸,主要是辅助作用,缺失这个影响不大。
​ 吸力上Neato全系是要低于石头全系的,应付浮尘和常规垃圾倒是够用。


​ D3作为入门款机型,主要是电池容量偏低,只有2100mah,D5和D7均提升到4200,按照我的扫地机使用经验,2000左右电池容量满电状态下可以完成一次多100平高层户型的清扫任务。


​ 另外Neato还有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容量超大的集尘盒,700ML的规格傲视群雄,要知道石头全系最大是480ml容量,iRobot更小一些。
​ D3的滤网属于入门级别,所以防尘能力稍微有些差,D5和D7上则是海帕滤网。


​ 一年多前我评测D3的时候,Neato利用延边传感器,精准的延边距离让我见识了LDS鼻祖品牌的底蕴,另外相对于iRobot和石头扫地机器的狂热工作风格,Neato则是比较缓慢稳重的风格,工作行走的时候没有石头和iRobot那么风风火火,LDS建模的精准度也非常高。


​ 这是D3 APP中地图的建模场景,这种以像素点为单个单位的建模精度,还是比较厉害的。
​ 不过APP中的虚拟墙、电子禁区只有D7旗舰款才具备,D3和D5的APP,功能相对较少。


​ 噪音方面和irobot差不多,比石头T6要高一些,但是并不多。
​ Neato如果要入手,建议D5这个级别起步,入门款电池电量很难支撑起一次干净的清扫场景。
其实能看出来,国外有的,国内基本都齐全了,而且性价比还很高,出奇一致的是国外品牌基本不会配置拖地功能,而是完全独立,这是因为扫地机器人的拖地功能比较鸡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