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会先量产OLED,而不是看似更好的microLED?巨量转移等技术难点,莫非OLED遇不到吗?

lhole 回答数5 浏览数506
为啥会先量产OLED,而不是看似更好的microLED?巨量转移等技术难点,莫非OLED遇不到吗?
jjhdptk | 来自北京
其他答案也说了,micro LED/micro OLED生产方式的问题,芯片一样直接在硅片上刻出来。
虽然理论上,可以用刻出来的硅片,直接当屏幕用,但尺寸太小了,或者说直接做大尺寸非常昂贵,只适合VR或者投影仪什么的用。
现在就VR上的,2500x2500 micro OLED不过1寸-1.3寸,一台三四千的中端VR,成本一大半就在这两块1寸屏上了。
而且虽然个人尝试清晰度和"锐利"感确实爆炸,但即使是VR用1寸也太小了(传统上是2-3.5寸),导致FOV(视野)偏小,不得不用光学透镜放大弥补。


而平常手机屏幕至少5寸,25倍面积,你感受下这价格,24寸起步的显示器和48寸起步的电视那就更夸张了。
所以直接用硅片怼,价格太贵没人愿意买,只能巨量转移。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 来自辽宁
我觉得首先有必要来科普一下OLED与Microled两个概念。
什么是MicroLED?
Microled也就是微缩化的LED。MicroLED是将传统我们目前所见的LED微缩至长度仅100微米以下,是原本LED的1%,比一粒沙还细小。再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微米等级的RGB三色Microled搬到基板上,形成各种尺寸的Microled显示器。由此可见,巨量转移在制作Microled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TrendForce集邦咨询

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中心LEDinside指出,受制于Microled的制作瓶颈,在生产过程中,其实除了巨量转移外,Micro LED制造流程要求精细,制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制程耗材、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及辅助治具等,需求规格严谨且精密度相对严格。
当前Micro LED新型显示器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包括磊晶、芯片、转移、全彩化、电源驱动、背板、检测及修复技术。


图:LEDinside

但受限于技术瓶颈的关系,目前Microled技术还仅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即时有包括三星等推出相关产品,价格也是让人望而却步。而且目前市面上的Microled产品都是在大尺寸显示应用上,大尺寸显示被视为Micro LED技术最先爆发的应用市场。
什么是OLED?
OLED是一种有机发光材料,也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LED虽然只是少了一个O,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材料。OLED是像素点自发光,不需要独立的背光源。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OLED更轻薄、色彩更鲜艳、响应快、色域广、对比度更高等优点。
OLED当前主要的技术路径包括蒸镀式及印刷式。
蒸镀式OLED是指在真空的环境下,以热升华的形式,把有机材料汽化后透过精密的金属遮罩,放到基板表面并凝结成RGB像素点。该方式下,要求高精密度的制程,让构造简单的OLED面板成本居高不下,是目前OLED面板制作主流的方式。
而印刷式OLED也称作喷墨式OLED,主要流程是指将有机材料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材料墨水,再以印刷的方式把墨水滴到像素中,印刷完后再将溶剂去除。
此种方式下,不需要真空蒸镀腔体及精密金属掩膜版等,也无需维护真空蒸镀设备,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但是印刷式OLED也面临了有机材料的重新研发及寻找,此外,印刷式OLED单位面积内像素密度(PPI)要低于蒸镀技术,这是因为溶液存在饱和度(浓度)局限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此种技术当前并不成熟,目前只有TCL华星光电作为代表企业来研发,并且还未量产中。
结语:
从市面上两种技术不同OLED的制作流程来看,OLED并不会有巨量转移的问题。
而Microled看似很美好,Micro LED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希望看似就在眼前,但不得不承认,Micro LED整体生产成本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产品价格暂时决定了Micro LED仅能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待成本大幅下降之时,Micro LED才能够真正向大众化普及。按照Micro LED技术商錼创的观点,Micro LED生产成本有望在五年内降低95%。
附上截止目前,康佳、LG、三星、C-Seed、利亚德等全球品牌的Micro LED电视尺寸及售价。


表:LEDinside统计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我以前的答案:
苹果为什么不用OLED,而是上Mini-LED?
Mini-LED 屏幕相对于 OLED 屏幕怎么样?
说了那么多Micro LED的优点,谁了解它为什么没有在商业中大规模运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e | 来自上海
MicroLED的制作和制作CPU芯片、相机传感器差不多,而且不需要nm级制程,微米的老制程正合适,一个芯片上一般做一个颜色的LED,红绿蓝各做一个。
(2022年更:在同一个晶圆上做三色有点麻烦,这也是为何现在硅基OLED反而先在AR/VR上应用了。)
好几个月前就想折腾个视频过来,现在粗略的剪辑一下,我觉得这个JBD的100万nit10000dpi的microLED 非常有搞头,除了做AR/VR,拿来做投影机也不错啊~。

JBD100万nit10000dpi的microLED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0558117727354880


另一个厂家的晶圆


这个尺寸直接做AR/VR,hud,波导眼镜什么的可以直接用,性能出色。
但是要做显示面板的话,就得一个个的切割下来,检测、焊线,再贴到玻璃基板或者柔性基板上焊接,这一步就是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4K面板,可是要2400多万个LED切割,焊线,粘贴,而液晶的TFT光刻、OLED的蒸镀、印刷,再怎么复杂,也都是整个面板来制作,相比之下,巨量转移这简直是自虐,跟活字印刷与手工抄写的差距差不多。
为此,设备商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但这生产效率可想而知,价格自然也就下不来。据说目前生产一个4K屏需要208小时,而且如果有坏点还要修复替换。
-----其实在MicroLED之前,早就有拿LED做显示设备的想法,那不就是LED户外屏嘛,芯片做大一点、模块化,还是可以拼凑起来的,无非就是很贵而已,应用比OLED可早多了。
2020年10月份的消息,是MiniLED因为颗粒尺寸没那么小,所以可以利用现有封装机来做,成本相对低些,适合100多寸的大屏,当然价格依旧昂贵。
目前在成品电视方面,还是三星走的比较快。
范饭爱可乐:全球首款三星110吋MicroLED初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llyWright | 来自北京
Micro LED的生产工艺相当于下个世代的显示技术了,目前的LCD产线很难改造,成本大,难度大,量产难,厂商怎么赚钱,不能只是傻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lwx | 来自黑龙江
你说对了,OLED没有巨量转移的制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