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摄影中的动态范围或宽容度分别指是什么?如何拍清楚运动中的人物?

wy717 回答数13 浏览数364980
摄影中的动态范围或宽容度分别指是什么?如何拍清楚运动中的人物?
taobaoip888 | 未知
指出一个错误:
题主问题提错了。
动态范围和拍运动物体不是一件事情。

摄影中的动态范围指的是:
[code][/code]
简单的说就是指数字摄影中,提高拍摄获取亮度范围的能力。
比如以前只能拍-3到+3档的亮度范围,经过HDR合成,最终的画面包含了-6到+6的曝光范围(只是举例,实际操作可以扩展N多档位)

而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想拍的清楚需要提高你的快门速度。
具体你的快门速度是和镜头焦段、运动物体的速度、拍摄方向和运动体运动方向夹角等因素相关的。
和动态范围无关。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pappa2001 | 未知
动态范围搜下就有了,
我只说下拍运动物体的问题

首先,拍不清楚分2类,你分清楚自己的情况是哪个再做进一步判断
    一类是和拍摄对象的相对(相机)位置五官的,「原地做运动
    这种情况,是曝光时间导致的模糊,你可以
      缩短快门时间
      这是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本质的方法,可以用快门优先模式用闪光灯压暗环境光
      晚上、光线不强的室内可以用这个方法,闪光灯做主光
    还有一类是相对位置在动的,比如拍马路上的汽车
    这种情况,是对焦不准的镜头模糊,
    这个情况会一定程度上依赖相机的对焦性能,在前面一类情况的基础上你可以
      对焦驱动模式
      选AI FOCUS或者AI SERVO陷阱调焦
      即当被摄体进入预定焦点时随即按下相机的快门,常见于体育摄影
      扩大景深
      小光圈,或者广角,随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VmKboiw | 未知
楼上几个解释太繁琐了,撇开原理说下个人见解:

动态范围是指相机本身能够拍到的最亮和最暗的地方的范围。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你和你兄弟哪个眼睛够好能够在乌黑的晚上看到凶宅里的贞子,假设贞子不动,且除去任何客观原因,谁先看到就是谁的暗部动态范围好,反过来解释明亮部的动态范围也一样。

宽容度是指拍下来的照片在后期处理中能在最亮和最暗部分中能保留多少细节。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我拿两个不一样的相机去拍乌黑的凶案现场,拍摄参数和目标相同的前提下,a相机通过后期增加两档曝光后能够看到桌角下的贞子,而b相机增加两档曝光后桌角下还是一片漆黑,那我们就说a相机的宽容度要比b相机好。

那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假设ab两个相机,品牌不一样,a品牌动态范围好,宽容度差,b品牌相反的情况下,在相同条件下拍相同物体,
a肯定可以拍到比b更多的细节,可一旦没有正确曝光,肯定无法通过后期提取出和b拍出相片相同的细节。反过来说,只要正确曝光,a相比b的照片,在不后期的前提下就能留下更多的细节。而一般来说,通过简单后期处理得到细节的照片,画质不会比曝光正确无需调整的照片好,必然会带来一部分噪点或者高光损失。后期做得好的?那会比较花时间

关于如何拍清楚运动中的人,我这么说吧。
照相是光的艺术,没有光什么都干不成。一张曝光正确且能正确反映拍摄者意图的照片,必然是iso、快门和光圈的正确组合,而不是所有要素的一概提升。
要拍清楚运动中的人必然要提高快门速度,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感光元件的受光时间,为了保持曝光正确,必然要提高iso、加大光圈或者两者皆做才行。一般性情况下快门速度达到或者超过1/500秒只要拍照手不抖就能拍到清晰的运动照,芭蕾舞之类总体略慢的运动,1/320秒快门也是够用的。

当然咯,加大光圈会虚化背景,无法拍出景深效果;提升iso会产生大量噪点,让成片看起来很脏,这些都是需要在拍摄途中进行取舍的,极限条件下只能通过舍弃某些要素来达到你的拍摄要求。买好的照相机和大光圈镜头能让成片在极限条件下的画质、意图损失减少,但值不值就看楼主自行定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Banny | 未知
首先我默认题主这里问的动态范围是指宽容度
那么接下来解释下什么是宽容度:

宽容度是指感光元件记录景物量度范围的能力。

这个怎么理解呢,先举个例子,以便帮助大家快速的理解宽容的的概念:

首先我有一张由某高宽容度相机拍摄的RAW原片,这张照片具有非常高的宽容度。

从左到右,第一张是相机直出的原图,看起来一片黑。
第二张加一档曝光,第三张加两档,以此类推。


可以看到原来暗部没有的细节逐渐显现了出来,虽然原照看起来没有纪录下暗部的细节,但是实际上这些细节已经被相机“偷偷”记录下了,只要在后期拉高曝光就可以了。

同理,如果一张过曝的照片减少曝光,也有类似的效果。


但是请大家注意,为了实现宽容度的后期控制和操作,
对于数码相机,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
    相机具有高宽容度必须是RAW格式输出的无压缩文件场景的暗部和亮部细节肉眼可见。


如果是胶片:
    必须是负片并,且负片拥有比所有数码相机更高的宽容度,黑白比彩色拥有更高的宽容度底片要精确冲洗,温度、药剂等需要严格控制

在此我们对胶片不做过多的讨论,对于数码,能满足上述的三个条件我们才有谈论宽容度的可能性。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手机显然是不具备高宽容度的,然后如果拍摄输出文件选了Jpg那么也无法体现宽容度,至于说入门级别的单反和单电,这些设备具有基本的宽容度,如果要求像上述案例中的那种高宽容度,那么一般专业级别的相机才可以达到。

但是宽容度的操作并不是无损的,我们在后期处理中增减曝光,
操作范围大往往会伴随以下的问题:
    噪点:增减曝光会使照片显现出噪点,这无法避免。色阶断裂:在部分相机输出的照片中,增减曝光会使照片产生不均匀的色条,即色阶断裂。

所以高宽容度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只是越高的宽容度会给我们越大的操作空间。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拍清楚运动中的人物

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快门速度。
同样的场景,我们有以下方式来高快门速度:
    大光圈高iso高iso+大光圈闪光灯(特定情境)

如果采取了以上措施还不能满足现场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宽容度了,前提是宽容度够高。

我们可以讲相机设置为手动曝光模式,然后采用足够的快门速度,最大光圈和最大可用iso。这种情况下尽管拍摄出来的内容看起来很黑,但是在后期也有操作的空间。

举个两个例子
第一个,常规情况下:
具体情境是,我在时速300KMH的高铁上看到铁路边的田里一群一群的鸟,我感到这个画面非常美。但是太阳快落山了而且火车跑得非常快以及鸟飞的也很快。
于是我把快门速度设置在1/4000,iso800,光圈2.8,拍了这样一张鬼东西:

什么都没有,不过我还有宽容度...



第二个,闪光灯开启补光的情况
这里有只小猫,我们要抓拍它,它动的很快。由于距离比较近我们可以开启机内闪光,同时采用手动曝光组合,进行比较极限的曝光,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暴力的加3档曝光




我真的不是在逗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z | 未知
帮题主改了题目。
    什么是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或者 dynamic range,是一个使用比较广泛的科技术语,用来表示设备允许的工作范围。它的定义是:

决定动态范围的,是设备能测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的值太小,信号会淹没在噪声中无法区分;测量的值太大,设备会饱和甚至损害。
具体到相机。当环境光很弱的时候,想要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在不改动设备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曝光时间。
假设,每时每刻的信号(绿线)和噪声(蓝线)如下图:

噪声是时大时小的,而信号则一直稳定。虽然有时噪声甚至会淹没信号,但随着我们增加曝光时间:

信号仍然超过了噪声。理论上来说,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任意弱的光都能测到。当然,这只是理论,拍照片不可能让场景配合你保持绝对静止。
曝光时间太长了,连星星都会移动的:


再次强调:在不改动设备的前提下,增加曝光时间是唯一可以提高信噪比的方法。任何后期手段都不能提供本质的改变:无论是后期加曝光还是拉曲线,都只是帮助你看清图片,并没有增加任何信息。

回到动态范围:在一定的曝光时间内,相机本身的噪声决定了它能分辨的最弱光、和它能够分辨的最强光,共同决定了它的动态范围。
最后,人的眼睛的动态范围远超一般相机。人眼也看不清黑暗中的场景、看不清太阳(损坏设备哦!)。这就是对台范围的限制。
    什么是HDR
HDR,或者high dynamic range,本质是一种后期合成技术。对于前面提到的、场景光很弱的情形,HDR没有意义,还是老老实实增加曝光时间为上;只有在场景中同时存在强光和弱光的时候,HDR才有意义。具体原因下面再说。上面的 @Timothy Wang 就混淆了这一点。

下面是一张维基百科的截图,充分说明了HDR的机制。



这个场景里,既有非常弱阴影区域,例如天空中的云彩和背景的大楼,也有非常亮的景观等。用相机直接拍,就是1到4的效果:要么阴影处曝光不足、完全看不清细节,如图1、2;要么亮的地方一片发白,也看不清细节,如图3,4。
怎么处理呢?
在相机没有自带HDR模式的时代,人们会连续拍1到4这四张照片,后期把他们合成起来。成为5或6的效果。相机的HDR模式只是把这个过程自动化了。

所以,如果你只是单纯要拍很暗的场景、或者很亮的场景,HDR模式是没有意义的。还是老老实实调曝光、调光圈吧。只有当同一个场景中同时存在亮、暗部分的时候,才适用HDR。

    为什么胶片的“宽容度”比数码好?
胶片和硅基传感器(CCD、CMOS)有一个区别:当光很强时,它有一个宽广的非线性工作区。


胶片对光的响应,好比是那条红线。当光线非常强的时候,胶片不再保持线性,但仍有一定的区分度。而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好比绿线,光线强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区分。表现在照片上,胶片的过曝区仍能有一定的细节;而数码照片的过曝一定是一片白、毫无细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胶片的动态范围是有可能超过数码的。“宽容度”是个无法精确定义的东西,可以拿来卖卖情怀忽悠顾客,没有什么严格讨论的价值。
    如何拍清楚运动中的人物?
博尔特的速度也就是10m/s,正常相机档位都可以到1/4000秒。在这个曝光时间内,博尔特的运动距离是2.5毫米,几乎是静止的。
问题是,1/4000秒快门,哪怕是室外,出来的照片也很暗了。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1,使用本底噪声足够小的相机,比如体育机。专业相机/摄影机贵就贵在这里,传感器靶面大、可以上大光圈,自然效果好。
2,上闪光灯。国家领导人合影的时候,一群记者疯狂打闪光灯就是这个原因。领导人才不会为了方便你拍照保持静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uhaobill | 未知
动态范围和宽容度是很相似的概念。
动态范围指一张照片中所记录下来的最暗的部分和最亮的部分之间的亮度差异,用指数表示,比如jpeg格式的照片,亮度从0到255总共256级,2^8=256,也就是说用jpeg格式记录的照片最大动态范围只有8档。
而宽容度是相机记录动态范围的能力,一般相机的记录能力都超过8档,超过8档的数据,jpeg是没办法记录的,这时候就要靠raw格式了,raw目前用得最多的是14bit的(也有12bit的raw),也就是说理论上raw可以记录14档动态范围。
索尼的全画幅传感器(尼康和索尼在用)大约13.4~13.7,佳能自己的全画幅传感器大约13上下,这些数据DXO是可以查到的(在此不谈论DXO的倾向性)。
关于胶片和CMOS的宽容度的问题,之前  @yun zheng已经说过,胶片好在高光(其实阴影似乎也是)下,银盐对光线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反应在照片中相当于把高光部分人为地压暗了,但是不同高光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区分度,不是死白一片,恰巧的是,人眼也是这种工作模式,对高光和阴影非线性处理。
---
在大光比环境下(比如夏日正午的建筑阴影与天空,人物逆光等),我们会觉得人眼明明还能得清,相机拍出来就是一片死黑了。这其实不是相机本身的宽容度不够,如果以raw档记录的话,后期通过拉压高光阴影,是可以抢救回来,并且达到类似人眼的效果的。真正导致死黑的原因是,相机对这种模式的算法,以及我们的显示器的局限。无论是我们记录的照片是多少档动态范围,是8bit还是14bit,目前我们所用的显示器都只有8bit,256级亮度差,专业一点的有10bit,仅此。所以相机要把14bit的动态范围在8bit中展现出来,就只能掐头去尾,最终留下中间的8bit,比如0-3档,过暗,全是0,3-11档,对应显示器的0-8档,11-14档,过亮,全是255。而刚才说的后期,就是一个非线性处理的过程,把0-3和11-14想办法也能显示在8bit的显示器中(或者存贮在8bit的jpeg图片中)。当然如果没处理好的话,会使照片显得比较灰,对比度太淡。
---
至于题主说的另一个问题,拍清楚运动中的人像,其实就是快门速度要快,对焦要快要准。
和动态范围没啥关系,不是“动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om888999 | 未知
宽容度大概就是高光比环境下,亮处不过曝,暗处还有细节。动态图像抓拍看你要什么效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will2001 | 未知
请参见:维基百科 :高动态范围成像
清晰的拍摄运动中的人物 较低的ISO 小光圈造成的大景深 方便对焦  高快门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bgame | 未知
通俗来说,动态范围其实它就相当于我们拍摄灰度板一样,动态范围越高的相机,最后拍出来的片子能分辨还原的灰度级就越多。而宽容度就和动态范围比较相似,但它主要针对的是后期阶段,一张片子的宽容度越高,那么它的后期处理光线明暗及色彩的空间就越大。
专业解释就是:动态范围有且只有一个定义,系统的满阱容量和本底噪声(零输入响应,计量方法要一致,用ne都用ne,用σ就都用σ)之比,单位是1。其他所有方式表述的都是宽容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