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我眼中流转的影像就这样见证了一部影片如花般的诞生......”
—— 纪录片导演甘露在《如花》的序言这样写道。
《如花》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它是张艺谋导演《十面埋伏》的幕后纪录片。其实,影片幕后纪录片已有一定的发展阶段,但在中国来说,它的历史并不算长。
早期的好莱坞,就已经有专门帮影片拍摄纪录片的公司,将影片幕后创作过程制作成时长约半个小时的纪录片。90年代导演斯皮尔伯格为《拯救大兵瑞恩》拍摄的两部纪录长片《和平的代价》《直击战争》,通过对二战期间的退伍老兵和各个战区的战地摄影师进行一一采访,以回忆的形式让人们重新审视了战争带给他们的伤痛,彰显的美国年轻人的勇气与力量,至今仍为影片幕后纪录片制作的典范。
而在中国,影片幕后纪录片的发展则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为了增加影片趣味性吸引观众的NG花絮时期。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成龙主演影片的NG镜头,这些画面不仅体现了拍摄武打画面的不易,而且还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展现了影片的拍摄过程,这也是影片幕后纪录片的雏形。
可以说,中国影片幕后纪录片的起步之作是甘露为张艺谋《幸福时光》所拍摄的《留住时光》,它打破了固有的NG花絮的模式,有了自身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但是它并没有推向社会,只是作为影像资料进行收藏。
影片幕后纪录片具有很重要的一台功能是为影片进行宣传营销。2002年《英雄》的成功就少不了其幕后纪录片《缘起》的功劳。《缘起》用时4年,累计拍摄400多小时的影像素材。它将镜头对准影片的每一台参与人,探讨是指什么因素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完成《英雄》这部影片,让观众对这些影片人有更深的了解。
——————————
另外,影片幕后纪录片也有一定的叙事主题与结构,影片表现的正是“找到的故事”。“找到的故事”的叙事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影片创作过程的艰辛、主创人员的创作感受和导演的个人魅力。
——————————
影片《白鹿原》的幕后纪录片《将令》,导演为捕捉风吹麦浪的一台镜头从北京调来四台大鼓风机,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剧组耗时三天等风。这段“等风”的故事使剧组对影片品质的追求精神跃然画上。
导演作为一部导演的灵魂人物,影片《龙门飞甲》的幕后纪录片直接将名字命名为导演《徐克》。影片中,徐克发现场景中的桌子太新,会给人虚假的印象,便亲手用锤头和凿子将桌面做旧,并用刷子将木屑清除干净。细节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台追求完美、怀揣武侠梦的影片狂人。
让·米特里说:“一部影片首先是一台题材,一台立意。但是,题材唯有借助表现它的形式才有价值。”影片幕后纪录片也有多种叙事结构,包括以《如花》为代表的散文式结构、以《地狱之旅》为代表的时空顺序式结构、以《大上海的过客》为代表的时空交错时结构和以《在一起》为代表的多视点结构。
《在一起》通过导演赵亮与多名艾滋病感染者的网聊,凸显了“关爱生命,消除偏见”的影片立意。
影片和影片幕后纪录片犹如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它们各司其职。影片为观众提供艺术享受,影片幕后纪录片则满足了观众的窥探心理,让观众对一部影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资料来源:
[1]代立宁.影片幕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J].声屏世界,2014(02):48-50.
[2]屈高翔.新纪录片类型:影片幕后纪录片研究[J].影片新作,2012(06):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