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机剧《人世间》都有哪些看点?

pxnOOplD 回答数4 浏览数802
开年大剧《人世间》太好哭了,一出场就是王炸!许多观众都说,无意间点开这部剧,结果一口气就追了四集,根本停不下来。就比如第一集里,老戏骨萨日娜饰演的周妈妈,凭借其走心演技,骗走了多少观众的眼泪。车站离别,看着儿子的背影,周妈忍不住喊了一声“秉义”,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和不舍。此时儿子的泪水早已从心头涌上,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努力强忍泪水。可当周妈小心翼翼将手帕包好的钱塞到儿子手里时,一句“穷家富路”让人眼泪再也收不住了。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了人们常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儿子一步都还没走,就看到泪水在母亲的眼里流。明明自个在家非常节俭,但在孩子身上却非常大方,生怕孩子在外面因为没钱而受委屈。此时的周母眼泪早已决堤,再也顾不得那么多,但也只可以用颤抖着的手轻抚儿子脸庞,眼中全是不舍与担忧。而一旁的老父亲则默默转身,不忍直视这离别的场面。看到这里,不得不夸一句萨日娜老师,不愧为大满贯视后,代入感实在太强了,很容易就联想到自个外出打工与家人在车站离别时的伤感画面。或许这就是老戏骨的魅力所在吧,演得好有感染力,让人动容。#电视机剧《人世间》有多好哭#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moonlightplay | 来自江苏
内心有过创伤之人,都会想成为别人的光。
因为他(她)知道孤苦无助的悲凉,知道只有在别人需要时伸出双手,成为别人的光,才可能成为曾经的自己的光。
《人世间》里的蔡晓光、郑娟、周秉坤都是这样的人。


《人世间》的另一个极端,是利用他人“自利”之人,比如骆士宾、冯化成和周蓉。


自私自利的人不会爱别人,最终决定了他们不会爱自己,即使幸福到手,也可能付之一炬……
不得不说《人世间》,是近年来少有的“剧本有厚度、情节不悬浮、演员演技可圈可点”的佳作。#电视剧《人世间》到底有多真实#
作品有厚度、情节接地气、演员靠谱,人物就立得住,观众就看得津津有味儿。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人世间》里,7个塑造最丰满的“小人物”:他们有的自私、有的无私,共同撑起《人世间》的生动的“平民宇宙”。


周秉坤:能力最弱的“老疙瘩”却帮了全家

周秉坤是郑娟的一束光,也是周家的一束光。
做“光”别无其它,就是持之以恒,做那个“任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森严壁垒的“留守者”。
这点甚至周志刚都未做到,面对名利权贵,周父显露了一个老百姓的敬畏和艳羡:对老大周秉义的“顶撞”他惧怕,对老大久居冬梅家他认同和屈从。
但对老儿子,他却锱铢必较地“要说实话”……


秉坤一直很“实在”:哥哥未尽长子的责任他理解,姐姐长期把女儿寄养在自己家,他包容。
秉坤对家人的爱和对郑娟的爱,都是一样的,毫无杂质。
虽然是这个家里“最无能的人”,但他愿意帮助每个人摆脱困境。
当然,要承担和包容所有,首先自己就做“光源”,所以秉坤努力地拼!唯一需要的动力就是父亲的认同。
24集里秉坤那句“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这不就是幸福吗?”简直让人心疼。


郑娟和郑母:善良与坚韧一脉相承

郑娟有倾国倾城的美、“上善若水”的善,她用温顺承担了命运所有的不公。
儿童时代她是孤儿、少女时代她被骗婚、强B,养母离世后,她拥有了秉坤的爱,但却要十年如一日地伺候病婆婆和小姑子的孩子。


据说原著中,中年以后郑娟命运依旧坎坷:骆士宾来要儿子,先是造成秉坤入狱,后来儿子远走并客死他乡。
这些苦难都没有打倒郑娟,周家最后的顶梁柱,除了周秉坤,少不了任劳任怨郑娟的一席。


可以说,郑娟和周秉坤一样无私,但比周秉坤多了两个优点:坚强、不执拗。
如不坚强,早在被骆士宾涂志强们玩弄时,就应该没了骨气;如果不坚强,她很可能在照顾周母、秉坤被抓时就丧失希望,而不是用养母留给自己的钱养活周家老小,报秉坤的知己之恩。
拥有在黑暗中保持清醒和善良的能力,因此她赢得自己的幸福。


郑娟的品质,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她的养母。
还记得郑母一出来,就被那一双沧桑的眼打动了:卑微、苦难、悲哀……
无言地拉拽着坏掉轮子的冰棍车,养活着未婚先孕的姐姐、什么都看不见的弟弟,郑母没有丝毫抱怨,而且还会敏锐分辨“来找娟儿的,哪一个是好人”。
她盼着周秉坤能再来,不只是盼着他送钱,是盼着他能给女儿的生命带来点阳光。
原以为郑母只是一个苦难贫弱的老太太,直到郑娟说:她是我的养母,我和光明是她捡来的。
老太太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哪怕死亡,也没能让这个形象从《人世间》的屏幕里消失。


骆士宾:青年不知错,酿成中年更大祸

《人世间》遵循“因果律”,并且很严酷,从骆士宾和周楠的结局,就可得知。
骆士宾是自私到极致的代表:
1、青年时干下的恶事,毁了郑娟的一生;
2、郑娟怀孕后,若不是水自流的建议,骆士宾根本不想给那30块抚养费;


3、出狱娶妻后,想过置亲生儿子于不顾;
4、发现自己不能再生育后,又回来打扰郑娟母子平静的生活;


5、对郑娟毫无悔意,认为自己所受“罪与罚”远大于自己犯过的错。
不认青年之错,所以才让中年的他酿成更大的“祸”,所有在经济上的“成就”都付诸东流。
父亲的恶事,还“报应”到了子一辈。
骆士宾的归来造成了周楠无可回避的悲剧,本来有“两个父亲”已经很难平衡,还要接受自己是那样一个龌龊行径的产物——这孩子需要有多大的信心,才能忽略这“人世间”对自己的恶意?


原著中,作者选择让周楠因高尚行为而死,来完成父亲恶事的救赎……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
冯化成和周蓉:自私野心家+自私恋爱脑的结合,细思极恐

冯化成的自私跟野心,反射在他对周蓉一家的态度上:
探亲途中,在火车站被抓,周家人都在奋力营救,他出来不是先报个平安,而是直接去了北京。
对冯化成来说,既然被周家认同的“大势”已定,就无须再浪费时间,他要去寻找新的前程。


24集,周蓉从贵州回来,冯化成故意把家中“造”得一片狼藉,目的是往周蓉身上撒气;


这一点也细思极恐:一个男人在事业上不如意时不思进取,反而到老婆孩儿身上“内卷”,全无“阳刚之气”。
让刚提副教授的周蓉去找单位分房、对邻居素质低的冷嘲热讽,这些细节也很能说明冯化成“不安现状”。
周蓉的自私和任性,周家两代人则都是镜子:
少女时代,离家出走去贵州成婚,或许还能用“少不经事”来掩盖;


但三十而立也教书育人了,老父亲千里迢迢奔赴,还能说出“你们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吧”,真是有点“混”了!
得知母亲因为她和冯化成晕倒中风,哭得梨花带雨,但哭过之后仍然乐颠颠地跟丈夫走了。
读书期间把女儿寄养在老家也无可厚非。但已经回到江辽了,还当了“大学副教授”,却还把玥玥寄养在秉坤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怪玥玥只愿意把妈妈写进作文里,见面时却不愿意多和她说一句话——估计在这个孩子心里,她和周楠表哥一样,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存在。


周蓉似乎从没想过对父母、秉坤、女儿的愧疚,她一心扎在和冯化成过“小日子”上。
很可惜,冯化成的人品似乎没那么值得依赖,原著中,为追求更好前程,冯化成和地位较高的前妻复合了。
有网友说,周蓉的不幸与冯化成关系不大,都是周蓉吸引来的,不是冯化成也会有王化成……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其实从冯化成上大学后就与把他养大的舅舅断绝关系上,就能看出来他的狠心;


周蓉提出离开北京回老家,他站起来大言不惭地讲“养口体,养心智”……也能看出来这个男人只会说,不干实事儿!


明明比周蓉大二十几岁,两次给周家长辈下跪,却未尽到过任何责任……这么明显的人格BUG,周蓉真是一点没“眼力见儿”。


周蓉也算是典型反面教材:若一个女人已是恋爱脑了,千万别加上忘本,否则就很容易万劫不复。
蔡晓光:“我爱周蓉”,少年一句话便是誓言

与冯化成一点点暴露的自私、虚伪相比,蔡晓光这个打酱油人物一开始就根骨不俗。
他成全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去找她爱的人。只因为:
“我爱周蓉,但周蓉爱冯化成。”
“够伟大的”,当时未来小舅子这句话,算是给这个人物“定性”了。


虽然没娶得了周蓉,但蔡晓光的无私不只一次帮了周家。
1、周秉坤失业,蔡晓光大大大方认了这个小舅子,帮他找到“酱油厂”的差事。
顺便还给周秉坤讲了人情世故:
“就冲那些年我上你们家你给我端茶倒水的,你的事,我得管。”
“你跟我不一样,你是建筑工人的儿子,实惠比体面重要。”


2、周蓉和冯化成遇到麻烦、冯化成去北京被抓,都是蔡晓光帮忙和秉坤沟通。在母亲倒下的重要关卡,周秉坤能商量的人竟然也只有蔡晓光。


3、周秉坤被抓前,若不是蔡晓光提前通了气儿,秉坤就没法给郑娟妥善交待,周家也就没有后来的平稳过渡。
蔡晓光大度、人品好、懂人情世故,节骨眼儿上能担事儿,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等着周蓉。
据说,原著中周蓉被冯化成抛弃后,蔡晓光与周蓉结合,二人终于白头到老。
“我这辈子都不会和冯化成离婚。”
“我爱周蓉。”
同样是少年时的话,周蓉说的是少年意气,但蔡晓光却活成了誓言。


人活在世间,最温润美好的力量是“做别人的光”

用“锅碗瓢盆交响曲”表达“不平凡国事”、真实还原中国社会50年沧桑巨变,用现实主义向家国情怀和不屈于命运的人性致敬,是《人世间》拥有“虹吸”般魅力的原因所在。
作家梁晓声说:
“到55岁以后才突然明白,还是要写人在生活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人世间》是他梁晓声70岁的扛鼎之作,汇聚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潮、改革下海、出国潮、工人下岗、个体经营”等50年大事件,堪称“史诗级作品”。
但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生动无比地镂刻了“光字片平民群像”——


所有的主人公都没有“开挂”,他们踏踏实实拼搏、平平淡淡过生活——
周志刚、周秉义、周秉坤、郑娟们一直在努力抓住人生机遇、改变生活质量;
郑母、光明们,虽然似乎远离主流社会,在不起眼的角落,一直坚强、善良;
即使像骆士宾、冯化成这样的“反面人物”,也从另一个方向努力引导着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
就如编剧汪海林说,这是“一部久违的好作品”。
它的好,首先就是立意好。
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世间》骨子里的价值观就是“人生而平等”,赞扬的是人的正直、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而非上流社会、奢华这些肤浅、悬浮的“表面高贵”。


其次,它的人物群像绝无架空,人设绝不会一边倒。
无论善恶,《人世间》里没有一个人是架空的存在。虽然努力弘扬真善美,但对于周父的局限,冯化成的“一路向上爬”的投机心态、周蓉的格局不大、骆士宾的“恶人一时得势”……这些人性之恶,《人世间》也纤毫毕现地呈现了。
最后,《人世间》通过自私与无私的对比,让我们更为纯朴、重情重义的人们而感动。


它让我们明白,人活在世间,最重要的体验不是损人利己,而是“予人玫瑰”;
最温润强大的力量,以及人生的终极追求,不是“经受苦难后,走向巅峰”,而是“走过创伤,依旧善良,并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yJpvCAB | 来自吉林
央视一套开年大戏《人世间》开播即收视登顶,适合一家三代趁春节假期围坐观看,不论什么年龄段都能引发共鸣,这部由李路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领衔主演的年代群像剧,稳了。
《人世间》根据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三代人的视角,讲述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在中国近50年历史变迁中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出在下乡、下岗、下海、改革开放、出国热潮、个体经营等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中,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

一幅缓缓拉开的时代画卷
《人世间》是梁晓声2017年首次出版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同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小说在孕育阶段就被广泛关注,2018年由一未文化完成全球全版权独家签约,2018年末正式牵手腾讯,达成8年影视改编权合作,腾讯又引入兄弟团队新丽传媒、阅文影视助力,影视化的一开始就是奔着史诗级大戏去的,出品方一早由央视总台锁定。
《人世间》官方微博这样写道:以“为百姓画像,为时代立传”为题,希望能够铺展一幅“隽永而质朴的时代画卷”。


剧中,根正苗红的老一辈建筑工人周志刚(丁勇岱饰),带领一家五口从农民奋斗成城市户口,又响应号召奔赴西南支援大三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按照每家只留一个孩子在城里的政策,长子周秉义(辛柏青饰)毅然下乡前往比老家更冰天雪地的江辽省建设兵团;长女周蓉(宋佳饰)为追求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样样不如哥哥姐姐又是家里“老疙瘩”的周秉昆留在城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父亲带全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冲印五张,每人一张,从此各自天南海北。
50年间,社会巨变,人们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贫瘠走向共同富裕,从单一走向多元,昔日小胡同低矮平房里的人间烟火飞速幻化为高楼大厦,从前不分彼此的邻居开始行色匆匆,在时代的裹挟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平凡的周家上演。
那时候的人真苦,但也是真快乐啊。
电视剧《人世间》引发老一辈对过往的追忆,也令年轻一代不禁感慨,开始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周家又遭遇新的挑战,理想主义者周秉义、爱情至上周蓉、社会青年周秉昆在跌宕起伏中经用“平凡”见证“不平凡”。
原著作者梁晓声表示,“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该剧编剧王海鸰则将原著的冷色调为影视化的暖色,《人世间》这部作品是向现实主义致敬,向坚韧、普通又善良大众的致敬。

精彩群像戏,生动《人世间》
《人世间》前2集的节奏比较慢,兴奋点基本是从乔春燕出场开始的。黄小蕾饰演的春燕是一个热情开朗的邻家女孩,花样年华却分配了个在澡堂子给大老爷们儿修脚的工作,父母都觉得心疼委屈,但她一甩头,说干就干。
“这人啊,有时候就是拗不过命,拗不过咋办?认呗!”风风火火乔春燕,拿得起放得下,自己混成澡堂一姐不说,还热心的帮失业的秉昆哥张罗工作。黄小蕾戏份虽然不多,但把一个有社交牛X症的女孩诠释的行云流水。


黄小蕾把观众带入戏,接力棒交到雷佳音手上。
雷佳音饰演的周家小儿子周秉昆是全剧最核心人物,跟有理想有主见的哥哥姐姐比,他可以说是学无所成、胸无大志,接受家里的安排,接受命运的安排,老老实实当个普通工人。憨厚、木讷又常常有小机灵,敢跟领导拍桌子又总被妈妈从被窝里拎出来写信念信,这个角色又怂又刚,自带东北人喜感。
普普通通周秉昆正是无数平凡百姓的一个缩影,没奢望有多大出息但也总想找点存在感,自己常常受委屈还特别见不得别人受委屈,坚守平凡的幸福是他对生活的理解,不论经历怎样的波折磨难,对于“家”的信仰在他内心深处从未改变。


雷佳音与周秉昆的契合度不仅仅在于演技方面,雷佳音本身就出身东北工人大院,成长环境和周秉昆差不多,父母辈经历了国企改革,下岗,所以当他看到《人世间》剧本时就表示,“我就是周秉昆,我一定要演,我必须演!”不为别的,故事的人物原型就刻在他脑子里。
没心没肺的周秉昆,遇见生活在最底层的郑娟,一眼就陷进去了。郑娟生活环境鱼龙混杂,个人背景曲折复杂,长得比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大美女周蓉还好看。她穷、难、惨,但她说, “有难处的人多了,别人都能过去,我郑娟也能过去。”
一场戏,几句对白,把一个人的命运、性格交代的清清楚楚。


周爸周妈都是传统式中国父母,父爱如山,扛起家庭重任,心里疼极了自己的儿女嘴上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母爱似水,一辈子操持着锅碗瓢盆,家人在外奋斗她是稳定的大后方,家人回来,小屋是永远的港湾。
扛着家庭与社会责任的大哥,有思想有文化的独立女性姐姐,刀子嘴豆腐心,一背手领导语录一套一套的曲书记,混在一起的“六君子”……时间跨度长达50年,人物众多的《人世间》把每个大大小小的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丰满立体。


好人文化观
如今的观众很崇尚影视作品中“全员恶人”,而《人世间》恰恰相反,几乎是全员好人,原著作者梁晓声就有一个独特的“好人文化观”,他曾在采访中提到,“中国太多的作品强调他人皆地狱了,中国太需要好人文化了。”他笔下的周秉昆就是典型的好人文化践行者。
周秉昆一家子实心眼,他自己更是个中翘楚,工友被枪毙他被迫去现场观看接受“教育”,但老实孩子被教育魔怔了,不得不辞职离开木工厂,在那个年代,每个人只有一次享受分配工作的权益,再就业谈何容易。


他替人给怀孕丧夫的郑娟送钱,每次送三十自己有五块钱跑腿费,但看到郑娟一家的艰难处境他下意识把自己该得的五块钱掏出来。
他帮姐姐带孩子,替别人养闺女,他有与生俱来的家庭责任感又因冲动被送进监狱,他的好人文化观平凡又悲壮。梁晓声在小说中写:他从来都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从小到大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过是应该做一个好人,尽量这么做了,却并没有做得多么好。
哥哥周秉义同样是好人,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对自己的爱人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为此宁可牺牲自己的前途,他的选择得到家人支持,用邻居大婶和周母的对话说就是,这孩子跟你一样,仁义。


好人文化是梁晓声的价值观,他为“好人”定下这样的标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基于这样的准则,他笔下的人物面对选择甚至没有犹豫和纠结,即使传统如周父,也在亲自考察后接受女儿嫁给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男人,接受儿子娶了未婚生子,还生的是别人孩子的女人。


底层小人物群像图,展现出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幻灭、对情感的执着与坚定、对生活的抗争与无奈……
《人世间》以平民视角展开社会几十年的冷暖变迁,飞速发展的时代冲击与裂变,于无声处听惊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it4 | 来自北京
周秉坤遇贵人邵敬文这段挺值得看的。贵人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很多时候贵人比亲人更替你着想。《人世间》里邵敬文为了帮周秉坤拿到编制不惜实名举报,拿到编制后还主动当无名英雄,不仅物质上支持秉坤,在精神上也给予秉坤最大的支持。

周秉义虽然知道弟弟周秉坤最渴望得到什么,但他却做不到违背自己成全弟弟,帮弟弟一把的事,这就更突显出贵人的可贵之处。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周秉坤也是周家所有人的贵人,他一直在不计回报默默地成全家中的所有人,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成全他。连明事理的周父都不愿意去理解和成全最用心对他们的小儿子周秉坤。

如果周父能像理解周秉义和周蓉那样去理解周秉坤,或许周家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可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人又有谁是完人呢!
人心或多或少都是偏向于有出息的人的,人也都是自私的利己的,这就是现实,容不得人去否定与质疑。

周秉坤靠着自己的为人接连遇到人生贵人,这其实就是他个人魅力的被认可与展现。所以,靠人不如靠己才是永不过时的至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