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折叠屏作为手机发展新方向是否正确?

tata_lkkk 回答数5 浏览数1085
近段各个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竞相发起攻势,掀起新一波的竞争方向,折叠屏这个方向是否会和升降式摄像头一样成为昙花一现,这个方向是否是正确的新的手机发展跑道?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辽宁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sabrinachou321 | 来自北京
手机折叠,几乎成了全球手机厂商默认的争夺高地——除了苹果。
但手机需要折叠吗?这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相比直屏手机,折叠屏手机从理论上、形态上、价格上、售后上来说,需求性是极低的。但这并不妨碍折叠屏手机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发布会的重磅产品。
存在即合理。当下的市场不需要,并不代表它没有长远价值,就像爱迪生发明钨丝电灯之前,经常烧断灯丝的电灯一定没有能够常亮的煤油灯好用,但这却是爱迪生改良钨丝灯泡的“巨人的肩膀”。
现在的折叠屏只是简单地对折,但我们畅想一下,几十年后、一百年后,就像电影里放的,手机变得薄的像一张纸,可以折叠折叠再折叠。从长远来看,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或许就是一个过渡品——就像当时经常爆的灯泡。到这个时期,还需要漫长地等待。
所以,对当下的大部分用户来说,手机还是不需要折叠的;但对手机厂商来说,它需要折叠,并且折叠的是未来。
如同反向发展

从理论及手机发展史来看,折叠屏手机走反了路。
197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DynaTAC,也就是所谓的“大哥大”。23年后,摩托罗拉又发布世界上第一款翻盖手机StarTac。小巧的折叠机身可以保护键盘和屏幕,重量也仅为88g,可以轻松的放进口袋,人们称它为“掌中宝”。


掌中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手机厚重、单调的刻板印象,使手机行业逐渐向着轻薄和时尚的方向发展。此后的十年内,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翻盖手机及按键手机大行其道。
2007年,iPhone问世,手机行业迅速从翻盖、机械键盘时代进入了触摸屏、直屏、大屏的时代。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直屏手机也进入了瓶颈期,各大厂商的设计越来越同质化,只是屏幕越做越大,不断往“全面屏”这个方向发展,并没有出现行业革新的设计。
历史证明,从厚重到小巧,从复杂到简单,从小屏幕到大屏幕,手机的发展进化一直在遵循“精简”原则。不断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减少用户很多不必要的使用操作。
但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对手机本身和用户使用操作的一种复杂化。比如多出的翻盖动作,带来的体验升级相比非折叠的手机不仅没有跨越式的提升,甚至像是回到了十几年的老路上。
再从形态上来说,折叠屏手机目前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上下折叠,一种是左右折叠。但无论哪种形态,都不太符合“人体工学”,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厚度上来说,多年前手机行业即出现了7mm以下的超薄手机。而随着5nm工艺制程的出现,手机在厚度上再向前了一步。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厚度基本在15mm左右,相当于两个直屏手机叠加在一起的厚度。


再从质量上来说,作为目前最轻的折叠屏手机,OPPO的 Find N依旧重达275g,而其厂商的产品几乎在300g左右,相比重量只有140g的iphone13,市面的折叠屏手机都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压手感。
竖屏上下折叠虽然轻薄小,但打开与直屏手机无异;横屏左右折叠虽然打开后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折叠起来又厚、又重、又大。而以目前的技术,折叠屏手机完全做不到体积小的同时屏幕也大。
无论是从手机发展历史、产品理念的角度,还是与直屏手机的使用效果对比,折叠屏手机都更像是一种“反向”的发展。
成本高高在上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反向”发展的产物,相比直屏手机定价却一直“高高在上”。
2019年三星发布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售价高达15999元人民币;次年发布的Galaxy Z Fold 2 5G售价为16999元;而2021年年末发布的竖向折叠方案Galaxy Z Flip3 5G,售价则下降到了7599元。
再以小米的MIX FOLD来说,发布时12GB+256GB版的售价胃9999元,目前小米官网显示12GB+256GB版售价6999元,已较首发价降低3000元。而去年12月23日开售的OPPO Find N,起售价仅为7699元。


虽然三年里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在不断下探,降幅也比较大,但相比直屏手机仍然高出大几千。同时,价格下探也不代表折叠屏成本的降低。相反,折叠屏手机的生产成本依旧很高,售价的降低大多是厂商通过降低规格或利润所实现的。
华为总裁余承东就曾表示:“这类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我们还在赔钱。成本高到你无法相信,目前还没办法盈利。”
据锌财经了解,在整个产业链中,折叠屏手机屏幕及铰链占据着成本的大头。
Omdia调研的数据显示,折叠屏的价格在150美元到25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在一千元到一千七之间。而常规的柔性OLED屏幕的价格也高达80美元左右。并且,主流的品牌都会有各自的尺寸定制需求,投入还会更多。
在铰链方面,三星和华为折叠手机铰链转轴成本大约40美元。而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则曾表示:OPPO Find N配备的水滴型铰链,单个成本达到了100美元。


虽然折叠屏工艺已经迭代了好久,供应链也逐渐成熟,但是目前折叠屏依然是有折痕的,而且用的越久折痕越深,这是材料决定的,折痕是不可逆的,用户在用一年后折痕就比较明显了。
另外,折叠屏手机如果出现损坏后,其屏幕的维修费用是很高的。
近日,上海的周先生购买的某品牌折叠屏手机在质保期内,先后出现了屏幕亮斑、触控失灵的问题,两次免费更换了屏幕。但没想到,质保期仅过了五个月,周先生的手机屏幕再次出现了亮斑问题。
“官方售后以超出保修期为由,提出可以花费9400元更换屏幕,我觉得价格太高,对方最终表示可花八千多元更换屏幕。”周先生说。
高成本注定了高售价,高售价决定着销量及占有率。
国金证券指出,2021年是折叠屏手机全球销量达750万部。另根据市场分析机构DIGITIMES Research给出的报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3.2亿部。相比之下,折叠屏手机的占比还不足百分之0.6%。
或许随着折叠技术的升级,折叠屏手机某天能够兼具“体积小、屏幕大”的优点,但问题在于,那个时候的直屏手机极大概率会比折叠屏手机做得更轻、更薄。
所以说,短期来看,折叠屏手机除非技术爆发,做到折叠后比现在的手机还轻薄,不然没太大的意义。这只会是一个细分方向上的产品,不会成为主线。
只是一个方向

2021年末之前折叠屏市场还处于寡头阶段,三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华为从三星那分得一杯羹,其他品牌可以说寥寥无几。
但是,从2022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市场将进入多头阶段。这与折叠屏是否会被消费者需要无关,而是有它独特价值所在。


仔细想想,自苹果手机问世以来,直屏手机经过了井喷期、平稳起,如今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在直屏手机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几乎各大厂商的每一代新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越来越大的屏占比,还是越来越小的前置摄像头。各种全面屏、曲面屏、瀑布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但近两年以来,直屏手机新品发布会上,令人亮眼放光的设计创新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基于上一代产品堆硬件、优化软件,以及一些细小的体验上的改善。
进入瓶颈期的手机行业,已经太长时间没有新东西出现了,天花板太近,厂商们的增长也显的很乏力。而折叠屏的出现,让手机厂家、让用户看见了一丝未来手机形态的可能。
相比AR、VR可穿戴式、植入式等等遥远的设备,目前技术上成熟、能投入大众消费市场的,也就折叠屏一个选择。这种情况下,各大手机厂家只能“剑走偏锋”,试着往“折叠屏”这个方向发展一下,做一个探索。
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要造出好的折叠屏手机,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所以折叠屏手机也是一种很好展示技术的方式,这对贴着科技标签的手机厂商们来说,也是不错的挑战方向。同时,折叠屏手机作为一个新形态产品,也可以丰富厂商的品类。
更重要的是,在“折叠屏”未被验证之前,谁也不能保证“折叠屏”是否会是下一个时代革新的入口,发展折叠屏手机也有可能会是下个手机时代的过渡期。
就如同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一样,是建立在很多科学家研发的基础上做最后一步改良的。如果把戈培尔和斯旺研究出的“灯泡”比作折叠屏手机,那么爱迪生的灯泡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手机的鼻祖。
任何科技发展都有一个过渡阶段,关键在于过渡阶段的长短。如今厂商们齐聚折叠屏手机市场,现在是花瓶,以后或许会是以后狂拽酷炫的黑科技的前身。
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1405039 | 来自北京
自2019年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我个人一直坚定看好折叠屏的未来。
实事求是的说,折叠屏普及的进度比我原先预期的要慢。
但我仍然坚定认为,折叠屏——尤其是横折叠让屏幕变大的折叠屏——必将一步步普及。
道理很简单,人类对于信息与交互无止境的渴求,决定了智能手机屏幕在可握持的范畴内不断增大,这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大趋势。
尽管折叠屏软件生态仍然不是很完善,影响了大屏的利用效率,但近乎翻倍的屏幕面积带来的巨大提升仍然显而易见。
也因此,对折叠屏有兴趣的潜在用户并不在少数。
而硬件的逐步普及,也会带动更多开发者适配折叠屏展开时特殊的屏幕比例。
折叠屏的硬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阻碍折叠屏普及的主要门槛,个人认为是厚重和价格。
价格方面相对好解决,可折叠柔性屏的产能和良率都在提升,价格逐步走低是必然的。
折叠屏的另一项关键零部件——铰链,随着出货量提升的规模效应,成本也在迅速下降。
目前已经有OPPO Find N和荣耀Magic V两款完成度较高的折叠屏,价格杀入万元之内。
可以想见,折叠屏售价下降到5000~8000传统高端手机的价格段,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折叠屏下放到千元机可能还有困难,但未来折叠屏技术进一步成熟后杀入3000~4000腰部市场完全有可能。

相比之下,折叠屏厚度和重量的问题可能更难解决一些。
有观点认为,折叠屏能在30%~50%的时间内享受大屏,却需要在100%的时间内承受平板的重量,对此我完全承认。
2019年我曾设想,2025年前固态电池量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可以允许手机体积和重量有一定程度下降。
现在看,固态电池商业进度仍然存疑,折叠屏的厚度和重量也确实是体验上的短板。
但即使不谈电池技术的进步,未来折叠屏也会通过软硬件优化,一定程度上缩减厚度和重量。
iPhone 13 Pro Max重量已经高达238g,贴膜戴套后直奔半斤,没道理折叠屏就不能接受。

总的来说,折叠屏发展至今,的确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
但我始终认为,看问题不仅要看现状,更要看现状背后的发展趋势。
折叠屏技术不断优化,产品不断迭代,价格也在一步步下降,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现实。
还是那句话,人类对信息交互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我们能随身携带折叠屏手机,却终究不可能随时随地携带平板。
所以我坚定认为,折叠屏能否完全替代传统手机或有争议,但折叠屏本身无疑是正确的方向,也终将一步步普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tlan86 | 来自北京
折叠屏的本质是

随着市场需求的节节攀升,三叠板主板终究不能承载用户对于配置升级的需求,想要更多的堆料必须会带来更大面积的主板。
主板只是其次,多焦段摄像头、大电池、双扬声器box带来的副板面积增大,散热带来的客观面积需求,都需要机身尺寸的的增大
折叠屏的出现,只不过是为了让这些堆料能在稍有妥协于重量/厚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带来尺寸的提升。
正如半导体上面的3d化封装/堆叠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incenttin | 来自北京
肯定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也是一个目前科技发展下非常好的探索。作为真用过几款折叠屏手机的人来聊一聊吧,折叠屏不是看参数就能实际体会的。


折叠其实还是在做加法不是好的方案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目前的折叠屏手机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减法,比如像华为新推出的P50 Pocket
这类手机是把原来常规形态的手机通过折叠,变小了,减少了体积(感谢评论区提醒,准确说应该是平面面积吧),但是功能上并没有多少改变(多了悬停拍照),但带来的是较高的价格和较容易损坏的机身还有性能上的一些妥协。个人感觉减法做的更多。
如果这类手机售价能再降低,更耐用,性能更常规化,还是一种不错的手机形态。
另一个是做加法:比如最近推出的两款折叠屏手机
这类手机其实是做加法,通过折叠的形态,把一个手机和一个平板加在一起了。
而做加法的形态,长远来看总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向,人们追求的是手机形态的东西越来越少,比如按键越来越少,孔越来越少,这样使用的时候才更高效。
而多了折叠打开盒盖动作,和更大更厚体积和更重重量的手机,去换更大的屏幕,这个在使用成本上是更增加了,以至于其实买了折叠屏手机的用户,更多时候用的还是外屏其实。
产品用户体验上,我们作为用户总是希望动作越少越好,越省心越好,而不是用更多的动作和交互去妥协换短暂满足的痛点。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1484333/answer/2313201159"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2.zhimg.com/v2-371e64a83ed85a59d38267cfbbb79c1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666" data-image-height="1016" class="internal">折叠屏手机应该做「小巧」还是做「大屏」?两者各有什么优势?
感兴趣也可以看看我最近拍的Find N的一个详细开箱,有个大概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nqingang2001 | 来自北京
很多人喜欢小手机,也喜欢大屏幕,但屏幕太大,便携又是问题,折叠屏手机就是要解决小手机也能用上大屏幕,实现手机和平板之间的自由转换,实现手机小体积和大屏幕之间的自由切换,变得更易用,更便携的问题。
目前的折叠屏手机方向有两个:

  • 手机平板二合一折叠屏手机
  • 对折叠屏手机
前者是为了使手机和平板二合一,使移动设备具有手机和平板的双重定位特性,既能当手机,也能同时当平板用,折叠起来后,相当于大平板也能有小体积,十分便携好用。
后者则是为了进一步缩小手机的机身体积,当前的主流大屏手机,在一些特殊的使用情况、场景中,依然缺乏足够小型化的便携性。
而通过对折能使手机的平面缩小一半,也就减小了一半的平面占用体积,让手机变得十分小巧,对于有手机小型化的便携需求,喜欢小手机的用户来说,无论是户外运动,差旅出行,紧身衣着都是非常实用的。
所以折叠屏手机不会成为手机发展的大趋势,但会成为一个主打便携,引领时尚潮流的小众分类方。
目前最值得推荐的手机平板二合一折叠屏手机和对折叠屏手机,分别是华为
HUAWEI Mate X2
采用5nm工艺的麒麟9000芯片,性能和功耗在发热上的表现,依然优于骁龙8Gen1,拥有一块6.45寸的柔性外屏和一块8.7寸的可折叠柔性屏,双屏刷新率均为90Hz,支持5G,在摄像头系统上配备有超感光莱卡四摄,高清,广角、长焦、微距的拍摄都不在话下,拍摄效果非常强,最重要的卖点是其全新的屏幕折叠技术,使得屏幕展开后平整如镜,很难分辨折痕,而其搭载的鸿蒙系统是另一个亮点,极致的流畅性,以及丰富多样的多设备,家居家电的互联协同性,使用体验非常方便。

HUAWEI P50 Pocket
看到Pocket的后缀你就知道了,主打轻薄折叠式小机身,方便口袋便携的实用性,是其重要卖点,新一代水滴铰链设计,使得屏幕折叠无缝,打开更平整,这块可折叠屏拥有120Hz高刷新率,10.7亿色,P3广色域的显示效,后置4000万像素主摄的三摄像头系统,拍摄效果不凡,后置圆形副屏,不仅能提升人像解锁质感,还能充当后摄自拍的目镜,整个机身造型小巧精美,非常精致便携。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66016640000909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